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旋流式液气分离器的设计

旋流式液气分离器的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名称:旋流式液气分离器的设计题目类型:毕业设计学生姓名:狄磊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装备10901班指导教师:张琴辅导教师:时间:至目录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Ⅰ)开题报告 (Ⅱ)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Ⅲ)评阅教师评语 (Ⅳ)答辩会议记录 (Ⅴ)中文摘要 (Ⅵ)外文摘要 (Ⅶ)1 绪论 (7)选择旋流式液气分离器的意义 (7)国内外现状和进展趋势 (7)国外现状和进展趋势 (7)国内现状和进展趋势 (9)2 方案论证 (9)旋流式液气分离方案的可行性 (9)旋流式分离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0)3 分离器的整体设计 (11)旋流器的直径和长度的计算 (11)分离器结构设计 (13)分离器整体结构设计 (13)脱气结构 (15)钻井液入口的尺寸 (15)旋流器的结构设计 (15)外筒体的设计 (17)接口管设计 (18)外部结构 (21)4、要紧零部件的设计及校核计算 (22)筒体和封头的壁厚计算 (22)外容器筒体、封头壁厚计算 (22)旋流器筒体封头壁厚计算 (24)人孔 (25)人孔选择 (25)人孔补强 (26)支座 (26)分离器的总质量 (26)支座的选用及安装要求 (28)5 分离器的安装 (28)焊接 (28)安装顺序 (29)6 壳体的有限元分析 (32)7 总结 (35)参考文献 (37)致谢 (39)附录一 (40)附录二 (43)旋流式液气分离器的设计学生:狄磊,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张琴,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摘要】旋流分离器,是一种利用离心沉降原理将非均相混合物中具有不同密度的相分离的机械分离设备。

在具有密度差的混合物以必然的方式及速度从入口进入旋流分离器后,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密度大的相被甩向周围,并顺着壁面向下运动,作为底流排出;密度小的相向中间迁移,并向上运动,最后作为溢流排出。

如此就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旋流分离技术可用于液液分离、气液分离、固液分离、气固分离等。

泡沫吸附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进展论文

泡沫吸附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进展论文

泡沫吸附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泡沫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取分离技术。

概述了泡沫吸附法提取皂苷等中药有效成分方面的应用以及其他各种用途,并对泡沫吸附分离技术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方向的前途以及其他前景做了一个小结与展望。

关键词:泡沫吸附法;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38-01泡沫吸附法,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法(adsorptive bubble separation methods),简称泡沫分离技术,就是采用鼓泡的方式,向溶液中通入大量微小的气泡,在一定条件下使呈表面活性的待分离物质吸附或黏附于上升的气泡表面而浮升到液面,从而使某一组分得以分离。

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新型分离方法,是分离与富集痕量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广泛应用于环保,生化,医药等领域,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泡沫分离技术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主要是根据中药中含有蛋白质、皂甙类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进行浓缩和分离中药有效成份的一种简便新型的分离技术。

中草药中的皂苷以及其他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和表面活性剂类似的特性,能够在强烈搅拌或沸腾时产生泡沫,因此,中药皂苷水提液可以用于泡沫分离。

皂苷是一类在水溶液中经振摇能产生大量持久泡沫的物质,由糖链与三萜类、甾体或甾体生物碱通过苷键连接而成。

皂苷按其苷元的结构分为两类:(1)三萜皂苷,如甘草酸、常青藤苷等。

(2)甾体皂苷,如薯蓣皂苷、积雪草苷等。

它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成分,具有亲水性的糖体和疏水性的皂苷元,并且具有良好的起泡性,根据这个特性可采用泡沫吸附分离法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皂苷。

1 泡沫分离法分离人参皂苷有研究者,通过对浓缩倍数和收率的测定,考察了气速、ph值、进料浓度、进料量以及通气类型等因素对人参皂苷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泡沫分离是分离浓缩人参皂苷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黄芪总黄酮提取技术论文

黄芪总黄酮提取技术论文

黄芪总黄酮的提取技术【中图分类号】tq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167-01【摘要】优选黄芪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关键词】黄酮;提取工艺酶技术应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尤其应用纤维素酶可破坏细胞壁的致密结构,加速药用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药用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酶解过程的实质是通过酶解反应促进传质过程。

纤维素酶是一组能够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酶的总称。

纤维素是黄芪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亦是胞内黄酮等大分子溶出的主要屏障,利用纤维素酶水解细胞壁,利于胞内成分溶出。

1 仪器与试剂1.1 仪器:hh-6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宏华仪器厂);re-52cs 旋转蒸发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予华牌循环水真空泵(河南省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uv11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y120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kh-400kdb型高功率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摇摆式高速中药粉碎机(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

1.2 试剂:乙醇(无水乙醇);5%亚硝酸钠;10%硝酸铝;4%氢氧化钠;乙酸(冰醋酸);无水乙酸钠;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50923), 黄芪购自广州致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纤维素酶 (活性单位≥15 u/mg)由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与结果2.1 黄芪总黄酮成分提取:称取纤维素酶8 mg,用ph=4.5的hac-naac缓冲液10 ml混合后与1g黄芪粉末(过50目筛)混合均匀,在30℃下处理1 h后加95%的乙醇20 ml,在70℃下浸提1 h过滤,用20 ml体积分数85%的乙醇洗涤残渣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残渣溶于质量分数为85%的乙醇,定容至25 ml,精密吸取1 ml于25 ml的容量瓶中,30%乙醇定容,得供试品溶液。

2.2 黄芪总黄酮含量的测定(1)芦丁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于芦丁对照品10 mg, 置于50 ml 容量瓶中, 加30%的乙醇30 ml, 超声使之溶解, 冷却至室温, 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浓度为200 μg/ml 的芦丁对照品溶液, 冷藏, 备用。

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和制备方法-有机化学论文-化学论文

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和制备方法-有机化学论文-化学论文

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和制备方法-有机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生物碱是天然产物中药用活性较好的一类化合物, 在分离科学与技术领域, 生物碱的分离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

近年来, 随着高效液相色谱填料和分离方法的发展, 生物碱的分离分析和纯化制备有了长足的进步。

该文主要针对碱性化合物的峰形拖尾问题, 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理论的发展和色谱分离技术的进步, 以及近年来新型色谱填料和分离方法在生物碱分离分析和纯化制备中的应用, 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碱; 拖尾; 制备色谱; 正交分离;Abstract:Alkaloids are a class of natural compounds with goo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In the field of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kaloid separation has always been a hot and difficultproblem.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aterials and separation methods, great progresses in alkaloid analysis and preparation have been achieved.In this article,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with respect to peak tailing problems of basic compound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HPLC in natural alkaloid analysis and preparation are discussed.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PLC separation on alkaloids is also looked forward.Keyword:alkaloids; peak tailing; preparative HPLC; orthogonal separation;生物碱是天然产物中药用活性和成药性较好的一类化合物, 据统计, 美国FDA批准的1 000多种小分子药物中, 碱性药物的比例超过60%[1]。

化工应用技术论文

化工应用技术论文

化工应用技术论文化工应用技术是企业发展第一大助力,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化工应用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化工应用技术论文篇一膜技术在化工方面的应用摘要: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最有发展前景的重大高新技术之一,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下面就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化工中的应用作简要叙述。

关键词:石化领域;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海水淡化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气体分离膜技术气体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以压力驱动力的分离过程。

在膜两侧混合气体各组分压差的驱动下,出现气体渗透。

由于各组分渗透呈现不同渗透速率,从而实现混合气体各组分之间的分离。

渗透速率高的气体组分被称为“快气”,而渗透速率低的气体组分被称为“慢气”。

分离膜主要有高分子膜和无机膜,又分为非孔膜和多孔膜。

当分离膜的孔道直径大于分离介质分子的直径,这种膜叫多孔膜。

非孔膜的渗透机理为溶解―扩散理论。

工业生产中的分离膜组件为使膜可用于实际的气体分离过程,需制成膜分离器。

膜分离器是传质分离设备。

膜是分离器的核心部件。

其分离性能是决定膜分离器性能优劣的主要因素。

工业上常用的分离膜多为复合膜,由选择分离层、多孔膜支撑层、无纺布支撑层共三层组成。

其中最上层的致密膜是起作用的主要部分。

工业上应用气体分离高分子膜主要有2种类型:中空纤维膜和卷式渗透气膜。

中空纤维膜装填密度比卷式渗透气膜多3―10倍,具有自支撑结构,耐高压,价格较低等优点。

而通常将2张膜的3边密封,中间夹入1层多导流网组成一个膜叶。

多个膜叶间铺有隔网,用带有小孔的多孔管卷成膜卷放入圆筒形的外壳中形成完整的卷式分离器。

二、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重要条件。

21世纪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管理,不能仅考虑满足人类的用水,也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永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一种新型分离技术_分子蒸馏技术

一种新型分离技术_分子蒸馏技术

新技术讲座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冯武文 杨 村 于宏奇(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摘要 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有别于一般蒸馏技术的特点。

例如,蒸馏温度远低于液体沸点,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等。

还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特别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的有关研究开发情况。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分离 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技术不同于一般蒸馏技术[1]。

它是运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因而能够实现远离沸点下的操作。

鉴于其在高真空下运行,且因其特殊的结构型式,因而它又具备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成本,极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的品质。

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纯物质的提取,特别适用于天然物质的提取与分离。

1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2]1 1 分子运动自由程分子碰撞: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当两分子离得较远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但当两分子接近到一定程度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会改变为排斥力,并随其接近程度,排斥力迅速增加。

当两分子接近到一定程度,排斥力的作用使两分子分开,这种由接近而至排斥分离的过程就是分子的碰撞过程。

分子有效直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两分子质心的最短距离,即发生斥离的质心距离。

分子运动自由程:一个分子相邻两次分子碰撞之间所走的路程。

1 2 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任一分子在运动过程中都在变化自由程,而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分子其自由程各不相同。

就某一种分子来说,在某时间间隔内自由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

由热力学原理可推导出:m=K21/2Td2P式中m平均自由程;d 分子有效直径;P 分子所处环境压强;T 分子所处环境温度;K 波尔兹曼常数。

1 3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的分子受热后运动会加剧,当接受到足够能量时,就会从液面逸出而成为气相分子。

随着液面上方气相分子的增加,有一部分气体就会返回液体。

提取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相关sci

提取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相关sci

提取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相关sci提取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相关SCI提取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是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提取物的分离与纯化,可以获取目标物质,进一步研究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为药物开发、天然产物研究和环境分析等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提取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相关SCI论文。

一、基础分离技术1. 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通过溶剂对混合物进行萃取,根据不同组分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分离。

例如,SCI文献《萃取法分离某种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中,利用萃取法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并通过纯化获得纯净的目标物质。

2. 水相/有机相分配法水相/有机相分配法是利用两相体系中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实现分离。

例如,SCI论文《水相/有机相分配法分离和纯化天然产物》中,作者使用水相/有机相分配法成功地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了天然产物。

二、色谱技术1.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分离与纯化。

SCI文献《薄层色谱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与纯化中的应用》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薄层色谱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案例。

2. 柱层析柱层析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常用于药物开发和天然产物研究。

SCI论文《柱层析技术在药物分离与纯化中的应用》中,作者通过柱层析技术成功地分离和纯化了多种药物相关物质。

三、电泳技术1. 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可用于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纯化。

SCI文献《凝胶电泳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纯化中的应用》中,作者介绍了凝胶电泳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案例。

2. 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离与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环境分析等领域。

SCI论文《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中,作者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成功地分离和纯化了多种生物医学样品中的目标物质。

四、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也可以用于提取物的分离与纯化。

吸附法

吸附法

学位论文题目:
作者签名:——_』墟k0—T一日期:j丛年—上月—上日 左璧2延
is not propitious to the separation of
rate
(LUB)Was Can produce purified
be regenerated
concerned to the gas flow rate but not to the bed gas when the
3-methyl—l—butene/pentane.The height.The zeolite adsorbents bed height Was larger than LUB.The AgY adsorbents can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methyl-1一butene in isopentane.The adsorbed quantity is 1 1 5 mg/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20 ℃,l atm and material gas flow
rate 40 mL/min.After
SO
separations from olefin plants;even
it remains the most energy-intensive process because
of the close relative volatilities of the components.The large energy and capital investment
如下:
采用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AgA,AgY,AgMOR分子筛吸附剂,通过XRD、TG、 水静态饱和吸附和固定床吸附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分子筛吸附剂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研 究发现,离子交换后,AgA分子筛结晶度明显降低,不适合作为吸附剂。AgY,AgMOR 分子筛仍保持原有的骨架结构,AgMOR分子筛吸附剂对3.甲基丁烯的吸附能力较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技术论文
目录
一.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简介
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点
四.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技术应用
五.超临界萃取技术的装置
六.综述
一.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简介
超临界为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
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
又较接近于气体。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
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利用这种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
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在低压下
弱极性的物质先萃取,随着压力的增加,极性较大和大分子量的物质与基本性质,所以在程
序升压下进行超临界萃取不同萃取组分,同时还可以起到分离的作用。
温度的变化体现在影响萃取剂的密度与溶质的蒸汽压两个因素,在低温区(仍在临界温度以
上),温度升高降低流体密度,而溶质蒸汽压增加不多,因此,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时的升温
可以使溶质从流体萃取剂中析出,温度进一步升高到高温区时,虽然萃取剂的密度进一步降
低,但溶质蒸汽压增加,挥发度提高,萃取率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除压力与温度外,在超临界流体中加入少量其他溶剂也可改变它对溶质的溶解能力。其作用
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通常加入量不超过10%,且以极性溶剂甲醇、异丙醇等居多。加入
少量的极性溶剂,可以使超临界萃取技术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极性较大化合物。
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
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物体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的状态。这种流体兼有液体和
气体的优点,密度大,粘稠度低,表面张力小,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能深入到提取材料的基
质中,发挥非常有效的萃取功能。而且这种溶解能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急剧增大。这些特性
使得超临界流体成为一种好的萃取剂。而超临界流体萃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一强溶
解能力特性,从动、植物中提取各种有效成份,再通过减压将其释放出来的过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物理分离和纯化方法,它是以CO2为萃取剂,在超临界状态下,
加压后使其溶解度增大。将物质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减压又将其释放出来。该过程中CO2
循环使用。在压力为8--40MPa时的超临界CO2足以溶解任何非极性、中极性化合物,在加
入改性剂后则可溶解极化物。该技术除可替代传统溶剂分离法外,还可以解决生物大分子、
热敏性和化学不稳定性物质的分离,因而在食品、医药、香料、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重视。
超临界流体的萃取流程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点
(1)、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
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
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远低于其沸点温度下萃取出来;
(2)、使用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的溶
剂物质,从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物的存在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100%的纯天
然性;
(3)、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和的溶解物的CO2流体进入分离器时,由于压力的下降
或温度的变化,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的效
率高而且能耗较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费用成本;
(4)、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
无臭、无毒、安全性非常好;
(5)、CO2气体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制取,且在生产中可以重复循环使用,从而有效地
降低了成本;
(6)、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达到萃取的目的,
压力固定通过改变温度也同样可以将物质分离开来;反之,将温度固定,通过降低压力使萃
取物分离,因此工艺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萃取的速度快。
四.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中草药有效
成份的提取,热敏性生物制品药物的精制,及脂质类混合物的分离;在食品工业中,啤酒花
的提取,色素的提取等;在香料工业中,天然及合成香料的精制;化学工业中混合物的分离
等。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药用植物中萃取生物活性分子,生物碱萃取和分离;
2、来自不同微生物的类脂脂类,或用于类脂脂类回收,或从配糖和蛋白质中去除类脂脂
类;
3、从多种植物中萃取抗癌物质,特别是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获得紫杉醇防治癌症; 4、
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E的萃取;
5、对各种活性物质(天然的或合成的)进行提纯,除去不需要分子(比如从蔬菜提取物中
除掉杀虫剂)或“渣物”以获得提纯产品;
6、对各种天然抗菌或抗氧化萃取物的加工,如罗勒、串红、百里香、蒜、洋葱、春黄菊、
辣椒粉、甘草和茴香子等。
五.超临界萃取技术的装置
超临界萃取装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研究分析型,主要应用于小量物质的分析,或为生
产提供数据。二是制备生产型,主要是应用于批量或大量生产。
超临界萃取装置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八部分:萃取剂供应系统,低温系统、高压系统、萃取
系统、分离系统、改性剂供应系统、循环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具体包括二氧化碳注入泵、
萃取器、分离器、压缩机、二氧化碳储罐、冷水机等设备。由于萃取过程在高压下进行,所
以对设备以及整个管路系统的耐压性能要求较高,生产过程实现微机自动监控,可以大大提
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降低运行成本。
六.综述
超临界流体指的是物体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向该状态气体加压,气体不
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体的性质。同时还保留气体性能。超临界流体即具有液
体对溶质有较大溶解度的特点,又具有气体易于扩散和运动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超临界流体
的许多性质如:粘度、密度、扩散系数、溶剂化能力等性质随温度和压力变化很大,因此对
选择性的分离非常敏感。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环
境有了新的认识,对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有关身心健康的产品及相关生产方法提出了更高
标准和要求。超临界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独特,高教,清洁的新型提取、分离手段,在食品工
业、精细化工、医药工业、还是环境等领域己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取代传统化学方
法的首选。目前,世界各国都集中人力物力对超临界技术基础理论、萃取设备和工业应用等
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耿得了长足进展。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
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
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成分萃取出来。与传
统化学分离提取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
要是处理成本高、设备生产能力低、对有些成分提取率低,另外还有能源的回收、堵塞、腐
蚀等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但它作为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提取技术,其本身特性显示它巨大
生命力。随着当今社会高度发展,维护和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要求和期
望,无论是环境保护、污染的治理,还是人们对天然产物和绿色食品的青睐,传统的加工分
离技术是难以企及的,所用的这些都预示着超临界技术将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门,中国有丰富的天然植物、药
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强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的基础理
论和应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