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规律
一般运动规律

曲线运动综合练习
列举下本课中所讲到的物体运动是属于曲 线综合运动
绘制人物飘逸的长发运动
小结
请指出下图错误之处
请说说下面那副图是正确的
作业1
分割中间画
作业2
绘制不锈钢尺抖动组画 试试将生活中的物体拟人化如球体,正方体
等,绘制高处跳落组画.
第一部分 一般运动规律
第一章 弹性运动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 解、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 夸张性,动画运动的实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 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呈现 的趋向和特征.
在动画运动规律学中不论是有生命的角色还是无 生命的物体,它们的夸张都是根据力学原理在动画 家大脑中的反映.
第三章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在运动中速度方向和角度改 变,以及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动画片动作中的曲线运动,大致可分为三类:弧形 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
它是区别于直线运动的一种运动规律,是曲线形的、 柔和的、圆滑的、有没和谐的运动.曲线运动能够 充分表现各种细长、轻薄、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 性的物体质感,是动画片绘制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 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或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 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和协调 感.
第三节 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
弹性运动练习:
简单弹性变形运动,要求对弹性运动弄懂、 弄通、能画、画好.
课堂练习:
1、绘制篮球的弹跳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通 常说的惯性运动.
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 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性质.
弧形运动练习
结合前两章所学内容,绘制球体抛物运动.
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定律和规则。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如工程学和生物学等提供了基础。
首先,运动的总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
这三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作用在另一物体上。
其次,动量守恒定律也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之一。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在碰撞或相互作用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会改变方向或速度。
另外,能量守恒定律也是运动的总规律之一。
能量在运动中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在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解释各类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包括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并在许多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运动的总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的运动现象。
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

运动是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基础。
一、运动的科学定律
1、运动定律:运动定律指的是运动的基本规律,即运动的起始速度、路径、力度等均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运动的定律是指运动中所涉及物体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称为运动规律。
2、健身定律:健身定律是指健身运动中有一定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健身定律主要指的是适当、有规律的运动,具体表现为: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强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程度应当渐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平衡营养等。
二、运动的正确姿势
1、正确的抓握:正确的抓握是指抓握物体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抓握方式,以免受伤。
正确的抓握可以将运动的效率和力量提高,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2、正确的走路姿势:正确的走路姿势是指在走路时,身体维持平衡,同时调整脚步距离,腿部和腰部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提高运动效率。
三、运动的安全知识
1、服装选择:在运动中,服装要求很高,应当选择贴身、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身体受伤的可能性。
2、安全护具:在运动中,应当佩戴安全护具,如护目镜、安全帽等,以免受意外伤害。
四、运动的热身
1、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指在进行正式运动前,进行适当的轻度运动,以便让身体做好准备,有利于减少运动后受伤的可能性。
2、拉伸运动:拉伸运动是指通过拉伸肌肉来预防损伤,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使肌肉更加灵活,增强运动的力量和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的介绍,运动对于人们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有节奏的运动起来,收获健康的快乐。
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活动还是体育运动,运动都有一些规律和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1. 运动的基本规律1.1. 运动的惯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这就是运动的惯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受到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例如坐车突然刹车时,我们会感到身体向前倾。
了解运动的惯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物体运动的特性。
1.2. 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
这意味着物体受到更大的力时,其加速度也会增加。
运动的加速度规律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车速和距离来调整制动力,以确保安全停车。
2. 运动的应用2.1. 运动的能量转化运动中存在能量转化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踢足球时,我们的脚施加了力量,球就会获得动能,并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
了解能量在运动中的转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能量资源,例如在体育运动中提高球的速度和精准度。
2.2. 运动的稳定性运动中的物体可能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影响其稳定性。
例如,骑自行车时,我们需要保持平衡,这涉及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平衡。
了解运动的稳定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提高运动表现。
结论通过了解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的特性。
我们可以利用运动的惯性特性和加速度规律来调整和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了解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稳定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和有效地运用运动知识。
参考文献:- 约翰·戴维寇恩(2012)。
《物理学原理(第9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丘维声、徐锴、冯有华(2008)。
《运动学与动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认识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

认识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规律。
通过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预测未来的运动状态,并且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交通运输、天体物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物体: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实体。
3.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4. 时间:运动发生的持续时间。
5. 运动状态: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状态。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三、运动的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四、运动规律的应用1. 运动的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 运动的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3.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 圆周运动的规律:物体在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半径成正比。
五、运动规律的实验验证1. 自由落体实验:通过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和位移,验证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斜面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验证物体在倾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 弹簧振子实验:通过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验证物体在弹簧振动中的运动规律。
总结:通过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并且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名词解释1、汽车的夸张的惯性运动答:汽车快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车身继续向前惯性运动而造成的挤压力,会使轮胎变为椭圆形变形比较明显;车身由于惯性,虽然也略微向前倾斜,但变形不明显。
2、曲线运动的三个类型:答:弧形曲线运动、波形曲线运动、S行曲线运动3、人走路的基本规律:答:(1)前进时整个身躯呈波浪式前进,步子跨开时身体最低,一腿直立垂直支撑时身体最高。
(2)两脚交替时和两手交替时的动作是相反方向的运动。
因此,肩部和盆骨也是相反的倾斜运动。
(3)手的摆动以肩胛骨为轴心做弧线摆动。
(4)一脚作支撑,另一脚提起迈步,循环交替,支撑力随着身体前进的重心而变化,脚踝与地面成呈弧线运动规律往前运动。
4、鸡的走路运动规律答:(1)双脚前后交替运动,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2)走步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头和脚互相配合运动5、鸭鹅划水运动规律答:(1)双脚前后交替划水,动作柔和(2)左脚逆水向后划水时,脚蹼张开,形成外弧线运动,动作有力;右脚与此同时向上收回,脚蹼缩紧,成内弧线运动,动作柔和,以减小水的阻力(3)身体的尾部,随着脚在水中后划和前收的运动,会略向左右摆动。
6、有足类运动规律:答:爬行时四肢前后交替运动,有尾巴的随着身体运动左右摇摆,保持平衡。
7、无足类运动规律:答:身体向两旁做S形曲线运动。
简答题1、四足动物两只脚接触地面的顺序:答:左后脚、左前脚、右后脚、右前脚2、四足动物的正确走路方式:答:如果右前腿先向前开步,对角线的左后腿就会跟着往先走,接着是左前腿向前走,再就是右后腿跟着想向前走。
3、四足动物的后脚形态可分为哪两类:答:“趾”行和“蹄”行4、人的跳跃运动规律:答: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蜷身、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1)双手自然握拳。
(2)在起跳时,双臂向前、向上带动身体腾空。
双腿踏地后,蜷起向前伸。
(3)在落地这一环节时,双臂从侧前方向下运动,上身压低带动重心前移。
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

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随着时间发生位置变化的现象,研究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运动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公式。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的情况。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速度规律:速度保持不变,即V = 常数。
3. 时间规律:位移与速度成正比,时间与位移成正比,即S ∝ V ∝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为0,即a = 0。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匀加速度运动的情况。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 = V₀t + (1/2)at²,其中S表示位移,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2. 速度规律: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即V = V₀ + at,其中V表示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3. 时间规律:由位移规律可得S = (V₀ + V)t / 2,从而可以求出时间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保持不变,即a = 常数。
三、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无阻力情况下下落的运动。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 = V₀t + (1/2)gt²,其中S表示位移,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速度规律: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即V =V₀ + gt,其中V表示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3. 时间规律:由位移规律可得S = (V₀ + V)t / 2,从而可以求出时间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a = g。
1.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运动学基本规律一、知识规律1.物体或带电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或带电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 2-v 20=2ax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x t =v 0+v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1-x n =a ·(Δt )2.3.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4.位移—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二.思想方法(1)物理思想:极限思想、逆向思维、理想实验、分解思想. (2)学习方法:比例法、图象法、控制变量法、整体法、隔离法、合成分解法. 三、知识网络考点一 运动学基本规律的应用例题1.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 2B.3s 2t2 C.4st 2D.8st 2解析:选A.质点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s t,设时间t 内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v =v 1+v 22,故v 1+v 22=s t .由题意知:12mv 22=9×12mv 21,则v 2=3v 1,进而得出2v 1=s t .质点的加速度a =v 2-v 1t =2v 1t=st 2.故选项A 正确. 例题2.为了测定一辆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研究人员驾驶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规律——自然篇(2012-05-19 12:15:08)转载▼分类:动画技巧标签:it教学内容: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掌握自然界中风,火,水,云,烟等的运动规律,熟练掌握自然规律在动画中的表现技法,使学生在动画创作中正确把握。
教学重点,难点:风引起的飘动,水流的大小,火的循环,烟的轻重,利用分层绘制雪花,雨的大小,体现不同物体的质感。
课时:32一部完整的动画影片,在剧情中通常会出现与角色的生活环境、气候变化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以及水、火、烟雾等。
这些自然现象也和其他各种物体活动一样,是由我们一张张画出来的,经过逐格拍摄,使之出现在银幕上。
它们或者作为背景,用来表现特定的环境气候;或用于拟人,被赋予人的性格和特征。
无论在神话题材、科幻题材还是警匪题材都对剧情起着毋庸置疑的衬托作用。
这里,我们主要来讲述以上各种自然现象的一些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动画中的表现方法。
风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自然现象。
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无形的气流,因此我们看不见风的外形。
在动画片中,我们画上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流线,就可以表现速度比较快的风。
但是通常境况下,我们还是通过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来表现风。
例如:微风吹动人的头发、飘带、衣摆,风刮起树叶、纸片、窗帘等。
所以,我们研究风的运动规律和风的表现方法,实际上就是研究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风的表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运动线表现法凡是被风吹起的比较轻的物体,当它们被风吹离了原来的位置,在空中飘荡。
例如风吹落树叶,吹起纸张、羽毛等,可以用物体的运动线(运动轨迹)来表现。
在设计这类物体的运动线及运动速度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风力的强弱变化。
2)物体与运动方向之间角度的变化,迎风时上升,反之下降。
3)物体与地面之间的角度的变化,接近平行时下降速度慢,接近垂直时下降速度快。
这些因素,使得物体在空中飘荡时的动作姿态,运动方向以及速度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当我们根据剧情及上述因素设计好该物体的运动线并计算出这组动作的时间后,可以先画出物体在转折点时的动作姿态作为原画。
然后按加减速度的变化,确定每张原画之间要加多少张动画以及每张动画之间的距离。
加完动画之后连起来,就成为被风吹起的物体在空中飘荡的动作。
这样,虽然没有具体画风,但是从物体的动态效果中我们感受到了风的存在。
2.曲线运动表现法凡是被风吹起的较轻薄、质地柔软的物体,而他的一端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只是另一端被风吹起发生运动和变化,如旗帜,草等迎风飘动时,可以通过这些物体的曲线运动来表现风,曲线运动的规律在前章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
窗帘的曲线运动,和旗帜在风中的运动3.流线表现法在动画片中,表现大风、狂风、旋风的运动。
例如,大风吹起地面上的纸屑、沙土、碎石,狂风猛烈地冲击茅屋、大树,旋风卷着空中的雪花、树叶,以及猛烈旋转着的龙卷风,可把地面上的人、畜、器物卷到空中,等等。
在表现这类现象时,便可采用流线的表现方法解决。
流线表现法是:按照气流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形态、在动画纸上用铅笔画成疏密不等的流线。
在流线范围内,画上被风卷起跟着气流一起运动的沙石、尘土、纸屑、树叶等物体。
一般来说,用流线表现的风,速度都是偏快的,风势的走向和旋转的方向应当一致水在动画片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水往低处流,这是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水是液体,它的运动又是随着不同的环境和情景而繁多,可以是一滴水珠,也可以是大海中的波涛。
尽管水的形态因为环境不同而变化繁多,但是,表现水的运动规律运用到动画工作中去,仍可以归纳为以下7种基本动态;聚合、分离、推进、“S”形变化、曲线形变化、扩散形变化和波浪花形变化。
分别讲述几种水在动画中出现的几种形式及表现方法1.水滴水管中的水积聚到一定的数量,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它就会下滴。
当水滴落到地面受阻时,就会向四面扩散、飞溅。
就是上面所列的聚合、分离、扩散3种基本形态的变化。
一般来说,积聚的速度比较慢,动作小。
画的张数比较多,反之,分离和收缩的速度比较快,动作大,画的张数则比较少2.水花水滴掉下来,撞到地面(水面),会溅起水花。
水花溅起后,向四周扩散、降落。
水花溅起时,速度较快,升至最高点时,速度逐渐减慢,分散落下时,速度又逐渐加快。
物体落入水中溅起的水花,其大小、高低、快慢,与物体的体积、重量以及下降的速度有密切的关系,在设计动画时应予以注重。
水花的示例4.流水1) 用水面光斑的移动,表现流水,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只要在一张长赛璐珞片上画几块浅色的光斑,放在画有水面底色的背景上,逐格移动,进行拍摄,就可造成平静的水面缓缓流动的效果。
2) 通过平行波纹线的运动,表现流水。
为了加强其运动感,可在每一组平行波纹线的前端,加一些浪花和溅起的小水珠。
3) 通过不规则的曲线形水纹的运动,表现流水。
每张原画的曲线形水纹,外形应有所变化,以免呆板。
同时,中间画必须找准位置,画出变化过程,不能忽快忽慢。
4) 用弧线及曲线形水纹的运动,表现湍急的流水,如瀑布、漩涡等。
瀑布的运动,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曲线形水纹形态应有变化,避免动作呆板。
2)在两个大的曲线形水纹之外,应该画一些表示动向性的线条和小水纹。
3)第一组曲线形水纹到第二组曲线形水纹之间,动画须找准水纹位置,画出中间的变化过程。
5.水浪江河湖海中的波浪是由千千万万排变幻不定的水波组成的,在风速和风向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一排排波浪的兴起,推进和消失比较有规律。
在风速和风向多变的情况下,大大小小的波浪,有时合并,有时掺杂,有时冲突。
冲突后,有的消失,有的继续存在,乘风推进,原有的波浪消失了,又不断涌现出新的波浪,此起彼伏,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
波浪象起伏的群山,有波峰、有波谷。
在表现大海的波涛时,为了加强远近透视的纵深感,往往分成A、B、C三层来画,C层画大浪,B层画中浪,A层画远处的小浪,大浪距离近,动作大,速度快;中浪次之;小浪在远处翻卷,速度比较慢。
由于速度不同,分开来画,也比较轻易把握。
6.倒影物体反映在平静水面上的倒影,如同镜子里出现的形象一样,只要把色调压低一些就行了。
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看不见倒影,动画表现的,主要是物体反映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的倒影。
这种倒影,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用水纹玻璃来造成倒影的晃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只要画出物体反映在水面上的几块色块,拍摄时,上面放一块水纹玻璃,由上往下逐格移动,这些色块就会晃动起来;另一种方法是用动画把倒影的晃动过程一张张地画出来。
7.水泡水中有气泡上升时,形态各有不同,有的是一群群上升,有的是一串串上升,速度也不相同,又急有缓。
但总的来说,气泡在水中上升都会有抖动现象。
雨雪1.雨雨产生于云,云里的小水滴或小水晶互相碰撞,合并增大,形成雨滴。
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便从天上掉下来,成为雨。
雨的体积很小,降落的速度较快,因此,只有当雨滴比较大或是距离我们眼睛比较近的时候,才能大致看清它的形态。
在较多的情况下,我们眼中看到的雨,往往是由视觉的暂留作用而形成的一条条细长的半透明的直线。
所以,动画片中表现下雨的镜头,一般都是画一些长短不同的直线擦过画面。
雨从空中降落时,本来是垂直的,由于风经常伴随着它,所以我们看到的雨点,往往都是斜着落下来的。
两种雨的表现方法:下雨时,往往有一片比较广阔的雨区,为了表现远近透视的纵深感,可以分成三层来画。
1 前层:画比较短粗的直线,夹杂着一些水点,每张动画之间距离较大,速度较快。
2 中层:画粗细适中而较长得直线,比前层可画的稍密一些,每张动画之间的距离也比前层稍近一些,速度中等;3 后层:画细而密的直线,组成一片一片的表现较远的雨,每张动画之间的距离比中层更近,速度较慢;4 将前、中、后三层合在一起,进行拍摄,就可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纵深感。
雨丝不一定都平行,也可稍有变化。
三层雨的不同速度,可通过距离大小和动画张数的多少来加以区别。
绘制一套可供多次循环拍摄的雨,前层至少要画12-16张,中层至少要画16-20张,后层至少要画24至32张,也就是说,至少要比雨点一次擦过画面所需要的张数多一倍,这样就可以画两组构图有所变化的动画,循环起来,才不至显得单调。
雨的颜色,应根据背景色彩的深淡来定,一般使用中灰或浅灰,只需描线,不必上色。
雨的动画可以与其它景物同时拍摄,一次曝光;也可分开拍摄,两次曝光(假如赛璐珞片层次太多,影响色彩)。
两次曝光的拍摄方法是:先用100%的曝光拍摄其它景物,然后把片子倒回来,用50%的曝光拍摄雨的动画(下面衬黑底),采用两次曝光方法拍摄的雨,比较有透明感。
2.雪气温低于摄氏零度时,云中的水蒸气直接凝成白色的晶体成团地飘落下来,就是雪。
雪花体积大,份量轻,在飘落过程中,受到气流的影响,就会随风飘舞。
这里介绍两种表现雪的方法:表现雪花在微风中飘舞,轻轻落下:1 表现落雪的方法与表现下雨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为了表现远近透视的纵深感,也可分成三层来画:前层画大雪花;中层画中雪花;后层画小雪花,合在一起拍摄。
2 三层雪花各画一张设计稿,画出雪花飘落的运动线,运动线呈不规则的“S”形曲线。
雪花总的运动趋势是向下飘落,但无固定方向,在飘落过程中,可出现向上扬起的动作,然后再往下飘。
有的雪花在飘落过程中相遇,可合并成一朵较大的雪花,继续飘落。
3 前层大雪花每张之间的运动距离大一些,速度稍快,中层次之;后层距离小,速度慢,但总的飘落速度都不宜太快。
4 绘制一套雪花飘落动作,可反复循环使用。
每张动画一般拍摄两格,为了使速度有所变化,中间也可穿拍一些拍一格的。
为了使画面在循环拍摄时不重复,在动画设计时,应考虑每一层的张数不同,错开每一层的循环点。
5 雪花可以与其它景物同时拍摄,也可以两次曝光,分开拍摄,分开拍摄时,假如雪花的形象要柔和一些,可以把焦点处理得稍稍虚一些。
6 设计稿的具体的画法如下:设计好雪花的运动线以后,在确定每朵雪花的位置,标出两个位置之间所需画的张数。
一般每层可画九张,从1到9,中间加7张。
不必加动画,可以按照设计稿上的位置,用毛笔蘸白色一张一张地直接把雪花涂到赛璐珞片上。
为了便于看清楚,在设计稿上可使用多种彩色铅笔分别标出每张雪花的位置。
表现暴风雪:1 这种雪的运动速度很快,一般只需几格就可擦过画面。
2 由于运动速度快,所以设计搞上不必画出每朵雪花的运动线,也不必明确标出每朵雪花的前后位置。
只要设计好整个雪花的运动线及每张画面之间的距离即可。
3 绘制时,可用枯笔蘸比较干的白色,按设计稿上的位置,直接在赛璐珞片上点出大大小小的雪花,同时可适当加一些流线。
4 每张拍一格,可以与其它景物同时拍摄,也可以两次曝光,分开拍摄。
雷电动画片中出现闪电的情况不多,有时根据剧情的需要,为了渲染气氛,也要表现电闪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