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离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细胞分离技术相关论文文献4篇

细胞分离技术相关论文文献4篇

细胞分离技术相关论文文献4篇1. “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文献名称: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low cytometry technology for cell sorting摘要: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细胞分离技术,可以对单个细胞进行高速、高精度的分类。

本文介绍了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并探讨了其在癌症治疗、免疫学研究、干细胞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

正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细胞分离技术,可以对单个细胞进行高速、高精度的分类。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对细胞进行激发,测量细胞的光学性质并根据特定参数对其进行分类。

随着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

在癌症治疗方面,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可以用于筛选肿瘤干细胞,并通过分离、培养等手段进行进一步研究。

在免疫学研究中,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免疫反应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多种干细胞,并对其进行进一步鉴定和应用。

总之,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磁珠分离法”技术在分离肿瘤细胞中的应用文献名称:Application of magnetic bead separation method in separation of tumor cells摘要:磁珠分离法是一种基于磁性颗粒对特定细胞进行分离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高效、低成本等优点。

本文介绍了磁珠分离法的原理和应用,并重点探讨了其在肿瘤细胞分离中的应用和前景。

正文:磁珠分离法是一种基于磁性颗粒对特定细胞进行分离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中。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磁性颗粒表面加上特异性探针,使其能够与特定的细胞结合,然后通过改变磁场对细胞进行分离。

在肿瘤细胞分离中,磁珠分离法可以用于筛选肿瘤干细胞、进行癌症早期诊断等。

分离工程论文

分离工程论文

微滤膜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指出了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具有选择性好、生产效率高和处理成本低等特点。

基于对近年来的文献调研,探讨了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微滤膜技术的应用,指出了膜分离法处理印染废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微滤膜;印染废水1.引言我国是纺织大国,印染行业每天有约400多万t的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10,且每年要耗用100亿t清洁水,是我国用水量大、排放量大的工业部门之一。

印染废水的处理一直是我国废水治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印染废水一直是难处理的废水,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由大量游离态的染料残留在水中引起的高色度;生产过程一般在高温下进行,导致废水的温度很高;由高分子合成印染助剂和染料所引起的难降解的C0D浓度很高;许多印染助剂的盐含量很高导致废水的电导率很高;由于生产过程的氯漂白工艺和一些染料带有的卤素、硫磺、重金属而使废水中具有很高浓度的AOX、硫化物、重金属。

印染废水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且废水色度深、有机物浓度高、含盐量大,废水中染料组分复杂且大多数以芳烃及杂环化合物为母体。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产品质量的日益提高,大多数工业染料趋向于具备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氧化的特点,这进一步加大了废水处理的难度。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回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 膜技术的应用2.1 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是通过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分离而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可以改变传统废水处理过程复杂、污染去除不彻底、工艺能耗高等缺点,使印染废水处理相对简单,无二次污染,而且能大量回收可再利用物质和水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中不仅能去除污水中残存的有机物和色度,进一步降低回用水的COD、BOD 和色度;还能脱除无机盐类,防止系统中无机盐类的积累,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随着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膜分离技术是印染废水回用上最具有可行性的技术。

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生物碱是一类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是生物碱制备的关键环节。

本文论述了生物碱的性质、生物碱的功效,简单介绍了生物碱的传统提取方法,着重阐述了生物碱的现代提取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等,从分子印迹技术、膜分离技术、有机溶剂萃取、色谱和树脂吸附等方面探讨了生物碱的纯化。

关键词:生物碱;提取;分离1 引言生物碱是指中药中一类含氮杂环的有机物,具有碱性和广泛的生理功能,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目前运用于临床的生物碱药品已达80种之多,相当多的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活性、低毒性和成本低之特性,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人们对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加强。

随着各类生物碱的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取分离生物碱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

2 生物碱2.1生物碱的性质生物碱是为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自然界(一般指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

有似碱的性质,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

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具有光学活性,但少数生物碱例外。

生物碱大多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且往往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

2.2生物碱的功效植物体内生物碱含量虽少,但与人类关系密切。

许多生物碱是治病良药,如毛莨科黄连根茎中的小蘖碱是黄连素的主要成分,有抗菌消炎作用;萝芙木中的利血平能降血压;石蒜中的加兰他敏对小儿麻痹症有疗效[1];罂粟果皮中所含的吗啡碱是著名镇痛剂;奎奎宁碱是有价值的解热药;三尖杉碱和长春花碱是治癌良药[2];秋水仙素(碱)能人工诱变产生多倍体。

有的生物碱可用来制作农业用的杀虫剂。

人们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也分离到了生物碱,其中某些动物的生物碱与它们报摄取食用的植物有关,蟾蜍、蝾螈和某些鱼类中发现的生物碱是真正的动物代谢产物。

反应蒸馏法分离盐酸、氢氟酸技术研究

反应蒸馏法分离盐酸、氢氟酸技术研究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反应蒸馏法分离盐酸、氢氟酸技术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2003.2.1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反应蒸馏法分离盐酸、氢氟酸技术研究摘要(反应蒸馏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作用的新型分离技术,利用它可以分离原本难以分离的组分,具有选择性高、节省能源、增加转化率、提高产率、降低设备投资、简化流程等优点。

)户一本课题采用反应蒸馏技术分离稀盐酸中含有的少量氢氟酸,以回收利用盐酸。

加入二氧化硅(或含有SiO。

的物质如石英、砂、玻璃等)作为夹带剂,二氧化硅和稀氢氟酸反应生成六氟硅酸(H2SiF。

),六氟硅酸相对于稀盐酸是比较容易挥发的组分。

通过反应蒸馏,氢氟酸以六氟硅酸的形式被蒸馏出来,而较纯的盐酸则被留在釜底。

蒸馏后,釜底是盐酸和水的恒沸组成,蒸出的是水和六氟硅酸。

实现了盐酸和氢氟酸的分离,分离后盐酸中氢氟酸的残余含量为0.03%一0.04%,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论文分析选择了耐氢氟酸材料,测定了氢氟酸在实验条件下(酸性介质中)与二氧化硅的反应极限浓度;重点论述了用反应蒸馏法分离盐酸、氢氟酸的两种实验室验证方法一三级蒸馏法和渐次蒸馏法。

C论文阐述了塔釜温度、塔压、夹带剂的用量、回流比、物料的停留时间等对反应蒸馏的影响;给出了用反应蒸馏法分离盐酸、氢氟酸的工艺操作条件。

i,m—P关键词:反应蒸馏,分离,夹带剂j盐酸}氢氟酸,东北夫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STUDY0FSEPARATINGHYDROFLUORICACIDFROMHYDRoCHLoRICACIDWlfHT嚣CHNOLoGYo雾DlSTILLATl0N*REACTIoNABSTRACTThereaction—distillationisa嚣ewanduniquetechnologyonseparatingdifficultextractingmixture,whichhasbeendevelopedinrecentyeas。

膜分离论文

膜分离论文

膜分离技术摘要: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

它具有许多工艺优点,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膜分离的基本工艺原理较为简单。

关键字:膜分离技术半透膜滤膜过滤正文: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

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

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膜分离的基本工艺原理是较为简单的。

在过滤过程中料液通过泵的加压,料液以一定流速沿着滤膜的表面流过,大于膜截留分子量的物质分子不透过膜流回料罐,小于膜截留分子量的物质或分子透过膜,形成透析液。

故膜系统都有两个出口,一是回流液(浓缩液)出口,另一是透析液出口。

在单位时间(Hr)单位膜面积(m2)透析液流出的量(L)称为膜通量(LMH),即过滤速度。

影响膜通量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固含量(TDS)、离子浓度、黏度等。

由于膜分离过程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具有无相变化,节能、体积小、可拆分等特点,使膜广泛应用在发酵、制药、植物提取、化工、水处理工艺过程及环保行业中。

生物分离工程论文

生物分离工程论文

超临界萃取技术(分离工程)姜浩化工1010 1001011010摘要: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开辟了分离工业的新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本文对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及其在天然香料工业、食品和天然中草药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临界萃取应用展望Abstract: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is a new kind of separ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reviewed about its characteristic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in natural perfume, food, natural herbal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and prospect of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pplication Advance超临界萃取技术也叫做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是指处于超过物质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的流体。

这种状态下的流体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粘度,又兼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EE) 以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溶剂,利用该状态下流体所具有的y 渗透能力和y 溶解能力萃取分离混合物的过程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随体系参数(温度和压力)而发生连续性变化,因而通过改变操作条件,稍微提y温度或降低压力,便可方便地调节组分的溶解度和萃取的选择性超临界溶剂包括CO2,NO2,SO2,N2低链烃等,而CO2 是最常用的超临界萃取介质,这是因为它的临界温度(31. 1) 接近室温,临界压力(7. 3AmPa) 较低,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下进行,对热敏性食品原料、生理活性物质、酶及蛋自质等无破坏作用,同时又安全、无毒、无臭,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化工分离技术论文]膜分离技术

[化工分离技术论文]膜分离技术

[化工分离技术论文]膜分离技术化工分离技术是通过采用化工设备的专有作用,对相应的化合物质利用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整体化合物就行有效分离的一个技术,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化工分离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化工分离技术论文篇一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研究与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从现今化工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化工分离技术的新进展方向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社会的要求,对化工分离技术的成本要求进行评价,并最终以活性炭纤维(ACF)投入市场应用的例子来阐明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化工分离技术是通过采用化工设备的专有作用,对相应的化合物质利用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整体化合物就行有效分离的一个技术,是化工研究整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所有的化工生产中,化工分离这一技术都贯穿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

从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化工分离技术逐渐原来的单一理论研究逐渐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并在能源、生物、环境等领域进行切实有效的化工分离技术实践,把理论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而在此基础上,化工分离技术又产生了新的分离技术方式,可以运用于更多的领域,这种更大程度上的化工分离技术的普及使得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得成熟。

一、现今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的应用范围1、环境保护工程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原来越成熟和科技运用的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环境污染的现实情况却是很让人担忧。

各种废水及其他污染物的肆意排放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甚至因为有些废气、废水的慢性污染,人们还会因此患上一些不治之症。

例如上世纪很有名的日本水俣病。

从化工分离的角度来看,在很多工业制造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气、废水并不是别无它用的,无论是硫法都能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

这样就能使得废物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能够进行工业生产的再循环利用,而不像生化处理或肆意排放那样的简单处理方法,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环境都没有任何有效利用价值。

现代分离技术论文

现代分离技术论文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现代分离技术论文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现代分离技术》课程论文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膜分离技术以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历史及其在工业生产、食品工业、制药行业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应用,并简述了膜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微滤;纳滤;超滤;反渗透1 膜分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历史[1]膜分离现象早在250多年以前就被发现, 但是膜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其大致的发展史为: 20世纪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渗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70年代超滤; 80 年代气体分离;90年代渗透汽化。

数十年来, 膜分离技术发展迅速, 特别90年代以后,随着膜 (TFC 膜) 的研制成功,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电子、轻工、纺织、石油、食品、医药、生物工程、能源工程等。

我国膜技术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1966年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在上海化工厂正式投产。

1967年用膜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工作。

我国在70年代对其它膜技术相继进行研究开发( 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滤膜) ,80年代进入应用推广阶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在 1985年首次研制成功中空纤维氮气氢气分离器,现已投入批量生产。

我国在1984年进行渗透汽化研究,1998年我国在燕山化工建立第一个千吨级苯脱水示范工程。

中国科技部把渗透汽化透水膜、低压复合膜、无机陶瓷膜及天然气脱湿膜等列入”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分别由清华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杭州水处理中心承担,进行重点开发公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金属离子分离富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液膜的基本概念、类和分离分机理。

与传统分离提纯技术相比,液膜分离技术具有简高便、效且成本低的特点。

综述了液膜分离技术在金属离子分离和富集中的应用进展,并指出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液膜;分离;富集;金属离子液膜分离是6年代中期诞生的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

它具有膜分离的一般特点,主要是依据膜对不同物质具有选择性渗透的性质来进行组分的分离。

根据成膜材料即水膜和油膜的不同,将上述多重乳液分为OW//O型和W//型。

支撑液膜是利OW用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力作用,将膜相附着在多孔支撑体的微孔中制成。

静电式准液膜是8年代中期发O展了大量的研究。

该技术在湿法冶金、金属离子回收、废水处理、生物制品分离与生物医药分离、化工分离等方面已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液膜技展起来的新型液膜技术。

该技术将静电相分散技术与液膜原理相结合,实现了萃取和反萃取在同一反应槽内的耦合,具备液膜过程所特有的非平衡传质特性术处理农药厂废水已实现工业化.在含锌废水处理中已进行了工业试验,液膜技术分离宇宙飞船中C:O也已成功得到应用,液膜分离技术正在得到迅速的发展。

2液膜分离的分离机理乳状液膜根据膜相中是否含有载体可分为非流动载体液膜和流动载体液膜[3]。

其促进传递机理如图1所示。

2非流动载体的液膜传质机理.1当液膜中不含流动载体时,其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液膜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相差大.才能产生选择性,即混合物中的一种溶质的渗透速度液膜分离技术介绍液膜通常由膜溶剂、面活性剂、动载体和膜表流增强添加剂组成[2]。

膜溶剂是液膜的主体.它对液膜体系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选用煤油作膜溶剂。

选择的依据是液膜的稳定性和对溶质的溶解性。

表面活性剂是液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不仅对液膜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而且对组分通过液膜的传质速率和破乳、油相回用等都有显著影响。

流动载体的作用是它能够快速、高效、选择性地传输指定的物质。

膜增强添加剂用于进一步提高膜的稳定性。

按构型和操作方式的不同,液膜分为乳状液膜、收稿日期:051—820—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2261)要高。

渗透速度是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的乘积,由于扩散系数很接近(在一定的膜溶剂中)所以分配系,数的差别就成为设计非流动载体液膜选择性的关键。

分配系数乃是溶质在膜相和料液相中的溶解度作者简介:沈江南(96)男,17一,浙江上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膜分离技术和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第1期沈江南,:等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金属离子分离富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液29行化学仿生,就在于含流动载体的液膜在选择性、渗透性和定向性等三个方面类似于生物细胞膜的功能。

因而液膜分离能使浓缩和分离两步合二为一同时进行,是分离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突破。

这试剂()RA+R■P-3液膜分离技术在金属回收中的应用3液膜分离技术分离回收稀土.1在我国蕴藏着丰富的低品位稀土矿,与其他稀土矿床相比,具有规模大、中重稀土配分高,易采选、提取工艺简单、回收率高等优点,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低品位稀土矿山,目前主要采用电解质溶液浸试剂(R)出处理矿石,近也有用电解质溶液原地浸出提取最稀土元素。

无论堆浸还是原地浸出,对浸出液处理都是采用草酸或碳铵沉淀稀土。

是,但目前我国在稀土R+AR1A+R的深加工、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和国外先进()b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此.为了生产出纯度高、成本低的单一稀土.必须寻求高效低成本的分离技术。

液膜提取稀土离子的特点是流程短、速度快、富集比大、试剂少、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工藤彻一【首先报道了用液膜法分离铕4】(uE)和镨(r,从此,用液膜法浓缩分离稀土的P)图1液膜分离机理()a非流动载体的液膜()b含流动载体的液膜比值,所以溶质在膜中溶解度不同就成了液膜选择性的决定因素。

使用非流动载体液膜进行分离时,当膜两侧被迁移的溶质浓度相等时,传质便自行停止。

因此,它不能产生浓缩效应。

为了实现高效分离,可研究日渐增多。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世纪0O年代初[l5。

液膜提取稀土的情况见表1-o。

提取以采取在接受相内发生化学反应的办法来促进迁8移,它的机理是通过在乳状液形成液膜的封闭相中稀土的液膜体系组成为:一般有机溶剂采用煤油或引起一个选择性不可逆反应,使特定的迁移溶质或离子与封闭相中的另一部分相互作用,变成一种不能逆扩散穿过膜的新产物。

从而使封闭相中的渗透物的浓度实质上为0,保持渗透物在液膜两侧有最大的浓度梯度,此即促进输送,也叫I型促进迁移。

利用这一办法。

可以把强酸或碱的水溶液封闭在乳磺化煤油,载体采用LA,PP如等,内相采用HIN。

对稀土浸出母液可根据需要进行C、HO等分组、提纯、分离等操作。

在稀土矿的开发和有关稀土分离过程中,往往会排放出大量的稀土废水,严重地污染水源,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开展应用液膜技术处理状液油膜中.以达到从废水中除去弱酸或弱碱组分的目的。

稀土废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能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又能回收废水中的稀土离子。

黄炳辉等[用sa8+ ̄煤油组成的液膜体系对221pn0P+江西某稀土分离厂所排放的稀土废水进行处理,经液膜处理后,废水中R¨的浓度从1030m几e0-0g降至1gL以下,/m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同时经浓缩提取后稀土可作为原料。

返回稀土分离厂进行重新2含流动载体液膜的分离机理.2使用含流动载体的液膜,其选择性分离主要取决于所添加的流动载体,因此提高液膜的选择性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流动载体。

载体可以是萃取剂、络合剂、载体在膜内外两个界面之间来回穿梭地传递被迁移的物质。

通过流动载体和被迁移物质之间液体离子交换剂等。

流动载体除了能提高选择性之外,还能增大溶质通量,它实质上是流动选择性可逆反应.极大的提高了渗透溶质在液膜中的溶解度,而且增大了膜内浓度梯度,提高了输送效果。

这种机理叫载体输送。

叫I型促进迁移。

液膜所以能够进又I利用[。

车丽萍等㈣对用乳状液膜技术从含钍稀土221废水中回收富集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由四氯化碳+N0+2+B+O组成的液膜体系的制乳条件、25P0TPHN34油内比、水乳比、H值和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p32液膜分离技术分离回收铜离子.铜是重要的有色金属,20年全世界精铜的00维普资讯扫茵毛唐童表1液膜提取稀士离子第O2卷产量达到100万,但随着铜矿石开采品位的2逐渐下降,难处理矿石的增加,以及对S0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普遍关注,人们必须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

241法既需要吸附一解析的循环操作,又需要较严格的料液预处理工序;溶剂萃取法虽然选择性高,料液状态适应性强,但是以萃取平衡为特征的传质机理限制了萃取级传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使分离过程所矿山浸出液的富集是铜湿法冶金的一个重要环需要的级数较多,试剂的耗量较大。

乳状液膜法以非平衡萃取为传质特征,实现了萃取过程与反萃取过程的合二为一,工艺步骤和有机试剂消耗少,矿渣可节,传统的沉淀法、离子交换法以及溶剂萃取法虽然在此担当着重要角色,但并非是最好的工艺选择,因为各类矿山浸出液的溶质浓度往往较低,对于这类稀溶液的提取,沉淀法成本高,选择性差;离子交换以利用,了环境污染,避免是一项既经济高效又环保的富集矿山浸出液的新工艺[。

表2/.51列出了一些乳表2液膜法提取矿山浸出液铜离子状液膜提取矿山浸出液中铜的研究概况。

目前我国在采用乳化液膜技术处理铜矿山含铜较高口。

液膜法吸收有溶剂萃取的优点,特别适合稀贵金属的分离和富集。

表3示出了液膜法分离富集贵金属的概况。

废水的试验研究方面还是空白,但美国在这方面已有相关的报道。

国矿山局(SM)2美UB[在亚利桑那州3J铜矿山用乳化液膜法,从矿山废水中进行了回收铜的试验。

铜的回收率>0膜的溶胀率<89%,%。

乳状液在电聚结器中以温和条件破乳后,萃取剂用羟胺4液膜的破乳液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正引起世界各国广大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其中有关乳状液的破乳再利用是此项技术实用化的关键之一。

用于乳状液破乳的方法很多:如电破乳、研磨破乳、化学破乳、膜法破乳等。

由于静电破乳与其它破乳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不污染回收内水相等优点,在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处理金属矿山废水中一般采用静电破乳法。

破乳器的形状主要有箱式,平板式及圆柱式几种。

破乳电压一般采用交流盐溶液再生,使活性浓度保持8%后循环使用:5铜溶液在标准条件下电积阴极铜,电流效率为9.26%-9.%。

313液膜分离技术分离回收贵金属离子.3贵金属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有火试金法、溶剂萃取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离子浮选等。

在湿法冶金中,溶剂萃取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此法成本维普资讯笙塑沈江南,液等:膜分离及其属离技术在金子分离富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表3液膜法分离富集贵金属31电,文献[—6旨44付出破乳电压为方波时破乳效果最5好(与三角波和正弦波相比)。

笔者研制了乳状液旋流、脉冲高压静电综合力场对连续破乳的影响。

考察了影响乳状液破乳的主要因素;并对破乳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乳状液在高压静电场中产生旋流运动,从而使乳状液既受到静电场的静电作用而[严忠,东.3】孙文乳液液膜分离原理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0:9246.0—[J工藤彻一,4大场洋一.体薄膜汇上弓物质分离方法:液JA178P.981—OP,00[1-13、3】7[张瑞华,5】江德先.用乳状液膜从水溶液中提取混合稀土[.J膜科学与技术,8,()07.]1554:—597[张仲甫,6]张瑞华,汪德先,用液膜技术浓缩和分离稀土溶极化,又受到旋流剪切力的作用,在离心力和静电力的综合作用下实现连续破乳。

黄万抚分析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中静电破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乳状液在高压直流静电场和交流静电场中不同的破乳机理,结果表明,在高压直流静电场中需采用裸电液[.J膜科学与技术,8,(:14.]166)-79I4【]郁建涵,士柱,长印,乳状液型液膜法提取稀土7王姜等.【.J稀土,8,8117]174()—.9:[刘振芳,8]张兴泰,范凉嘉.液膜法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取稀土[.J稀土,8,52:—.]185(389)极才能有效破乳,在交流静电场中使用裸电极或绝缘电极均可有效破乳。

【]莫启武,9王向德,印华,磷酸三丁酯为载体的乳状万等.液膜体系迁移钇(1的研究【.I)IJ现代化工,9,()J1915:992—642.5结语[]秦庆伟,1o赵恒勤,清,.ynx7作载体的乳状赖延等Cae22液膜提取稀土的研究[.J矿冶工程,0,()7~8]2223:7.024液膜分离技术较传统工艺具有一定的优点,但该技术目前得到大规模应用的例子尚少,一方面是对液膜分离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还缺少足够的数据、资料来评价液膜技术在商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和[1方建章,向德,1]王万印华,乳状液膜法从轻稀土中分等.离镧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971()3-1]19,73:64,[]刘雷,向德,印华,乳状液膜法分离钬、的研12王万等.铒究【.J膜科学与技术,981()2—l]19,83:33_经济性:另一方面尚存在液膜的稳定性、乳状液膜的溶胀、破乳等技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