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俗建筑
吊脚楼(民风民俗)

土家族吊脚楼吊脚楼是土家、布依、苗族、侗族、壮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
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土家族,全国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湘西吊脚楼湖北恩施。
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也有分布。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
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
其中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不论大小房屋都有天楼,天楼分板楼、条楼两类。
在卧房上面是板楼,用木板铺的楼板,放各种物件和装粮食的柜子,也可安排卧房;在火房上面是条楼,用竹条铺成有间隙的条楼,专放包谷棒子、瓜类,由火房燃火产生的烟可通过间隙顺利排出。
正房前面左右起厢房的吊脚楼,楼后建猪栏、厕所。
建吊脚木楼讲究亮脚 ( 即柱子要直要长 ) ,屋顶上讲究飞檐走角。
吊脚楼往往为三层,楼下安放碓、磨、堆放柴草;中楼堆放粮食、农具等,上楼为姑娘楼,是土家姑娘绣花、剪纸、绩麻、做鞋、读书写字的地方。
中楼、上楼外有绕楼的木栏走廊,用来观来晾晒衣物等,在收获季节,常将玉米棒子穿成长串、或将从地里扯来的黄豆、花生等捆绑扎把吊在走廊上凉晒。
为了防止盗贼,房屋四周用石头、泥土砌成围墙。
正房前面是院坝,院坝外面左侧接围墙有个八字朝门,房屋周围大都种竹子、果树和风景树。
土家族的吊脚楼

土家族的吊脚楼在苗家旁,你总能看到那一座座依着山、傍着水的木头小楼。
这就是独具特色的土家族吊脚楼。
土家族大部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的原因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桩,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以正层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台的木板,以革或衫皮做天盖,楼下四周背空。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桩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一栋为4排扇三间座或6排房,中间为堂屋。
吊脚楼源于古代的干栏或建筑,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犹如一部凝固的古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出土家族的历史发展,文化心态和创造能力。
这种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和它那种令人赞叹的美令人羡慕。
汉族的习俗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我生在了汉族。
汉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民风民俗……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还有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了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一家人笑语连连……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我们在过年时还有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饺子。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字”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可为什么特使必不可少的呢?说其中的原因,一是饺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儿,便于人们把各种东西吉祥的东西包到馅儿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很多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
美丽的春秋寨作文300字

美丽的春秋寨春秋寨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
它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探访和拍摄。
在这个作文中,我们将探索春秋寨的美丽之处。
自然风光春秋寨周围环绕着浓密的山林,山川交错,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这里的植被丰富多样,山上长满了参天大树,各种野花点缀其间。
尤其是每年秋季,整个山林都会染上一层火红的颜色,景色如诗如画。
同时,春秋寨附近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沿着溪流可以欣赏到迷人的水景和瀑布。
古朴的建筑春秋寨建筑群落是中国传统的土家族特色建筑,以独特的形式和布局而闻名。
这些建筑均采用木材和石头结合的方式,经久耐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木头悬梁式结构,屋顶上有炮楼和护城河,给人一种古代军事防御的感觉。
寨子里的民居和宫殿也别具特色,建筑造型优美,雕刻精美,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
民俗文化春秋寨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这里还保留着丰富的土家族民俗文化。
在春秋寨,游客可以欣赏到土家族歌舞、传统戏曲等表演。
土家族人民也非常友好和善良,他们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游客,让您感受到真正的人情味。
此外,春秋寨还举办各种传统的节日庆典活动,让游客能够了解土家族的传统风俗和习惯。
刺激的户外活动春秋寨周围的山水资源丰富,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
您可以选择徒步登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空气。
或者,您可以参加划船、垂钓或者泛舟等水上活动,感受水上的乐趣和刺激。
如果您喜欢挑战自己,还可以尝试攀岩和高空索道等极限运动。
总结春秋寨以其独特的风景、古朴的建筑、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刺激的户外活动而著名。
无论您是喜欢享受自然美景,还是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有浓厚兴趣,春秋寨都将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走进春秋寨,您将会体验到湖南的美丽和土家族的独特魅力。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特点。
1. 居住建筑:土家族的居住建筑多为木结构的三层或四层土楼,土楼是土家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物,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2. 饮食文化:土家族饮食以米饭为主,尤以米酒和酸辣口味的菜肴为特色。
土家族有“米攒主食,辣办佐餐”之说,米酒是土家族最重要的饮品之一,制作工艺独特。
3. 舞蹈音乐:土家族舞蹈以“鼓舞”为主,其舞蹈形式独特,舞者身着传统服装,手持鼓棒,伴随着鼓乐和歌声,展示出土家族豪放的舞姿和民族精神。
4. 头饰文化:土家族女性婚礼时戴有特色的头饰,如“鸡冠帽”、“英雄帽”等,这些头饰多由精美的花朵、蝴蝶等装饰品组成,
体现了土家族女性的美丽和独特性格。
5. 节日活动:土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芦笙节、朝阳节、马拉龙节等。
其中,芦笙节是土家族最为知名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有芦笙演奏、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6. 绣花文化:土家族女性擅长绣花,土家绣以其别致的纹样和绣工技法而闻名,多用于装饰服饰、床品等。
7. 婚俗习惯:土家族的婚礼活动独特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婚礼“抢亲”环节,新郎要在众人对新娘提出质疑后表演武艺,征服众人,才能娶到新娘。
贵州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是贵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宝藏,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民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

创新与发展
01
创新设计理念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使土家族吊 脚楼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探索新型材料和技 术
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 提高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质量和 安全性,同时保持传统风貌。
03
促进产业发展
发展与土家族吊脚楼相关的文化 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经济 发展和就业。
注重采光与通风
窗户的设置充分考虑采光 和通风,保证室内光线充 足且空气流通。
装饰与艺术
木雕工艺
民族元素
木雕是土家族吊脚楼的重要装饰手法, 主要应用于梁柱、门窗等部位。
吊脚楼的装饰中常融入土家族的传统 元素,如土司文化、神话传说等。
彩绘装饰
墙面常以彩绘进行装饰,绘制山水、 花鸟等传统图案,增添视觉效果。
保护与传承
1 2
保护传统建筑技艺
通过传承人制度、技艺培训等方式,确保土家族 吊脚楼的传统建筑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对现存的土家族吊脚楼进行普查、登记和建档, 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以便于管理和研究。
3
推广传统建筑文化
通过展览、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土家 族吊脚楼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农耕为主
土家族人以农耕为生,吊脚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农耕生产和生活 的需求,如设置农具和粮食储存空间等。
手工技艺
土家族人擅长手工技艺,如编织、刺绣、木工等,吊脚楼内部装饰 和家具制作体现了他们的技艺水平。
热情好客
土家族人热情好客,喜欢在吊脚楼里举行宴会和聚会,与亲朋好友 分享美食和欢乐。
节日习俗
赶年节
旅游开发与利用
完善旅游设施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土家文化滋养的千年古镇芙蓉镇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境内,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它因其独特的土家文化而闻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索。
芙蓉镇地处于美丽的沱江边,周围山脉环绕,风景秀丽。
这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景色如画。
古老的土家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到处可见的石板街道、青石桥梁,都散发着浓厚的古朴气息。
古镇上的建筑多呈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屋檐上挂满了红灯笼,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土家族是芙蓉镇的主要居民,他们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土家文化丰富多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民俗、歌舞、饮食等方面的特色。
在芙蓉镇,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文化,观赏土家族歌舞表演,品尝地道的土家风味美食,感受土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古镇上还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如明代的炮台和古城墙,清代的公祠和庙宇等。
这些建筑宏伟壮观,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和庄严。
古镇上的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展示了土家族的传统工艺、礼仪、婚嫁习俗等,给人们提供了了解土家文化的好机会。
除了人文景观,芙蓉镇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镇外的芙蓉山是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丰富的植被和珍稀的动植物。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在密林中,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浓厚的生态氛围。
芙蓉山还有许多石刻和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芙蓉镇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土家蜡染、土家剪纸、绣花等,都是当地居民的传统技艺。
这些手工艺品精美绝伦,体现了土家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游客可以在古镇上购买到各种土家风格的纪念品和纺织品,以此留下对这个古镇的美好回忆。
芙蓉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古镇,它的土家文化深深滋养了这片土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土家文化表演,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自然美景。
去芙蓉镇旅游,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机,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土家族世界,体验那段历史文化的魅力。
土家女儿城景点简介

土家女儿城景点简介土家女儿城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部的一个古代土家族聚居地,是土家族文化的代表性遗存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
土家女儿城因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古老的建筑风格、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土家女儿城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当时土家族人民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建造了这座城池,以保卫家园和祖先文化。
土家女儿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城墙高达10多米,周长近3公里,城门、城楼、角楼、箭楼等建筑均采用了土家族传统的石木结构和斗拱结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土家女儿城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城墙和城门。
城墙高大厚实,由石头和黏土等材料构成,四周环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城门则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八座城门,每座城门都有独特的名称和寓意,如东门叫做“千佛门”,象征着土家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南门叫做“草莓门”,象征着土家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西门叫做“青龙门”,象征着土家族人民的英勇和坚韧。
除了城墙和城门,土家女儿城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著名景点,如土家族博物馆、土家族民俗文化村、土家族歌舞表演、土家族特色美食等。
土家族博物馆陈列着土家族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化,展示了土家族的生活习俗、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土家族的文化和历史。
土家族民俗文化村则展示了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感受土家族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土家女儿城景区的自然风光也十分壮丽,景区内有许多山水景观和自然保护区,如石门寨风景区、龙泉峡景区、茅坪景区等。
这些景区汇聚了湖北西部的自然美景,有着奇峰怪石、清澈溪流、茂密森林等自然风光,是旅游者赏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土家女儿城景区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如土家酸菜鱼、土家烤鸭、土家酿豆腐等,这些美食都是土家族人民的传统特色菜肴,风味独特、口感鲜美,是游客品尝当地美食的好去处。
文化遗产知识:走近“土家天空城”——领略世界文化遗产风情,探究土家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遗产知识:走近“土家天空城”——领略世界文化遗产风情,探究土家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土家天空城,又称为土家族古城,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宁乡县的土家族聚居地区,是中国土家族文化和民族建筑的代表性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处坐落于山间的独特建筑群,它不仅俯瞰着云雾环绕的山山水水,更揭示了中国土家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土家天空城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建造,历经多次扩建和修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达到了现有的规模,是一处集居住、防御、军事、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更是土家族人民精神文化多层次交流的载体。
整个城市建筑群是由牛耳坪、图书楼和重楼三个部分组成,形如三座互相依托的巨型城堡,呈三角形分布,现存建筑有108栋,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有五个小城堡而外城有八个小城堡。
土家天空城十分具有文化价值,它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留存完好的土家族建筑群之一,融合了土家族的传统、民族风格和现代理念。
它的建筑结合了第五代、第六代土家族传统建筑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地域特色建筑的典型代表。
比如,它采用了土家族特有的水计算技术,利用山间坡地的高差和水的自然落差,实现大规模灌溉,丰富了土地,促进了农业发展。
此外,土家天空城的建筑布局与建筑技术也是考古学和建筑学研究的重要案例。
土家民族的文化也是土家天空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是中国非汉民族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民族之一,也是民间文化深厚的代表之一。
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婚姻制度,笃信道教和佛教,崇尚蛇神,热衷歌舞和诗歌。
在土家天空城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工艺品和各种土家族艺术和文化表演,比如传统编织、绘画和手工艺制品等,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一座博物馆。
此外,土家天空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也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它位于张家界市区以西秀峰山脉主峰天子山的北麓,与乌龙山相望,犹如一座守望的巨型城堡,在屹立不倒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神秘、清幽的感受。
城内石板路、长廊、井穴、水井、铥像墙、门神等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优势
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人家吊脚楼下有小羊叫"(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湘西吊脚楼分两层或多层形式,下层多畅空,里面多作牛、猪等牲畜棚及储存农具与杂物。楼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楼上前半部光线充足,主人可以在廊里做活儿和休息。这些廊子的柱子有的不着地,以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湘西吊脚楼看起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来舒适,干爽透气,通风采光;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湘西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湘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湘西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湘西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三》、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建筑形式
一、结构
一般人家房屋规模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为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为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的结构是: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1、唐宋以前。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对土家地区基本谈不上管束,土家先民还处于半原始时期。生产靠刀耕火种,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相当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狩猎状态。其“住房”是由树枝树叶搭建的“三稳叉”,又名“窝屎棚”,遮风避雨功能很差,如遭遇豺狼虎豹的袭击,只能坐以待毙。当时,他们与自然抗争的能力还很差,尤以野兽蛇蝎对他们构成的威胁最大。为了摆脱它们的威胁,土家先民便在深山老林中用树的枝叶和藤条在大树腰上扎结为屋,上可以利用树叶遮风避雨,下可以脱离地面,以躲避野兽侵袭。由于这种“房屋”悬在半空中,下面没有任何支撑,故名湘西吊脚楼。
二、建筑特色
湘西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所谓“脚”者,其实是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桩。建在水边的湘西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的前“脚”,深深地插在江水里,与搭在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栋楼房;在山腰上,湘西吊脚楼的前两只“脚”则稳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把楼房支撑平衡。也有一些建在平地上的湘西吊脚楼,那是由几根长短一样的木桩把楼房从地面上支撑起来的。木楼的地板高于室外地面6O厘米左右,有时悬空达1米。这样使木楼底部通风,从而可保持室内地面干燥,防避毒蛇猛兽的侵扰(最早)。
二、地理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可分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中底山山原地貌、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最高海拔1737米,最低海拔97.1米。
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四、文化内涵
湘西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湘西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摘自:玉林师范学院2012秋季学期《传统风水与居民住宅欣赏》
2、唐宋至清末。封建王朝实行羁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土家上层人士有机会与汉族人士接触,吸收了部分汉文化,其居住有所改善。尤其是历代土司每年要向朝廷进贡,亲眼目睹了宫廷建筑艺术,加上当时制陶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少量的土砖土瓦已不算难事,于是,便有了斗拱飞檐,鳌翅雕花等房屋建筑。但是,由于山区地势和低温潮湿的特定环境,杆栏式湘西吊脚楼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其间,大多数土家下层百姓也从树上搬到了地下,用油竹或树枝当木板,茅草当瓦片,形成了“千根柱头落地”的茅屋建筑风格。3、民国时期。政治上相对开明,生产力有所发展,人们生活有所改善,有钱人家相当讲究,一般平民也能修建普通的木瓦结构的房屋。其屋脊用瓦片堆砌,中间大多垒成“品”字型;两头用瓦片提成翘角,虽不及大富人家房屋那样巍峨壮观,倒也体现了平民风格。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简介
一、简介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建筑传说
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
生。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说了。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于是就答应了。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龙王一见,后悔不该答应。只好勉强地说:“用后还回来。”张天王说:“七天就还回来。”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即三根柱)
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湘西吊脚楼房。
七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还殿宇。张天王说:“你要,我还你。”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从此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让水将河上的殿宇冲掉。人们也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于是人们又在桥下安上斩龙刀,龙再也不敢直闯殿宇楼房了,人们不但有房住了,来去过河也方便了。
一、选址
二、材料
三、环境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及建筑形式
一、吊脚楼的结构
二、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三、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建筑传说
二、历史发展
三、民居的优势
四、文化内涵
《五》.、结语
摘要: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由落地建造的座子屋与架空的横屋组成的"半干栏",是我国南方干栏式建筑一个独特的类型。吊脚楼民居主要分布于鄂西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吊脚楼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专家们研究少数民族民居住宅的重要对象。笔者将从吊脚楼的地域特征、来由、建筑特色等方面来分析湘西土家楼吊脚楼。
二、历史发展
土家族在其居住形式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土家祖先使用粗笨的石器,过着十分简单的采集经济和渔猎生活。他们长期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其典型民居———湘西吊脚楼,既是土家先民长期同大自然斗争的结晶,又是他们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
土家湘西吊脚楼的起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唐宋以前;唐宋至清末;民国时期;建国以后。
公共选修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古典家具艺术鉴赏任课教师:叶聪
论文题目: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
学生姓名:吴琴学号:1306104038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 级:1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目录: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
一、简介
二、吊脚楼的由来
三、地理位置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选址、建筑材料及环境
湘西吊脚楼有时也称为“干阑”式建筑,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喜子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端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湘西吊脚楼上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户,通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如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摆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选用
观察湘西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发现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要材料。杉木是中国特有的和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为中国重要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因为杉木材的这些优点,被广泛用于湘西吊脚楼的建筑构架、围板、栏杆、地板、门窗和雕刻,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