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建筑艺术的特点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涵义、类型、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远古的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它们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
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基于上述原因,教材中安排了几课建筑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新知探究:(一)、什么是建筑艺术?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概念理解: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举例:悉尼歌剧院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分别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例如: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第17课课件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园林建筑 军事建筑
秦始皇陵、金字塔、明十三陵 长城
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科学性 适用性 艺术性 文化性
如何理解建筑艺 术的科学性?
中德信 西民 罗 国沙息 未 国 班营 英 俄 秘 日 阿企 马 法 丹 国特通 来 国 牙 国 罗 鲁 本 联业 尼 国 麦 家国信 馆 家 国 斯 国 国 酋联 亚 荷 国 国 馆家馆 馆 家 国 家 家 国合 国 兰 家 家 馆 家 馆 馆 馆 家馆 家 国 馆 馆 馆 馆 馆 家 馆
德军司令部旧址
【遗存原因】铁路重线北移,政治中心北迁 【目前情况】个别建筑使用,部分建筑正在维修、保护 【目标】再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风貌,重生一个欧陆色彩的原生态小镇
专家:具备世界遗产特征 潍坊市“城市旅游”重点工程之一
【思考】:
建筑=房子吗?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由 空间和 实体 构成的艺术,它蕴含 形式美 的规律,并通过 视觉 给人以美的感受。
参考图例
总结
我们对建筑艺术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可以对 我们生活中的建筑进行评价。无论是赞美还 是批评,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个性和见解。 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体 悟,才能慢慢欣赏建筑之美。
简答题:
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 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什么样的 优点? 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b、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c、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d、材料供应比较方便
布局严整,院落敞亮 长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方便
飞檐高挑,低栏曲回,亦动亦静、亦 俗亦雅,映衬出自然的山水画感觉
课堂小结:
高中美术_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建筑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类型、特性、语汇,能欣赏和领悟建筑艺术,进而对学校的建筑特色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积极思考,先鉴赏课本上的经典建筑艺术,再学着鉴赏身边的建筑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建筑艺术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的思考,以及本校园建筑特色与学校文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建筑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对建筑艺术关注也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建筑艺术发表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了解我们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美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建筑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对建筑艺术关注也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建筑艺术发表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了解我们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美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语汇,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通过不断实践和领会、积累和总结,对建筑艺术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趣味。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同学们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幻灯片展示的哪个著名建筑?学生回答。
视频中展示的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建筑故宫。
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看看图片中有哪些著名的建筑?为什么这些建筑能深入人心?这些中外著名的建筑都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它们独特的造型和空间深深打动着我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建筑艺术,怎么欣赏一座建筑。
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活动2【讲授】概念解析什么是建筑艺术?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建筑艺术。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第二小组:课件+讲解)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例如: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图片:世界著名或
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商品交换需要:商店、银行、贸易中心等类型。
(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交通发展需要:驿站、码头、火车站、机场等。
(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书院、学校、科技苑、体育馆等。
(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建筑类型。
教师:通过第二组同学的认真分析和讲解,我们了解了建筑的类型,下面,我们做一道练习题,分析教材建筑图片,思考哪些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主要满足精神需要?(课件+连线题)。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教案标题: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艺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掌握不同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a. 介绍建筑艺术的概念和定义。
b. 解释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如功能性、美学性、结构性等。
2. 不同建筑风格及其特点a. 介绍主要的建筑风格,如古典主义、哥特式、巴洛克、现代主义等。
b. 分析每种建筑风格的特点,包括建筑形式、材料、装饰等方面。
3. 建筑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培养a. 分析并欣赏不同建筑作品的美学特点。
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4. 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a. 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合作设计一个建筑作品。
b. 引导学生在项目中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建筑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介绍建筑艺术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一些他们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并解释其特点。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
2. 介绍不同建筑风格及其特点,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各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品。
3. 学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建筑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风格的特点、代表作品等,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第三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建筑风格的理解。
2. 分析并欣赏不同建筑作品的美学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建筑作品。
3. 学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座建筑作品进行深入欣赏和分析,包括外观、内部结构、装饰等方面,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第四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建筑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目标:1.了解建筑的基本涵义和分类,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2.初步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为掌握建筑艺术的赏析方法奠定基础;3.初步了解赏析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悟领会艺术之美的能力;2.逐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评说的技能。
情感目标: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园林艺术风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于我国山水园林和建筑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环境美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本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讲解,层层递进,从建筑的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对建筑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知识。
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采用PowerPoint课件方式辅助教学。
学具:教课书,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历史的时代,反映着一个地方的特色,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从哪些角度去欣赏这些建筑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二、引导赏析1.播放视频《故宫》.2.故宫整体,故宫三大殿,后廷及其局部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高中美术探寻建筑艺术特点说课稿

高中美术探寻建筑艺术特点说课稿高中美术探寻建筑艺术特点说课稿高中美术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说课稿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一一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理解。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方法: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环节一、什么是建筑艺术?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环节二、建筑有哪些类型: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环节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2、四个特征:※科学性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艺术性:1)雨果:名言2)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环节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1、形体z、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1、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2、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四、课堂小结:要点回顾:1、什么是建筑艺术?2、建筑有哪些类型?3、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4、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第十七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前言建筑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人类刚刚开始居住到今天,建筑形态无不在不断地变化与演进。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功能和实用性之外,还有体现着自身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因此,探寻建筑的艺术特点,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建筑的内核,领略到建筑之美。
建筑的艺术特点1. 建筑的结构美建筑是将各种结构、构造形式、建筑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建筑物的功能,并且要求在功能实现的同时实现审美要求。
在建筑中,结构美是一种最基本、最本质的艺术美。
建筑的结构美源于其结构的合理、稳定和有机地融合。
一个成功的建筑,必须符合力学原理、结构技术、造型要求和美学要求。
2. 建筑的意象美建筑的意象美是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意象和意境。
建筑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在造型上要追求创新,要求有特有的意象和意境。
建筑中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艺术处理手段,呈现出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性思维。
3. 建筑的色彩美建筑的色彩非常重要,不仅与环境和谐相处,而且还是表现建筑气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颜色和色调影响人们的视觉和情感感受,它们能够唤起不同的情绪、心情和感情。
因此,在建筑中运用色彩是建筑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巧妙的色彩搭配在带来美学享受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4. 建筑的空间美建筑的空间美是展现建筑气质和人文内涵的重要元素。
空间要考虑感官的刺激,也要关注人们使用建筑的效率,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
空间的大小、形式和结构设计应该与空间要展现的内涵相匹配,构造出属于建筑自身的气质和氛围。
结语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包含了文化传承意义上的独特性,每一座建筑体现的是时代的精华及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内核,对它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今天的美学鉴赏教学中,建筑艺术也占有重要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说有一种艺术与科技相连,形成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那么这种艺术就是建筑。建筑是力学、光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综合学科的集合,科学技术在建筑艺术上的运用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有许多建筑都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科学性,那么建筑都体现出什么样的科学性呢?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来详细了解建筑的这第二个特点。图片中的建筑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故又称“应县木塔”,木塔重约5700吨,使用木构件约十万块共3000立方米,总高度为67.31米,是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的塔。木塔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及任何胶合物,而且在千年的岁月里历经多次强烈地震和战乱依然岿然不倒。据史料记载,木塔建成后200多年时,应县曾发生6.5级大地震,余震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丝毫无损。
4、空间与环境
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完美结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如人民大会堂的内部环境衬托出庄重的气氛,私家住宅可以营造出精致、舒适的生活情趣,连绵不绝的山脉使得长城更加雄伟。
5、形状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用心体会,这些建筑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播放幻灯片,精选外观独特的建筑物图片)
2、均衡与节奏
均衡是建筑物稳定的美感,节奏是高矮、大小的有机结合形成的韵律美。如泰姬玛哈尔陵,全部使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从外形看方与圆的变化形成完美的结合,对称的布局和严谨的结构又给了它稳定的均衡感,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无暇的穆斯林建筑艺术”。
3、色彩与质感
色彩与材料是建筑物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建筑物性格牲的重要因素,如故宫多用红与黄,充分表现出故宫的宏伟庄严与富丽堂皇。
庙宇建筑2、科学性
陵墓建筑3、文化性
民居建筑4、艺术性:⑴尺度与比例
⑵均衡与节奏
⑶色彩与质感
⑷空间与环境
⑸形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著名建筑艺术图片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它们同属于哪一种艺术形式?
提出问题: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是三维立体结构,是由实体和空间构成的。满足人类需求的是哪部分?对,正是它虚空的部分,因而建筑艺术是实用的艺术,包含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这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区别,它是为了满足人类活动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建筑实用功能的不同,将建筑分成不同的类型,(放映幻灯片:故宫、山西恒山悬空寺、金字塔、客家族土楼)建筑史上出现最早,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类型是宫殿建筑、庙宇建筑、陵墓建筑以及民居建筑。那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不断出现许多新的类型,比如商业活动的发展出现的商场、银行,交通的发展出现了火车站、飞机场等,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学校、博物馆等,总之,建筑要适应人们的不同的活动需要,所以随着人类活动领域、活动方式的拓展,还会涌现出新的建筑类型。
那么我们的美术鉴赏课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和剖析建筑艺术呢?对,艺术性,前面我们说过,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建筑艺术的最后一个特点:艺术性。
建筑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体方面,那么它依靠哪些语汇来表现呢?
1、尺度与比例
尺度的概念是相对的,它表达的是一个空间或者建筑物是过大或者过小,不同的建筑类型应该有不同的尺度概念,住宅一般来讲应该具有亲切的尺度,而纪念性建筑则往往需要用高大来表现尊严和庄重,比例是建筑形体的长宽高等之间的数字倍数关系。如沙特尔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等。
为什么看似柔弱的木材竟能有如此强的抗震能力呢?基奥妙就在于它们独特的结构设计。木塔构件的所有关节点都是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制作技术,被大量运用在房屋和家具的制作上,我们简单的了解下,我们看这根木条上凸出来的叫榫头,凹进去的叫卯眼,榫卯结构就是榫头和卯眼相互穿插,彼此制约,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这种榫卯结构使这些木条组合在一起后更加结实、平稳。榫卯结构在明代达到高峰,它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中源远流长,也正是这种榫卯结构使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独树一帜,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建筑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文化性也正是建筑艺术的第三个特点。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建筑的定义、类型及建筑的特性等基本概念。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建筑艺术的语汇,为进一步欣赏和品位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
重点
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感受建筑形体的构成方式
教学
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建筑艺术的兴趣,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语汇
板书
设计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四大类型:宫殿建筑特点:1、适用性
好,同学们现在请回答刚才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对,形状。这些建筑的外形有着奇特的、与众不同的、打破常规的形态,使我们第一眼看见它,就被它不俗的外表所吸引,从而深深的印在心里,并记住它。
课题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课时
1课时
二中学 张博
教材
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关于建筑的语汇,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美学要素去欣赏建筑艺术,本课为接下来的两课作铺垫,同时本课建筑特性说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学生
分析
建筑于学生既又陌生,高一的学生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对建筑艺术只有零星的、表面的、浅见的认识,渴望更多的了解。
现在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在你所了解的建筑中还有哪些建筑具有这种典型的文化性,又反映出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呢?
同学们例举的金字塔、秦始皇陵等都非常好,它们都是最能反映当时历史文化及社会形态的代表性建筑。建筑的这种文化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创造出的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而更多的向我们诉说着某个民族某个时代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成就,使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状态、人们的生活状况、国家的实力及科学文化的发展等诸多情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