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概论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
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在古代,农牧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及后 来航海需要,产生了天文学;
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
产生了数学;
建筑、手工业以及战争需要产生了力学; ……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对新动力的 需要,出现了蒸汽机,又推动了动力学、
谬误是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相违背 的认识。
2、真理的客观性。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 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 识,和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一致 性。
真理的客观性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作为检验真理正确性唯一标准的实践具 有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却是 主观的。真理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 主观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 论,是精神现象。
理性认识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 基本逻辑思维形式。
理性认识的形成过程,就是人们运用
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以及进一步形成概念的逻辑体系和理论体
系的过程。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 为理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 透,相互包含。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 性、表浅性是其突出特点。
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
考研:马原考点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考研:马原考点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既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这是它的特点和优点,但也造成认识脱离现实的可能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
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
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科学哲学中所谓“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也指明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观察的。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红! 硬! 甜!
苹果=红+甜+硬+……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感觉
知觉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 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 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 性的认识。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 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问题:
掌握认识规律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有 什么好处?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 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 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 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 的途径。 ——列宁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
第一次飞跃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水果
苹果是水果。
3、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
之间的联系,它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 有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应形式。 案情
凶手
二、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认识的能动作用 ,不但表现于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 动的飞跃,更重要的 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 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 一个飞跃。
牛顿万有引力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1、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 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思维的细胞, 也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水 果
2、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事物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加)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时代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
理论渊源:①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唯物主义)];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
3、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PT(完整版)

苹果(知觉)= 红+甜+硬 +……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表象与感觉和知觉不同,感觉和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而表象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此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那是一个又大又圆又红又甜又硬的苹果!
表象 这个在记忆中的苹果 形象,就是这个苹果 的表象。
2、理性认识
水果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和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是从概念发展而来的,它总是表现为概念之间的一 定联系,并以句子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 断的思维形式。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前提
梨是水果 结论 梨含有维生素。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包括两个认识阶段,即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即在实践 基础上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 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 认识的初级阶级。
大学生军营一日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v首先,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 前提,离开了感性认识,理 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整个认识运动就无 进行。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v其次,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有其局限性。它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只 有发展为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才能指导实践。如果认识只停 留在感性阶段,它不仅不能指导实践, 而且很可能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产生错误的认识。
第六讲 认识的本质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揭示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三,主体的反映是能动的。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 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 义。”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 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理性认识的形式 推理 判断
概念
概念
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
人
人是具有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存在物
思 想 者
判断
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 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 定。
培 根
推理
以已知判断为前提,遵循逻辑规则, 推出新的判断的反映形式。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3.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
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 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 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 明( )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 从实践到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
含义
感 性 认 识
凭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 事物的现象、形式、外部 联系的认识。
特点
生动性、具体性、形象性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觉
感性认识的形式
知觉 表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 实践;你要知道梨子 的滋味,你就得变革 梨子,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想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 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 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 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 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说明,人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 升的运动过程。
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从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 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 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 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 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 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
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
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 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 的需要,这种需要就 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高能加速器
月球探测器——智慧一号
分歧1、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有无天赋观念)
洛克:“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 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莱布尼兹:“人的心灵就它们的现实知识来说不是天赋的, 但很多可以成为潜在的知识是天赋的,如大理石的纹路所 构成的形象,在任通过工作发现它们之前,就是在大理石 之中的”。
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这个原理主要强调人的认识并不是抽象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实践水平下的对事物的认识,强调我们的认识是历史、具体的认识,要随着实践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G
M1*M 2 R
2
二、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
理论本身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只 有回到实践中去,通过指导实践, 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达到 认识世界的目的。
“南方水多,北
方水少,如有可 能,借点水来也 是可以的”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变 成巨大物质力量F G M1*M 2 R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 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苹果,红,圆,硬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 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 映形式。
苹果从树 上掉下来 了,?? ?,万有 引力定力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 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 阶段。
2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光是粒子 光既有波 动性又有 微粒性
光是波
实践、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 再实践、再 认识
认识的无限性
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 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