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1

合集下载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2. 诗歌内容:诗中描写了诗人行走山间,欣赏深秋山林景色的所见所感。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山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山行》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山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山行》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山行》,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山行》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描写深秋山林景色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6.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并默写。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0《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⒈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⒈板书课题。

⒈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⒈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⒈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四、检查自学效果⒈认读生字“径”“飘”⒈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⒈指名读课文。

⒈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回答问题:⒈为什么称为“寒山”?⒈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⒈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⒈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⒈背诵《山行》⒈《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⒈揭题,解题。

⒈板书课题。

⒈指名读题。

⒈解题。

⒈介绍作者。

⒈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的咏景和抒情。

2.训练学生对那浩瀚的自然界有一种敬畏之情。

3.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1.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言语模式和语调上要有所提高。

2.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山的壮美和险峻,增进生命体验的感悟之美。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地图、图解等教具,先让学生调查山脉、山峰等名胜景点的位置和图像,展现山和自然风景的意象。

2.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板书或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山行》的背景。

2. 导入1.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山的高大、雄奇、险峻,为学生引发出对山的情感。

2.既然要学习山,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山的不同面貌和地域特色。

叫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描写山的素材,如图片、文字、诗词等,并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山的情况。

3. 学习《山行》1.引入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可以让学生先朗读诗句,要求学生在流畅、准确朗读之外,要有真情实感。

老师给学生钟爱的鼓励,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诗画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3.重点:讲解诗句的意义:仔细咀嚼每句诗的措辞和表达,以感受其中生动神奇的诗意和美感。

4.商量一下较难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的意义,让学生彻底看懂诗句内在的韵味,最终升华出作品中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意。

4. 学生发挥1.让学生自己尝试模仿写一些关于山的小诗,不要求符合规范,只要求其情真意切。

2.可以让学生一起读出自己的小诗给大家听,从中发现美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共同感受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思想等。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区分语言、文化、感情方面有所思考,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建议1.教师要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来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山行》,让学生在赏析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利用不同的教具,如图片、文字、音响、影片等,来展现不同的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山的自然风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04 古诗三首《山行》1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04 古诗三首《山行》1教案

《山行》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教材分析:《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知古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练:自主探索,激发情趣师:各位小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扬帆旅行社(2),今天,导游老师将带领小游客们去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段朗读,一边听一边想,你听出了什么?(播放《山行》)[板书:山行杜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山白云人家枫林枫叶]1、出示《山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山行》(生齐读:山行)讲解多音字“行”。

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山行》[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行人]2、跟范读读诗,读准生字读音。

二练:自主交流,质疑释难1、出示图片,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你们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山、小路]2、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和“斜”意思。

根据图片理解诗意: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3、出示图片,说一说: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白云,房子)。

[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白云,房子]4、出示:白云生处有人家,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5、结合两句一起理解: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山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培养朗读能力。

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意,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所见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感悟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山林秋色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景色,引出《山行》这首诗的主题。

2. 朗读诗文: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语调,初步感知诗意。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诗意。

4. 感悟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5. 朗读与背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

6. 总结全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诗,总结诗中的景色、情感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

2. 将《山行》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在日记本上。

3. 画一画《山行》中的景色,用彩笔描绘出诗中的意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山行》,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山行》2.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词语解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山行》中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知古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练:自主探索,激发情趣
师:各位小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扬帆旅行社(2),今天,导游老师将带领小游客们去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段朗读,一边听一边想,你听出了什么?(播放《山行》)[板书:山行杜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山白云人家枫林枫叶]
1、出示《山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山行》(生齐读:山行)讲解多音字“行”。

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山行》[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行人]
2、跟范读读诗,读准生字读音。

二练:自主交流,质疑释难
1、出示图片,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你们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山、小路]
2、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和“斜”意思。

根据图片理解诗意: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3、出示图片,说一说: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白云,房子)。

[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白云,房子]
4、出示:白云生处有人家,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5、结合两句一起理解: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指导朗读。

(师范读,生跟着齐读)这一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远方[板书:远景])既然有远景,那就应该有近景[板书:近景],近景是什么?(枫林)
6、出示图片说一说: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枫树、枫叶)[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枫树、枫叶]跟踪提问:你觉得这红色的枫叶像什么?(二月的花朵。


7、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红于”的意思是“比……还要红”的意思,根据图片理解诗意: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

结合图片,理解: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枫叶。

结合两句理解,师范读,生跟着齐读。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师教读,生朗读)生跟范读朗读,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人杜牧喜欢这个季节吗?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出来?这首诗写的是(秋天),诗人杜牧(喜欢)这个季节。

我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一句中体会出来的。

(朗读)
9、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诗,进行朗读评比。

三练:自主展示——提倡合作
小组各选一名同学上台朗读。

学生进行点评:我觉得()小朋友读得好,因为()。

老师对六个小组的朗读进行客观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练:自主拓展——创新潜能
再次理解诗意:学了这首诗,我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是: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枫叶,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布置拓展任务任务:画一幅《山行》图,把你们对这首诗的感受全都画进图里。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