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青瓷鉴赏

合集下载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青瓷壶研究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青瓷壶研究

041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青瓷壶研究摘要:本文试从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数件青瓷壶着手,通过与汉代出土的部分青釉瓷壶(釉陶)的比较,并从我国原始瓷器的发现、烧制的窑场、汉代原始瓷的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明确海昏侯墓出土青瓷器的性质。

关键词:江西南昌海昏侯墓;青瓷;原始瓷器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1) 02—041—(04)The research of the celadon unearthed from Marquis of Haihun’s Tomb,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的墎墩山上,自2011年开始全面考古调查,至2016年圆满完成考古发掘任务,共出土青铜器、漆木竹器、金器、玉器、简牍、陶瓷器等各类文物10000余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依据墓葬的规制、埋葬地点、陪葬品等情况,特别是出土的“刘贺”印文玉印,最终确定墓主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海昏侯刘贺墓因其未经过盗掘,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掘的随葬品保存最完整,规格形制最清晰,出土文物最丰富的西汉时期列(彻)侯等级墓葬,为我国汉代史料、随葬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之前已有众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漆木竹器、金器、玉器、简牍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专门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对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陶瓷器进行的专门研究却少有见诸报道。

1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青瓷情况 据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领队杨军、徐长青合著的《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发掘报告中描述,海昏侯墓出土有“陶瓷器约500件,有日用器皿和建筑材料等。

日用器皿有陶罐、青瓷罐、青瓷壶、漆皮陶壶等,建筑材料有板瓦、筒瓦、瓦当、滴水等。

”但是对所出土陶瓷的具体形制、尺寸等都没有进行描述,也没有提供图片供研究参考,给学者开展研究带来了困难。

中国古代青瓷特点和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青瓷特点和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青瓷特点和艺术成就一、青瓷的特点:1.高度纯净:青瓷瓷体洁白纯净,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青色。

这是因为青瓷常用的原料中含有高达90%以上的高岭土,通过高温烧制形成。

2.细腻的质地:青瓷的质地细腻,具有较高的致密度,表面光滑细腻,手感细腻,与其他瓷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3.艳丽的釉色:青瓷釉色艳丽多姿,包括青绿色、浅青色、蓝灰色等多种色彩。

4.花纹独特:青瓷花纹多为刻花或雕花,具有鲜明的线条感和纹饰层次感。

常用的纹饰包括云纹、飞天、各种动植物等。

5.烧制工艺复杂:青瓷的制作过程复杂严谨,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包括制胎、修整、装饰、烧制等环节。

二、青瓷的艺术成就:1.瓷器的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青瓷的发展首先要归功于北宋时期的窑烧技术的创新,其工艺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2.青瓷釉色的创新:青瓷在釉色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采用不同的釉料和烧制方法,形成了多样的釉色变化,丰富了青瓷的艺术表现力。

3.瓷器造型的创新:青瓷瓷器以其独特的造型而著称,包括盘、碗、瓶、壶等各种形状的容器。

它们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简约却又不失庄重的美感。

4.瓷器纹饰的创新:青瓷在纹饰方面的创新非常突出。

不同的青瓷器形态都具备着自己独特的纹饰特点,同时还采用了刻花和雕花等技法来装饰瓷器的表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5.瓷器的艺术表现力:青瓷以其高雅、纯净的特点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器皿,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代表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青瓷以其高度纯净、细腻的质地,独特的釉色和花纹,以及复杂的烧制工艺而闻名。

其艺术成就表现在瓷器青瓷的创新和突破,以及瓷器造型和纹饰的丰富多样。

青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皿,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汉昭陵出土青瓷的特点及产地初步分析

南汉昭陵出土青瓷的特点及产地初步分析

088文博学刊二○一八年第一期南汉昭陵出土青瓷的特点及产地初步分析*牛沛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内容提要: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南汉昭陵出土的10件青瓷残片做了成分分析,并结合样品的物理性能,总结了昭陵青瓷样品胎釉组成及性能特征。

通过与南汉德陵、康陵及广东、广西和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唐至北宋窑口出土的青瓷进行对比,明确了昭陵青瓷样品的产地范围。

结果表明,这些样品为高铝低硅质青瓷,由南汉本地窑口烧造的可能性极大,个别样品已经采用了钙碱釉的配料技术。

关键词:昭陵青瓷胎釉化学组成物理性能产地南汉(917—971)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割据岭南的地方政权,立国54年,经历了四任君主。

1954年初,在广州石马村(今广州市黄埔区黄陂村)发掘了一座南汉时期的砖室墓[1]。

经考证,此墓为南汉第三个皇帝—中宗刘晟之昭陵。

南汉昭陵出土青瓷器33件,均为罐。

其中4件夹耳有盖罐,造型别致,极为罕见。

这批青瓷是广东地区五代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更为研究南汉皇室用瓷乃至当时陶瓷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麦英豪先生认为这批青瓷“具有地方特色,应为南汉官窑所特制”[2]。

但昭陵青瓷的具体烧制地点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陶瓷考古提供了测年、成分分析、显微结构、物相结构、烧成温度等全新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深入发掘蕴含于陶瓷器中的潜在信息,解决传统方法所无法解释的疑问与难题。

在古陶瓷研究中,化学组成的测试和分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能揭示有关陶瓷的起源,原材料的种类、产地,烧成工艺的演化及产品流通等多方面的内容。

此次研究使用了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这是目前我国古陶瓷产源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款成分分析设备。

利用该仪器对昭陵出土青瓷的胎、釉进行测试,并结合样品的物理性能,推知其制瓷原料及制作工艺,为探讨这批器物的产地提供线索。

一、取样与检测本次实验对象为昭陵出土的由广东省博物馆提供的10件青瓷残片。

汉代陶器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代陶器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代陶器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汉代陶器是中国历史上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其特点深受当时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影响。

汉代陶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制和装饰样式,具有艺术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汉代陶器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时代的陶瓷艺术。

首先,汉代陶器的形制丰富多样。

汉代陶器在器型上继承了先秦时期的传统,并根据社会需求和人们审美的变化而演变。

主要的器型有陶俑、陶罐、陶盆、陶壶、陶鼎等。

这些器型形态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以舒适和美的享受。

其次,汉代陶器的装饰样式独具特色。

在装饰方面,汉代陶器有繁复的刻、雕、塑、画等工艺技法,以及各种各样的纹饰和图案。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汉代绿釉陶俑,以其生动形象和丰富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汉代陶器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汉代陶器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汉代社会发展繁荣,陶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器物,被广泛应用于农耕、饮食、货物贮藏等方面。

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还能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汉代陶器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制和装饰样式,既展示了汉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风采,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通过对汉代陶器的研究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介绍,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汉代陶器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正文部分将着重分析汉代陶器的三个重要要点。

首先,我们将探讨汉代陶器的材质和制作技术,包括陶土的选材、制作工艺以及装饰手法。

其次,我们将研究汉代陶器的造型特点,包括器形的变化、器物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器物的比例和比例的变化。

最后,我们将探讨汉代陶器的装饰特点,包括绘画、雕刻以及刻痕等不同的装饰方式。

结论部分将对前文所述的要点进行总结。

汉朝的瓷器与陶瓷文化精湛与独特的艺术

汉朝的瓷器与陶瓷文化精湛与独特的艺术

汉朝的瓷器与陶瓷文化精湛与独特的艺术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瓷器和陶瓷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汉朝瓷器和陶瓷文化在艺术上的精湛与独特之处。

一、汉朝瓷器的发展历程汉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瓷器的制作技术和工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汉朝初期,瓷器主要是以陶器为主,主要采用的是红陶和灰陶。

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的制作逐渐开始兴起,并取代了陶器成为主流。

二、汉朝瓷器的工艺特点汉朝瓷器的工艺技术十分精湛,其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造型雅致:汉朝瓷器的造型以简约、典雅为主,注重平衡和谐的美感。

例如汉代青瓷的造型大都采用圆形或方形,外形简洁而雅致。

2. 配色丰富:汉朝瓷器的配色非常丰富多样,使用了多种颜色和纹饰。

通过烧制技术的不同,汉代青瓷可以呈现出多种颜色的变化,如青绿、青蓝和青紫等。

3. 绘画精美:汉朝瓷器上的绘画工艺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题多样化,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形态。

常见的绘画主题包括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和自然景观等。

三、汉朝瓷器的艺术风格汉朝瓷器的艺术风格独特,瓷器上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思想观念。

汉代瓷器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夸张写实:汉朝瓷器上的绘画表现鲜明而夸张,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这种写实的风格让人们更容易接近并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2. 神话传说:汉代瓷器上常见的艺术主题是神话传说,这反映了人们对神话故事的追求和崇拜。

神话故事的描绘经常与自然景观和动物图案相结合,构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3. 自然景观:汉朝瓷器上的自然景观表现形式独特,画面虽小却能展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风格,给人以无限遐想。

四、汉朝陶瓷文化的影响汉朝陶瓷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其瓷器和陶瓷文化的精湛工艺和独特艺术风格为后来的瓷器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汉代青瓷的文化艺术意蕴

汉代青瓷的文化艺术意蕴

汉代青瓷的文化艺术意蕴瓷器的发明与烧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要贡献。

从商代中期开始烧造出了原始青瓷,经过西周、春秋战国、秦代、西汉的发展,到东汉中晚期浙江地区的古越窑就生产出了具有现代瓷器基本要素的成熟青瓷,又历经六朝艺术青瓷阶段、唐代越窑秘色青瓷阶段、宋代龙泉窑青瓷阶段的不断发展演进,青瓷的发展跨越了300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宋代以前青瓷一直在瓷器发展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说,青瓷在整个瓷器发展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

在青瓷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代青瓷又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发展转变的重要历史节点。

汉代,包括西汉、东汉,共计426年。

在整个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汉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至今还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汉代青瓷,是汉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它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意蕴,值得我们今天去发现、认识和研究。

朴拙典雅的造型。

瓷器造型在不同时代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往往会在一件瓷器的造型上留下制作这件瓷器的那个时代特定的文化印记。

汉代青瓷在四百多年的汉文化发展基础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具有质朴、典雅、秀美和大气的特点。

汉代青瓷主要器型有鼎、盒、壶、钫、钟、瓿、碗、盘、盏、钵、洗等。

汉代青瓷造型一方面学习摹仿了商代、西周、春秋战国青铜礼器的造型风格和特点,另一方面又在瓷器的实用性和造型艺术的结合上有新的突破。

图1为西汉越窑青瓷三足蒜头瓶,图2为西汉越窑青瓷三足直颈瓶,图3为西汉越窑青瓷三足盖鼎,图4为西汉越窑青瓷瓿,这四件汉代青瓷在造型风格和艺术上更多的是摹仿了青铜礼器,但从每个单体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每件作品的造型是那么朴拙和典雅,器型外观线条是那样优美和流畅,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汉代青瓷造型从西汉初期到东汉结束,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

汉代初期的青瓷造型一般在器型的底部都置有三足或高圈足,到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各种青瓷底部都基本上变为平底和矮圈足了。

汉朝的陶瓷艺术青瓷与白瓷的鉴赏

汉朝的陶瓷艺术青瓷与白瓷的鉴赏

汉朝的陶瓷艺术青瓷与白瓷的鉴赏汉朝的陶瓷艺术:青瓷与白瓷的鉴赏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陶瓷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代,青瓷和白瓷两种陶瓷成为当时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汉朝时期的青瓷和白瓷的鉴赏价值。

一、青瓷的鉴赏青瓷是汉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瓷之一,以其独特的绿色釉面而闻名。

它是用石英和长石等原料烧制而成,釉面呈现出明亮、饱满、透亮的绿色。

首先,我们可以从青瓷的造型和工艺来鉴赏它。

汉朝青瓷的造型多样,既有器物如罐、盆、碗等,也有雕塑品如人物、动物形象等。

无论是大型器物还是小型雕塑,青瓷都展现出高超的造型艺术和工艺技巧。

同时,观察其釉面的质感和纹理,能够感受到匠人们对于工艺极致追求的精神。

其次,青瓷的装饰也是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

青瓷的装饰多样,常见的有刻花、印花、绘画等手法。

这些装饰既可以是简洁大方的几何纹饰,也可以是精美细腻的人物、山水画。

无论是哪种装饰形式,都能够展现出汉代陶瓷艺术的魅力与精湛。

最后,青瓷的历史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汉朝的代表之一,青瓷承载着当时社会、文化的历史信息。

通过观赏青瓷,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时期的人民生活、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白瓷的鉴赏白瓷是汉朝时期另一种重要的陶瓷类型,以其洁白无暇的质地而闻名。

汉代的白瓷多是用高岭土烧制而成,其釉面白净光滑,具有特殊的触感。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白瓷的造型来进行鉴赏。

白瓷的造型多样,有的是纤细柔美的瓶、壶,有的是端庄大气的碗、盘。

这些器物的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展示出汉代陶瓷艺术的高度。

其次,白瓷的釉色和透明度也是鉴赏的重要因素。

正宗的汉代白瓷釉面白如玉,并具有一种半透明的质感。

在光线照射下,白瓷的釉面能够呈现出微微的光泽,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最后,白瓷的纹饰和装饰方式也是鉴赏的重点。

汉代的白瓷纹饰多以简洁、雅致为主,常见的有刻花、压花、印花等装饰手法。

这些纹饰既能够提升白瓷的艺术价值,也能够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

图1 汉代绿釉陶碓房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汉代绿釉陶器赏析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 狄欣怡图2 汉代绿釉陶仓房房内有一践碓(脚踏式米臼)和一磨盘。

践碓高5.5厘米,长14厘米,宽5厘米;另一侧磨盘直径13.5厘米,磨高8厘米、直径7.5厘米,上扇磨面上有两孔,均作半月形,向下缩小呈椭圆形,粮食从孔中流入磨齿间,上扇石磨边沿有一推磨用的磨棍;一侧山墙上开有长3.2厘米、宽2.2厘米的小窗,房坡上有仿瓦棱的竖脊,每面房坡两端各有一小脊,脊末端各有一树叶形小兽;施绿釉,胎呈砖红色。

碓房中的践碓和磨盘都是粮食加工工具。

践碓为脱壳工具,最古老的脱壳用具是木为杵地为臼,纵使人们使用了石臼,仍然费力多且效率低。

东汉哲学家桓谭在《新论·离事》中说:“宓牺之制杵臼,万民以济。

及后世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

”碓将用足踏杠杆的方法代替了用手舂,大大提高了脱壳效率。

磨是将粮食磨成粉的工具,石磨这一发明一直流传至今,现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在用这种形制的石磨磨面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汉代绿釉陶仓房(图2),通高40厘米,通长22厘米,通宽9.5厘米,三门峡灵宝市出土。

四阿式顶,顶长30.4厘米,顶宽18厘米,房坡上有仿瓦棱的竖脊;正面房檐下有三斗拱撑托,仓的下面靠上部开有两个平行的4厘米左右正方形气窗,窗扇均为一开一合;右中上部和左下角各钻有两个平行的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孔,应为通气孔,仓房下有六腿,为立熊足式;通体施绿釉。

该器物为东汉早期的两层陶仓房,造型优美,构造严谨,工艺精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经历了战国、秦汉以来持久的兼并战争以后,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温饱问题。

汉代明器陶楼、陶院落中不仅有仓楼的布局,还有仓房和众多单独的图3 汉代绿釉陶灶陶仓,可见当时人们对粮食储备的重视。

3.汉代绿釉陶灶(图3),通高23.5厘米,通长37厘米,通宽22厘米;甑口径15.2厘米,釜1口径7厘米,釜2口径6厘米,三门峡灵宝市出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青瓷鉴赏
汉代青瓷鉴赏
我国是世界上烧制瓷器最早的国家,而我国最早烧制的瓷器是青瓷。

从商代中期就生产原始青瓷,经过西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青釉瓷器。

战国时期有较高的仿青铜礼器,汉代有著名的越窑青瓷。

青瓷生产历程很长,两千年来一直未有中断。

我收藏6件汉代青瓷壶(如图),属于汉代初期的两件,其特征是:口沿略外侈、颈较长,斜肩,腹体圆鼓,下承以矮圈足,双耳扁平,有平行人字形纹饰。

属于西汉中后期的4件,其形状有如下特点:口呈喇叭形外侈,颈部略微缩短,腹体圆鼓成圆球形,少数有圈足,一般平行底,双耳常做辅首衔环形,有的壶耳配一铁环,有的在壶耳上贴一S形小泥条装饰。

这6件汉代青瓷壶,粗看都是一样的,模样差不多,但仔细比较,竟然无一处一样:形体不一样、胎质不一样、纹饰不一样、釉色不一样、高度不一样、口形不一样、颈的长短粗细不一样、斜肩不一样、两耳不一样、底圈不一样,竟然有十处不一样。

这时期的青瓷主要靠造形美取胜,这6件造形6个样,造型气魄宏伟、端庄大气、线条简洁,给人美的享受。

再从纹饰上看,有的从颈部开始装饰,有的从肩部开始装饰、有的从腹部开始装饰,有的腹部较直、角度不一,有的是成型时拍印出来的,少数是粘接上去的,大多数装饰是运用拍印刻划等方法来表现。

几条弦纹、简单的莲瓣纹、三角纹、鳞纹、网纹、斜纹、格纹,顺手划成,粗糙雅拙。

6件青瓷的釉质釉色各有不同,总的看在肩部上腹部施一层玻璃质釉,有的青绿色、有的褐黄色、有的黄绿色;同陶器相比,高贵典雅,令人爱不释手;同青铜器相比,青瓷典雅的造型,莹润明亮的釉层,华美的釉色在满足人们生活使用和意识形态需要方面不次于青铜器。

由于原始青瓷的发展和生产,以及资金市场投放和使用方面的优越性,致使青铜器生产渐渐衰落下去,青瓷发展起来。

秦汉是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处于原始青瓷向早期更成熟青瓷的转变阶段,制瓷工艺逐渐走向成熟。

东汉晚期施釉越来越多、露胎少,胎面平整光滑、留有明显的镟纹,这个时期的青瓷,标志着我国瓷器工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此,中国青瓷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到了唐代已是推崇备至;造型典雅、青釉莹润,有碧玉一般的质感。

著名诗人陆龟蒙咏《秘色越器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越窑青瓷的热爱和珍视。

(李艾民)
Saturday, April 06, 2013 No.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