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在恩施市,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恩施市最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年画通常用木板雕刻而成,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和文化主题。

人们通常会在春节期间挂上这些年画,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通过这些年画,人们可以感受到恩施市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石鼓舞蹈石鼓舞是恩施市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这种舞蹈以石鼓为乐器,演员们在石鼓的伴奏下跳舞,表演出独特的舞蹈动作。

石鼓舞蹈既富有节奏感,又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它通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三、巴人布艺巴人布艺是恩施市独特的手工艺品。

这种布艺通常使用彩色的纱线编织而成,以花纹和图案为特色。

巴人布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图案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布艺常常被用于家居装饰和服装设计,展示了恩施市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四、三峡民歌三峡民歌是恩施市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民歌通常以自然景观、爱情故事和农田劳作为主题,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著称。

在恩施市农村地区,人们经常会在田间地头唱起三峡民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情感。

五、妙笔山水画妙笔山水画是恩施市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画作通常以崇山峻岭、清溪流水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为主题。

艺术家用精湛的技巧和想象力,将这些山水景色绘制在纸上,形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作。

妙笔山水画展现了恩施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综上所述,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木版年画、石鼓舞蹈、巴人布艺、三峡民歌和妙笔山水画都是恩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恩施市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欣赏和传承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恩施市的独特魅力。

恩施民俗

恩施民俗

恩施民俗傩戏傩戏,是主要流行于鹤峰全县及与之毗邻的恩施市红土、三岔一带,是当地群众藉以酬神还愿时演唱的戏,故称“傩愿戏”。

其流传历史较古老,距今已有7代传人300多年历史。

傩戏演出班子称坛,班主称掌堂师,因表现形式是以祭祀仪式为载体,以酬神还愿为目的的表演,故表现剧目多是与所谓“天地水火”神相关联的历史故事或传奇故事。

如《孟姜女寻夫》、《柳毅传书》等。

其中,以孟姜女的故事最多,有“孟姜女不到不勾愿”之说,孟姜女也即成了傩戏中美丽的神灵。

傩戏音乐主要由正腔和小调两大类组成,有平调、怨调、神仙调等。

正腔类唱腔粗犷朴实,小调类欢快流畅,民歌风味浓。

演唱形式为锣鼓伴奏、人声接腔,音乐气氛十分热烈。

傩戏发展到近现代,用以酬神还愿的渐次稀少,而代之以傩戏剧团(业余)形式出现并参加舞台表演。

音乐伴奏上加进了胡琴,演员上也出现女演员登台,傩戏逐步步入舞台化,因而也为现代观众乐于接受和喜爱。

哭嫁女儿出嫁之前哭嫁,是恩施州土家族古老而独特的婚俗,因其哭嫁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故称之为“哭嫁歌”。

土家女儿从开始懂事之时起,就跟随母亲和祖母学唱“哭嫁歌”,有时在闺房中由母亲教唱,有时在火炉旁由祖母带唱。

随着时光的流逝,女孩儿们渐渐长大,“哭嫁歌”越唱越多,少则会唱百余首,多则会唱数百首,聪明的女孩还会自编自唱。

为了在出嫁时“哭嫁歌”唱得多而且好听,女孩们平日里在山中砍柴、田间劳动、井里担水、溪边戏水、草场放牛时,都不断地练唱“哭嫁歌”,缠绵的歌声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声在山川中久久回荡,使人着迷。

女孩长大后,在出嫁前数日,半日甚至一月前开始哭嫁,或独自一人哭诉,或亲人围坐陪哭,有哭祖先、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的,有哭家乡、哭朋友的。

其哭声时而低沉,时而悲切,时而高昂,时而欢欣。

所唱“哭嫁歌”的歌词多是长短句,也有五言、七言句子的。

如:“一更里哟哭悲声,爹娘为儿操碎心,小来愁的长不大,长大又愁定终生。

二更里哟哭伤声,哥哥为妹费了神,孝敬父母抚弟妹,火把照路后人行。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这些遗产和建筑物见证了恩施市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本文将介绍恩施市的主要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以及它们对该地区的重要性。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传统艺术、手工艺品、文化节庆等。

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恩施市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了他们的历史和传统。

例如,恩施市闻名于世的“恩施木偶戏”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戏剧形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化。

恩施木偶戏以其精湛的木偶制作工艺和生动的表演风格而闻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此外,恩施市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织布、染色、编织和雕刻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数百年的历史,体现了恩施市丰富的文化底蕴。

恩施市的历史建筑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物包括古老的庙宇、宫殿、城堡和民居等,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是恩施古城墙。

恩施古城墙是中国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古城墙由城墙、城门、城楼等构成,它不仅是恩施市的象征,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另外,恩施市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宫殿,如恩施府城文庙和恩施府城文祠等。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雄伟的规模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对该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们是恩施市的文化瑰宝,展示了该地区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些遗产和建筑物使人们对恩施市的过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恩施市的认同感。

其次,它们对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恩施市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此外,这些遗产和建筑物也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资源,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促进了文化和历史领域的学术发展。

总之,恩施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恩施乡土调查报告

恩施乡土调查报告

恩施乡土调查报告恩施乡土调查报告一、引言恩施,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乡土文化的地方。

我对恩施进行了一次乡土调查,旨在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现状。

本报告将从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地理环境恩施地处于大别山区,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宜人。

这里的山水环境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恩施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蔬菜等。

此外,恩施还以茶叶产业闻名,茶园遍布山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三、民俗文化恩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土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里的人们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土家族的“吊脚楼”和苗族的“芦笙舞”。

我在调查中发现,恩施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歌舞、戏曲等表演形式,这些都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经济发展恩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但近年来也逐渐发展起了旅游业。

恩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尤其是那些追求原生态、山水风光的人们。

恩施的农家乐也逐渐兴起,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农村体验。

此外,恩施还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加工、药材种植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教育与医疗恩施的教育事业逐渐发展,学校数量和教育资源有所增加。

但相对于一线城市,恩施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

医疗方面,恩施的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医院设备和医疗技术有待改善。

这是恩施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需要加强的领域。

六、社会发展恩施的社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

同时,恩施的社会治安相对较好,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

这也是恩施的一大优势,吸引了不少人来此定居。

七、结语通过对恩施的乡土调查,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恩施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恩施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希望这次调查能够为恩施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湖北恩施城市旅游人文风俗推介PPT图文课件可修改文字

湖北恩施城市旅游人文风俗推介PPT图文课件可修改文字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恩施简介
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全州水 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00万千瓦,风电资源蕴藏量达300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 洁能源基地。恩施州的鄂西铁矿是中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 恩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独立硒矿床。恩施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政策,是单列的三个地级行政区享受相关政 策的地区之一。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 同天”;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 AAAA级旅游景区,距利川城区8公 里,景区位于清江上游的三渡峡,山清水秀,风光如画, 在这里天然溶洞群与地下暗河融为一体,土苗民俗风情 得到完整的展示。
景区由2千米的土苗洞穴游览区、5千米的地下伏河观览 区、3千米的土苗民俗体验区、8千米的清江漂游区四大 版块组成。大小景点共计85个之多,景区游览路线,以 水路为主线贯穿全程,分三次乘船游览,每次所乘船只 各不相同,风味各异,其乐无穷。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04 恩施文化
土家族服饰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土家族服饰,是土家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服装,由于土家 族历史上汉化较早,传统土家族服饰已经基本消失。由 于表演的需要,现代的土家族服饰大多各自研制不同款 式,种类非常繁多。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 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 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 会绣上花纹 ,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 点。 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 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一、恩施的民间艺术概述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后一个解放的县城。

这个地方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拥有独特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

恩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主要包括舞蹈、音乐、绘画、剪纸等。

这些传统艺术不仅在恩施地区深受欢迎,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二、恩施民间艺术的深度探讨1. 舞蹈恩施的舞蹈是恩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舞蹈形式多样,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恩施舞。

恩施舞以其优美的舞姿、独特的音乐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而著称。

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令人心旷神怡。

尤其是在恩施的传统节日和婚礼仪式上,舞蹈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

2. 音乐恩施的音乐传统同样悠久。

这里的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韵律而吸引人。

其中,琴曲和笛子演奏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方式。

这些音乐作品多表达着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理解,使人们能够通过声音和旋律感受到恩施的独特魅力。

3. 绘画恩施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剪纸和壁画中。

剪纸是恩施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其精致的刀工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而壁画则是恩施古建筑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其以浓郁的彩色和饱满的画面表达了恩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三、对恩施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作为一个外人,我通过参与恩施的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对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被恩施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震撼,这里的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和才华令人敬佩。

我深刻认识到民间艺术不仅是恩施地区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桥梁,将人们连接在一起,传递着情感和思想。

在与恩施的民间艺术家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充满自豪感。

艺术家们将自己视为文化的守护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推动恩施民间艺术的发展。

我被他们的热情和坚持所感动,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民间艺术对一个社区和国家的意义。

恩施的民间艺术也体现了这个地区的独特文化氛围。

关于恩施文旅知识

关于恩施文旅知识

恩施文旅知识一、恩施历史文化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恩施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独特的土司文化,曾是土司制度统治的中心区域。

这里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是革命老区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恩施自然风光恩施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被誉为“天然的大氧吧”。

这里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大洪山等,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

同时,恩施还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区,如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等,景色秀丽,独具魅力。

三、恩施民俗文化恩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形式多样。

当地有许多传统节庆活动,如土家“赶年”、苗族“赶秋”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恩施也有许多独特的表演形式,如“土家山歌”、“南剧”等,展现了恩施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四、恩施地方特产恩施地方特产丰富多样,有特色的食品、工艺品等。

著名的特产有“土家熏肉”、“土家烧饼”、“利川山药”、“鹤峰葛根粉”等。

此外,恩施还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出产的“恩施玉露”、“利川红茶”等品质优良,享有盛誉。

五、恩施节庆活动恩施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恩施女儿会”,是土家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

此外,还有“利川灯会”、“建始金秋梨花节”等民间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六、恩施美食文化恩施美食文化独具特色,融合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当地的特色菜肴有“合菜”、“腊肉炒饭”、“糯米包油条”等,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各种小吃摊点和夜市排挡,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

七、恩施传统建筑恩施传统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

当地的古建筑有“恩施古城墙”、“利川民居”、“鹤峰容美土司城”等,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民居建筑群,如“建始县官店民居群”、“巴东县清太坪民居群”等,展现了当地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恩施最全民俗文化

恩施最全民俗文化

恩施民俗风情一、恩施土家族历史民俗文化白虎图腾:根据汉文文献记载和潘光旦先生的推断,可能在4200年前的夏代初年,出现了巴人的第一个君王——廪君,标志着巴人已进入父系氏族向奴隶制过渡的时代。

廪君乃巴氏之子务相,一般认为,廪为虎之意,廪君即虎君。

白虎巴人主要有五姓:巴、樊、曋、相、郑。

白虎巴人一直崇拜白虎,视白虎为图腾和神灵,认为廪君就是白虎的化身,其宗教信仰都打上了白虎的烙印,作为勇敢、力量的象征,做为胜利之魂来进行礼赞,体现了君廪勇武奋进的精神,还体现了整个部落坚毅、刚猛、豪爽的特质,构成了巴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恩施民歌1、《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2、《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

“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

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

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

”《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3、《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三、土家风俗、节日1、女儿会:源远流长的“女儿会”是恩施土家人的民族盛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被誉为“土家情人节”的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传递着土家人真、善、美的脉博与灵魂。

是恩施土家族人自发形成的以赶集为借口、以对歌为形式、以情爱为目的的自主择偶方式。

如果两情相悦,就牵手到树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去幽会,乃至定下终身。

2、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州民俗文化
一、恩施民歌
特点: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全面,与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清新凄艳、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

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
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

1、《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 首优秀民歌之一。

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2、《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

“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

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


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

”《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3、《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 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
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二、土家民族舞蹈
1、摆手舞
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

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物
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特点:土家摆手舞基本风格是以手的动作带动身体转动,左右摆动,双手自然屈伸,舞姿粗犷健美。

2、撒尔嗬,又名跳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

野三关是“撒尔嗬”的发源地,其唱腔古老独特,其动作粗犷
豪放,其鼓点明快、节奏感强。

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土家人把白丧事当作红喜事来办,把死亡看成登入极乐世界,
表现了土家民族最质朴的生命观。

3、板凳龙舞是苗族请番薯神保佑番薯收成好的一种舞蹈形式。

男女表演者排成长蛇阵,手握板凳腿转着火堆舞动,就像龙在腾飞。

4、傩戏一一本意是满足人们的一种愿望,驱逐疫鬼,消灾纳福,多为喜庆场合演岀。

表演形式丰富,融法事和戏剧于一
体。

唱腔音乐丰富多彩。

获奖剧目《姜女下池》《禾多多》《剃那比》。

三、土家风俗、节日
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

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

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

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岀嫁的女儿,
端午节一一土家人过端午节有吃粽子、门上插艾蒿、饮雄黄酒、戴香包、划龙舟等多种习俗。

生的庆典——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岀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

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

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

爱的庆典―― 哭嫁土家族女儿岀嫁之前要哭嫁。

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

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

(哭嫁完全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爱的庆典形式)死的庆典―― 跳丧详细介绍见土家民族舞蹈中(撒尔嗬)
四、土家饮食文化
土腊肉一一高山地带的农家习惯将猪肉俺盐后上炕烘干,猪肉多年不变质,长期储存。

合渣一一最为着名的为宣恩县张关一带的肉末合渣。

将合渣冷冻成坨,并掺入肉末与鸡蛋,其色橙黄鲜艳,特别可口。

酢辣椒一一土家人的一种咸菜品种,香鲜而焦黄,常与腊肉一并混炒,油厚而不腻。

利川柏杨——豆腐干恩施――地牯牛
近四年已考过内容:08 年:家乡的桥;09年实践:写民歌、讲故事、谈习俗;10 年实践:旅游景区、广
告词、导游词、建议;11 年作文《家乡的名片》,说明文阅读“桥隧博物馆-宜万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