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执教: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波一、【教材分析】:a.本课地位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建筑学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并非每个人都能够领会其中的涵义,懂得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因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使大家能够懂得建筑的本性,然后才能谈到欣赏。
本课的内容是关于建筑的语汇,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美学要素去欣赏建筑艺术。
本课为接下来的两课(宫殿、庙堂、陵墓、民居、园林)作铺垫,同时借助本课建筑特性说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建筑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
它之所以成为艺术,因为它是由平面、立面、结构、装饰等所组成的巨大的造型实体。
是按形式美的法则,利用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变化,以及材质、色彩、绘画、雕塑的空间组合体现出自身的形象,并以内部空间造型与外部环境构成具有美的特征的统一整体。
因此,建筑欣赏有利于学生将之前绘画、雕塑中所学习到零散的美学知识在建筑课程中进行有机地整合,并为高二《设计》模块中环境艺术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b.教材内容本课围绕着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安排教学,教材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语,列举了一些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以此引出课题——什么是建筑艺术?如何欣赏建筑艺术?第二部分即第2自然段,围绕“什么是建筑艺术”展开,探讨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表现方式和特征。
这部分配以北京故宫三大殿、德国科隆大教堂的图片,帮助学生们对优秀的经典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三部分即第3自然段,围绕“建筑有哪些类型”展开,即探讨建筑所包括的种类。
这是为了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建筑类型入手,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理解和相对全面的认知。
因为只有认清了学习对象,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建筑艺术的特点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涵义、类型、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远古的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它们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
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基于上述原因,教材中安排了几课建筑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新知探究:(一)、什么是建筑艺术?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概念理解: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举例:悉尼歌剧院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分别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例如: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高中美术_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建筑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类型、特性、语汇,能欣赏和领悟建筑艺术,进而对学校的建筑特色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积极思考,先鉴赏课本上的经典建筑艺术,再学着鉴赏身边的建筑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建筑艺术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的思考,以及本校园建筑特色与学校文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建筑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对建筑艺术关注也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建筑艺术发表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了解我们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美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建筑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对建筑艺术关注也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建筑艺术发表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了解我们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美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语汇,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通过不断实践和领会、积累和总结,对建筑艺术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趣味。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同学们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幻灯片展示的哪个著名建筑?学生回答。
视频中展示的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建筑故宫。
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看看图片中有哪些著名的建筑?为什么这些建筑能深入人心?这些中外著名的建筑都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它们独特的造型和空间深深打动着我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建筑艺术,怎么欣赏一座建筑。
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活动2【讲授】概念解析什么是建筑艺术?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建筑艺术。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第二小组:课件+讲解)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例如: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图片:世界著名或
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商品交换需要:商店、银行、贸易中心等类型。
(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交通发展需要:驿站、码头、火车站、机场等。
(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书院、学校、科技苑、体育馆等。
(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建筑类型。
教师:通过第二组同学的认真分析和讲解,我们了解了建筑的类型,下面,我们做一道练习题,分析教材建筑图片,思考哪些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主要满足精神需要?(课件+连线题)。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教案标题: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艺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掌握不同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a. 介绍建筑艺术的概念和定义。
b. 解释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如功能性、美学性、结构性等。
2. 不同建筑风格及其特点a. 介绍主要的建筑风格,如古典主义、哥特式、巴洛克、现代主义等。
b. 分析每种建筑风格的特点,包括建筑形式、材料、装饰等方面。
3. 建筑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培养a. 分析并欣赏不同建筑作品的美学特点。
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4. 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a. 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合作设计一个建筑作品。
b. 引导学生在项目中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建筑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介绍建筑艺术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一些他们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并解释其特点。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
2. 介绍不同建筑风格及其特点,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各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品。
3. 学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建筑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风格的特点、代表作品等,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第三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建筑风格的理解。
2. 分析并欣赏不同建筑作品的美学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建筑作品。
3. 学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座建筑作品进行深入欣赏和分析,包括外观、内部结构、装饰等方面,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第四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建筑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目标:1.了解建筑的基本涵义和分类,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2.初步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为掌握建筑艺术的赏析方法奠定基础;3.初步了解赏析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悟领会艺术之美的能力;2.逐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评说的技能。
情感目标: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园林艺术风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于我国山水园林和建筑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环境美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本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讲解,层层递进,从建筑的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对建筑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知识。
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采用PowerPoint课件方式辅助教学。
学具:教课书,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历史的时代,反映着一个地方的特色,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从哪些角度去欣赏这些建筑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二、引导赏析1.播放视频《故宫》.2.故宫整体,故宫三大殿,后廷及其局部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人美版)教学设计: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一)什么是建筑艺术?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
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1)科学性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
(2)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
(3)艺术性①雨果:名言②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4)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1、形体2、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一)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二)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四、课堂小结:要点回顾:1、什么是建筑艺术?2、建筑有哪些类型?3、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4、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人美版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材《美术鉴赏》第17 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备课教师:昌吉州一中刘润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涵义、类型、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远古的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它们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
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基于上述原因,教材中安排了几课建筑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新知探究:(一)、什么是建筑艺术?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概念理解: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 、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C 、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举例:悉尼歌剧院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 块分别重15.3 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二)、建筑有哪些类型?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一) 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经典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用新颖多彩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对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本课主要内容关于建筑,而建筑恰恰就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一种艺术,我们周围有很多可用的素材,高一学生心理成长高峰期,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较强,认知难免偏颇。
我校学生思维活跃,地理位置也较为优越,如果将本课建筑按时间的路线来讲,论古我们可以以河南庙为素材,论现代可以以购物公园为素材,由于时间以及现在学校安全隐患等问题我们可能无法出校集体参观,但这些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而我们身边可以直接用方便取用的素材其实我们眼前就有,就是梁丰这个校园,因为是异地重建的学校,所以建筑相对较现代,因为是学校所以也有其属于学校的特色,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
(二)教学方法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
通过欣赏建筑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建筑作为美术一种是可以看懂的,是能够被吸引的,中国建筑形式,精彩绝伦,源远流长,是民族艺术瑰宝。
通过对比欣赏拉近学生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距离,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看,让他们听,多感官的体验,感受建筑的鲜活;让他们思考,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让他们挖掘自己内心,培养审美的眼睛。
(三)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第二课时观察写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建筑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对不同建筑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真美,通过对多种建筑形式的欣赏与感悟,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通过层层递进的感受与思考,引导学生读懂建筑。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建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让学生爱“建
筑之美”,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建筑的丰富形态,感悟建筑的不同特点,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欣赏中国传统建筑。
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建筑与背景文化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
所以说建筑是离我们最近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特征在不断的增加,它的实用性,它的艺术性,审美性等等在不断的增强。
1)导入:建筑里面的筑繁体“築”,很显然中国的建筑跟木有很大的关系,播放一段河南庙的视频,让他们接触一下中国人应该引以为傲的“斗拱建筑”,来吸引他们进入本课的内容。
2)新授:播放短片,其中有多种建筑形式和多种生活场景,如:太和殿登基大典,四合院邻里街坊,教堂里的唱诗班,悉尼歌剧院,竹楼,窑洞,毡房等等。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感受建筑多样性,请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哪个建筑最棒?为什么?
*从学生的回答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知道建筑基本特征的同时明白品评建筑的好坏,标准不是唯一的。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
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
3)选择典型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的美。
*通过几组差异明显的建筑,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从建筑的功用,对象,地理气候,所处时代环境等,让学生知道建筑的基本语言以及建筑本身富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情感,学会读懂美妙的建筑。
4)再利用一课时对本课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利用本校的资源,让学生写生校园建筑,让他们从感受身边建筑美的基础中,体会建筑的魅力。
*这一环节重点是可以在写生的同时融入自己对建筑的想法。
(八)课堂总结
希望本课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和自身的体验来使学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多样的。
真正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
通过欣赏建筑,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值得精细欣赏解读的,是能够被吸引的,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不简单,但只要掌握方法,它又是可认知的,鲜活的。
从古典到现代那将都
会是民族艺术瑰宝,我们要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