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培优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4篇)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一、目标: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指导思想:以考纲为依据,以教研室下达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充分合理利用剩余的时间,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措施: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3、注重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加强考练及作业批改;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科成绩;6、加强学法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四、复习进度表:周次日期主要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2.15-12.18碳族元素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51712.19-12.25氮和磷氨、氨盐、硝酸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理及应用91812.26-12.31电离平衡、水的电离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胶体性质及其应用镁和铝19____.1.3-1.6铁和铁的化合物金属的冶炼烷烃5201.8-1.15烯烃、炔烃苯、芳香烃及石油的分馏溴乙烷、卤代烃醇和酚醛类、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12211.16-1.23乙酸、羧酸、酯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4注:本表为初定稿,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____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精神。
在学校和高中教导处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发展需要的人材,面向全体学生,关心体贴、培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调动本组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探索出一条具有本组成功经验的好教学模式。
二、工作目标:1.每周集体备一次,组员出席率达____%。
2.切实抓好集体备课这一环节。
3.切实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加强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
高三化学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四篇)

高三化学学期教学计划范文一、工作思路: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化学必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
本册教材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规律总结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定性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为选修四打基础;掌握简单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为选修五打基础;通过对一系列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目标:完成必修2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
基于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所以要区别对待。
重点班的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
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
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
对普通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
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1、弹性调节难度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
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
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加强方法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关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几个实例

高三培优----穿梭在化学问题中的数学方法从近几年的化学高考题中不难发现,常常直接或间接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方法在化学解题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利用数学思想处理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了等价转化(即守恒),数形结合,分析推理,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
所以,如果在解决某些化学问题时,同学们能理清思路,灵活、合理的利用数学思想,将化学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结合化学知识通过计算和推理,可以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问题就迎刃而解,过程也大为简化。
一、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解例1:在标准状况下,将100mLH 2S 和O 2的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恢复到原状况,发现反应后所得气体总体积V (总)随混合气体中O 2所占的体积V (O 2)的变化而不同,其关系如图: 试用含V (总)和V (O 2)的函数式 表示V (总)和V (O 2)的关系。
分析:本题粗看需要讨论H 2S 和O 2的量比关系。
但仔细观 察发现,可以将其抽象成 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数学模型,从而简化解题过程。
设V (总)=k V (O 2)+b, A 、B 两点坐标为(0,100),(33.3,0),分别将其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即可求得k= —3,b=100。
所以,AB 段的函数关系式为: V (总)= —3 V (O 2)+100 ,0 <V (O 2)≤33.3mL同理,将C 、D 两点坐标(40,60)、(100,100)分别代入上述解析式,求得k= 3/2,b= —50。
所以,CD 段的函数关系式为:V (总)= 23V (O 2)—50 ,33.3mL <V (O 2)<100mL二、利用建立不等式求解例2:我国产的喜树中,可以提取一种生物碱。
这种生物碱的相对分子质量约在300~400之间,化学分析得其质量组成为:C :69%;H :4.6%;O :18.4%;N :8.0%。
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分析:本题学生均能解出四种元素原子间的物质的量比n (C):n (H):n (O):n (N)=10 :8 :2:1,得到最简式为C 10H 8O 2N 。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4篇)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依学校指示,为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特此做以下计划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分数。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1、严格遵守“五个严格”、“三项规定”的精神,积极探索减负增效工作。
2、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认真钻研新教材法,把握教学要求,以学生行为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努力提高四十分钟教学质量。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做到两个改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提问;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单纯知识传授为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成绩二、主要参考资料1、步步高一轮复习资料2、自编学案及练习若干三、主要工作思路1.强化集体备课根据教务处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进行集体备课,由龙永德老师为组长组织高三级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时间是星期四上午1,____节课,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提前一周通知相关教师(一般一次活动由两位教师)准备好星期四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内容,同时通知本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的内容,然后星期四由相关教师把备课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打印成文),包括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作业布置等向备课组成员阐述,然后,由备课组全体成员讨论、分析提出意见,集思广益,然后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形成基本统计的教学设计,然后由主备人员把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发给各成员,作为各成员课堂教学的蓝本。
每个专题补充一些习题。
2.注重高效课堂和有效作业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对各专题单元的内容的重点及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做到如何突出重点,又如何突破难点。
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组织考试、认真课后辅导。
高三化学备考计划整理

高三化学备考计划整理一、xx届高三学生的现状分析我校学生思维不是很灵活、学习能力也不强,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相当松散,时间抓的不紧,学习的有效投入不够,导致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部分学生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进入高三复习状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在混日子,对我们的复习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一点一定要足够重视。
但鉴于我校学生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加强引导,认真复习,强化训练,在一定时间内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是还是有可能的,对这一点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强调学生牢固树立立足高考、冲击一本的思想。
二、xx届高三化学复习的策略和指导思想总的指导思想:抓实、抓好、用心、用情1.熟悉《考试大纲》2.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近几年试卷越来越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复习资料使用《优化方案》: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实施策略:策略一:紧扣两纲,明确考点,把握方向策略二:重视课本,落实基础策略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率策略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夯实基础策略五:高考应考的心理及方法技巧(1)考试的心理要求:信心、细心、耐心(2)考试的总体原则: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难),难题得点分三、复习时对教师的要求深入领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的“4种基本能力”和“2种掌握程度”,制定出一套既适合自己,又适合我们学生的方案,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注重练习及试卷讲评○1讲评的基本原则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准确性:言之有据,正误分明系统性:纵横联系,前后衔接启发性:注重点拨,启发思维,点拨题眼,引领思路规律性:讲清思路,讲清方法,讲清规律2、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3、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4、规范答题,典型示范,平时养成习惯5、高度重视教材中的新增内容(1)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2)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
2023高三化学教学计划15篇

2023高三化学教学计划15篇高三化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认真研究高考的方向和命题改革趋势对高中教学提出的要求,加强高三教学的集体攻关,确保高考质量。
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坚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树立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尽快成为强实的新生力量。
二、教学要求1、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改革发展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
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拔尖训练,他们的作业要力争面批,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
抓中间促两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大步提高。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三培优方案

高三培优方案为增强尖子生冲击名校的实力,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学校高三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高三年级各班中开展培优工作,达到干有目标,教有内容,导有措施,做有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一、培优对象:1、精选学生,普通文班每班前两名,普通理班每班前三名。
依据高二下学期以来5次月考综合评估作出选择,基础和智力、潜力要非常突出。
而且可以动态变化促进竞争。
每次月考为新的一期的开始,确定培优名单。
2、美术生文化、专业综合成绩前五名的学生。
二、培优目标:大学目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
每人设置高考目标总分,各科目标分数。
三、培优学科及教师:文科:数学、英语;理科:数学、物理、化学;培优教师:各班任课教师,各学科由以下备课组长牵头。
文科:数学(杜书杰老师)、英语(孟令清老师);理科:数学(汪玉兰老师)、物理(王凯老师)、化学(沈红霞老师)四、培优形式:(1)、培优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中指导相结合的形式。
任课教师对尖子生要特别关注,不仅要关注其学习,也要关注其生活、思想动态,任课教师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作业、测试卷,都要注意这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做好记录,并针对其薄弱环节,课后利用早、晚自习及其它空余时间对其个别辅导、指导。
各备课组每周提供1套试卷和适当的辅助资料,试卷要面批面改。
每次大考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分析培优生的试卷,汇总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集中做好专题讲座。
(2)、学习诊断。
每次大考后,任课教师要求所教培优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考试心理与技巧等方面做自我陈述。
并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老师根据陈述和了解,结合考试卷分析结果对每人进行学习诊断,提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5篇)

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沟通料子范文(精选5篇)第一篇:高三化学备课组备考经验沟通料子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由王建国、滕建亮老师构成,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备课组中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王建国老师,他在整个组中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我深知在我身上有客观性不足:我是第一次带高三,对于如何开展高效的高考复不是很清楚。
所以我们备课组始终努力做到每个教学设想和教学疑难,都能在讨论中解决;备课组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含有关教学进度的微调、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高考命题的最新动态等。
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大家都能各抒己见,时间一般为2节课。
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下面将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信息意识,提高复教学的针对性1、注意研究高考试题高考试题无疑对中学教育起到确定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试卷是一条首要的信息渠道。
高考试题只有自身亲自做一做,才可能获得确定的感性认得,透过试题领悟其潜在的导向,以至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思想的更改,自发矫正思路。
所以我们备课组的四位老师在开学初就上网搜集资料将课改试验区各省市的理综化学试题亲自做过后,我们重点研究以下问题:考了什么?怎么考的?怎么答的?怎么给分的?答题的规范性是怎么要求的?通过研究发现高考化学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重点研究一下浙江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这样从高三开始我们就理清复的思路,订立相应的复计划。
2、关注新课标,新教材的导向《考试说明》是备考的重点,是我们复教学的指挥棒。
跟过去相比,新课标,新教材有了一些明显更改:我们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注意调整高三化学教学的思路,合理布置各部分知识的复时间,加强方法论引导,强化和优化学生的参加意识,研究意识,强化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考试说明一出台,我们不但读,而且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引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本领的层次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优2.25
1.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HF和O2生成;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
2.已知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M为+n价金属元素)nBrCl + 2M == MCl n + MBr n,
BrCl + H2O == HCl + HBrO 以下推论不正确
...的是( )
A.BrCl具有和卤素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
B.BrCl与M反应时,BrCl只做氧化剂
C.将BrC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两种盐
D.将BrCl跟FeSO4溶液反应,溶液会变成无色
3.为了增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蔗糖
B.硅胶、硫酸亚铁
C.食盐、硫酸亚铁
D.生石灰、食盐
4.下列实验不能
..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5.一定量的Cu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则下列情况不可能
...的是()
A.加入铜的质量为6.4g B.加入浓硫酸中溶质0.2mol
C.加入铜的质量大于6.4g D.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0.2mol
6.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
A.在反应2FeCl3+Fe ==== 3FeCl2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
B.相同温度下,0.2 mol·L-1CH3COOH溶液与0.1 mol·L-1CH3COOH溶液中c(H+)
C.在密闭容器中,N2+3H22NH3已达平衡时c(NH3)与c(N2)
D.液面均在“0”刻度时,50 mL碱式滴定管和25 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
7.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
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 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
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8.下列两种溶液反应,将第一种溶液滴入第二种溶液与将第二种溶液滴入第一种溶液时,发生的反
应不完全相同
.....的是:①AlCl3与NaOH②AgNO3与NH3·H2O ③Na3PO4与H2SO4
④NaAlO2与盐酸⑤苯酚钠与盐酸()
A.①②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⑤D.全部
9.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种的Fe3+离子,可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物质M后过滤,在滤液中加
入适量盐酸即可,则物质M可选()
A.NaOH B.NH3·H2O C.Na2CO3D.MgCO3
10.用向下排气法在容积为VmL的集气瓶中收集氨气。
由于空气未排完,最后瓶内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为19。
将此盛满气体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
则在同温同压下,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A.V/4mL B.1/5mL C.V/6mL D.无法判断
11. 2.1 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氧气反应后,立即将全部燃烧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将增重()
A.8.4 g
B.7.2 g
C.3.6 g
D.2.1 g
1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2S、CO2、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原气体中肯定有SO2,②原气体中可能有SO2,③原气体中肯定没有H2S、HBr,④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是否含有HCl,⑤原气体中肯定无CO2,⑥原气体中肯定有HCl.
A.①③④B.②④C.①③⑥D.①③⑤⑥
13.实验室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为原料制取
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若按实验规则进行操作.则两种方法
制得的单质铜的质量比较,正确的是
A.相等B.①多C.②多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