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春天的故事》课件

《春天的故事》课件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春天的故事》以其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 注入了新的活力。
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春天的故事》在表现手法上融合了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等多种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 感染力。
提高了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春天的故事》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展现了文学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引导读者思考 现实问题。
次要人物性格特点
次要人物形象各异,他们或乐观、或悲观、或勇敢、或胆怯 ,共同构成了故事中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他们的性格特点 与主人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故事结构分析
故事情节
故事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春 天的景象和人物的活动,展现了 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新生活的向
往。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时刻。
结尾
总结故事的结局,包括 主要角色的命运和故事
的教训。
人物介绍
主要角色
详细介绍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包 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成长 变化。
次要角色
简要介绍故事中的次要角色,以 及他们如何对主要角色的命运产 生影响。
02
春天的故事分析
主题分析
主题概括
本故事讲述的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对故事的评价与反思
总结词:创作初衷 总结词:自我挑战 总结词:故事影响
详细描述:作者在创作《春天的故事》时,旨在通过描 绘春天的美好来唤起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详细描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尝试运用 新的叙述手法和语言风格,以呈现更丰富的故事内涵。
详细描述:作者认为,《春天的故事》不仅给读者带来 了美的享受,同时也传达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深 刻思考。

春天的故事ppt课件

春天的故事ppt课件
8
3、我国吉林省长春市是重 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中 (A汽车产业)最为著名。
A汽车产业 B天然气 C棉布纺织
4、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位于(C广东)省。 A广西 B 山东 C广东
9
5、小岗村农民以(C包产到户) 一举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 先进典型。
A责任到人 B多劳多得 C包产到户
10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 高的权力机关。
6、中国是世界上手机第一 生产大国,中国制造的标记 在国外市场随处可见。˅
4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 着我国13亿人民。˅
8、在流水线上,工人的工 作速度和结果只会影响工序 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X
5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还 发展了不少生产名优产品 的农业基地。 ˅
我国不但有工业生产基地, 还有农业生产基地。
全自动洗衣机
我的发现: “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人们
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在进步,在腾飞。
29
“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答: “四大件”的变 迁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 提高了,中国在进步, 祖国在腾飞!
30
1、在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 食品的比例越低,就说明家 庭生活的水平( 越高 )。
31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邓小平 )。
1、西北工业重镇——兰州的石油化工 城
2、北方工业明珠——大连的工业开发 区
3、孙中山先生故里——广东省中山市 的工业园区
4、全国水路交通要冲——上海港
50
我们的发现(农业生产基地)
• 整体看:沿海地区生产基地多, 内陆地区少。
分类看:南方水果多,水产品多, 北方粮食多。
分地区看: 河南是小麦生产基地, 黑龙江是大豆生产基地。

歌曲春天的故事ppt课件

歌曲春天的故事ppt课件
翻唱风格
不同的翻唱者对歌曲有不同的理解和演绎,使得这首歌曲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韵 味。
歌曲在流行文化中的影响
社会影响
这首歌曲以其深入的内涵和优美的旋律,成为了中国流行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 听众爱好。
文化意义
歌曲《春天的故事》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个时期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 放的历史进程,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谣音乐的普及
这首歌曲的广泛传播,使更多人了解和爱好 民谣音乐,扩大了民谣音乐的影响力。
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的推动
流行音乐的创新
歌曲《春天的故事》在创作手法和表现情势上有所创 新,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促进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这首歌曲的成功,鼓励了更多音乐人尝试不同风格和 元素的创作,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05 歌曲的社会心义
对时期的记录与反思
记录改革开放
歌曲《春天的故事》以叙事的方式,生 动地描画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成为 时期的见证。
VS
引发对改革的思考
歌词中对改革的艰辛和成果的描写,激发 人们对改革历程的反思,对未来的思考。
对民谣音乐的影响
民谣风格的体现
歌曲《春天的故事》融会了民谣的元素,为 民谣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民谣音乐 的发展。
韵律之美
歌词的韵律和谐,语言优 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节奏感强
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动 听,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和情感共振。
音乐结构
歌词与音乐的完善结合, 使得整首歌曲层次丰富, 情感表达深入。
03 音乐风格与技能
曲调与旋律
曲调
这首歌曲的曲调婉转,旋律优美,给 人以温馨、甜蜜的感觉。

《春天的故事》PPTPPT

《春天的故事》PPTPPT

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内 容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大会决定: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意 2、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义 3、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问题:城乡人民居住条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思考:邓小平的话说明了什么?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 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 的先进科学技术。
——邓小平
的 必 要对 性外 。开

——
思考: 我国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主要哪些领域? 我们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领域 和科技领域。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归纳: 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战略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大会决定: 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理解: 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4、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结论:它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经 济建设新路子和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四)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基本 国策,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坚持社会主义 的制度下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历史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因此,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春天的故事(五线谱)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春天的故事(五线谱)课件

反馈机制
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 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 馈
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反 馈
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 核与评价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 感和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 他类似的音乐作品。
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创作,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

能够理解《春天的故事》这 首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能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 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

情感目标
导入:播放《春天的故事》音乐视 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与春 天的气息
新课教学
示范:教师现场演唱《春天的故 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 感表达
《春天的故事》的创作 背景、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指 导纠正
巩固练习
复习歌曲《春天的故事》 听辨不同版本的《春天的故事》 创作关于春天的故事的音乐作品 组织音乐会,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学 生分组进行歌 曲演唱和表演, 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表现
力。
教学评价与反 馈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观察学 生的表现,评估教 学效果
问卷调查:向学生 发放问卷,了解他 们对课程的感受和 建议
小组讨论: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学习心得和体 会
作业评估:对学生 的作业进行评分和 反馈,指导学生的 学习方向
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
歌曲简介
歌曲名称:《春天 的故事》
歌曲类型:中国民 谣

春天的故事课文课件ppt

春天的故事课文课件ppt
传递正能量
这篇课文所传递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于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影响。
课文的评价
语言优美畅,思想内涵深邃,是文学艺术的佳作

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02
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
珍贵,感人肺腑。
主题鲜明、富有教育意义
春天的故事课文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 • 课文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 • 艺术特色 • 课文的影响与评价 • 相关扩展资料
01
课文背景
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 蓝图。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发表了重要的南巡讲话。
两次时间节点的春天,两度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春风 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暖花开》
歌曲,歌词中表达了对春 天和生命的赞美。
《春之歌》
歌曲,以音乐的形式表达 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喜悦。
THANKS
01
《春天的故事》是由蒋开儒 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
的歌曲。
02
蒋开儒,男,汉族,1955年 出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
词作家。
03
王佑贵,男,汉族,出生于 湖南郴州宜章县骑田林场牌
楼村人,著名作曲家。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结构分析
01
段落划分
02
主题思想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春天的到来,第二部分讲述春天的 故事,第三部分总结春天的意义。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 法,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句话运 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力量和引导作用。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 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武 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 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再大一些,提出“发 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的论 述。这就是改革开放在全国全面展开的南巡 讲话。
朗读思考:
• 题目的内涵。这曲《春天的故事》讲的是 怎样的故事?“故事”给中国带来了哪些 变化? • 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 “春天”指什么? • 为什么说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在 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
理解意象和歌词的构思:
• 歌词围绕中心意象“春天”,形成了意象 群体,请一一圈出并分析理解它们的内涵。 • 歌词的上下节之间有什么关系,结合关键 词做一点分析。
总结
• 什么是歌词?歌词是一种兼容音乐和学 两大类的文体。 • 与诗歌相比,相同的在于都运用意象来表 达含蓄的情感。不同的是,歌词有音乐性 方面的要求,明朗、清晰、浅显、通俗, 常用回环反复的艺术手法强化抒情,
歌颂为中国带来“春天”的老人邓小平
邓小平生平经历:
• • • • • • • 1904年8月22日出生。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9-1930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 1934年参加长征。 抗战爆发,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 记。
邓小平生平经历:
• 1952年任国务院副总理。 • 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两次被撤销党内外一 切职务。 • 1977年恢复党政军领导职务。 • 1981年6月当选中央军委主席。 • 1989年11月,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两个春天的故事:
• 1979年春天,共和国改革开放,百废待兴。 75岁的邓小平注意到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在这里画了一个圈(深圳、汕头、厦门、珠 海)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点步伐。

部编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春天的故事》课件

部编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春天的故事》课件
人均油料产量 (公斤) 人均猪牛羊肉 产量(公斤)

今天,超市出售 的方便食品,种 类繁多。
改革开放的成绩3:
住 建国以来,城镇建造新房已超过49亿平方米,97年
人均居住面积(卧室面积)8.8平方米,农村共建造 新房138亿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4平方米。
80年代初,上海 的大杂院。
今天,很多家庭拥有了宽敞 豪华的客厅
改革开放的成绩4:
行 1998年和1949年相比,全国铁路通车
里程增加了2倍,公路通车里程增长114倍。
人多路窄,处处堵车曾 现在,路宽了,车多了, 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 出行不那么难了。
经济更加发展
民 主 更 加 健 全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社会更加和谐
文化更加繁荣
科教更加进步
100
今天,
0
1949年
1998年
全国棉纱、棉布产量图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改革开放的成绩2: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49年
1998年
60年代,人们
平均2个月才
可以领到半斤
肉,并且还要
凭票供应。
(右图)
全国油、肉 产品产量图
感受小康
家庭四大件的变化
上世纪50——70年代,“自行车、 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冰 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
90年代后期,“空调、电脑、 手机、汽车” 。
人 民 生 活 明 显 改 善
改革开放的成绩1:
600
500Biblioteka 400300棉纱产量(万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 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 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h
7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希望的田野上
4、思考和拓展(2)
就事行发 会业改展 被和革是 葬社我硬 送会们道 。主的理
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内 容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大会决定: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意 2、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义 3、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和内容 归纳和理解: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改变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会后农村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由农户家庭长期承包 集体所有的土地,其收成在完成上交给国家和 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
h
5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h
2
第11课:伟大的历史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战略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大会决定: 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h
3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h
9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3):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后有海南为经济特区,开放最前沿。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
归纳: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 南三角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和意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分析: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土地公有制
责任 保证国家 和集体的
权利 土地是长 期使用h的
利益
剩余收成
是自己的
6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和意义
结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不 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理解: 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4、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结论:它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经 济建设新路子和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h
4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990年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延伸:经济特区为什么集h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10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四)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进入 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基本 国策,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坚持社会主义 的制度下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历史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因此,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义现, 事代不 业化实
问题:城乡人民居住条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h
8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思考:邓小平的话说明了什么?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 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 的先进科学技术。
——邓小平
的 必 要对 性外 。开

——
思考: 我国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主要哪些领域? 我们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领域 和科技领域。
4、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h 的新时期;
14
总之,它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h
11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五)、探究练习:想一想
1、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表格中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
小岗村 1976年 1979年
人口
19户 110多人
20户 115人
粮食产量
35000斤
132300 斤
人均口粮 230斤 800斤
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h2008-3-21
1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为什么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分析:
1、文化大革命
造成经济建设巨大损失
2、“两个凡是”提出
拨乱反正艰难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事求是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指导思想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人均分配 收入 32元
200多元
还贷款 —— 800元
交售粮食 ——
30000斤
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根本利
益得到保障,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发
展迅速。
h
12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材料阅读: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建设经济特区的好处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 知识。特区成为开放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 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对外影响。听说 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 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 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1984年视察经济特区讲话
答:可以增强与国外的经济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学习外国先 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 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h
13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自我测评:
4、归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说明其伟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