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一一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高中美术_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建筑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类型、特性、语汇,能欣赏和领悟建筑艺术,进而对学校的建筑特色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积极思考,先鉴赏课本上的经典建筑艺术,再学着鉴赏身边的建筑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建筑艺术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的思考,以及本校园建筑特色与学校文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建筑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对建筑艺术关注也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建筑艺术发表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了解我们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美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建筑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对建筑艺术关注也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建筑艺术发表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了解我们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美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语汇,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通过不断实践和领会、积累和总结,对建筑艺术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趣味。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同学们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幻灯片展示的哪个著名建筑?学生回答。
视频中展示的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建筑故宫。
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看看图片中有哪些著名的建筑?为什么这些建筑能深入人心?这些中外著名的建筑都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它们独特的造型和空间深深打动着我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建筑艺术,怎么欣赏一座建筑。
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活动2【讲授】概念解析什么是建筑艺术?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建筑艺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课件 (共35张PPT)

故宫建筑群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 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 落,壮观雄伟。
图案化的法国古典园林
自由布局的中国古典园林
图为苏州私家园林, 是中国的世界遗产。
布达拉宫以建筑宏伟和珍贵的文 物而闻名,它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 精华,也是西藏的艺术宝库,已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吴哥窟(柬埔寨) 12世纪
吴哥寺规模宏大,比例匀称、设计简 单庄严,细部装饰瑰丽精致。
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粘 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 重量结合在一起。当时的石工可能不掌握 券拱技术,所以吴哥寺没有大的殿堂,石 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 建筑外部。
3、均衡
n 均衡(并不限于对称)给人以稳定的美感。 n 高耸与平面铺展的有机结合,往往能创造丰富的空间效果。
4、节奏
建筑的节奏表现为单元的重复出现。 如:一连串的空间、重复的院落、组合的柱子、门窗等。
运用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构成和谐的模式。
5、色彩与质感
色彩能体现建筑的不同风格(鲜艳明快或庄严肃穆) 质感更是影响着建筑的性格。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语汇?
建筑艺术的个性表现:
1、建筑艺术与其他视觉艺术有相通之处. 如:讲究构图布局、运用点、线、面、色、光影、材质来表达思
想情感,注重形式美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 谐、节奏韵律)的体现。 2、建筑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个性。
A、拥有立体空间 B、外表与内部秩序具有音乐性。
悉尼歌剧院由4块巍峨的 大壳顶组成,在阳光照映下 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 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 面上。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史晨暄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
由于建筑学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并非每个人都能够领会其中的涵义,懂得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因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使大家能够懂得建筑的本性,然后才能谈到欣赏。
本课的内容是关于建筑的性质,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性质欣赏建筑艺术。
另外两课则分类提供了一些建筑与园林的经典范例给大家欣赏,同时借助它们说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为何要在艺术欣赏的教学中强调对建筑艺术的领悟呢?首先,从大家相对熟悉的艺术性来说,建筑艺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它通常与壁画、雕塑等作品一起构成美妙的艺术氛围。
此外,建筑形象和空间具有音乐般的美感,黑格尔在其名著《美学》中对此有全面的论述。
总之,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西方常常被列于各种艺术的首位。
它对于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具有其他艺术不可取代和比拟的作用。
第二,建筑学科具有相当的综合性。
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同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工程经济、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乃至可持续发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建筑学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是科学与艺术相综合的学科。
在整个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学科交叉的今天,建筑学无疑是一个范例,它带给我们许多能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帮助我们在打开思路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建筑艺术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艺术。
当远古的绘画、音乐、文字等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建筑并不少见。
这些古代建筑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带给我们深厚而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帮我们找到自己的“根”。
美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课件

深圳地王大厦
上 海 世 博 会 展 馆
澳门观光塔
• 新西兰著名建筑师 • 戈登•穆勒
香港国际机场
1998 年 7 月 6 日,造价高达 200 亿美元新 香港国际机场开幕,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 止,设施齐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小城市。 据统计, , 它共囊括了十项世界之最
网络评选中国最 “丑 ”建
筑
2017 全国最丑建筑
• 上榜理由:
该教学楼造型奇 特,被网友辛辣地 吐槽为“坟头建筑”
• 投票数: 23905
• 当前排名: 1
2017 全国最丑建筑
第二名 上海交通大学大门思 源门
投票数: 21420 当前排名: 2
• 上榜理由: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 思源门寓意和上海交大的校训不谋而合。 • 思源门外形酷似一只拖鞋,故名其“拖鞋门”。 •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不服, • 戏曰:明明是青天白日下的一只丁字裤。 • 这个造型真是不敢恭维啊 ~~
• 埃菲尔铁塔
二 . 适用 性
• 民居
张家界吊脚
湘 西 凤 凰 吊 脚 楼
印度尼西亚吊脚 楼
• 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 1.5 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 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 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 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 闽、粤、赣 3 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 1800 毫 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 ,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份;环境太湿
陕北窑 洞
• 窑洞的成功建设主要是黄土具有直立的特点, • 再加强黄土保暖性好,该地区自然环境干燥 • 少雨,多风沙天气,光线充足,窑洞一般背 • 风建设,呈东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驱寒,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目标:1.了解建筑的基本涵义和分类,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2.初步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为掌握建筑艺术的赏析方法奠定基础;3.初步了解赏析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悟领会艺术之美的能力;2.逐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评说的技能。
情感目标: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园林艺术风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于我国山水园林和建筑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环境美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本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讲解,层层递进,从建筑的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对建筑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知识。
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采用PowerPoint课件方式辅助教学。
学具:教课书,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历史的时代,反映着一个地方的特色,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从哪些角度去欣赏这些建筑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二、引导赏析1.播放视频《故宫》.2.故宫整体,故宫三大殿,后廷及其局部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设计(试讲)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如何科学的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利用图片欣赏,来引导、启发、归纳,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欣赏建筑之美。
为学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弄清建筑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的艺术特征,探讨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演变原因,帮助学生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下面我开始今天的讲课。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一提起2008年奥运会,相信你们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开幕式的表演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开幕式是在哪里举行的呢?【课件出示:鸟巢图文】知道鸟巢属于什么美术类型吗?同学们,建筑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观点。
但是这一切又基于对建筑艺术的真正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建筑艺术的知识。
【板书: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二、新知探究1、什么是建筑?同学们,一提起建筑大家觉得很熟悉,因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建筑。
那建筑仅仅是指我们常说的房子吗?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房子你还见过那些不同形式的建筑?【板书:建筑的类型】小结:同学们,建筑不仅仅是指房子,诸如桥梁,陵墓,纪念碑、广场等都属于建筑【课件出示:桥梁、纪念碑、广场、陵墓等图文】。
所以,比较准确地讲,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经典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用新颖多彩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对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艺术创作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二)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状况分析:高一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是:心理成长高峰期,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较强,认知难免偏颇。
我校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习惯相对不强,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侧重启发与引导;感受与实践。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
通过欣赏建筑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建筑作为美术一种是可以看懂的,是能够被吸引的,中国建筑形式,精彩绝伦,源远流长,是民族艺术瑰宝。
通过对比欣赏拉近学生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距离,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看,让他们听,多感官的体验,感受建筑的鲜活;让他们思考,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让他们挖掘自己内心,培养审美的眼睛。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对建筑有基本的了解;2.通过对不同建筑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3.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与方法:1:选择典型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真美。
2:几组差异明显的建筑并列,学生对比思考。
3:通过对多种建筑形式的欣赏与感悟,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通过层层递进的感受与思考,引导学生读懂建筑。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建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让学生爱“建筑之美”2:通过对中国建筑的欣赏与感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建筑的丰富形态,感悟建筑的不同特点,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欣赏中国传统建筑。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课件 (共35张PPT)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语汇表现个性?
1、形体 2、比例与尺度 3、均衡 4、节奏 5、色彩与质感 6、环境
1、形体
远观建筑的整体形状会影响我们的审美判断。
我们会权衡其 高低宽窄、比例是 否得当等基本要素。
如:太和殿宽 大的台基和重檐屋 顶便构成了鲜明的 形体特征。
2、比例与尺度
建筑物的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建筑空间 给人的感受。当它们符合古希腊人说的“美的比例”关系 时,就会给人以美感。
悉尼歌剧院 50年代—1973年 约恩·伍重(丹麦 )
二、建筑的类型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 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例如: 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商品交换需要:商店、银行、贸易中心等类型。 交通发展需要:驿站、码头、火车站、机场等。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书院、学校、科技苑、体育馆等。
4、文化性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 会状态。各时代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的变化带给现代人一份 关于历史的画卷。
建筑艺术的语汇
A、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创造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如:古希腊神庙轻快明朗,古埃及神庙沉重严峻。
B、全球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广泛交融与碰撞的现代建筑。 C、建筑不仅仅是特定类型的房屋,同时也是国家实力、时代精神、建
例如:哥特式教堂表现为 无限向上升腾的效果。中国宫 殿建筑表现控制自然秩 序,呈理性之美;中国古典园 林表现出对自然形态本真之美 的欣赏。
科隆大教堂建于12 48年—1880年。它以轻 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 世纪欧洲歌特式建筑的 代表作。
人美版高中美术新课标教材《美术鉴赏》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理解。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
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环节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环节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
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
※科学性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
※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
※艺术性:1)雨果:名言
2)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
※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z、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
2、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建筑艺术?
2、建筑有哪些类型?
3、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
4、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