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及跟踪习题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及跟踪习题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21AB ∠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可表示如下: ⇒CD=21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知识点二.三角函数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邻边与对边的比值也是惟一确定的. 因此这几个比值都是锐角∠A 的函数,记作sin A 、cos A 、tan A 、cot A ,即sin A =斜边的对边A ∠, cos A =斜边的邻边A ∠, tan A =的邻边的对边A A ∠∠, cot A = 的对边的邻边A A ∠∠分别叫做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统称为锐角∠A 的三角函数.知识点三。
锐角三角函数的特征与性质:(1)锐角三角函数的值都是正实数,并且0<sin A <1,0<cos A <1 (2)tan A •cot A =1(3)补充:sin tan cos AAA,cos cot sin AA A (视情况定) (4)补充:已知锐角∠A ,则22sin cos 1AA(视情况定)(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①.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②.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③.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④.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知识点四、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0° 30°45°60°90° sinα 0 21 22 23 1 cos α 1 23 22 21 0 tan α 0 33 1 3不存在 cot α不存在3133 0︒15020米30米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2在修路、挖河、开渠和筑坝时,设计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 如图19.4.5,坡面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的比叫做坡面坡度 (或坡比).记作i ,即i =lh . 坡度通常写成1∶m 的形式,如i =1∶6.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a ,有i =lh=tan a 显然,坡度越大,坡角a 就越大,坡面就越陡. 知识点六.1.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一个直角外,还有2个角和3条边共5个元素,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 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讲义

解直角三角形初三下册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1. 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位置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1) 三边关系:222c b a (2) 锐角关系:∠A+∠B=90°; ( 3 ) 边角关系:正弦: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sinA ,即sinA =c a余弦: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cosA ,即cosA=c b;正切: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tanA ,即tanA=ba;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①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平方关系:1cos sin 22 A A ; 商数关系:tanA=AAcos sin ②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A=cosB; sinA=cos(90°-A) ; cosA=sin (90°-A ); tanA=cot(90°-A )2.实际问题仰角:进行高度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当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叫做仰角。
俯角:进行高度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当视线在水平线下方时叫做俯角。
坡度(坡比):坡面的铅垂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记作i=h:l。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a,即i=h:l=tana.方位角:从某点的正北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目标方向所形成的角叫做方位角。
方向角:从正北方向或正南方向到目标方向形成的小雨90°的角叫做方向角。
典型例题:题型一:特殊三角函数值1、计算2sin30°-sin245°+cot60°的结果是()A、B、C、D、2、已知a=3,且(4tan 45°-b)2+=0,以a,b,c为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A、6B、7C、8D、93、已知a为锐角,且sin(a-10°)=,则a等于()A、50°B、60°C、70°D、80°4、在△ABC中,∠C=90°,∠B=2∠A,则cosA等于()A、B、C、D、5、如图,如果∠A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A的值等于()A、B、C、D、16、△ABC中,∠A、∠B都是锐角,且sinA=,cosB=,则△ABC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7、计算:sin213°+cos213°+sin60°-tan30°.8、求下列各式的值:(1)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c+b)(c-b)和4c-5b=0,求cosA+cosB的值;(2)已知A为锐角,且tanA=,求sin2A+2sinAcosA+cos2A的值.题型二:解直角三角形1、如图,在△ABC中,∠C=90°,∠B=60°,D是AC上一点,DE⊥AB于E,且CD=2,DE=1,则BC的长为()A、2B、C、2D、4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腰长为2cm,则它的底边长为()A、cmB、cmC、2cmD、cm3、如图,梯形ABCD中,AD∥BC,∠B=45°,∠D=120°,AB=8cm,则DC的长为()A、cmB、cmC、cmD、8cm4、如图,在Rt△ABC中,∠ACB为90°,CD⊥AB,cos∠BCD=,BD=1,则边AB的长是()A、B、C、2 D、5、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AB′C′,若AC=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D、6、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A、B、C、D、7、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0,∠AOB=60°,AB=5,则AD的长是()A、5B、5C、5D、108、如图,在菱形ABCD中,DE⊥AB,,BE=2,则tan∠DBE的值()A、B、2 C、D、9、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D都是矩形,且点C恰好在EF上.若AB=1,AD=2,则S△BCE为()A、1B、C、D、10、如图,在Rt△ABC中,∠A=90°,AB=AC=8,点E为AC的中点,点F在底边BC上,且FE⊥BE,则△CEF的面积是()A、16B、18C、6D、71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90°,AB=,点E在AB上,∠AED=45°,DE=6,CE=7.求:AE的长及sin∠BCE的值.1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AD=6,DE⊥DC交AB于E,DF平分∠EDC交BC 于F,连接EF.(1)证明:EF=CF;(2)当tan∠ADE=时,求EF的长.题型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如图,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A、450a元B、225a元C、150a元D、300a元2、如图,AB是斜靠在墙上的长梯,D是梯上一点,梯脚B与墙脚的距离为1.6m(即BC的长),点D与墙的距离为1.4m(即DE的长),BD长为0.55m,则梯子的长为()A、4.50mB、4.40mC、4.00mD、3.85m3、如图,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一棵倾斜的大树AB与地面成30°角,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的影长BC为10m,则大树的长为()m.A、5B、10C、15D、204、如图,小明同学在东西走向的文一路A处,测得一处公共自行车租用服务点P在北偏东60°方向上,在A 处往东90米的B处,又测得该服务点P在北偏东30°方向上,则该服务点P到文一路的距离PC为()A、60米B、45米C、30米D、45米5、如图是某货站传送货物的平面示意图.为了提高传送过程的安全性,工人师傅欲减小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使其由45°改为30°.已知原传送带AB长为4米.(1)求新传送带AC的长度;(2)如果需要在货物着地点C的左侧留出2米的通道,试判断距离B点4米的货物MNQP是否需要挪走,并说明理由.(说明:(1)(2)的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2.24,≈2.45)6、如图,河流的两岸PQ、MN互相平行,河岸PQ上有一排小树,已知相邻两树之间的距离CD=50米,某人在河岸MN的A处测得∠DAN=35°,然后沿河岸走了120米到达B处,测得∠CBN=70°.求河流的宽度CE(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35°≈0.57,cos35°≈0.82,tan35°≈0.70,sin70°≈0.94,cos70°≈0.34,tan70°≈2.75)7、某市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决定修建人行天桥,原设计天桥的楼梯长AB=6m,∠ABC=45°,后考虑到安全因素,将楼梯脚B移到CB延长线上点D处,使∠ADC=30°(如图所示).(1)求调整后楼梯AD的长;(2)求BD的长.(结果保留根号)8、某河道上有一个半圆形的拱桥,河两岸筑有拦水堤坝.其半圆形桥洞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已知上、下桥的坡面线ME、NF与半圆相切,上、下桥斜面的坡度i=1:3.7,桥下水深=5米.水面宽度CD=24米.设半圆的圆心为O,直径AB在坡角顶点M、N的连线上.求从M点上坡、过桥、下坡到N点的最短路径长.(参考数据:π≈3,≈1.7,tan15°=)题型四:坡度坡角问题及仰角俯角问题1、如图,是一水库大坝横断面的一部分,坝高h=6m,迎水斜坡AB=10m,斜坡的坡角为α,则tanα的值为()A、B、C、D、2、如图,在平地上种植树木时,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为4m.如果在坡度为0.75的山坡上种树,也要求株距为4m,那么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为()A、5mB、6mC、7mD、8m3、周末,身高都为1.6米的小芳、小丽来到溪江公园,准备用她们所学的知识测算南塔的高度.如图,小芳站在A处测得她看塔顶的仰角α为45°,小丽站在B处(A、B与塔的轴心共线)测得她看塔顶的仰角β为30°.她们又测出A、B两点的距离为30米.假设她们的眼睛离头顶都为10cm,则可计算出塔高约为(结果精确到0.01,参考数据:≈1.414,≈1.732)()A、36.21米B、37.71米C、40.98米D、42.48米4、一次数学活动中,小迪利用自己制作的测角器测量小山的高度CD.已知她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为1.6米,小迪在B处测量时,测角器中的∠AOP=60°(量角器零度线AC和铅垂线OP的夹角,如图);然后她向小山走50米到达点F处(点B,F,D在同一直线上),这时测角器中的∠EO′P′=45°,那么小山的高度CD约为()(注:数据≈1.732,≈1.414供计算时选用)A、68米B、70米C、121米D、123米5、如图,已知楼高AB为50m,铁塔基与楼房房基间的水平距离BD为50m,塔高DC为m,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由楼顶望塔顶仰角为60°;B、由楼顶望塔基俯角为60°;C、由楼顶望塔顶仰角为30°;D、由楼顶望塔基俯角为30°6、已知小芳站在层高为2.5米的六层楼的屋顶上来估计旁边一支烟囱的高度,当小芳以俯角∠COB=45°向下看时,刚好可以看到烟囱的底部,当小芳以仰角∠AOB=30°向上看时,刚好可以看到烟囱的顶部,若小芳的身高为1.5米,请你估计烟囱的高度(=1.414,=1.732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A、22.1米B、26.0米C、27.9米D、32.8米7、如图,小明在大楼30米高(即PH=30米)的窗口P处进行观测,测得山坡上A处的俯角为15°,山脚B 处的俯角为60°,巳知该山坡的坡度i(即tan∠ABC)为1:,点P,H,B,C,A在同一个平面上,点H、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PH丄HC.(1)山坡坡角(即∠ABC)的度数等于多少度;(2)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2).8、如图,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欲测量公园内一棵树DE的高度.他们在这棵树正前方一座楼亭前的台阶上A点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30°,朝着这棵树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C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60°.已知A点的高度AB为2米,台阶AC的坡度为(即AB:BC=),且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条件求出树DE的高度(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题型五:方向角问题1、如图,已知一渔船上的渔民在A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在B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15°方向,此时灯塔M与渔船的距离是()A、7海里B、14海里C、7海里D、14海里2、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霞同学从营地A点出发,要到距离A点10千米的C地去,先沿北偏东70°方向走了8千米到达B地,然后再从B地走了6千米到达目的地C,此时小霞在B地的()A、北偏东20°方向上B、北偏西20°方向上C、北偏西30°方向上D、北偏西40°方向上3、如图,小亮家到学校有两条路,一条沿北偏东45°方向可直达学校前门,另一条从小明家一直往东,到商店处向正北走100米,到学校后门;若两条路程相等,学校南北走向,学校后门在小明家北偏东67.5°处,学校前门到后门的距离是()A、100米B、米C、米D、米4、综合实践课上,小明所在小组要测量护城河的宽度.如图所示是护城河的一段,两岸ABCD,河岸AB上有一排大树,相邻两棵大树之间的距离均为10米.小明先用测角仪在河岸CD的M处测得∠α=36°,然后沿河岸走50米到达N点,测得∠β=72°.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帮小明他们算出河宽FR(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36°≈0.59,cos36°≈0.81,tan36°≈0.73,sin72°≈0.95,cos72°≈0.31,tan72°≈3.08)5、如图,自来水厂A和村庄B在小河l的两侧,现要在A,B间铺设一知输水管道.为了搞好工程预算,需测算出A,B间的距离.一小船在点P处测得A在正北方向,B位于南偏东24.5°方向,前行1200m,到达点Q处,测得A位于北偏东49°方向,B位于南偏西41°方向.(1)线段BQ与PQ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B间的距离.(参考数据cos41°=0.75).6、如图所示,一艘轮船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得灯塔C在北偏西30°方向,轮船航行2小时后到达B处,在B处时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45°方向.当轮船到达灯塔C的正东方向的D处时,求此时轮船与灯塔C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里,参考数据≈1.41,≈1.73).7如图,港口B在港口A的西北方向,上午8时,一艘轮船从港口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同时一艘快艇从港口B出发也向正北方向航行,上午10时轮船到达D处,同时快艇到达C处,测得C 处在D处得北偏西30°的方向上,且C、D两地相距100海里,求快艇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时,参考数据≈1.41,≈1.73)8、(2010•陕西)在一次测量活动中,同学们要测量某公园的码头A与他正东方向的亭子B之间的距离,如图他们选择了与码头A、亭子B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点P在点P处测得码头A位于点P北偏西方向30°方向,亭子B位于点P北偏东43°方向;又测得P与码头A之间的距离为200米,请你运用以上数据求出A与B的距离.练习作业:1、在Rt△ABC中,∠C=90°,∠B=35°,AB=7,则BC的长为()A、7sin35°B、C、7cos35°D、7tan35°2、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那么c等于()A、acos A+bsin BB、asin A+bsin BC、D、3、如图AD⊥CD,AB=13,BC=12,CD=3,AD=4,则sinB=()A、B、C、D、4、如图,已知一坡面的坡度i=1:,则坡角α为()A、15°B、20°C、30°D、45°5、如图所示,CD是平面镜,光线从A点出发经CD上的E点反射后到达B点,若入射角为α,AC⊥CD,BD⊥CD,垂足分别为C,D,且AC=3,BD=6,CD=11,则tanα的值是()A、B、C、D、6、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145°,BD=500米,∠D=55度.要使A,C,E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离点D的距离是()A、500sin55°米B、500cos55°米C、500tan55°米D、500cot55°米7、如图,在矩形ABCD中,DE⊥AC于E,设∠ADE=α,且cosα=,AB=4,则AD的长为()A、3 B、C、D、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D,BD⊥CD.(1)求sin∠DBC的值;(2)若BC长度为4cm,求梯形ABCD的面积.9、路边路灯的灯柱BC垂直于地面,灯杆BA的长为2米,灯杆与灯柱BC成120°角,锥形灯罩的轴线AD 与灯杆AB垂直,且灯罩轴线AD正好通过道路路面的中心线(D在中心线上).已知点C与点D之间的距离为12米,求灯柱BC的高.(结果保留根号)10、如图,为了测量某建筑物CD的高度,先在地面上用测角仪自A处测得建筑物顶部的仰角是30°,然后在水平地面上向建筑物前进了100m,此时自B处测得建筑物顶部的仰角是45°.已知测角仪的高度是1.5m,请你计算出该建筑物的高度.(取=1.732,结果精确到1m).11、如图,某船由西向东航行,在点A测得小岛O在北偏东60°,船航行了10海里后到达点B,这时测得小岛O在北偏东45°,船继续航行到点C时,测得小岛O恰好在船的正北方,求此时船到小岛的距离.。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会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2.会运用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则有: 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③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tan ,cot a bab A A A Ac c b a ==== sin ,cos ,tan ,cot b aba B B B B c c a b==== ④,h 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 (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 要点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由由,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地: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典型例题】类型一、解直角三角形1.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根据下列条件,解这个直角三角形.(1)∠B=60°,a =4; (2)a =1,b = 【答案与解析】(1)∠A =90°-∠B =90°-60°=30°.由tan bB a =知, 由cos =a B c 知,48cos cos 60a c B ===°.(2)由tan bB a==B =60°,∴ ∠A =90°-60°=30°.∵ 222a b c +=,∴ 2c =.【总结升华】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类型是:(1)已知两边;(2)已知一锐角和一边.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边角关系.常用口诀:有弦(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弦(斜边)用切(正切). (1)首先用两锐角互余求锐角∠A ,再利用∠B 的正切、余弦求b 、c 的值;(2)首先用正切求出∠B 的值,再求∠A 的值,然后由正弦或余弦或勾股定理求c 的值.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Rt △ABC 中,∠C =90°,b=2 ,求∠A 、∠B 和c ;(2)已知Rt △ABC 中,∠C =90°,sinA=23, c=6 ,求a 和b.【答案】(1)c=4;∠A=60°、∠B=30°; (2)a=4;b=2.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B =30°,b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答案与解析】由∠C =90°知,∠A+∠B =90°,而∠B =30°, ∴ ∠A =90°-30°=60°.又 sin 30b c =°,∴ 1202c=. ∴ c =40.由勾股定理知222a cb =-.∴ 2224020a =-,a =.【总结升华】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就是根据已知∠C =90°,∠B =30°,b =20,求∠A 、a 、c 的过程. 类型二、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几何图形计算问题中的应用3.如图所示,BC 是半圆⊙O 的直径,D 是的中点,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1)求证:△ABE ∽△DBC ; (2)已知BC =52,CDsin ∠AEB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求弦AB 的长.【答案与解析】(1)∵,∴ ∠1=∠2,又BC 是⊙O 的直径,∴ ∠BAC =∠BDC =90°. ∴ △ABE ∽△DBC .(2)由△ABE ∽△DBC ,∴ ∠AEB =∠DCB . 在Rt △BDC 中,BC =52,CD= ∴ BD= ∴ sin ∠AEB =sin ∠DCB=552BD BC ==. (3)在Rt △BDC 中,BD1=∠2=∠3,∠ADE =∠BDA ,∴ △AED ∽△BAD . ∴AD DEDB AD=,∴ 2AD DE DB =. 又∵2CD AD ==,∴ CD 2=(BO -BE)·BD ,∴BE =在Rt △ABE 中,AB =BE .sin ∠AEB32=.【总结升华】本题综合了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圆等方面知识,尤其涉及三角函数问题,都是通过找出或构造盲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1)根据圆周角定理易证△ABE ∽△DBC .(2)利用(1)的结论,将∠AEB 转化为Rt △BCD 中的DCB ∠.(3)在Rt △ABE 中求AB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 中,AC=12cm ,AB=16cm ,sinA=13. (1)求AB 边上的高CD ;(2)求△ABC 的面积S ;(3)求tanB .【答案】(1)CD=4cm ;(2)S=32 cm 2;(3)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在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中的应用4.某过街天桥的截面图为梯形,如图所示,其中天桥斜面CD 的坡度为i =i =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CD 的长为10 m ,天桥另一斜面AB 的坡角∠ABC =45°.(1)写出过街天桥斜面AB 的坡度; (2)求DE 的长;(3)若决定对该过街天桥进行改建,使AB 斜面的坡度变缓,将其45°坡角改为30°,方便过路群众,改建后斜面为AF ,试计算此改建需占路面的宽度FB 的长(结果精确到.0.01 m). 【答案与解析】(1)在Rt △AGB 中,∠ABG =45°,AG =BG . ∴ AB 的坡度1AGi BG'==.(2)在Rt △DEC 中,∵ tan 3DE C EC ∠==,∴ ∠C =30°. 又∵ CD =10 m .∴ 15m 2DE CD ==. (3)由(1)知AG =BG =5 m ,在Rt △AFG 中,∠AFG =30°,tan AG AFG FG ∠=55FB =+,解得5 3.66(m)FB ==.答:改建后需占路面的宽度FB 的长约为3.66 m . 【总结升华】(1)解梯形问题常作出它的两条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2)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它等于坡角的正切值.5.腾飞中学在教学楼前新建了一座“腾飞”雕塑.为了测量雕塑的高度,小明在二楼找到一点C ,利用三角板测得雕塑顶端A 点的仰角为30°,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小华在五楼找到一点D ,利用三角板测得A 点的俯角为60°(如图所示).若已知CD 为10米,请求出雕塑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1.73).【答案与解析】过点C 作CE ⊥AB 于E .∵ ∠D =90°-60°=30°,∠ACD =90°-30°=60°,∴ ∠CAD =180°-30°-60°=90°.∵ CD =10,∴ AC =12CD =5. 在Rt △ACE 中,AE =AC ·sin ∠ACE =5×sin 30°=52,CE =AC ·cos ∠ACE =5×cos 30 在Rt △BCE 中,∵ ∠BCE =45°,∴ 551)22AB AE BE =+=+=≈6.8(米). ∴ 雕塑AB 的高度约为6.8米.【总结升华】此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解题关键,从实际操作(用三角形板测得仰角、俯角)过程中,提供作辅助线的方法,同时对仰角、俯角等概念不能模糊.。
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如此简单 5种类型全包括 专题讲解

∴ = 即
∴∠A=600
∴∠B=300
根据勾股定理得:AC=
解直角三角形经典题型三: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的比,和一条边的长度。求三角形的边。
已知在 中∠C=900,AB=2, ,求AC。
解:因为 所以可设BC=K,则AC=2K,有
即 5K2=4
解得:K1= K2=- (舍去)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和一条边,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在 中∠C=900,∠A=450,BC=12,解直角三角形。
解:在RT 中∵∠A=450
∴∠B=900-450=450
∵BC=12
∴AC=BC=12
∴ = 即AB=
∴AB= =12
解直角三角形经典题型二: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在 中∠C=900,AB=2,BC= ,解直角三角形。
所以:AC=2K=
解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一:(高频考题)
已知:如图RT ,∠B=300,∠ADC=600BD=24求AC
解:∵∠B=300,∠ADC=600
∴∠DAB=300即 是等腰三角形
∴AD=BD=24
在RT 中
∵∠ADC=600
∴ 即 =
∴AC= 24=12
解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二:(高频考题)
已知:如图RT ,∠B=300,∠ADC=450BD=24求AC
解:∵∠ADC=450
∴RT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AC=x ,则CD=x
在RT 中∵∠B=300BD=24
∴ 即
∴
解得:x=
解直角三解形5种经典题型全概括
解直角三角形必备知识点一:
直角三角形的5个要素:三条边,两个角。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总结解直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和作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深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直角三角形未知的边长、角度和面积,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何图形的数量。
1、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和思路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是用三条边的比来表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因此,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质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
如图1,在Rt△ABC中,∠C=90°,设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以下字母同),则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1)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ac, cosA=sinB=bc,tanA=cotB=ab,cotA=tanB=ba。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以上每个边角关系式都可看作方程,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地选择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式,通过解一元方程来求解。
2、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和方法我们知道,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而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还有三条边及两个锐角共五个元素,那么什么样的直角三角形才可解呢?如果已知两个锐角能否解直角三角形呢?事实上,解直角三角形跟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作图有着本质的联系,因为已知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也可以作出直角三角形,即此时直角三角形是确定的,所以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是可解的。
由于已知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是不确定的,它们是无数多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因此求不出各边的长。
所以,要解直角三角形,给出的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中,必须至少有一个是边。
这样,解直角三角形就分为两大类,即已知一条边及一个锐角或已知两条边解直角三角形。
四种基本类型和解法列表如下:已知条件解法一边及一锐角直角边a及锐角A B=90°-A,b=a·tanA,c=sinaA斜边c及锐角A B=90°—A,a=c·sinA,b=c·cosA两边两条直角边a和b ,B=90°—A,直角边a和斜边c sinA=ac,B=90°-A,例1、如图2,若图中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α,AE=1,求AB的长。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查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是对于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的整理复习。
一、基本概念1.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为直角(90°)的三角形。
2.角的三要素:角的名称、角的度数、角的符号(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
二、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1.0°和90°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sin:sin0° = 0,sin90° = 1;余弦函数cos:cos0° = 1,cos90° = 0;正切函数tan:tan0° = 0,tan90° 不存在。
2.30°和60°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sin:sin30° = 1/2,sin60° = √3/2;余弦函数cos:cos30° = √3/2,cos60° = 1/2;正切函数tan:tan30° = 1/√3,tan60° = √3三、三角函数在特定角度的性质1. 正弦函数sin的性质:当角A的终边经过点(x,y)时sinA = y/r其中r是点(x,y)到原点(0,0)的距离。
2. 余弦函数cos的性质:当角A的终边经过点(x,y)时cosA = x/r其中r是点(x,y)到原点(0,0)的距离。
3. 正切函数tan的性质:当角A的终边经过点(x,y)时tanA = y/x其中x不等于0。
4.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三角函数sin、cos、tan均是周期函数,其中sin和cos的周期是360°或2π弧度,tan的周期是180°或π弧度。
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1.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根据三角函数在标准位置上的定义,可以计算出不同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2.夹角的三角函数值:两个夹角相等的三角函数值相等,例如sin(A+B)=sinC。
解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

α α的对边α的邻边 斜边解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 锐 角 三 角 函 数(一)基础知识: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α的正弦: ,∠α的余弦: , ∠α的正切: ,∠α的余切:例1、如图,已知△ABC 中,∠C=90°,BC=6,CD ⊥AB 于D ,AC=8。
(1)求sinA 和sinB 的值;(2)求cos ∠ACD 的值。
训练①在Rt △ABC 中,∠C=90°,a=3,b=4,则sinA= ,cosA= ;②在Rt △ABC 中,∠C=90°,a=1,b=2,则cosA=( )A 、12B 、3C 、5D 、5③在Rt △ABC 中,∠C=90°,a=12,c=13,分别求∠A 、∠B④如图,点P 的坐标为P (3,4),则sin ∠POA 的值为 ;解 直 角 三 角 形(一)基础知识:解直角三角形: ; 解直角三角形运用的知识:边的关系: ; 角的关系: ; 边角关系: 。
(二)例题与训练:例1、已知Rt △ABC 中,∠C=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A=60°,b=4(2)a=19,c=训练①在Rt △ABC 中,∠C=90°,,,则sinA= ,cosA= ;②Rt △ABC 中,∠C=90°,AC ∶BC=1AB=6,则∠B= ,AC= ;③Rt △ABC 中,∠C=90°,a=b=,则c= ,∠A= ;④在Rt △ABC 中,∠C=90°,已知a 及∠A ,则c 应为( ) A 、asinA B 、sin a A C 、acosA D 、cos a A例2、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8,它的面积为 。
训练①已知等腰△ABC 的顶角∠A=120°,底边BC=24,那么腰上的高BD 及腰AB 的长分别为( )A 、9和15B 、12和C 、5和13D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周长为36,那么底角的余弦为( ) A 、513 B 、1213 C 、1013 D 、512③等腰梯形的底角为60°,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6,则梯形面积为( )A 、B 、C 、D 、AC E AC例3、如图,甲、乙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30米,以A 点测得C 点的仰角为60°,测得D 点的俯角为30°,求建筑物甲的高CD 。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类三角形,因为它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文将为大家介绍10条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并展开详细描述。
一、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最基本的定理,也是解直角三角形的最快捷的方法。
勾股定理的公式为:a² + b² = c²。
a和b表示直角边,c表示斜边。
当已知a和b的长度时,可以通过计算c的长度来确定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
勾股定理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工程、科学和数学等领域,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大小、距离和位置等。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也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一个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公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
a、b、c分别表示三角形任意两边和斜边,A、B、C表示这些边对应的角度。
如果已知了两个长度和一个角度,则可以通过正弦定理计算第三个长度。
正弦定理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任意边的长度。
三、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也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也是一个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公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
a、b表示三角形中两个边的长度,c表示斜边的长度,C表示斜边对应的角度。
如果已知了两个长度和一个角度,则可以通过余弦定理计算第三个长度。
余弦定理也是应用广泛的一个数学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任意边的长度。
四、正切定理正切定理也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一个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公式为:tanA = a/b或tanB = b/a。
a、b分别表示三角形中的两个直角边,A、B是它们对应的角度。
通过正切定理可以求得角度的大小或两直角边的比例。
五、特殊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特殊直角三角形是指那些具有特殊边长和角度的直角三角形。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边长为3、4、5的特殊直角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0,设BC=a ,CA=b ,AB=c ,锐角A 的四个三角函数是:
(1) 正弦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ABC ,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sin A =
c
a
, (2)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行ABC ,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cos A =
c
b , (3)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
tan A =b
a ,
(4)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
a
A A A b
的对边的邻边cot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角A 的锐角三角函数。
这种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 (1)锐角∠A 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且∠C=900;
(2)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每条边均用所对角的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否则,不存在上述关系
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应明确(1) c a , c b ,b a ,a
b
四个比值
的大小同△ABC 的三边的大小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即当锐角A 取固定值时,它的四个三角函数也是固定的;
(2)sinA 不是sinA 的乘积,它是一个比值,是三角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
(3)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推导出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平方关系: 12
2
sin =∂+COS α
(2)倒数关系:tan a cota=1 (3)商数关系:∂
∂
=∂∂∂=
sin cos cot ,cos sin tan 注意:(1)这些关系式都是恒等式,正反均可运用,同事还要注
意它们的变形公式。
(2)()∂∂sin sin 2
2
是
的简写,读作“∂sin 的平方”,不能将
∂∂2
2
sin 写成sin
前者是a 的正弦值的平方,后者无意义;
(3)这里应充分理解“同角”二字,上述关系式成立的前提是所涉及的角必须相同,如1cot tan ,12
2
3030cos
sin
2
2
=•=∂
+∂
,而1cos
sin
2
2
=+
∂β就不一定成立。
(4)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用于化简三角函数式。
(三)余角的函数关系式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sinA=cos(90°-A) 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注意:此关系涉及的两角必须互余,左右两边的函数名称不同,其主要作用就是改变函数名称。
(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五)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及范围
1.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
正弦值岁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当0°≤a ≤90°时,0≤sina ≤1,0≤cona ≤1, 3.遇到求锐角余切值时,可利用关系式cotA=tan(90°-A) 或tan a cota=1 二、解直角三角形
(一)三角函数的概念RT △ABC 中,
sin A = c a , cos A = c b , tan A =b
a ,a A A A
b 的对边的邻边cot =∠∠=
(二)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1. 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 2. 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关系:sin A = c a , cos A = c b , tan A =b
a
,a
A
b
cot =
4.面积关系:ch ab S ABC 2
121△==
(四)直角三角形的可解条件 1.已知两边可解直角三角形 2.已知一边及一锐角可解直角三角形
说明:已知两个角不能接直角三角形,因为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不一定全等,因此起边的大小不确定。
(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
三、坡角与坡度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为坡度(或坡比),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