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的特点
建筑艺术的五大特征

建筑艺术的五大特征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下是建筑艺术的五大特征:
1. 功能性:建筑的首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实用的空间,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
因此,建筑的功能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2. 空间性:建筑是由一系列空间组成的,包括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
建筑师通过对空间的组织和设计,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
3. 技术性:建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形式,需要运用各种建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设计意图。
建筑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4. 象征性:建筑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它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例如,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建筑。
5. 审美性: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价值。
建筑的形式、比例、色彩、材料等都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优秀的建筑作品往往能够成为城市或地区的标志性景观。
这些特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流派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为建筑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一、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二、重视大观小设计中国古代建筑追求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设计理念。
整体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的协调、对称和谐,以及建筑群的统一性;在局部上,古代建筑注重细节的精致和装饰的华丽,常常运用雕刻、彩画等技法,使建筑更富表现力。
三、讲究结构的悬空和平衡四、飞檐翘角、重檐歇山中国古代建筑着重强调飞檐翘角和重檐歇山的造型特点。
飞檐翘角指建筑物的檐口向上翘挑,形成独特的拱形造型,既美化了建筑物的外观,也有实际的作用,能够遮阳、防雨。
重檐歇山指建筑物的檐口呈双层设计,既实用又富有装饰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五、注重黄金分割和对称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黄金分割和对称美的原则。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设计常常采用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比例,保持整体的和谐和平衡。
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也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建筑物的整体布局,还是细部的装饰,都强调左右对称,以体现秩序和谐的美感。
六、强调空间的层次感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古代建筑常常通过建筑布局、厅堂室内的划分、空间的连贯性等手法,形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人们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弯弯曲曲,层层深入,以及空间的转折和变化等,使整个建筑空间更具韵律感和变化。
七、追求意境和寓意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与自然的融合、大观数细设计、结构的悬空与平衡、飞檐翘角、重檐歇山、黄金分割和对称美、空间层次感以及意境和寓意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之一,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建筑艺术的五大特征

建筑艺术的五大特征建筑艺术是一种将艺术与建筑科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构建空间、形体和结构,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的建筑作品。
建筑艺术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将介绍建筑艺术的五大特征。
特征一: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著称。
每个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构造和设计方法。
从传统的古罗马建筑到现代的摩天大楼,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点。
例如,古希腊的柱式建筑以其宏伟的柱廊和对称的立面而闻名;巴洛克建筑则以华丽的装饰和曲线形状为特征。
建筑艺术通过不同的形体和风格表达出建筑师的个性和创意,为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特征二:与环境的和谐融合建筑艺术在设计中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通常会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建筑的外观和布局需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并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相契合。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会采用园林景观作为背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和谐融合不仅使建筑更加美丽,还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创造出独特而宜人的氛围。
特征三:功能与美学的统一建筑艺术将功能与美学相统一。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功能性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但仅仅追求实用性会使建筑变得单调乏味。
建筑艺术通过设计和装饰,给予建筑更多的审美价值,使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艺术的表达。
例如,现代建筑会运用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注重建筑的形式和观感,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和艺术品。
特征四: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建筑艺术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并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的建筑遗址和建筑风格是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来源。
建筑师在设计新建筑时,会借鉴传统建筑的元素和风格,使其与历史建筑相互呼应,并延续文化传统。
世界上许多文化古迹,如埃及的金字塔、古代中国的长城等,都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见证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特征五:创新和技术的运用建筑艺术不断创新,并运用新的技术和材料。
建筑方案艺术特点

建筑方案艺术特点建筑方案是指根据建筑目标和需求,通过设计、布局、材料选择等多方面考虑,形成的建筑设计方案。
每个建筑方案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方案艺术特点。
一、形式美:建筑方案的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观和形态美。
建筑方案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如线条、比例、体量等,创造出独特而美观的建筑形式。
例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优雅精致的古典建筑、简约现代的玻璃幕墙等,都体现了建筑方案在形式美上的追求。
二、空间美:建筑方案的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和组织形式的美感。
建筑方案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创造出舒适、宜居的空间环境。
例如,宽敞明亮的大厅、错落有致的房间布局、多层次的空间层次等,都体现了建筑方案在空间美上的考虑。
三、功能美:建筑方案的功能美是指建筑能够满足使用功能的美感。
建筑方案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手法提升建筑的美感。
例如,公共建筑的大堂设计、商业建筑的商铺布局、住宅建筑的房间设计等,都体现了建筑方案在功能美上的追求。
四、材料美:建筑方案的材料美是指建筑使用的材料与建筑风格相匹配,形成统一、协调的美感。
建筑方案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搭配,创造出独特而美观的建筑外观。
例如,红色砖墙的传统建筑、白色大理石立面的现代建筑、木质装饰的乡村别墅等,都展示了建筑方案在材料美上的追求。
五、文化美:建筑方案的文化美是指建筑体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以及对当地环境和气候的适应。
建筑方案通过与周围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融合,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气质。
例如,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法国的巴洛克建筑、阿拉伯的穆斯林建筑等,都展示了建筑方案在文化美上的表现。
六、环保美:建筑方案的环保美是指建筑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美感。
建筑方案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等手段,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绿色建筑的绿色屋顶、太阳能建筑的太阳能电池板、低碳建筑的节能隔热材料等,都是建筑方案在环保美上的体现。
总之,建筑方案的艺术特点体现在形式美、空间美、功能美、材料美、文化美和环保美等方面。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以建筑物为媒介,通过空间、形式、结构、材料等要素的有机组合,表达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和艺术效果。
建筑艺术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功能性建筑艺术首先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建筑物必须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工作、学习等生活需求。
建筑艺术在追求美的同时,也要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结合,使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时感受到便利和舒适。
二、审美性建筑艺术的核心是追求审美效果,创造美的空间和形式。
建筑师通过布局、比例、色彩等手法,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建筑艺术需要考虑人们的审美需求,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三、稳定性建筑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稳定性。
建筑物需要经得起时间和自然环境的考验,具有足够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建筑师需要正确选择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倒塌或损坏。
四、创新性建筑艺术是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
建筑师需要不断追求新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建筑作品。
建筑艺术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包括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创新。
五、与环境的融合建筑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与环境的融合。
建筑物需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使建筑物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空间关系。
六、历史性建筑艺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建筑师需要了解和借鉴历史上的建筑成就,将传统的建筑元素和技术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建筑艺术需要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保留传统的建筑文化和历史记忆。
以上是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通过对功能、审美、稳定性、创新性、与环境的融合以及历史性等要素的综合考虑和运用,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建筑作品。
建筑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和艺术体验,也成为城市和社会的重要标志和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这一独特而精湛的文化传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其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1.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和背景中国古代建筑起源于远古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由于地域差异、气候环境以及各个朝代时期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多样且充满着独特性。
2. 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构件2.1. 屋顶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为显著和独特之处。
传统屋顶常常采用悬山顶、歇山顶或斗拱等形式,寓意着财运兴旺和家庭安宁。
2.2. 柱式柱子是支撑整个结构并体现美学价值的重要构件。
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柱子有圆柱、方柱、多棱柱等形式,具有稳定和富有力量感。
2.3. 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构造形式。
通过将梁与柱结合起来,斗拱能够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并且在视觉上呈现出优美的曲线。
3.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国古代建筑可以分为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不同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装饰风格,反映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传统。
3.1. 宫殿宫殿是君主居住和政务处理的场所,通常规模宏大且充满庄严感。
禁城就是古代中国帝王居住的地方,以其精美的建筑和雄伟的气势而闻名于世。
3.2. 庙宇庙宇是用于祭祀神灵或崇拜先贤英杰的场所。
寺庙多以经典文化为基础,追求平衡与谐调,通常采用封闭院落和具有严谨布局的建筑风格。
3.3. 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强调自然与人造的协调,以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为目标。
园林常使用流水、花木等自然元素,并注重景观与文化内涵的结合。
3.4. 民居中国古代民居在不同地区和时期表现出巨大的多样性。
由于地域差异和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不同需求,民居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
4. 建筑艺术传承与影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历史上不断演变和发展,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建筑都受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启发。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我国古代建筑历经千年,积淀了丰富的艺术设计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还包括建筑的结构、装饰和布局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简述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一、均衡和谐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追求均衡和谐,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都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建筑的屋顶呈斜面,屋檐下垂,檐角向上翘等设计都是为了体现均衡和谐的美感。
另外,在建筑的布局上,也讲究均衡和谐,建筑的主体和辅助部分要协调搭配,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融合天地人我国古代建筑把天地人三者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建筑的屋顶设计上常常采用斗拱结构,同时在檐口处加入飞檐和翘角等装饰,这些设计既可以加固屋顶结构,又能使建筑更加美观,同时也代表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天地的融合。
三、注重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十分讲究,不仅在建筑的外观上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就连墙壁、门窗以及地面都有精美的装饰。
这些装饰以花鸟、人物和传统纹样为主题,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建筑的结构部分,也常常加入一些装饰性的构件,比如斗拱的雕刻和建筑梁柱的彩绘等,使建筑更加华丽和美观。
四、注重空间的利用我国古代建筑对空间的利用非常注重,建筑的布局和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建筑内外的景观和布局都能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和深远感,形成了一种开阔、宁静的空间氛围。
建筑内部的装饰和摆设也是考究的,通过巧妙的空间利用,使人在建筑中游走时能感受到空间的美感和变化。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在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通过建筑的构件、装饰和图案等来传达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建筑上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图案和雕刻,同时也会运用传统的典故和神话故事来进行装饰,使建筑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体现在均衡和谐、天地人融合、装饰注重、空间利用和传统文化体现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古代我国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追求,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1.依山就势,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国古代建筑以依山傍水为原则,
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都需要与周围的山水相
协调,同时利用地势和树木等自然元素来起到遮阳、保护等作用。
2.注重均衡和谐的布局:中国古代建筑以中轴线为主,采用对称布局
的方式。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均衡和谐的思想,建筑中的对称体现了这
种思想。
建筑物的主要部分从整体到局部都需要满足统一、协调的原则。
3.重视雕刻和绘画: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物的门、窗、柱子、斗拱等
部分都进行雕刻,以及在墙面上进行绘画,这些都是以文化、历史、宗教
等为题材的。
雕刻和绘画既是美化建筑的手段,也体现了古代建筑的文化
内涵。
4.承袭传统工艺和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倡导精工细作,对建筑材
料的选择和加工要求十分严格。
建筑材料以木石为主,如悬山、建筑梁柱、屋檐等都采用木材,而地基、地板、墙体等则常用石料。
并且,中国古代
建筑在施工中注重手工的使用,如斗拱的砌筑、榫卯的木结构等,都需要
经过精细的手工制作。
5.强调建筑的气势和尊贵感: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的气势和尊贵感,通过建筑物的高大、宏伟、雄伟等特点来体现。
建筑的形式和结构都以增
加建筑的威严感为目标,如四合院的大门都会设置高台阶,庙宇的屋顶则
通常采用斗拱形式来增加高度。
6.融入宗教和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建筑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等各
种宗教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和追求。
建
筑与宗教相关的庙宇、寺庙等建筑物,以及与哲学相关的园林等,都通过建筑的形式和氛围来传达思想和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涵义、类型、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远古的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它们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
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基于上述原因,教材中安排了几课建筑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概念理解: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
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举例:悉尼歌剧院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分别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例如:
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商品交换需要:商店、银行、贸易中心等类型。
●交通发展需要:驿站、码头、火车站、机场等。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书院、学校、科技苑、体育馆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建筑类型。
(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
1、建筑史上的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
A、科学性:
■完美的受力结构是建筑之美的根本。
■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建筑的形式。
例如:坡屋顶便于排水,尖顶利于除雪。
■著名建筑遗迹为表达各自追求而展示出建造技术的极限。
如:金字塔、哥特式教堂。
B、适用性:建筑以结构和形式创造各类空间从而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
C、艺术性:人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通过建筑形体的组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各民族由于社会、宗教、文化情趣的差别,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各类建筑。
例如:哥特式教堂表现为无限向上升腾的效果。
中国宫殿建筑表现为想四周扩展的秩序空间。
再如:西方古典园林以人工图案为美,试图控制自然秩序,呈理性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表现出对自然形态本真之美的欣赏。
■历史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建筑风格的演变。
例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因为不追求权力的威严而创造了优雅高贵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原则,深深影响了
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历史。
D、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
各时代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的变化带给现代人一份关于历史的画卷。
■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创造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例如:古希腊神庙轻快明朗,古埃及神庙沉重严峻。
■全球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广泛交融与碰撞的现代建筑。
■建筑也是国家实力、时代精神、建筑技术、传统文化的体现。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
例如:金字塔、空中花园、布达拉宫、吴哥窟、印加古城等。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语言?
■建筑艺术的个性表现:
1、建筑艺术与其他视觉艺术有相通之处:讲究构图布局、运用点、线、面、色、光影、材质来表达思想情感,注重形式美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的体现。
2、建筑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个性:拥有立体空间、外表与内部秩序具有音乐性。
建筑艺术音乐性的内涵:感受一座建筑是一个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欣赏者漫步期间,
情绪和感觉会随着时空的转换持续地发生变化。
(如:游览故宫)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语言表现个性?
1、形体:远观建筑的整体形状会影响我们的审美判断。
例如:太和殿宽大的台基和重檐屋顶便构成鲜明的形体特征。
2、比例与尺度:建筑物的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建筑空间给人的感受。
当它们符合古希腊人说的“美的比
例”关系时,就会给人以美感。
例如:希腊巴特农神庙。
3、均衡:均衡(并不限于对称)给人以稳定的美感。
高耸与平面铺展的有机结合,往往能创造丰富的空间效果。
例如:北京天坛、西班牙古镇
4、节奏:建筑的节奏表现为单元的重复出现(连串的空间、重复的院落、组合的柱子、门窗等)。
运用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构成和谐的模式。
例如:圣伯多禄广场(贝尼尼设计)
5、色彩与质感:色彩能体现建筑的不同风格(鲜艳明快或庄严肃穆),质感更是影响着建筑的性格。
例如:石砌建筑—
—厚重沉稳、木构建筑——温暖亲切、金属与玻璃——轻盈精致
6、环境: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依山傍水的民居、盘踞山顶的堡垒、密林深处的古寺等在自然环境的衬托下显示出非凡的感染力。
例如:《流水别墅》(赖特)房地产广告在强调户型的同时也在强调环境,如:水木融城、江南小镇等都在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无言的建筑正是借助上述语言(形体、比例与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表达着自己的个性,弹奏着动听的旋律,演绎着时代的篇章。
课堂小结:
建筑艺术与人类思想一道发展起来,形成了千头万臂的巨人,把人类有着象征意义的漂浮不定的思想固定在建筑的形式语言之中。
——雨果(法国作家)
课后拓展
1、观察身边的建筑,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
2、分析教材建筑图片,思考哪些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主要满足精神需要?
教学后记:这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化,学生们都生活在这所小县城里,对于建筑的实质概念不是很了解,以为建筑就等于房子,这就需要老师准备足够的建筑图片已经理论的讲解,要求老师知识面全方位的了解和课下作足够的准备。
课堂上,理论方面讲得不是很多,亮点是展示了大量图片,并结合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各国的展馆来展示建筑的魅力。
在教学中,为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大量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象带、幻灯机等;同时穿插传统的教学手法,如板书、出示挂图等,使课堂上的教学形式更多样,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