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文件
解读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本文编辑:郑晴)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568・
主堡益经型苤查!鱼!!生!旦笠堑鲞筮!塑堡!也』盟!!翌!:垒!艘塾;Q!!:y!!:箜t型!:! 偏头痛症状。儿童型前庭性偏头痛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儿童 良性发作性眩晕相比,眩晕发作持续时间是鉴别诊断的关 键‘2|。 前庭性偏头痛与脑血管性头晕或眩晕的鉴别在急诊收 治的患者中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因为无论是小脑腔隙性梗 死还是脑出血一旦误诊,患者均将失去挽救生命的机会。后 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有些患 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病情变化迅速,可能会有头晕或眩晕同 时伴有头痛症状的表现,急诊脑cT检查和有条件下的颅脑 核磁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后循环缺 血患者有基础病病史,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资料结合临床表 现的6个D为特点,即头晕(dizzness)、复视(diplopia)、构音 障碍(dysarthria)、吞咽困难(dyphagia)、共济失调(dystaxia) 和跌倒发作(drop attack),可为l临床诊断提供帮助。颅脑肿 瘤的患者同样可能在出现头晕或眩晕的同时伴有头痛症状, 无论前庭性偏头痛还是可能性前庭性偏头痛,其诊断标准中 皆有“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疾病”一条,以避免颅脑肿瘤患者 遭到误诊、误治。50%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 碍,在慢性疾病状态下二者需要鉴别。 临床上,头晕或眩晕、头痛相关疾病病种多、常见且病情 复杂,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入,头晕或眩晕、头痛相关 疾病诊断标准将不断得到更新和修订,从争议到共识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积累和总结,相信学术的探讨必将推 动学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J,Furman
J,et
a1.Vestibular
migraine: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特点是头痛伴随着前庭症状,如眩晕、不稳定感、视觉幻觉等。
对于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以便进行正确的治疗和管理。
目前,国际上对于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有一定的统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首先,根据国际头痛学会(IHS)的头痛分类标准,前庭性偏头痛被归类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其主要特征包括,1)符合偏头痛的头痛特点,如搏动性头痛、持续时间4-72小时、头痛程度中等至重度等;2)伴随着前庭症状,如眩晕、不稳定感、视觉幻觉等;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前庭症状,如内耳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其次,根据IHS的头痛分类标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类型的头痛和前庭症状。
这包括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和前庭症状,如颅内占位性病变、内耳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头颅MRI、内耳平衡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病因。
再次,根据IHS的头痛分类标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需要符合一定的诊断标准。
这包括头痛特点、前庭症状、排除其他原因等方面的综合判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最后,根据IHS的头痛分类标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诊断标准,以便进行正确的治疗和管理。
对于已经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生活方式干预等,以减轻头痛和前庭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头痛特点、前庭症状、排除其他原因和综合判断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医生来说,需要根据国际头痛学会的分类标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

2、前庭功能检查 大多数VM病人的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在正常 范围之内,但也有研究发现前庭功能检查 为异常表现。VM单侧外周前庭症状如单侧 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发生率在8-22%之间, 双侧功能减弱约11%。
3、神经影像学检查 VM病人的头颅CT/MRI 检查常无阳性发现。 4、基因检测 屹今为止虽然还没有发现明 确的VM致病基因,但已报道的研究家系具 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
3、前庭阵发症:前庭阵发症发病机制可能 与桥脑小脑区血管与前庭蜗神经的交互压 迫有关。其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持续时间 为1至数分钟,每天多次,卡马西平或奥卡 西平治疗有效。
4、脑干先兆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脑 干先兆偏头痛需首要满足先兆性偏头痛的 诊断,再同时合并至少两个脑干症状。另 外亚洲人群先兆性偏头痛的病人比例远低 于欧美,因此脑干先兆偏头痛的诊断应该 更为谨慎。
1、前庭症状的形式:VM的前庭症状主要为 发作性的自发性眩晕,包括内部眩晕(自 觉运动错觉)及外部眩晕(视物旋转或漂 浮错觉);其次为头动诱发或位置诱发性 眩晕或不稳,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视觉性眩 晕或头晕,另有病人表现为头部活动诱发 的头晕伴恶心。VM病人通常会经历上述几 种不同形式的前庭症状,这与BPPV或梅尼 埃病等疾病显著不同,后者的发作多为单 一形式。
2、BPPV:VM有时只有单纯眩晕发作,类 似BPPV,鉴别诊断是可在急性期直接观察 其眼震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眼震类型, VM病人位置性眼震的特点为持续性,不显 示单一半规管特点;而 BPPV眼震具有时间 短、潜伏期、疲劳性、角度性变位等特性。 BPPV诊断的金标准是变位试验阳性,但应 主义双侧评价和重复检查,以防止漏诊或 误诊。
5、后循环缺血:大多数脑干和小脑病变常 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单侧 肢体无力或麻木,复视,构音障碍,饮水 呛咳。部分小梗死灶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 对老年眩晕病人,长期的偏头痛病史有助 于两者鉴别,VM病人核心症状发作时间不 超过72小时,一旦超过72小时,应警惕后 循环卒中,必要时可行相关影像检查,排 除责任血管的病变。
2019前庭性偏头痛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

2019前庭性偏头痛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导读随着《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相继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以及《中华内科杂志》刊登,前庭性偏头痛(V M)这种“曾经的”相对少见、比较疑难、眩晕为主的疾病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
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9(C S A&TI SC2019)的眩晕论坛上,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的戚晓昆教授对最新版的《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
1、前庭性偏头痛概念及机制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伴或不伴头痛症候的一种可以诊断的独立疾病体。
VM概念的提出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的。
1917年,Boenheim首次提出“vestibular migraine”,即VM概念。
1984年Kayan和Hood首次对偏头痛和眩晕关系进行描述。
1999年Dieterich和Brandt再次提出VM这一概念,但仍未被广泛认可。
直到Neuhauser在2011年首次将VM作为独立疾病体,自此得到广泛接受。
2012年,Barany学会和IHS共同制定了VM概念及其诊断标准,后被2013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试行版(ICHD—Ⅲβ)、2018年ICHD-Ⅲ所采用。
来自德国的Brandt等人对23915例头晕病因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VM占到了头晕病因的第四位(11.8%)。
戚晓昆教授2012年的研究显示,VM占有眩晕主诉患者病因的第三位(8.4%)。
VM是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VM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后,导致复发性眩晕的第2大常见病因。
目前VM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假说:皮质扩布抑制、神经递质异常、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异常、离子通道缺陷、中枢信号整合异常及遗传基因异常等。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1 前言早在19世纪,一些神经病学家就已发现偏头痛与眩晕之间的关联,但仅在100多年后,才对偏头痛引起的眩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在过去的30年内,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分类已渐成型,可累及1%的普通人群。
尽管如此,但因缺乏广泛认可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故而影响了临床和研究中对患者的识别。
为此,Barany学会(从事前庭研究的基础科学家、耳鼻喉学家及神经病学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授权了一个分类小组以研究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分类的形式按照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的形式。
Barany学会分类委员会之前发布过前庭症状定义的专家共识,作为对前庭疾患分类的首次尝试及准备。
对前庭性偏头痛进行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令其在前庭及头痛领域获得广泛认可。
因此,本分类的草稿在国际头痛学会(IHS)分类委员会偏头痛分类分委员会中进行了讨论。
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平衡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此类冲突广泛存在于所有医学分类工作中,因为特异性高的标准不可避免地会排除确实存在该状况的患者(假阴性),而敏感性高的标准会纳入不存在此状况的患者(假阳性)。
经讨论,删除了曾提出的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保留了前庭性偏头痛及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
Barany学会和IHS讨论产生的其他变动包括对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进行更严格的规定以及强调排除鉴别诊断。
最终通过的诊断标准是IHS分类委员会和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委员会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果。
这些诊断标准将纳入有望于2014年发布的第3版国际头痛分类(ICHD-3)的附录中,其中的新疾患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有效性。
此外,前庭性偏头痛的分类也是正在纂写中的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的一部分。
新版的ICHD-3将仅纳入前庭性偏头痛,而Barany分类将同时纳入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
2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曾用术语:偏头痛关联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偏头痛性眩晕。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

2019《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随着《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相继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以及《中华内科杂志》的刊登,前庭性偏头痛(VM)这种曾经的相对少见、比较疑难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此版共识较《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有较大的变化,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此版共识进行剖析。
首次明确了VM“中国”定义在编写2019版共识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无论是国内外的杂志、病例报道,还是《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对VM的定义基本都是避而不谈的,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均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定义VM确实存在极大的难度。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戚晓昆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的提议下,先后组织国内各学科50余位专家,经过数次的激烈讨论,最终制定出VM“中国”定义:VM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恶心、呕吐和/或头痛为症候的一种疾病。
这是2019版共识的最大亮点之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戚晓昆教授特别强调对患者家族VM症候群的询问,提及要问及四代人。
多学科诊疗特点突出VM是一种以头痛、头晕起病,具有反复发作特点,部分具有遗传倾向,且受睡眠、月经、情绪等多因素影响的疾病。
由于疾病症状的多变,很多患者就诊于不同科室,如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中医科、骨科等,不同科室医师对VM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是由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主导制定,分会积极发挥学会成员多学科的优势,集中上述五个学科专门从事头晕及VM诊疗的专家,群策群力,多轮反复讨论,从各个学科角度对共识提出修改意见。
1.VM的临床症状部分:“VM反复发作容易伴发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症状。
部分VM与功能性(躯体化)头晕共病。
”这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孙新宇教授提出,并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制定。
前庭性偏头痛(VM)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要点2024

前庭性偏头痛(VM)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要点2024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伴或不伴头痛症候的一种可以诊断的独立疾病体。
患者常就诊于神经科、急诊、耳鼻咽喉科,易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等。
据统计,人群中VM整体患病率高达1%,是导致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误诊率最高可达80%β”诊断标准”2021年,B台陷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ICVD)制定并颁布了VM的新版诊断标准,此次新版保留了原2012年的诊断标准,包括VM与很可能的VM。
1.VM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ria,持续时间为5min~72h注释⑶;B.目前或既往存在符合国际头痛分类(ICHD-3)注释⑷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C.至少50%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⑸时伴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偏头痛样症状:头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两项:单侧、搏动性、中度或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可加重头痛;畏光及畏声注释⑹;视觉先兆注释⑺;D.不能用另一种前庭疾病或ICHD疾病更好地解释发作注释⑻。
2,很可能的VM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HZ,持续时间为5min~72h注释⑶;B.仅符合VM诊断标准的B和C中的一项(偏头痛病史或发作时的偏头痛样症状);C.不能用另一种前庭疾病或ICHD疾病更好地解释注释网。
注释:[1]根据Barany协会对前庭症状分类的定义,符合VM诊断的前庭症状包括:自发性眩晕,包括:内在性眩晕,指自身运动的错觉;外在性眩晕,指视觉环境旋转或移动的错觉。
位置性眩晕,头部位置改变后出现。
视觉诱发的眩晕,由复杂或大型移动性视觉刺激诱发。
头动诱发的眩晕,头部运动时出现。
头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头晕是指空间定向受损的感觉。
[2]中度前庭症状:前庭症状达到影响但尚未限制日常活动的程度。
重度前庭症状:无法进行日常活动。
解读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蒋子栋

蒋子栋:解读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016年6月18日,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蒋子栋教授进行了精彩报告,对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以下是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背景头痛、头晕或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以单一症状也可能以症状群的形式出现在患者的主诉中。
当前庭性偏头痛以一个独立疾病概念出现在临床诊断中时,许多医生发现其既熟悉又陌生。
近年来,国际头痛领域和国际眩晕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从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已经勾画出前庭性偏头痛的轮廓。
我们需要正确对此进行解读,避免泛化,以避免将前庭性偏头痛人为的营造为又一个“概念性垃圾桶”。
“头痛”和“前庭”关于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较老的疾病概念,是全球第7位致残疾病,具有家族性,可以大致分类为无先兆偏头痛和先兆偏头痛。
头痛伴头晕患者占总人口1%,我们需要关注无明显头痛症状,以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头痛病。
既头晕又头痛的相关疾病曾经有多个诊断概念,包括前庭性偏头痛、偏头痛相关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偏头痛性眩晕,和许多外周性及中枢性前庭疾病容易混淆。
对此,我们应当进行明确和辨析。
关于前庭◇前庭的主要功能——维护平衡:前庭觉,视觉,本体感觉;◇神经通路——前庭通路,听觉通路,痛觉通路;◇解剖器官——耳石器;◇感觉功能——前庭功能。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1917年,Boenheim首先提出前庭性偏头痛的概念;2012年,Barany学会和国际头痛学会共同探讨制定了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并在前庭研究杂志上发表;2012年至今,大量的相关文献发表,针对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
明确性前庭性偏头痛标准:(1)出现5次前庭症状持续5 min到72 h。
(2)有或无先兆偏头痛病史(按照ICHD诊断标准)。
(3)至少有50%的前庭症状和1个或多个偏头痛特点:①头痛为一侧、搏动性,中、重度发作;②恐声、恐光;③视觉先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与指南・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文件华驾略, 李焰生 摘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127)【摘 要】本文提供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由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委员会及国际头痛学会(IHS)偏头痛分类分委员会共同制定。
分类包括前庭性偏头痛及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
与IHS的常规程序相同,前庭性偏头痛作为一种新分类,将首先出现在第3版国际头痛分类(ICHD-3)的附录中。
若积累了进一步的证据,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也许会纳入更晚的ICHD版本中。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建立在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具有偏头痛病史、前庭症状与偏头痛症状间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并排除其他可导致前庭症状的病因。
符合前庭性偏头痛诊断的症状包括不同类型的眩晕及头部活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
症状的严重程度必须为中重度。
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限于5min~72h的时间窗内。
【关键词】偏头痛;眩晕;头晕;前庭;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国际头痛学会Vestibularmigraine:diagnosticcriteria———ConsensusdocumentoftheBaranySocietyandtheInternationalHeadacheSocietyTranslatedbyHuaJialve≹LiYanshengLempertT≹OlesenJ≹FurmanJ≹WaterstonJ≹SeemungalB≹CareyJ≹BisdorffA≹VersinoM≹EversS≹Newman-TokerDJVestibulRes≹2012≹22 167-1721 前 言早在19世纪,一些神经病学家就已发现偏头痛与眩晕之间的关联,但仅在100多年后,才对偏头痛引起的眩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在过去的30年内,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分类已渐成型,可累及1%的普通人群。
尽管如此,但因缺乏广泛认可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故而影响了临床和研究中对患者的识别。
为此,Barany学会(从事前庭研究的基础科学家、耳鼻喉学家及神经病学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授权了一个分类小组以研究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分类的形式按照国际头痛疾患分类的形式。
Barany学会分类委员会之前发布过前庭症状定义的专家共识,作为对前庭疾患分类的首次尝试及准备。
对前庭性偏头痛进行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令其在前庭及头痛领域获得广泛认可。
因此,本分类的草稿在国际头痛学会(IHS)分类委员会偏头痛分类分委员会中进行了讨论。
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平衡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此类冲突广泛存在于所有医学分类工作中,因为特异性高的标准不可避免地会排除确实存在该状况的患者(假阴性),而敏感性高的标准会纳入不存在此状况的患者(假阳性)。
经讨论,删除了曾提出的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保留了前庭性偏头痛及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
Barany学会和IHS讨论产生的其他变动包括对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进行更严格的规定以及强调排除鉴别诊断。
最终通过的诊断标准是IHS分类委员会和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委员会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果。
这些诊断标准将纳入有望于2014年发布的第3版国际头痛分类(ICHD-3)的附录中,其中的新疾患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有效性。
此外,前庭性偏头痛的分类也是正在纂写中的Barany学会前庭疾患分类的一部分。
新版的ICHD-3将仅纳入前庭性偏头痛,而Barany分类将同时纳入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
2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曾用术语:偏头痛关联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偏头痛性眩晕。
1前庭性偏头痛A至少5次中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5min【译者简介】华驾略(1985—),男,上海人,硕士,住院医师~72h;B既往或目前存在符合ICHD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C50%的前庭发作时伴有至少一项偏头痛性症状:①头痛,至少有下列两项特点:单侧、搏动性、中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②畏光及畏声;③视觉先兆;D难以用其他前庭或ICHD疾患更好地解释。
2.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A至少5次中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5min~72h;B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条件B和C中仅符合一项(偏头痛病史或发作时的偏头痛样症状);C难以由其他前庭或ICHD疾患更好地解释。
2.1 注2.1.1 正如Barany学会对前庭症状的分类,符合前庭性偏头痛诊断的前庭症状包括:①自发性眩晕:包括内在性眩晕(自身运动的错觉)及外在性眩晕(视景旋转或浮动的错觉);②位置性眩晕:头位变动后发生;③视觉诱发的眩晕:由复杂或大型活动性视觉刺激诱发;④头部活动诱发的眩晕:在头部活动时发生;⑤头部活动诱发伴恶心的头晕:头晕的特点是感觉到空间定向受损,其他形式的头晕目前尚未纳入前庭性偏头痛的分类中。
2.1.2 前庭症状达到影响但尚未阻止日常活动程度者定为中度,阻止日常活动程度者定为重度。
2.1.3 发作持续时间高度变异:约30%患者为数分钟、30%患者为数小时、另30%为数日,余10%患者为数秒,特别是在头部活动、视觉刺激或头位变动后反复发作。
对此患者,发作持续时间定义为期间存在反复发生短暂发作的总的时间。
与之相反的另一类患者可能需要数周方能自一次发作中完全恢复。
然而,核心发作时长极少超过72h。
2.1.4 偏头痛指ICHD中的1.1及1.2。
2.1.5 单次发作中存在1个症状就足够。
每次发作可能伴随不同的症状。
伴随症状可见于前庭症状出现之前、之中或之后。
2.1.6 畏声定义为声音诱发的不适感。
为一过性、双侧症状,必须与复响相鉴别,后者通常为单侧及持续性。
复响多见于已经有听力下降的耳,导致响声感受增强并失真。
2.1.7 视觉先兆的特点为明亮闪烁的光线或曲线,常伴盲点,影响阅读。
典型视觉先兆多持续5~20min,不超过60min。
通常(但非总是)局限于偏侧象限。
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且多数患者同时存在视觉先兆,其他类型的偏头痛先兆,如体感或失语性先兆,未纳入诊断标准。
2.1.8 病史及体检结果不提示其他前庭疾患,或曾考虑到其他前庭疾患但经过合适检查已排除,或确实存在其他前庭疾患,但为合并症或另一独立病症,可与发作明确区分。
偏头痛发作可由前庭刺激诱发。
因此,鉴别诊断应该包括由于重叠了偏头痛发作而复杂化了的其他前庭疾患。
具体的关于鉴别诊断的讨论参见评论。
3 评 论3.1 流行病学前庭性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之一,累及1%的普通人群或11%的头晕门诊就诊患者。
已在数个家系中发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前庭性偏头痛。
3.2 与偏头痛先兆及基底型偏头痛的关系偏头痛先兆和基底型偏头痛都是ICHD-2所定义的术语。
前庭性偏头痛中仅有少数患者经历的眩晕持续时间在先兆所定义的5~60min范围内。
而且仅有极少的患者的眩晕是紧接在头痛发生之前发生,即符合ICHD-2中伴偏头痛头痛的典型先兆的诊断要求。
因此,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不能视作偏头痛先兆。
虽然超过60%的基底型偏头痛患者具有眩晕症状,但ICHD-2诊断要求基底型偏头痛至少要有两项后循环表现且症状持续5~60min,之后伴随有偏头痛头痛。
不到10%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符合这些标准,故前庭性偏头痛与基底型偏头痛并非同义,即使个别患者可以同时符合两者的诊断标准。
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定义两者的交集和界限。
3.3 与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的关系虽然前庭性偏头痛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段,但ICHD确认了一种早期表现形式,称为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
其诊断需要5次严重眩晕发作,发作缺乏预兆,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发缓解。
在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听力测定、前庭功能和脑电图必须正常。
在发作时可能会发生单侧搏动性头痛,但并不是必需的诊断标准之一。
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一种前驱综合征。
因此,先前的偏头痛头痛对于诊断并非必要。
由于前庭性偏头痛的分类并不涉及任何年龄限制,当标准符合时,诊断可用于儿童。
仅当儿童出现不同类型的眩晕发作,例如短时间的发作持续<5min,较长时间的发作持续>5min时,才应该同时接受两个诊断。
3.4 其他症状短暂的听觉症状、恶心、呕吐、虚脱和易发晕动症,可能与前庭性偏头痛有关。
但它们也可发生于其他前庭疾病中,因此不纳入诊断标准。
3.5 前庭测试的结果前庭性偏头痛的建立完全基于由患者报道的临床特点。
与偏头痛一致,前庭性偏头痛不存在生物学标志。
前庭测试的结果可以是病理性的,特别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但其特异性不足以作为诊断标准。
在无症状间期出现显著异常,诸如严重的听力损失以及完全性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丧失,常提示另一种疾病。
3.6 与梅里埃病重叠偏头痛在梅里埃病患者中较正常者常见。
患者同时具有梅里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的特征已被反复报道。
事实上,偏头痛和梅里埃病可以呈种症候群而被遗传。
波动性听力损失、耳鸣和耳胀可见于前庭性偏头痛,但听力损失不会进展至严重程度。
同样,偏头痛性头痛、畏光、甚至偏头痛先兆等也在梅里埃病发作时常见。
前庭性偏头痛和梅里埃病的病理生理联系仍然不能确定。
在症状发作的早些年,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梅里埃病往往具有挑战性,因为梅里埃病在疾病早期可以是单症状的,即仅仅只有前庭症状。
当符合梅里埃病的诊断标准,特别是听力测试显示有听力损失时,即使在前庭发作时出现偏头痛症状,也应该诊断为梅里埃病。
仅当患者出现两种不同的发作类型时,一种类型符合前庭性偏头痛的标准,而另一种符合梅里埃病的标准,才能同时诊断两种疾病。
本分类的未来版本可能包括前庭性偏头痛/梅里埃病的重叠综合征。
3.7 其他鉴别诊断3.7.1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可表现为纯粹的位置性眩晕,类似BPPV。
在急性期对眼震的直接观察对鉴别诊断是需要的。
在前庭性偏头痛中,位置性眼震常常呈持续性,不符合单一半规管诱发的眼震。
前庭性偏头痛的症状阵发时间更短(数分钟至数日,而不是数周)且更频繁(前庭性偏头痛每年数次,而BPPV数年1次)。
3.7.2 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在老年患者,椎基底动脉TIA的鉴别诊断必须考虑。
提示性特征包括血管危险因素、突发起病、发作史<1年以及血管造影术或多普勒超声提示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近端存在血管病变。
3.7.3 前庭阵发症前庭阵发症是一种有争议的疾病,推测由前庭神经被血管压迫所致。
表现为短暂眩晕发作,持续1至数秒,每日多次发作。
若卡马西平能成功阻断发作则支持这一诊断。
3.7.4 精神性头晕焦虑和抑郁可致头晕,同样可使前庭疾病复杂化。
焦虑相关性头晕的特征是情境激发,强烈的自主神经激活,灾难思维以及回避行为。
超过50%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合并精神疾病。
3.8 前庭激活诱发的偏头痛偏头痛患者,温度刺激常可在24h内触发偏头痛发作,显示偏头痛发作在易感个体中可以成为前庭激活的继发效应而不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