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观察性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中的观察性研究设计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与影响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性研究设计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观察性研究设计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在现有条件下的自然状态,并收集相应的信息,来探索疾病的发展与传播规律,有助于推断出疾病的原因与结果。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设计的类型及其应用。
一、类型1.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也被称为追踪研究或队列研究,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来追踪研究对象的疾病发展情况。
研究对象可根据暴露因素进行分类,如接触某种化学物质的人群和未接触的人群。
通过比较两组人群的疾病发病率,可以推断出该化学物质是否与该疾病存在关联。
纵向研究时间长、成本高,但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也称为截面研究或横断式研究,是对某一时间点上特定人群的疾病和暴露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收集横断面数据来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横断面研究主要用于描绘病情、分析疾病的发病率、频率和分布特征。
横断面研究相对简单快捷,但不能明确因果关系。
3. 出生队列研究出生队列研究是指根据某一地区或社区的所有新生婴儿进行的观察性研究。
研究者会追踪这些婴儿的成长过程,并记录暴露因素及可能的疾病发展。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潜在的暴露与后来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4.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又称为回顾性研究,通过将某种特定疾病的患者(病例)与没有患病的人(对照组)进行比较,来探索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适合研究罕见疾病或发病率低的疾病,且相对成本较低。
二、应用1. 确定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
观察性研究设计可以帮助确定某种因素是否与某种疾病存在关联。
例如,通过纵向研究,可以追踪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以评估吸烟与癌症的关系。
2. 疫苗有效性评估观察性研究设计可以用于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研究者可以观察接种疫苗后群体的疾病发病率,来判断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效果。
例如,乙肝疫苗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观察被接种的人群中患乙肝的发病率是否较低来评估。
观察性研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in new areas of inquiry
David A Grimes Lancet 2002; 359: 145–49
23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27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病例报告的应用
发现新的疾病或(新的)病因线索
如1985年,在《Stroke》杂志上报告了2例服用含有苯丙醇胺(PPA) 的减肥药的患者发生出血性卒中。进一步研究证明减肥药或感冒药中含 有的PPA是发生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大规模观察性研究IMPROVE进一步显示,门冬胰岛素30可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5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16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24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描述性研究的种类 Type
现况研究 病例报告 病例系列分析 个案研究 历史(常规)资料分析 随访研究 生态学研究
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观察研究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基于对某一观察对象(以下简称“被观察对象”)的观察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和发现。
本报告旨在以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态度,描述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这项观察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了解被观察对象的相关特点,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2. 被观察对象的描述被观察对象是一种动物,属于鸟类,具体为红蓝鸟。
此种鸟类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喜欢生活在森林和丛林中。
红蓝鸟体型较小,大约15厘米长,具有艳丽的羽毛,背部呈红色,腹部呈蓝色。
它们的体态优雅,飞行速度较快,常常在树枝上停留或飞翔。
3. 观察方法为了对红蓝鸟进行观察和研究,我们选择了以下方法:1.选择适当的观察地点:我们选择了多个森林地点,其中有丰富的红蓝鸟种群,以确保观察的代表性。
2.采用远距离观察法:出于对红蓝鸟生活习性的尊重,我们尽量远离鸟群进行观察,以避免对其产生干扰。
3.观察时间段: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观察时间段,涵盖了红蓝鸟在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活动,以全面了解其行为习性。
4.记录观察数据: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笔记本记录了红蓝鸟的外观特征、行为动作、食物选择等信息。
4. 观察结果和分析通过对红蓝鸟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外观特征:红蓝鸟羽毛艳丽,背部呈红色,腹部呈蓝色,极具吸引力。
2.鸣叫声:红蓝鸟鸣叫声高亢而悦耳,常常用鸣叫来进行社交和领地争夺。
3.繁殖行为:红蓝鸟会在繁殖季节选择合适的巢穴,并由雌鸟负责孵化卵和育雏。
4.食物选择:红蓝鸟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如蚂蚁、蜘蛛等。
综上所述,红蓝鸟是一种优雅、多彩的鸟类。
它们的外观特征和鸣叫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而它们的繁殖行为和食物选择也表明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5. 结论通过对红蓝鸟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外观特征、行为习性和生态角色。
红蓝鸟作为一种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食物链传递能量,并且对昆虫等害虫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RCT 观察性研究 随访性研究 病因学研究 诊断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等临床研究的注册解读

研究注册的必然性 为何一个非干预性研究也要注册
临床研究注册的目的:目的是为了公开,让业界看到研究的 科学性和真实性,注册过程中有评审专家会给你提出专业的 可行性意见,设计建议,让你的研究更加科学,明显提升一 个档次,此外你的研究也能避免被他人重复注册研究,也将 更容易被高质量杂志认可,获得业界的名誉。然而当下,不 注册则意味着没有好杂志愿意接收你的结果。 非干预研究注册优缺点:缺点就是注册过程繁琐,耗时,尤 其对于一个未注册过的研究人员来说尤为陌生。有点除上述 诸多内容外,你会发现你注册后获得注册号你的研究将更容 易获得资金支持(此前无项目支持),更容易被项目审批专 家认可,发表结果时也更容易被接受,毕竟你的研究是经过 多为专家评审设计过得,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都将高于 同类非注册研究。
注册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应对你的研究进行完整的设计,最好找到相关专业人员修改文章 的可行性,伦理是否过关,设计是否要紧,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避免 问题太多注册时直接被拒掉。 中国临床研究注册中心为双语注册:需要对文章题目、目的、入选标 准、排除标准、分组方法、随机方法、评价指标等关键信息进行翻译, 其他背景、参考文献、详细设计、随访等内容不必翻译。 到正规公认的网站注册,避免被欺骗或注册号不被认可。国际公认的 临床研究注册中心是免费的,美国为:(Clinical );中 国为:。 伦理委员会批件:主要为批准文号及单位。
注册过程中细节问题
第二:此项虽加*,但并非必须上传结果,如果研究还没有进行,可以选择不上传, 切勿盲目填写。
注册过程中细节问题
第三:共享资源的时间一般都是研究完成,论文发表后,后期随访过程中,共享 方式即为文章发表的期刊、数据库,如万方、CNKI、PUBMED,RESMAN等数据库。 如果版权归你所有,还可以分享至其他公开网站。
Meta分析系列之四_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_曾宪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年8月第4卷第4期 Chin J Evid Based Cardiovasc Med,Aug,2012,Vol.4,No.4•297 ••循证理论与实践 •Meta分析系列之四:观察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曾宪涛,刘慧,陈曦,冷卫东[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4055(2012)04-0297-03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2011年度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 CZX01)作者单位:442000 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曾宪涛,冷卫东);浙江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刘慧);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科(陈曦)通讯作者:冷卫东,E-mail:lengtaihe@.doi:10.3969/j.1674-4055.2012.04.004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 )又称非实验性研究(non-experimental study ),是指没有加入研究人员的任何干预(试验的或其他方面)措施,允许事件自然发展的研究过程[1]。
医学研究中有很大部分是观察性的研究,多用于评估教育项目和研究可能造成疾病或损害的危险因素,由于人的内在特点或实施条件涉及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类研究通常不能实现随机化。
因此,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观察性研究更容易受到偏倚风险影响,发生选择性偏倚的风险大于实验性研究。
由于观察性研究能够提供许多极为重要的信息,并在医学研究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观察性研究的Meta 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①对观察性研究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某因素是否为危险因素;②提供更准确的效应量估计和增加统计效能,分析量效关系;③分析不同研究间的异质性;④总结各单个研究的结果;⑤研究稀有暴露因素及其相互作用;⑥研究稀少疾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观察性研究的Meta 分析大量涌现,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成为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疗效观察与临床研究

疗效观察与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和临床研究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用于评估不同治疗手段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两种方法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应用以及相关挑战等方面探讨疗效观察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性。
一、疗效观察的定义和特点疗效观察,也称为观察性研究,是指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和收集数据,以评估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与临床试验不同,疗效观察并不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而是通过搜集已有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
疗效观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践中真实性:疗效观察是针对真实的患者群体进行的,反映了实际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问题。
这使得观察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性。
2. 观察和记录:疗效观察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数据记录,收集有关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的信息。
这种观察记录方式使得结果全面、客观,并且能够反映患者在真实环境中接受治疗的情况。
3. 数据的长期性和实用性:疗效观察的时间跨度可以更长,对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对大量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提供实用而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临床研究的定义和特点临床研究,也称为试验性研究,是指通过对照实验方法,评估不同干预手段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通常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等不同的研究设计。
相比于疗效观察,临床研究具备以下特点:1. 干预与对照:临床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和对照,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这种干预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2. 控制误差和偏倚:临床研究通过设计随机分组、盲法等方法,控制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线特征上的差异,减少结果的偏倚。
这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和可信。
3. 证据层次高:临床研究的证据层次较高,因为其研究设计更加严谨,能够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其结果通常被用作制定治疗指南和推动临床实践的依据。
三、疗效观察和临床研究的应用疗效观察和临床研究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
医学观察性研究设计讲座(连载一)

医学观察性研究设计讲座(连载一)医学观察性研究设计(Lecture on Designing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Medicine)本讲座将介绍医学观察性研究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和步骤。
医学观察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观察病人或人群的自然病程或暴露因素,然后分析这些数据来研究疾病的真实发生率、风险因素和结果等。
与随机化对照试验相比,观察性研究更适合评估医学行为、危险因素和自然历史。
1.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首先,研究者应该明确研究问题并制定假设。
这些问题可以是描述性的,比如,研究某些疾病的真实发生率和流行情况;也可以是分析性的,比如,研究危险因素和因果关系,比如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和假设应该明确定义,具有可测量性和容易获取数据。
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者应该制定研究的目的和目标,以帮助指导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
2. 研究人群的选择研究人群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研究者需要确定人群的特性和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学和环境因素。
这些特性将指导数据收集方案和样本大小。
例如,如果研究者想评估某个身体状况的真实发生率,他们需要选择一种具有相应症状的病人群来收集数据。
如果研究者想评估某个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他们需要选择具有不同程度暴露的人群来收集数据。
如果研究者想评估某个特定人物群体的健康状况,他们需要进行家庭调查和随机采样。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包括获取病例的信息,描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此外,还需要了解病人的死亡状况、药物治疗和其他干预措施的记录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启发式方法,自我填写表格、自动访问病历或直接观察获得。
研究者还应该制定备受尊重的伦理标准来保护相关病人的隐私和医疗记录。
(作者注:这句话翻译没清楚)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病人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流行病学特征和各种传统和新奇治疗方法的效果。
为了探索病人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通常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检验假设。
观察性研究方案设计怎么写

一、课题的提出昆虫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极广。
在地球上生存的昆虫种类不少于200万种。
如果你花一点时间观察一下,哪怕只是一小块草地,你都会发现周围有许多活跃的昆虫,不断地在空气中、在花草间、在土壤内活动,从中你将会发现蚂蚁的身影。
蚂蚁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昆虫家族,过着有组织、有秩序的群居生活。
这些分工明确、勤劳勇敢的小昆虫,它们整天忙忙碌碌的干什么呢?自从老师与我们一起学习了《昆虫》这节课以后,更激发了我们生物小组探究蚂蚁动态的浓厚兴趣,想弄个究竟。
二、研究目的:1、蚂蚁的群居生活别具一格。
结合《昆虫》一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全面去了解蚂蚁是如何传递信息、识路、打仗等生活习性,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2、通过考察,使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留心身边的事物,自觉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了我们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
3、通过对昆虫的了解,使我们趋利弊害,让昆虫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三、研究内容1、蚂蚁的搬运方法与能力。
2、蚂蚁传递信息的方法。
3、蚂蚁识路的本领。
4、验证“蚂蚁搬家就下雨”的说法是否正确。
5、了解蚂蚁打仗的原因。
四、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操作法、查资料法五、研究时间9月——11月六、研究班级:五年级七、研究过程:(一)、确立研究小组并分工参加人员为小学四年级全班同学,按自己的研究兴趣自由结合,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进行研究。
(二)、研究计划1、考察蚂蚁的搬运方法与能力(9月2日—-9月15日)课题小组的成员先撒馒头屑,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蚂蚁的搬运能力,我们用青虫和天星牛还检验,并查资料,知道蚂蚁有着非凡的搬运能力。
2、动手实验,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方法(9月16日——9月30日)在铁盒内滴糖浆,先不剪掉蚂蚁触角进行试验,然后再剪掉触角进行试验,从中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方法,然后我们又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蚂蚁是用触角来进行信息交流的。
3、认识蚂蚁识路的本领(10月1日——10月12日)为了了解蚂蚁的识路本领,我们用一个圆竹筒罩住蚂蚁,蚂蚁仍能够准确辨认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 流行病学研究时,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 预期现患率或感染率和对调查结果准确性 的要求。 当容许误差d=0.2P, 当容许误差d=0.15P, 当容许误差d=0.1P, N=100×(1-P/P) N=178×(1-P/P) N=400×(1-P/P)
注:N:为样本数 P:为某病的预期现患率或感染率
16
四、现况研究的基本步骤 1. 选题和确定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 3. 确定样本的大小和抽样方法 4. 拟定调查表 5. 确定测量方法和检验方法 6. 建立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7. 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17
五、现况研究中可能发生的几种偏倚及其防止 1. 无应答引起的偏倚(应保证较高的应答率>80%); 2. 调查对象应答引起的偏倚(信息偏倚) 3. 由于仪器或检查引起的偏倚; 4. 观察者偏倚(在仪器检查中):有观察者之间的 偏倚和观察者内的偏倚两种; 5. 调查者偏倚;
30
二、优缺点 优点 (1)非常适合于罕见疾病和长潜伏期疾病的病因 研究。 (2)省时、省人力物力,能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3)只需少量的研究对象即可进行。 (4)一次研究可探索多种可疑因素。 缺点 (1)研究中病例的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偏倚控制的难 度大。 (2)对照组的选择困难。 (3)难以完全控制外部变量。
4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 1. 描述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分布特 征,为卫生决策及预防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2. 描述并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 的关联,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奠定基础及提 供线索。 3. 在采取某项防治措施一段时间后,重复进行 现况调查,根据前后患病率差别的比较,评 价某项措施的效果。 4. 为疾病监测或其它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23
(五)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 WHO下设血清保存中心、流感中心、虫媒 病毒检测中心等与152个会员国合作。 我国的疾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 1. 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 2.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如国家 流感中心; 3.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如医院内 感染和病原菌耐药性检测系统; 4. 建立检测点开展疾病监测;
5
三、现况研究的调查方法 (一)普查 1. 概念:将某一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 均作为调查对象,于某一特定时间内(较 短时间:几天、几周或数月)调查人群中 某病的患病情况及患病与某因素的关系。
6
2. 普查的目的 (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如宫颈 癌、肺结核的调查。 (2)为了解疾病的疫情及分布,以便采 取相应的措施。 (3)为了解健康水平,如儿童发育、营 养调查等。 (4)为建立人体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 如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
20
(三)疾病监测的目的
1. 监视疾病流行的趋势,验证谣传,早 期预警,察觉、预测疾病爆发。 2. 评估疾病的进一步影响,监视项目实 施情况。 3. 评价疾病预防干预措施效果,为决策 者提供信息。
21
(四)疾病监测的种类
1. 传染病监测:WHO: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 斑疹伤寒和回归热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 我国又增加登革热和爱滋病。
11
3. 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条件 (1)是否做到了随机抽样。 (2)随机的样本必须足够大,必须满足统 计学上用样本来估计总体所需的调查对象 的最小数量。
12
4. 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 都作为抽样的对象,每个人被抽中的机会均等。 (2)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将目标人群编号, 然后随机选取一个起点数字,每隔一定数字抽 样。 (3)分层抽样:按人口学特征或标着分若干层, 然后抽样。 (4)整群抽样:如以乡、村、工厂、社区分成 若干单位,随机抽取单位,每个单位的个体即 为样本。
24
(六)监测系统常见问题
1. 监测缺口/监测疾病过多; 2. 低报告率、报告迟缓; 3. 忽视其他信息资省、地区级无数据分析能力; 7. 没有反馈和评价机制; 8. 早期预警反应慢。
25
二、资料的来源、收集和利用 (一)资料种类 1. 常规报告登记资料 (1)医疗卫生工作日常记录和报告卡片; (2)统计报表,如传染病疫情报告; 2. 调查性资料
19
(二)监测工作的内容 1. 内容: (1)系统地收集疾病分布变化、影响因素的变化、预防 措施的效果等资料; (2)分析和评价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原有的对策和 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 (3)尽快地将分析处理的资料上报或反馈给有关部门; 2. 类型: (1)被动监测:指医务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程序将 疾病的发生、死亡情况填写报告卡,向上级有关部 门报告,上级有关部门接受并处理有关资料。 (2)主动监测:指根据特殊需要,由卫生机构的人员定 期收集某一段时间的疾病资料或亲自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26
(二)常规报告登记资料的收集 1. 死亡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2. 疾病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3. 人口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27
(三)分析死亡资料与疾病资料的几种指标
某病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某病患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粗死亡率=(某人群的年间死亡总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1/10万) 某病病死率=(因患该病而死亡的人数/该病患者总数) ×100% 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 ×100%(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采用)
31
三、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一)病例和对照的选择 1. 原则 (1)病例和对照要有良好的可比性。 (2)采用随机样本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从而减 少选择性偏倚。 (3)足够的样本量,以保证统计推断的正确性。 (4)研究对象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设计, 以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
32
2. 确定研究的病例 (1)病例内外部特征的限制:病例应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 人,而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标准要有明确规定。 (2)病例类型的选择:有三种类型的病例可选,即新发病 例、现患病例(以往新发病例中的幸存者)和死亡病例。其 中应首选新发病例。 (3)病例来源的选择: ① 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 地区内,经过普查、疾病登记或医院汇总,找出所研究疾病 的全部病例。根据全部病例数量多少,或抽样或全部使用。 ②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可在一个医院或不同医 院,最好是在不同等级的多家医院里选择病例。根据病例数 量的多少,或全选或抽样。
22
2. 非传染病监测:出生缺陷、职业病、流产、吸烟 与健康、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部分肿瘤)
(1)居民中相关慢性病的发病患病及死亡情况的资料; (2)死亡登记与死因调查; (3)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如生活习惯、营养状 况、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等; (4)环境因素及其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如气象、水文、 植被等生态情况; (5)有关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6)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出生、死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教育 水平、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等情况; (2)传染病人在人、时、地方面的动态分布,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等 的变化情况; (3)监测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因素; (4)监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5)监测传染病病原体的抗原型别、毒力及耐药性的变化情况; (6)监测疫苗及其它生物制品使用情况:使用数量、效果和毒副作用; (7)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8)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9)对传染病进行预测;
7
3. 开展大规模普查时应注意: (1)要明确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病 人并及时给予治疗。 (2)所普查的疾病最好是患病率比较高的。 (3)所用方法应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细微 变化)和特异度(假阳性率低),且现 场操作技术不是很复杂。 (4)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 证普查的顺利进行。
8
18
第二节 疾病的监测及资料收集
一、疾病监测 (一)概念 监视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影响因素以 及对疾病的各项预防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首先对疟疾的监测,之后开展了脊髓灰质炎、 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监测工作。 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疾病的 分布和影响因素变动的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上 报和反馈,及时修改和完善预防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以便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
9
(二)抽样调查 1. 概念: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有代表性的人群(样本)来进行调查,通 过样本的调查结果来估计总体的参数, 即通过样本的患病率及某些因素的分布 情况可估计出总体人群的患病率及某些 因素的分布情况,这种调查方法称之为 抽样调查。
10
2.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1)优点:省时间,省人力物力,调查范围小,调 查工作容易作的细致,适宜做流行病学研究。 (2)缺点: 抽样调查设计、实施与数据处理分析比较复杂。 不适于变异很大的人群。 不适于需要普查普治的计划。 不适于发病率低的疾病。
观察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指现场观察,是在自然状态 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即疾病在人 群中是如何发生的,表现出什么特点和规 律,是阐述疾病分布特征、认识疾病的病 因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的方法学。
主要包括:现况研究、疾病监测、病例对 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
第一节 现况研究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 既横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 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 调查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的患病情况, 以及患病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 尽管现况研究强调患病与要研究的因素是 同时获得的,但有时也需要回顾过去的某些 生活习惯或特殊事件等,以进一步了解患病 与某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史或特征 有 无 合计 病例 a c a+c 对照 合计 b a+b d c+d b+d a+b+c+d
X2=[(ad-bc)2n]/[(a+b)(c+d)(a+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