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资料共27页
物质运动的规律联系

专复 题习
人 类所 生 存 的 地 球 表层 ,事 实 上 是 由大气 圈 、水 圈 、岩石 圈 、生 物 圈交织 渗透 而成 。各 圈层 内部 、圈层
c .受 寒流影 响 6 示信息 相符 的是 所
A. 甲地 B.乙地
D .受 陆地 影响
岸海域明显变宽 , 主要原凶是
A .受寒 、暖 流共 同影 响 B .受 暖 流影 响
B .地壳抬升一 侵蚀搬运一 岩浆侵入一 风化剥蚀 C .岩浆侵入一 地壳抬升一 风化剥蚀一 侵蚀搬运
3 8
专 题 复 习
21 0 1年 第 8期
欺
D.侵蚀搬运一 岩浆侵入一 地壳抬升一 结成岩
下 面两幅 图 中 ,图2 为世 界 1 月平 均 气温1 ~2  ̄ 范 ( 2( ) 3
围示 意 图 ,图3 某地年 内各 月 气温 变化 曲线与 降水量 为
柱 状 图 。 读 图 回 答 3~4 。 题
降 水 量 ( m) 气 温 ( ) a r ℃
落在 花 岗岩 侵入 体上 。 回答7 题 。 ~8
凹 向低 处 ) 律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规
图8
,
,
低 压
在 垂 直方 向近 地 面
。
所 产 的葡 萄酿制 而成
据 图文材 料 ,回答 问题 :
的气压不论是低压还是高压 ,总是比其高空的气压高
( 中B、c 图 的气压 大 于A,A 的气 压大 于D ) 气 候 条 2 区域 性 大 气 环 流— — 季风 环 流 ( . 以东 亚 为例 )
1 .大气 最 简单 的运 动 形式 —— 热 力环 流
A .近地面气温高的地区高空气压高
B .近地面气温高的地区等压线向高空 凸起
物质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

物质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物质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点:
1. 物质是永恒运动的呀!就像那河流,一直奔腾不息,从不停歇。
你看那风云变幻,不也是物质在运动嘛!
例子:每天太阳升起又落下,这不就是物质的运动嘛。
2.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哦!世界上可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呢,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一直在前进,不会停滞。
例子:我们坐在教室里看似没动,但其实我们随着地球一起在运动啊。
3.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呢,可不是杂乱无章的呀!这就好像四季的更替,有它特定的节奏。
例子: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规律得很呀!
4. 规律具有普遍性,到处都存在呀!就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想想看,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哪儿没有规律呢?
例子:生物的进化就是遵循着一定规律进行的。
5. 物质运动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呀!这多像我们追求梦想的道路,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上的呢。
例子:我们学习知识,不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进步嘛。
6. 矛盾推动着物质运动和发展呢,没有矛盾哪来的变化呀!就好像一场比赛,有竞争才有进步。
例子:社会的进步往往是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实现的。
7.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呢,这可不是一下子就变了的呀!就像我们不断积累经验,最后就会有质的飞跃。
例子:每天多读一点书,时间久了知识量就会有大的变化呀!
我觉得物质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就像是我们生活的指南,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也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2020年高中政治新教材部编版必修四课件:1.2.2 运动的规律性

【思维·建模】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月工程是根据 我国国情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 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探月三步走战略及其每步具体目标,为工程有序顺 利推进,提供正确指导。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 动性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 控制,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 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月球背面软着陆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观点辨析】有人说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你怎么看? 提示:错误。(1)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 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无限性而言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绝对的、不变的唯一特性。
【归纳·释疑】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 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的 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_目__的__性__、_自__觉__选__择__性__和_能__动__创__造__性__,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 _外__部__现__象__,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_尚__未__认__ _识__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_能__动__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 过_实__践__把观念的东西变成_现__实__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认识规律ppt课件

现象
规律(本质联系)
多变易逝
区
相对平静稳定
浮现在事物表面 隐藏于现象之中
别
感官直接感知
抽象思维把握
联 系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
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 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30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化学运动主体: ——原子、离子
生物运动主体: ——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 思维运动主体:——人脑及其客观
物质对象
问: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犯什么错误?
13
观点归纳: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规律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③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④规律客观性原因——根源于物质客观实在性。
34
思考34页小栏目: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能否被看做是改变 或创造规律?
35
(2)规律是普遍的——普遍性
结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36
社会形态的更替 原始社会
议一议
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人的认识规律与哲学上讲的 规律是一回事吗?它们之间 是一种什么关系?
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 共性的概括、抽象和总结;
他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的
33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说课稿

3.连接旧知: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如回顾物理学中关于运动的基本概念,为学生理解哲学层面的运动和规律打下基础。
4.明确目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的场景,体验运动和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练习题: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以下策略将被采用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提供有效反馈: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2.思考题: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运动和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现象中的规律性,或调查社会现象中的规律性,并撰写观察报告。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4.互动讨论: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问并鼓励学生发表观点,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案例再分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重新分析导入阶段的案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其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运动和把握规律。难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运动和静止关系、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学会从实际出发,观察、分析、总结规律,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认识运动和把握规律的方法。
生活与哲学第4课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No.7312 309【拓展案】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
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8.《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9.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10.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
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
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编写:赵长荣 审核:郑来福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3.11.17【预习案】【学习目标】识记并准确理解哲学上的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结合实际事例,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运动客观规律

物质运动客观规律物质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物质运动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一、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1. 运动的客观性:物质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
不论人们是否观察到,物体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2. 运动的普遍性:物质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无处不在。
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运动到分子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3. 运动的连续性:物质的运动是连续不断的,没有间断。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会不断地改变位置、状态或形态。
4. 运动的相对性:物质的运动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体运动的参照系。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可以有不同的运动状态。
5. 运动的有规律性: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揭示这些规律。
例如,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规律。
6. 运动的因果性:物质的运动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所决定的。
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外力、质量、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2.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规律。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力,m 为质量,a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是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4. 动量守恒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的守恒规律。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5.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物质运动中具有守恒性。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6. 运动的加速度规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恒定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规律。
加速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7.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
物体的下落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三、物质运动的意义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

• 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物质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质的 运动有没有规律可循?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 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重点) 3.理解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重难点) 4.能够分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
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
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思考:运动和静止有什么关系呢? 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 诡辩论。
2、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还是所有的领域都有?
大雁南飞北返
保 10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持 80 百 60 分 40 数 20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 2 3 4 5 6天 7数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高 特征一:自然界、人
封建社会
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低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运动都有规律,即规律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 动也。”
◆课堂探究: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没有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
物一质天,起例就如没,动某过世些,物大界体雁上从塔出在一现西切的安第,事物都处在运 故宫在北京动就变是化如此中。,请你没分有析一不运动的物质 下,这句话,错因在而哪里运? 动是绝对的、无条件 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的绝和对永性。恒大的。
结论:自然界是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