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练习--容斋随笔

合集下载

宁德质检课外文言文阅读《 容斋随笔 》(带答案)

宁德质检课外文言文阅读《 容斋随笔 》(带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6 分)吕南公作《不欺述》,所书之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与猾驵①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有人从策买银器及罗绮者,策不与罗绮。

其人日:“向见君帑②。

有之,今何靳③?”策曰:“然,有质钱④田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闲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日:“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

”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

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节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七》) [注]①驵:市场经纪人②帑:库房③靳:吝啬④质钱:抵押借钱吕南公写《不欺述》,书中所写的人,都是因为身份卑微不会被史官记载的。

一个叫陈策的,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卖给别人,就让人养在野外的草房里,等着它自己死掉。

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宫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了脊背,用炫耀这骡了能驮东西的方式来卖它。

骡了已经卖山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了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

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藏起来。

陈策请求用鞍子试试,(骡子) 亢奋了一整天,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陈策,把骡子退给了他。

有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陈策不卖给他罗绮。

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库房里是有,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这罗绚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罗绮嫁女儿,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坑害您呢!陈策拿米可以卖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接受抵押品的人有时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容斋随笔 汉士择所从》《贞观政要 君臣鉴戒》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容斋随笔 汉士择所从》《贞观政要 君臣鉴戒》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

洽言于人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

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

”遂南之武陵。

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

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

操召见,与论天下事。

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

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遂诣操。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誉,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二·汉士择所从)材料二:贞观十六年,太宗问特进魏徵曰:“朕克己为政,仰企前烈。

至于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四者常以为称首,朕皆庶几自勉。

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徵对曰:“德、仁、功、利,陛下兼而行之。

然则内平祸乱,外除戎狄,是陛下之功。

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

由此言之,功利居多,惟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袁公好谋A无决B难与C共济D大难E吾将更举F以求G主H子盍去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审,指慎重,与成语“审时度势”中的“审”词义不同。

容斋随笔卷四张浮休书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四张浮休书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四张浮休书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容斋随笔卷四张浮休书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四·张浮休书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文言文阅读《容斋随笔》

文言文阅读《容斋随笔》

闻听说,自追及,告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隐秘藏之。
策请试用以鞍
同“披”
亢亢终日不得被 始谢还焉。

一个叫陈策的人,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 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卖给别人,就让人养在 野外的草房里,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与狡 猾的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 磨破了骡子脊背,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 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 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 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藏起来。 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 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陈策,把骡子退 给了他。
(3)向见君帑有之 (先前) (4)公买止五斤 (同“只” )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 那个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 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你只是想喝点酒罢了,为什么要欺骗贫穷的人呢?
4.选文记叙的两个人物有何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①都是身份卑微的小人物; ②为人不欺,讲诚信。

有人从策买银器及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
先前 库房
吝昔
“向见君帑。有之, 今何靳?”策曰:“然,有
抵押 死
耐用
质钱田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闲
公欲用以嫁女怎,么安可用以此物伤病害公哉!”取所可以当给与银器
恐怕
或许
所以
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
为公验之。”
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陈策不 卖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 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库 房里是有,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这罗绮 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 罗绮嫁女儿,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坑害您呢!”陈 策拿来可以卖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说: “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可能得到的不是真的银 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容斋随笔训练8篇中考版

容斋随笔训练8篇中考版

曹马能收人心①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

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魏伐吴,三征①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②,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

‛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

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

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③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

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

‛书奏报听。

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

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④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

‛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

此为谬矣!⑤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

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

‛竟杀之。

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②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1.第②段“悉宥之”中的“之”具体指的是。

(用文中词语回答)2. 第①段中,曹操“破敌而还”后为什么奖赏“前谏者”?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的两个反面事例。

(1) 。

(2) 。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讨伐吴失败之后,司马师认为过在自己,故拒听朝议,只责罚了其弟。

B.讨伐诸葛诞时,王基要求进攻,但司马昭不同意,反让他引军转据北山。

C.王基不听诏令,没有“迁移依险”,最终平定寿春,司马昭给予高度评价。

D.作者认为袁绍杀死田丰直接导致了他失国丧师,突出了得人心的重要性。

《容斋随笔》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容斋随笔》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容斋随笔》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秦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百有余年,悉禽灭之。

虽云得地利,善为兵,故百战百胜,以予考之,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

韩、燕弱小,置不足论。

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而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军覆子死,卒之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数世不振,讫于殄国。

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①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

虽赖田单之力,得复亡城,子孙沮气,孑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

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丧其甲士,不能偿,囚辱以死。

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

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①狃(niǔ):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若属皆且为所虏”中“为”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卒之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B.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

C.终堕秦计,束手为虏。

D.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

(2)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

(3)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

(4)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

参考答案1、D 苟为保境睦邻”的“为”相当于“为了”,表目的。

A项“为秦国所困”和B项“为燕所屠”都是“为……所……”结构表被动;C项,“为”表被动,后省宾语“之”。

2、(1)都是由于喜欢打仗并贪图土地的缘故。

(2)惠王多次讨伐韩国、赵国,立志吞并邯郸,却被齐国击败。

(3)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却贪于攻打宋国中的'利益。

(4)怀王贪图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受张仪欺骗,失去了他的名城。

《容斋随笔》文言文翻译

《容斋随笔》文言文翻译

《容斋随笔》文言文翻译
《容斋随笔》文言文翻译
蜀本石《九经》皆孟昶时所刻,其书“渊、世民”三字皆缺画,盖为唐高祖、太宗讳也。

昶父知祥,尝为庄宗、明宗臣,然于“存勖、嗣源”字乃不讳。

前蜀王氏已称帝,而其所立龙兴寺碑,言及唐诸帝,亦皆半阙,乃知唐之泽远矣。

翻译
蜀本石刻《九经》都是后蜀孟昶时刻的,书中遇到“渊、世民”三字都缺一画,这是给唐高祖、唐太宗避讳呀!孟昶的.父亲孟知祥,曾为后唐庄宗和明宗的大臣,然而对于“存助、嗣源”四字却不避讳,前蜀王氏已称皇帝了,然而他们立的龙兴寺碑,说到唐朝诸皇帝的名字,也都有缺画,我才知道唐朝的恩惠是很远的了。

《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

《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容斋随笔》是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宋朝洪迈撰,共《五笔》,74卷,1220则。

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

据作者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

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容斋随笔》原文和译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容斋随笔原文: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

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

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

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

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洧卒,往客金陵,永王U召之,不见。

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

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译文: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

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

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

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山反叛以后,萧}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

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t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吴奄有(占有)江左(江南),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心腹和骨干),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

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掌管)兵。

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蒙遂亦代肃。

蒙在陆口(地名),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思考问题)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谋略),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

”逊遂代蒙。

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威风凛凛)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提拔推荐),而孙权委心(放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洪迈《容斋随笔》)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矜:然:比:苟:
代:疾:
2.翻译文中划线句。

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


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3.选出与“而荐之于权曰”中的“于”相同的一项()
A 苛政猛于虎也
B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 行丐于市(见上文)
4.文中写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英杰,其中陆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