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改写散文《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2篇峨眉山月歌(一)古往今来,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作为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峨眉山以其优美的山水和悠久的佛教文化吸引着无数游人和信徒的脚步。
站在峨眉山的巅峰,远眺月色,仿佛能看到仙境一般的美景,这使得人们对峨眉山产生了至高无上的敬畏和美好的憧憬。
以下是对峨眉山迷人月夜的描写。
峨眉山月,不知是从何处变得如此迷人。
每当夜幕降临,皓月高悬,洒下柔和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山峰。
在这个月夜的背景下,峨眉山的山峦如剃调皮,峡谷如刻松纹,纵横交错的小径,宛如仙境中的玉带,引领游人进入一片神奇的山间世界。
站在山腰,抬头仰望,月光洒在了金顶的上方,使其更加耀眼夺目。
金顶是峨眉山最高的峰顶,也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信徒们会在月夜中携带蜡烛编成美丽的莲花灯,祈愿心灵的净化和平安。
莲花灯与月光交相辉映,将整个金顶笼罩在一片神秘的雾气中。
微风拂面,仿佛能闻到莲花的清香,这种宁静和祥和令人沉醉其中。
继续向上走,山间的苍松翠柏投下浓重的阴影,月光透过枝桠间的空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
映衬在青石板路上,光斑变得更加明亮,仿佛是一串明珠点缀在黑色大理石上。
踩在石板上的脚步声,清脆而悦耳,仿佛在唤醒沉睡山谷里的千古圣人,回荡于夜晚的静谧。
当走到山腰时,耳边传来了轻柔的琴声。
弹指间,琴音回荡在山间,与微风相互呼应,仿佛在描述人间的悲欢离合。
站在月下的桥上,月光倒映在清澈的河面上,形成了一道银河。
远远望去,桥下的水流如丝带般曲折流淌,带走了一天的尘埃。
忽然间,一位道士穿越而过,手持拂尘,之前所断断续续的琴声已停了,连同道士的身影一起消失在雾气弥漫的夜幕中。
徜徉在峨眉山的月夜中,人们仿佛找到了一份宁静与安宁,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和繁忙。
远离尘嚣,静观山河,人们在月光下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奥妙。
月夜中的峨眉山,美不胜收,无比迷人,仿佛是大自然最好的礼物。
人们身临其境,欣赏这美景时,内心也得到了一种宁静与慰藉。
峨眉山月歌的续写作文

峨眉山月歌的续写作文秋风瑟瑟,带着些许凉意。
夜深了,月亮在空旷漆黑的空中,宁静地散发着柔柔的光,月亮被整齐地切走了一半,只剩下一半的妩媚,一半的悲哀。
月光静静地撒在峨眉山上,撒在幽幽江水中,撒在这即将离去的小舟里,峨眉山把它巍峨的影子投入到江面上,影子在江面上一起一伏地抖着,原来是江水在不停地流着,再见吧!峨嵋山,我来这里是向你告别的!今夜,从这里的清溪开始,我就要奔向远方,向着那远处的三峡,去看一看我日夜思念的兄弟,我要顺江而下,直至渝州。
峨眉山,也许你会是我的另一位兄弟。
作品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3)思君不见下渝州。
(4)[1]注释译文作品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2] 作品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2]作品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3][4]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月歌-作文

《峨眉山月歌》
原文: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平羌(ā):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á)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
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夜:今夜影:月光。
《峨眉山月歌》改写

18
小结
• 1.每首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我们要想 把这幅画面展开在脑海里。
• 一要了解诗的意思。 • 二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 三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19
•
小试牛刀
20
十年寒窗读书苦,及第落第两重天
21
• • • •
一春今昔 日风朝日 看得放龌 尽意荡龊 长马思不 安蹄无足 花疾涯夸
多读书人一样,希望能进入官场有一番作为。 但唐朝有规定商人的后代不允许参加科举考 试,所以有了李白这第一次出川,希望在游 历古川名山的过程中,结交一些社会名流, 从而能被荐举任用。
7
• 根据课本63页关于《峨眉山月歌》 的注释和解析,了解诗词大意。
8
结合注释,理解《峨眉山月歌》大意
• (1)半轮:半边,半个。 • (2) 影:指月影。 • (3)平羌:即青衣江,位于峨眉山东北 • (4)夜发:连夜出发 • (5)君:指朋友,亲人 • (6)清溪:在今四川犍(qian)为峨眉山附
• 时间:一个春日 郊
地点:长安 人:孟
• 景:春风 春花
• 事:46岁的诗人孟郊,在经历数次科考失 败后,终于高中进士,即“登科”。
• 所表达感情:喜悦
24
进行改写准备
时间: 一个春日
地点: 长安
人物:
孟郊
事: 46岁的诗人孟郊,在经历数
次科考失败后,终于高中进
士,即“登科”。
25
景
春花 春风
他们期待着忐忑着互相安慰着想象的画人们拥到榜单前都想在榜单上搜索到自己的名字片刻便有人失声痛哭有人狂奔着拍着手高喊着中了我中了一个花白着胡子的中年人久久凝视着榜单上孟郊二字直到人群慢慢散尽他转过身仰头哈哈大笑起来自己已经46岁了这么多年数次科举不中今日终于高中进士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笼在心头多年的阴霾化作满心欢喜
峨眉山月歌吟唱曲

峨眉山月歌吟唱曲● 峨眉山月歌吟唱曲● 峨眉山月歌 50多年前的1964年秋,辞故土渝州下到三峡夔州,闲来思乡翻弄旧物,把学生时代为李白诗《峨眉山月歌》试配的四川话吟唱曲誊正,再插上图片,拿到县里唯一的那家照相馆去翻拍。
那时还没有复印机、电脑扫描仪之类,只有照相翻拍留底。
照相馆员工看后,把那卷纸压在柜台上的玻板下,说压平些好照,并约我几天后去取。
第二周去取时,那员工说被县宣传部拿去了。
几天后教导主任刘辅高奉县宣传部安排约我去主任室,只说叫我不要搞,没说其它原因。
其实不说也明,不合大唱歌革命歌曲的潮流。
该感谢县校领导关心,次年文革中没受到崇古扬古的指责。
忠州人的刘辅高主任,是渝州立人中学的忠州帮学生,是我的学兄。
他在那里读高三时入了地下党,所以我大学毕业时他已是县中主任。
他可能有违县宣传部意图,没指责我。
他还有时背诵一些古文,用私塾朗读的一种特别腔调,说明他并不反感古诗词吟唱。
吟唱曲的一个特点是,其旋律与某种语言的语调起伏旋律有较多片段的谐和对应关系,带有说唱调的意味。
这也是各种地方曲艺戏曲相互区别的一个方面,其曲调旋律与该种方言的语调起伏旋律有较多片段的谐和对应关系。
李白的幼年与少年时期是在四川,可能他是用的四川话吟哦构思他的诗句,所以我试用四川腔为他的诗配曲。
如这“高扬转降”四字的四声谱可以看出,“高”在普通话和四川话四声中都是音最高的高平调。
“扬”在普通话四声中是音高排名第二的阳平声,有上旋的旋律。
而在四川话四声中“扬”是音最低的,是没有升降旋律的平音或略有下旋。
“转”在普话通四声中是音最低的,且是先降后升的降升调旋律。
而“转”在四川话中几乎没有旋转音,而且不是最低音。
“降”在普通话四声中是有下旋的旋律的降调,而在四川话四声中“降jiang”音不降而且还可能是有微升的上旋音,在发jiang音过程中发ang的音可以与发j音差不多高或略高。
初到夔州时,想打听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的古夔州流行的竹枝词情况,找了一些工人农民听他们唱当地山歌、号子。
峨眉山月歌写成散文 -回复

峨眉山月歌写成散文-回复题目:峨眉山之月:一曲华彩的歌谣第一步:引言(引入峨眉山之月的美丽与神秘)"峨眉山月,皓如流金。
"这首《峨眉山月歌》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月夜景象,让人陶醉其中。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佛教胜地,也是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的完美结合。
而峨眉山之月更是给这座山脉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华丽的色彩。
第二步:山脉与月光的交织(描写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峨眉山俨然是一座屹立于天地间的宏伟山脉,山峰如锥,尖状挺拔,层层叠叠,犹如一道巨大的长城,延伸到天际。
而在这座雄伟的山脉之下,月光洒下,抚慰着山峦间的一草一木。
月光如银,明亮而柔和,宛如一条纤细的丝带,在山脉间穿行。
而峨眉山月更是把这座山脉染上了一层神秘而华丽的色彩。
第三步:佛教文化的熏陶(介绍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峨眉山,作为佛教胜地,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峨眉山内有众多寺庙以及古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顶、藏经楼和凌云庵。
金顶是峨眉山最高处的主峰,殿内供奉着十方三世佛,是峨眉山佛教的象征。
每当夜幕降临时,金顶上点亮的灯光犹如星星,照亮了山上的一片黑暗。
众多寺庙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宁静祥和,仿佛进入了神圣的世界。
而在这座寺庙与古迹的熏陶下,峨眉山之月就显得更加神秘而华丽。
第四步:歌谣的一曲华彩(描述《峨眉山月歌》的诗意)《峨眉山月歌》的歌谣旋律悠扬美妙,仿佛跳跃着一只美丽的仙鹤。
这首歌谣借由月光,向读者描绘了峨眉山山峦、寺庙、树林等景色,勾勒出了一幅雄伟、壮丽而又祥和的画卷。
歌谣中的月光如流金般皎洁,周围的山峦一片翠绿,仿佛置身于仙境欲踏月归。
歌谣中还提到了乐山大佛的背影,乍一看仿佛九曲黄河第一弯,表现出对于乐山大佛雄伟壮丽的赞叹。
第五步:心灵的触动(分享峨眉山之月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峨眉山之月,在它的光辉下,每天都伴随着新的故事。
人们不禁陶醉在这美丽的画卷之中,感受到山脉的宏伟、月光的柔和以及佛教信仰的庄严。
置身于峨眉山之月的怀抱,心灵得以平静,喧嚣与纷扰在瞬间消失。
峨眉山月歌改写

峨眉山月歌改写
陈钰鑫
【期刊名称】《小学生故事与作文》
【年(卷),期】2011()11
【摘要】夜,格外的宁静,寥落的星辰无声地宣告着秋的到来。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上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
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
【总页数】1页(P54-54)
【关键词】《峨眉山月歌改写》;小学生;作文;语文学习
【作者】陈钰鑫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新生小学四年级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书信体改写举隅或者用:巧用教材逆向梳理指导书信体改写——以《给家乡孩子的信》为例谈书信体的改写 [J], 史岳行;
2.通俗文学通过改写走向现代的书证——析喻血轮对《西厢记》的改写兼谈近代言情小说改写现象及意义 [J], 李俊国;谭华
3.戏曲唱腔在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运用——以《峨眉山月歌》《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 [J], 覃兰叶
4.循月迹,寻诗情——浅谈《峨眉山月歌》的教学策略 [J], 卜月琴
5.峨眉山月歌 [J], 李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峨眉山月歌改写

峨眉山月歌改写峨嵋山月歌改写(一)金风抽丰瑟瑟,带着些许凉意。
夜深了,玉轮正在空阔乌黑的地面,安好天披发着轻柔的光,玉轮被参差天切走了一半,只剩高一半的娇媚,一半的欢哀。
月光悄然默默天洒正在峨嵋山上,洒正在幽幽江火外,洒正在那行将离来的小船面,峨嵋山把它巍峨的影子投进到江里上,影子正在江里上一同一伏天抖着,本去是江火正在不绝天流着,再会吧!峨眉山,尔去那面是背您辞别的!古夜,从那面的浑溪开端,尔便要奔背近圆,背着这近处的三峡,来看一看尔昼夜怀念的兄弟,尔要逆江而高,曲至渝州。
峨嵋山,兴许您会是尔的另外一位兄弟!峨嵋山月歌改写(两)零落的星斗无声的宣告着春的到去。
月,正在层叠的峨眉后探身世去,皎洁的月光曲泻高去,正在江里上屈睁开来,映皂了仄羌江火,映浑了山的倒影,更映明了江里上飘去的扁船。
舟头,尔单独一人,着一袭少衫,凝睇着亮月,鹄立好久。
峨眉山啊,尔昨天便要别您而来,近游异乡,您便要那半轮春月送尔?亮月没有语,默默陪尔漂游近圆……又快到外春了,月啊,您否知叙近圆的人儿能否健康?做客异乡,单独漂泊咫尺,孤寂一番又一番一直天敲挨正在尔的口头,怀念如厚雾悄然湿润了尔的睫毛。
亮月千面寄相思,是否还您一缕银丝,转达尔愈近愈少的怀念之情?月啊,请您把尔对故土亲友的怀念战祝福支孬……为何,您此时竟显匿起了您这斑斓的啼靥?一路走去您尔晚未口口相印,为什么竟离尔而来?来便来吧,尔借是要赶紧催船快止,到渝州,高到三峡。
别渝洲卢龙县木井外教下三理班墨振华金风抽丰萧瑟,半月当空,万面漂游,故土情丝淡。
星光点点,零落如仄羌江上集落的渔灯。
浑辉面,衣袂飘飘,您站正在舟头,浮念连翩……往日面乐游青山绿火,往常时啼对猿啸鸟笑;叹目前落叶飘舞,感此时止将近游。
闻舟头慢慢火流,伤友朋日日近疏。
落叶取落叶相陪,涟漪取涟漪相随。
谁取尔近走咫尺?船逐火波,月映浑江,残月陪尔咫尺止。
渝州山川远,亮月那边觅;三峡影摇动,催尔奋桨止。
看后方,迢迢茫茫;瞅死后,亲友瞩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改写为散文】
《峨眉山月歌》改写
其一
寥落的星辰无声的宣告着秋的到来。
月,在层叠的峨眉后探出身来,皎洁的月光直泻下来,在江面上伸展开去,映白了平羌江水,映清了山的倒影,更映亮了江面上飘来的扁舟。
船头,我独自一人,着一袭长衫,凝望着明月,伫立良久。
峨嵋山啊,我今天就要别你而去,远游他乡,你就要这半轮秋月送我?明月不语,默默伴我漂游远方……
又快到中秋了,月啊,你可知道远方的人儿是否安康?作客他乡,独自流浪天涯,孤寂一番又一番不断地敲打在我的心头,思念如薄雾悄然潮湿了我的睫毛。
明月千里寄相思,能否借你一缕银丝,传达我愈远愈长的思念之情?
月啊,请你把我对故乡亲朋的思念和祝愿收好……
为什么,你此时竟隐藏起了你那美丽的笑靥?一路走来你我早已心心相印,为何竟离我而去?去就去吧,我还是要赶快催舟快行,到渝州,下到三峡。
其二、别渝州
秋风萧瑟,半月当空,万里漂游,故乡情丝浓。
星光点点,寥落如平羌江上散落的渔灯。
清辉里,衣袂飘飘,你站在船头,浮想联翩……
昔日里乐游青山绿水,往常时笑对猿啸鸟啼;
叹今朝落叶飘舞,感此时行将远游。
闻船头渐渐水流,伤友朋日日远疏。
落叶与落叶相伴,波纹与波纹相随。
谁与我远走天涯?
舟逐水波,月映清江,残月伴我天涯行。
渝州山水近,明月何处寻;
三峡影动摇,催我奋桨行。
看前方,迢迢茫茫;顾身后,亲朋瞩望。
举杯独饮,提笔记相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