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赫克曼北大演讲)
戋谈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浪费阻碍科技进步

阻碍科技进步
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 1 ,提供公平的 、优 良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 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 同样也影响一 个人的职业发展前途。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
不仅要 靠 企业 , 更要 有赖 于政 府在 宏观 方面 的调控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控制人 口增长, 实施科 教 兴国 战略 ,出台法律 保证 人 力资本 投资环境的合法性和公平 胜。另外要从根本 王志诺 中国海洋大学浮 山校区管理学院 2 6 7 6 0 1 上 改变 人 力资本 投 资的浪 费 ,深 化教育 体制 改革 。人力 资本 作为 一种生 产要 素 ,要 对其 中国 劳动 力廉 价 是 中国一 大优 势 , 但并 进 行合 理 配置 ,真正 建立 统一 、开放 、有序 【 文章摘要】 竞 争 的市 场体 系 。 我 国处 于 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阶段 , 科 不 代表 不需要 投入 人力 资本 。据 统计 ,我 国 2 给知识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企业劳动力成本仅 占产品成本的1 而美国 %, 技 水平 比较 落后 , 究其原 因是人 力资 本 投 知 识型人 才是 国家 发展 的动力 ,对知识 Wo 资不足而且浪费严重。 科技的进 步在一 定 等西方国家占到了 3 。中国主要投资物力 型人才进行投资 ,一定要学会运用激励政策 资 本 ,导致 我 国人 力资 本存 在 以下 问题 : 程度 上 是人 力资本 的增 进 以往我 国对 人 和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知识型员工普遍存 力 资本投 资 方 面的研 究很 蹩脚 ,效 果 甚 I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增值难 歹 ! J 我国把人力资本投资看作是一种成本付 在 的现 状就是 付 出与 回报不成 比『 ,长期 的 微, 本文主要狄提高人 力资本投资效率的 角度 ,分析 如何 提 高经 济发展 速度 , 强 出,却忽略投资回报收益,据南京大学赵曙 低 报酬 、低 福利挫 伤 了员工 的锐气 ,抑 制潜 增 明教授的调查显示:国企中3%象征性投入 力 的发 挥 。根 据诺 贝尔 经济得 主赫 克曼 的研 0 科技 含 量 。 究 表 明 :对 受教育 人 员的投 资 回报 率能达 到 的人力资本为人均 1 元以下;而2%在 1 0 0 0 0o4 ̄,对国家生产率的提高和科技水平 / / 【 关键词】 3 元 之 间 , 有 甚者 ,一些 亏损 企业 竟 然首 3 ̄- 0o 0 更 人 力资本 ;投 资 ;科 技 水平 先放 弃人 力资 本投 资 ,以便节 约 成本 。相对 的进步 有很 大 的促 进作 用 ,而 目前我 国投 资 因此 国家一 定要提 高知 我 国 ,一些 新兴 工业 国家 如韩 国 ,为 了发展 回报率 仅达 左 右。 识 型 员工 的薪酬 和 福 利水平 ,满 足不 同层次 人力资本投资产生 的效 应分析 重化 工业 ,花 巨额资 金培训 技术 人和 工 程技 人力 资 本 跟物 力资 本 是 一 个相 对 的 概 师 , 从而使 工 业增 长率达 到年 均 2 的速 度 , 的需求使得员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成就感 念 ,舒 尔茨 把人 力资 本 “ 作是 资本 的一种 产值 占 G 看 DP 比重 由 7 0年代 的 3 % 增 加到 和主 人翁 意识 ,从而 愿意 为企 业做 出贡献 。 0
第5讲-人力资本投资

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4)
对孩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
劳动力迁移。前四项是关于如何增加劳动者所
掌握的人力资本数量的人力资本投资,后两项
则涉及怎样最有效地利用一个人的人力资本。
2024/7/17
4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
观点一:人力资本往往与经济学相关(能力、 收入流),故描述为人力资本投资。而人力 资源往往与管理学相联系,即人力资源管理。
1
5.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2024/7/17
2
5.1.1 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一种非物质资
本,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
的一种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
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
(2)特殊成本
w
C
B’ w1’
w1
B
w4
VMP4
w0
A
w2=VMP2 w1’ w1=VMP1
培训期间 t 培训后服务期
2024/7/17
时间T
34
5.4 中国的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
“中国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应该警惕,根据目前的资料, 中国各级政府把大约GDP的2.5%进行教育投资,同时把 大约30%的GDP用于物质投资。在美国这些指标分别是 5.4%和17%。各国的统计显示,中国对人进行投资的支 出远远低于低于各国的平均数。或许这种不平衡可能是 现行对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要高于对人力资本投资回 报率的结果,但是这种不平衡是现行政策严重扭曲的表 现,这种扭曲将会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我的结论 是,目前中国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否则,将会 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埋下犯错误的导火线。”
人力资本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对“经济之谜”的一些解释:
贝克尔指出,劳动并不能用人时衡量,因为与其 他人相比,经过训练的人具有更高的生产力。由 于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并非同质,较高质量的劳 动力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丹尼森的研究表明,在1929年-1957年期间,美国 的经济增长中有五分之一是来自教育,由于工人 受教育水平提高,使劳动力的平均质量提高0.97 个百分点,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0.67 个百分点,占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23%。
4.“工人收入增长之谜”。自50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工人实
际收入水平普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劳动工时却大大
缩短了。这种变化似乎为凯恩斯的消费不足理论提供了注脚,庇古的
福利经济学似乎也得到了验证。但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路漫漫其悠远
5..“个人收入分配平均化趋势之谜”。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个人收 入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这些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差别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而无 论是从累进税制,还是从公共转移支付,均难以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在这个趋势中,一定存在着某种或某些深层次的原因和必然性,等 待着经济学家们进行挖掘。
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 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 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 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
•8 路漫漫其悠远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西奥多·舒尔茨:他把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和 人力资本联系在一起,代表作为《论人力资本 投资》。其观点有:
人力资本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15
第五章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教育投资的分析 在职培训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世纪大讲堂部分目录1

第二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胡坚0《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郑晓瑛《什么是分岔》武际可《审美需要真诚和自信》徐庆平《历史地理学能为未来做什么?》葛剑雄0《网络与生活的互动》李晓明《环保与公民责任》梁从诫《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秩序建设》刘伟《揭开后现代主义的神秘面纱》——(能不能娶她做中国新娘)彭培根书签《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何光沪《网络经济如何演绎》丁大卫《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吴澄《从利玛窦到北京申奥》张信刚《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茅于轼《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中国高考制度的反思》顾海兵《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曹凤岐《中国大陆的贫富差距》李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立法》甘培忠《“9.11”综合症剖析》王逸舟《反思全球化》房宁《好莱坞的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尹鸿《干细胞研究及其伦理问题》李凌松《比较利益的动态和中国入世的政策选择》扬帆第三册孙士海《印度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纪宝成《新世纪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思考》李银河《同性恋者的处境》陈庆云《新世纪的公共管理》陆南泉《俄罗斯经济出现的新态势》黄平《人口流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李培林《是什么改变了你的社会位置》贾建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郭可信《美轮美奂的穹顶建筑与材料的微结构》陆俊《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李维安《从日本经济的低迷看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范曾《20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精神复归》陈洪《佛教与中国文人》佟家栋《保护本国产业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江平《参加WTO后民商法律的国际接轨》徐显明《法治的真谛是人权》柯俊《陶冶与中华文明的发展》胡鞍钢《结构变革的创造性摧毁》李晓西《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之谜》彭朝晖《基因与基因治疗》仲大军《中国:选择效率还是选择就业》杨东平《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戴逸《盛世沉沦——论康雍乾盛世》吴晓求《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张晋藩《中国法律历史的演进》第四册巫昌桢《从婚姻法看中国社会的变迁》曲新久《中国刑罚的人道主义革命》何大一《艾滋病的流行医学》曹和平《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和亚元》左大培《市场经济下的公有企业》王卫国《中国破产法改革历程》秦晖《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乌杰《用系统思想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查尔斯汤斯《激光的故事》李学勤《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蔡昉《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刘东《悲剧在中国的诞生》吴文俊《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叶朗《“红楼梦”的意蕴》魏明伦《当代戏剧之命运》雷颐《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许子东《文学中的上海、北京与香港》王淀佐《有色金属——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三次产业革命》第五册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的现状与展望》钱绍武《漫谈中国雕塑艺术》王次炤《从东西方音乐比较看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韩美林《走进生活、走进艺术》李晓宁《东西方思想比较方法》黄卫平《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郑也夫《中国的信任危机》易中天《自我意识与人的确证》徐刚《因为大地有梦想——关于大地、艺术、生存的思考》杨明杰《国际危机管理》李杰信《火星探测和生命起源》蔡睿贤《漫谈能源利用》程曜《飞速裂变的时代中看纳米科技》杨乐《数学对其他学科和高科技的影响》赵忠贤《超导的魅力》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价值、保护和利用》罗伯特希勒、林毅夫、吴敬琏《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上、下)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它的批评》第六册蒋高明《怎样理解沙尘暴及其治理问题》曾光《急性病因不明肺炎的研究与控制》蒋建东《抗病毒感染与药物防治》纪小龙《从病理学看SARS》梁万年《疾病病因研究及其预防》晁恩祥《中国温病学的历史成就与非典型肺炎》王一方《“SARS”的医学人文审视》郑日昌《灾难应对与心理健康》纪小龙《透视癌细胞》薛达元《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张颐武《后SARS时代的文化反思》杜钢建《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金灿荣《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及其制约》马立诚《对日关系新思维》牛军《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汤敏《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李强《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富人阶层》沈骥如《当前人民币为什么不升值》陆学艺《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与解决之道》盛洪《为什么公用事业要向民营资本开放》第七册王绍光《转型与治理》郑洞天《电影的文化定位》李锐《语言的自觉——汉语写作的自信心》贺卫方《中国宪政之起步》陈坤耀《新经济年代的教育路线》萨尔文迪《人本科技与中国经济的振兴》袁建平《载人航天: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宋笔锋《从飞机外型变化看飞机的百年发展》肖云儒《动感西部》何炼成《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新探》何东全《中国城市交通——挑战与对应》姜澄宇《来自微观世界的精灵——微机电系统》李楯《在中国,我们怎样面对》张维迎《大学的治理与改革》詹姆斯赫克曼《人力资本投资和中国经济发展》弗农史密斯《市场、资本市场与全球化》郑功成《农民问题与小康社会》康晓光《中国需要文化民族主义》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第八册何帆《中美贸易摩擦的前因后果》江晓原《星占学之科学考察》王岳川《发现东方》朱学勤《从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陈淮《2004年中国经济可否有悬念》陈一筠《现代婚姻向何处去》党国英《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农村:冲突与平衡》张成福《中国政府制度创新》吴思《潜规则——在历史中拆解人间对局》胡佳《河南艾滋病问题概况与民间参与》胡展奋《来自职业乞丐的调查报告》尚立富《行走西部的故事》赵铁林《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陆忠伟《国际反恐斗争与危机管理》萧功秦《百年中国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上、下)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净空法师《多元文化教育与和平》(上、下)雷铎《风水学与中国生态智慧》(上、下)第九册范晓《怒江水电开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尹伟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绿色GDP》李秀芳《寿险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冼国明《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陈映芳《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问题》韩嘉玲《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陈钢《遥听海上回声——从上海老歌看海派文化》黄藤《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张洪明《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罗纳德麦金农《人民币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吗》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中国与全球化》韩伟《千年古墓之谜》(上、下)米切尔斯宾思《英特网和全球经济》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如何区别》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胡晓明《读经的新意义》张国庆《美国政治和美国媒体》朱维铮《从“戊戌”到“五四”》第十册高占祥等《2004文化高峰论坛?与大学生对话》徐蓝《回看冷战》俞可平《政治学公理》吴忠民《中国的发展呼唤着社会公正》叶嘉莹《西方文论与传统词学》(上、下)王军《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彭林《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俞吾金《如何面对偶然性――从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说起》许纪霖《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丁钢《检视中国基础教育当中的性别弱化》阮仪三《古城保护》吴兆路《清宫戏中的历史人物》金力《东亚人群的源流与遗传结构》闻玉梅病毒与健康于海《人文尺度的城市规划》石磊《整合中的中国社会》李公明《当代艺术与社会关怀》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霍韬晦《中国文化还有生命力吗》任剑涛《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现实》白先勇《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校园》梁晓声《文化与和谐社会》杨奎松《历史上国共两党和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于建嵘《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冲突和秩序重建》曹文轩《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第十一册许燕《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陈平原《中国大学百年》袁伟时《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陈嘉映《真理掌握我们》曹锦清《从和谐社会看“三农问题”》王晓明《重提人文精神》高华《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教育》陆谷孙《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袁伟时《铭记德国法西斯的历史教训》李天纲《文化上海》王家范《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姜进《女性与中国政治》李敖《李敖有话说》李零《说话要说大实话》余世存《中国近代史的非常道》席慕容《土地族群文化》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沈志华《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上、下)姜鸣《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周晓虹《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像》王学泰《审视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视角》乐黛云《21世纪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的第三阶段》钱乖旦《英伦三岛的勃兴——英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第十三册史培军《中国风沙灾害及其防御对策》何斌辉《念力医学》余秋雨《解读中国当前文化思维中的几大误区》刘海峰《从古代科举到当今高考》张保庆《中国教育能否产业化》(上、下)蒋庆《儒学在当今中国有什么用》刘大钧《周易之象》胡平《解读日本文化》昆西琼斯《透视美国文化产业》王康《俄罗斯的道路》楼宇烈《佛教与现代社会》卢国龙《道教之真精神》马宗晋《唐山大地震启示》席慕容《成吉思汗与世界》骆宝善《民国人物系列之袁世凯》杨天石《民国人物系列之孙中山》杨天石《民国人物系列之蒋介石》萧延中《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王进《解密晋商文化》李罗力《中印之经济比较》郭开《西藏之水救中国》杜廼松《青铜之光》李辉柄《千年瓷器》王道成《火烧圆明园》。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非均衡性分析——兼与城市的比较

一、 我国农 村 人力 资本 投 资 的非 均 衡性 分析
(一) 国家财政投资总量分配的非均衡性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本 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 力资本是经过 投资形成 的, 由于教育是人力资本中最大而且是最容易理解
[ ’] 的部分, 所以教育是向人投资 的合适代表 , 因此
[ "] 于世界平均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 我国国家财政
投资总量分配十分不均, 教育投资水平低下, 而且目 前教育经费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还呈 下降趋势 (见表 ’ ) 。从表 ’ 可以看出: 全国教育经费和国家 财政性教育经费虽然不断增加, 从 ’//- 年至 "##* 年的 ’# 年间分 别增加了 -.$*) $- 亿元和 .#-*) .* 亿元; 但与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 ’#"$#’ 亿元相比, 其增加速度相当缓慢。从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生总 值中的比重来看, 从 ’//- 年至 "##" 年是呈逐年上 升的趋势, 但 "##. 年后又有所下降, 其中 "##* 年国 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例猛降到 ’/// 年的水平。 表 ’! 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人力资源
Hale Waihona Puke (一) 由教育投资所形成 的城乡人力资本的非 均衡性 根据 ./0120345674/ 等 ("##") 的研究, 到 "### 年前 后, 我国城镇教育收益率开始接近并超过世界平均水 [ *] 平, 然而农村这一数值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 ) 用教育产出表示了我国城乡人力资本的差距。由表 ) 可以看出: 在 ", 8 $* 岁的人口中, 城市人口人均受教育 年限比农村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高 )( #) 年; 初中文化 程度城乡之间差距很小, 以初中为分水岭, 农村地区初 中文化以下者比重高达 ’"( ’)- , 其中文盲半文盲比例 为 &&( ,%- , 是城市文盲率 ( )( **- ) 的 )( )$ 倍; 而农村 地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比重 (+( #+- ) 仅为城市地 区 ()’( $%- ) 的 &+( %&- , 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在农 村很少。由此可见, 由教育投资差距所形成的城乡 人力资本差距十分明显。 表 )! "### 年城乡 ", 8 $* 岁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
第四讲 人力资本投资

贝克尔深人分析了教育培训的支出和收入、 年龄一收入曲线、具体形式、收益率计算 方法以及企业、职工、学生等主体的人力 资本投资决策行为等问题,并得出一系列 有经验支持的理论结论。
贝克尔对家庭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地位和 作用以及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进行了经 典的理论实证和应用研究。把人力资本理 论从教育经济学领域拓广到人口和家庭经 济学领域,把家庭视作一个人类自身的生 产单位,把孩子视作“耐用消费品”,认 为父母养育孩子、对孩子进行人力资本投 资也是经过成本一效用分析的。
从人力资本论出发,贝克尔提出了有关孩 子数量、质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解析认 为随着家庭收人水平的提高在孩子身上增 加力资本投资,或在自己身上增加人力资 本投资,其收益率会较高,以此可解释现 代西方社会妇女生育率降低、家庭小型化 的经济原因。此外,贝克尔还用人力资本 理论解释其他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并取得 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
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教育的个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教育的社会成本:支付的教育费用和间接成本 (放弃的收入、折旧费、免税成本等)。 教育的个人收益: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 会、更理性的消费、更多的保健知识、对后代 的正面影响;教育的社会收益:直接收益(获 得熟练劳动、促进科技发展和应用、提高管理 水平等),间接收益主要表现在政治、法制、 道德层面。
学生学习时期除了直接成本,即学费、书籍以及 其他费用支出(包括上学来往交通费用和住宿费 用)外,同时还有间接成本(又称机会成本)。 教育的纯收入就是潜在的收入和总成本(直接成 本和间接成本之和)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越大, 说明教育的收益率越高,接受正规教育越有利。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式
首先,计算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设某项人力资本在t年内 为投资者带来收益,投资完成后每年投资收益为 Bi ,设折 现率为 r , t 年内投资收益现值为 PV ,那么,根据现值计算 公式: Bt B1 B2 人力资本收益现值PV= (1 r )1 (1 r ) 2 (1 r )t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资关系的分析

80 .
73 .
28 .7
3 1 .9
3 .0 6 8
3. 8 ∞
20 3 9 . 02 4 14 0 20 3 5 .2 03 80 6 20 04
422 30 518 5 1 703 0 7
12 9 0 38 16 9 16 4 1 1 ∞5 5
一
种经济活 动 。我 国在迈人 2 世 纪 投 资 占 G P的 比重 分 别 是 54 1 D . %和 应 的人 员运作 , 这些 先进设备 的效率 知识 型经济社会 的同时 , 人均 G P超 D 过 10 元 ,人们 进入 了物质与 精 0 0美
表 1 胁 鼬 虽 青教 国巷 } 凇 占q 嫩七 重
1。 28 . g9 2 7 坞
246 80
285 9 5
73 5 84
8 7 ∞6
78 .
71 .
2 田 .
2 ∞ .
3. 6 笛
3 剪 6.
2 0 26 .1 00 5 26
2 1 3 5 .1 ∞ 0 70
39 2 坞
323 7 1
842 94
神 生活多样 化选择 时期 , 国经 济 向 我 何 处去 ,社会 经济 结构如何 调整 , 怎
样 处 理经 济社 会稳 定 增长 与 建立 和 谐 社会 的关 系 , 如何正 确处理人力 资 本 与物质 资本 投资 的关 系 , 解决我 国 近2 0多 年来 由 于科教 投 入不 足 。 人
会成 本等价值 在生产者 身上 的凝 结 , 在 人力 资 本和 物质 资本 投 资方 面 的 视对人力 资本的投 资 , 是其投 资水 但
它 表现 在 蕴含 于人身 中的各 种 生产 不平 衡 , 是政策上 出现扭 曲的一个 征 平仍 然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 国财政 知识 、 劳动与管理 技能和健 康素质 的 兆 , 不利于 中国的经济发 展 。赫 克曼 性教育经 费 、 固定资产投 资占 G P的 D
赫克曼曲线的价值观

赫克曼曲线的价值观
“赫克曼曲线”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依据长达40年的“佩里学前教育项目”提出的,该曲线表明,对早期教育投资的回报高过任何时期的教育。
“赫克曼曲线”清晰地描述了儿童早期发展对于个体与社会发展、国家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被许多政策制定者奉为圭臬。
“赫克曼曲线”的价值在于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不同年龄孩子的教育投资回报率是不用的,0-3岁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为1:18,3-4岁下降为1:7,小学下降一倍,为1:3,大学直接跌落至1:1,年龄越大,教育投资回报率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全文)2003年12月22日 09:14詹姆斯·赫克曼教授简历詹姆斯-J-赫克曼,1944年生于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市。
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数学系。
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任教,从1995年起,赫克曼在芝加哥大学获任亨利-舒尔茨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
赫克曼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诸如社会项目评估、非连续选择和纵向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式、劳工市场经济学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选择等等。
2000年以他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林毅夫:我今天是感到特别兴奋的介绍我自己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时候的一位老师,詹姆斯·赫克曼,詹姆斯·赫克曼教授1944年出生与芝加哥附近,197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1973年开始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我到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时候是1982年,当时他到芝加哥大学工作也正好前后十年,那时候他虽然是芝加哥大学里面一个比较年轻的教授,可是我们同学之间都已经知道他一定会拿到诺贝尔奖,然后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第一年、第二年工作真是非常努力,没有白天,没有黑夜,但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是说,当我们很累的时候,我们知道,赫克曼教授都还在工作,所以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工作。
那我想这就以这样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请赫克曼教授来跟我们谈谈《人力资本投资和中国经济发展》,让我们邀请赫克曼教授。
赫克曼:感谢大家对我的介绍,我今天很高兴能来到北大,能有机会谈谈我对于现阶段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的理解。
我准备谈谈中国的现象,由于中国的变化很快,以及数据结构不是很清晰,我们对于中国政策的理解是很有限的。
我想从我的亲身经历开始讲起。
我上次来中国是2001年,那是2001年6月我接受邀请,参加在重庆举行的一次关于西部资本市场的研讨会,作为会议的参与者,我惊讶地发现与会者对于建立资本市场很感兴趣,他们很重视实物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和金融业等等。
但是我也很吃惊地发现,他们很少关注教育和培训。
让我们看看数据(图)。
离开重庆以后,我研究了这些数据,我很惊讶地发现,在1995年的时候,中国各级政府对学校的投资只占GDP的2.5%。
同时我也很惊讶地发现,当时GDP的30%用于实物资本投资。
和我更为熟悉的美国的数字做一下比较,美国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占GDP的5.4%,对物质资本的投资达到GDP的17%。
把1995年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和世界其他国家作比较,也会发现中国2.5%是比较低的。
美国是5.4%,印度达到了3.3%,泰国达到了4.1%,德国达到了4.8%,加拿大达到了7%,2.5%的数字看上去是低了一些。
中国各界经常比较历史数据,历年来的数据显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增加,不但政府对教育的投资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而且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比例也在增加,增加到了3.1%,据我了解现在已达到3.3%了。
所以今天我的讲演想提出六个要点:第一点,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非常可观的。
我想指出的第二点是,从世界标准来看,中国现在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是较低的,也低于最优增长所要求的水平。
甚至这种水平很低的人力资本投资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些投资在不同地区之间,在城乡之间,在地区内部,在那些进城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配置是不适当的,是没有效率的。
经济学家认为,有时效率和公平此消彼长。
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某些促进效率的政策也会促进公平,减少不平等的现象。
我还想指出,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的不平衡,已经减少了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实际上浪费了本可以用来促进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
而更加均衡的投资组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还能减少不平等。
通过放开劳动力市场,建立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贷款的市场以及减少对工人流动的限制,政府可以用很少的投入来提升人力资本,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中国来说,在决策的时候,必须认识到不能仅仅通过提高政府预算来解决问题,应该重视私人部门的积极性,并利用他们的积极性去为人力资本投资进行融资,去促进人力资本的增长,同时使获取人力资本的机会更为公平。
我还想强调人力资本的两个特殊的益处,第一个益处也许很明显,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第二点对于中国来说也许更重要。
首先人力资本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能,如果你接受会计,工程,法律方面的培训,你会成为更有用的人,因为你能担任会计,工程师和法律工作者。
第二个好处大家不经常提到,人力资本提高了人们的适应性,并且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我想这一点特别重要。
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教育的投资的回报率是很高的。
迄今为止,几代经济学家都在讨论市场如何运作——有时他们用的词便是“创造性毁灭”。
因为新技术和自由贸易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使以前的机会变得过时。
不用我讲,大家都知道中国正处在快速的变化过程中,随着中国加入世界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份子,中国经济的很多因素都在跟国际接轨,导致中国对于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
跟世界水平相比,中国上过大学的工人,甚至没上过大学的熟练工人的比例还都相对较低。
北京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增长中心,这里有一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劳动力队伍,但是你再看看除了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以外的情况,你会发现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比例很低,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你也许会问我,我们为什么说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太低?为什么说这些投资的地区分布不合理?我想列举一些事实,中国各省区的财富状况大不相同,教育资金又主要是来自各个地方,虽然不是全部。
从人均的角度来看,发达省份比落后省份创造了更多的人力资本。
以教育投资的来源为例,不同地方的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占当地GDP的百分比差别很大,也就是说不但各地财富和收入水平大不相同,地方政府预算中投入教育的份额也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的一项政策就是收学费,我们知道收费有时候是个好主意,因为它是一种配置稀缺资源的方法。
当政府资金紧缺,并且有人对教育有很高的需求,有很高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利用价格机制进行配给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配置稀缺产品的方法。
在收费的同时,中国对于教育的补贴也是巨大的。
总之,现在的教育收费结构在经济上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在城乡之间的分配还是很不恰当的。
教育费用占农村家庭收入很大一部分,考虑到农村教育的质量也比较低,我们认为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的价格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
如果你假定中国各地的人们在心智上都是差不多的,这就不单单是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了,这也意味着经济上的无效率。
我在演讲开始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是教育回报率是多少?有人估计,中国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只有约4%,而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达20%左右,在我和在座的李雪松合作的论文中,我们估计,过去一些年教育的回报率已经达到了7%或者8%,近些年教育的回报率可能高达10%到11%。
你们会发现,还有其他人估计教育回报率达到了20%。
我并不是说,虽然教育投资回报率在中国比较低,中国也应该在教育上投入这么多资金。
Fleisher等人利用历史数据直接估计生产率——而不是看工资数据,不看市场怎么运作,因为我们知道,即使在今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不是完全竞争的。
如果你能观察到额外增加一年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产出,来估计教育的回报率,这个回报率可能高达30%到40%,但是这仍然低估了教育的回报率,这仅仅是教育对生产影响的直接估计,没有讲教育在其他方面的好处。
就算我们把这个数字打个折,这也是非常非常高的回报率了,和现在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相当,甚至更高一些。
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对工人的激励是错误的,直到现在经济的许多部门还是这样的,接受更高等教育的付出和回报并不匹配,这时我们必须想得更开阔些。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方面考虑教育的收益。
现代技术和经济有一个特点,资本的回报率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是否容易获得熟练劳动力。
Fleisher等人过去的研究显示,除了北京、天津和上海以外,所有省区教育投资的收益都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
因为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的教育水平实际上已经很高了;在其他省份,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是稀缺的。
这也降低了投资的收益,因为更为熟练的劳动力有助于实现更高的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政策建议呢?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的私人回报率低和社会回报率高并存的现象证明某些地方出现了扭曲。
我认为现在的政策不利于鼓励个人自发获取适当的现代人力资本。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在制定教育政策或者人力资本政策的时候——人力资本比教育要广泛很多,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培训,也包括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技能——为了改变教育投资的来源,我们必须超越政策中一个常见的前提,不能再完全依靠政府进行教育投资。
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多人认为人力资本就是教育,很多人认为政府是教育经费的唯一来源。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理解了市场是怎么起作用的,理解了激励是怎么起作用的,就会知道在不增加政府预算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会极大地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但是这需要消除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扭曲,并且需要建立使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有效运转的制度。
一种促进教育和培训的措施是政府进行补贴,但往往很难再靠政府来增加教育投资,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因为政府的预算是有限的,有人希望改变政府的支出结构,让政府把物质资本投资转变为人力资本投资,这么做既可以提高经济绩效又能提高社会流动性。
我们要强调另一个办法,就是放开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劳动力市场,允许私人的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同时大力发展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借贷的市场,这样政府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极大地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
除了刚才我说的这些政策以外,另一项政策是通过促进资本和劳动的流动,使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均等化。
我们知道,如果开放劳动力市场,让工资更有竞争性,熟练工人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回报——短期来看,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总会导致熟练工人的工资上涨。
首先经济发展需要熟练劳动力,经济越发展,越需要熟练工人。
第二,你需要利用熟练工人来培养熟练工人。
所以在经济增长阶段,市场通过发送价格信号,增加高等教育的收益率——不仅因为生产中需要更多的熟练劳动力,而且因为需要更多的熟练劳动力去培养新的熟练工人。
在这个演讲中我们不得不讨论不平等,当我们讨论不平等的时候,我们心里必须清楚,不平等的来源不一,各种原因导致了不平等。
一种不平等,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那种不平等,熟练工人的工资被抬高了,因为他们制造的东西是有需求的,是稀缺的。
提高工资能激励人们努力的提高技能。
人们如果相信未来会有收入,他就会贷款,由于资本市场上存在一些限制,为人力资本进行借贷的市场是不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