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包括: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

3、精神障碍的病因:⑴遗传⑵心理社会因素①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成为直接原因。

②父母教养方式:个性和应对模式的形成。

③经济状况:差异性。

④文化背景⑤人际关系⑶人格特征: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①精神障碍的易感人格②分裂样人格③癔症样人格④偏执型人格⑤强迫型人格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精神病理学定义:研究精神症状(对症状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深入精神病人心灵的钥匙。

精神活动是通过外显行为(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

2、精神症状的判定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3、精神症状的特点:⑴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⑵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⑶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⑷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⑴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⑵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⑶注意各症状间的鉴别,如内脏幻觉与内感不适.⑷分析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精神病学知识点总结

精神病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 精神障碍 精神症状 错觉
幻觉
妄想
超价观念 顺行性遗忘 假性痴呆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环性心境 躯体化
癔症
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我国精神障碍主要分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4: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与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品行障碍、多动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概述——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起病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
病前有一定素质和人格基础
症状表现:脑功能失调,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无器质性基础,无精神病性症状
相当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病程多迁延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特点与诊断标准●躁狂发作、抑郁发作的具体表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惊恐发作的具体表现及鉴别诊断●广泛性焦虑的症状特点与治疗方法●强迫障碍的具体表现
●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特点
●分离性障碍的分类与鉴别诊断。

精神病学精选重点

精神病学精选重点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光、颜色、气味等,感觉障碍多见于癔症。

知觉:在感觉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并借助于以往的经验,形成的整体的印象其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功能性幻觉:指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幻觉。

反射性幻觉:即当现实刺激引起一种感官出现知觉体验时,另一感官立即出现幻觉体验。

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

见于精神分裂症。

感知综合障碍:是指病人能够正确认知事物的本质,但对它们的部分属性,如大小、形状、比例、色彩、或空间、时间关系去产生了歪曲的知觉。

包括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体型感知综合障碍。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特征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原发性妄想: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及现实基础,而没有逻辑推理错误,解释、环境的变化或时间的变化可以使患者改变想法,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精神病学是研究和治疗精神疾病的学科,涉及到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精神病学的常见知识点。

1. 精神病的定义和分类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疾病。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精神病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

2. 精神病的症状和病程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有着不同的症状和病程。

例如,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睡眠问题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语言和思维紊乱等。

病程指的是疾病的发展过程,可能是急性的、慢性的或间歇性的。

3. 精神病的病因精神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

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精神分裂症。

生物学因素涉及神经递质不平衡、脑结构异常等。

环境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创伤经历等。

心理社会因素指的是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4. 精神病的诊断和评估精神病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和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心理评估工具,如病史采集、临床访谈、心理测试等也是精神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专业医生通常采用标准化的诊断标准,例如DSM-5,来确定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5.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等来减轻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家庭疗法等,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精神疾病。

6. 精神卫生政策和服务精神卫生政策涉及到精神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许多国家都有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和政策,致力于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度。

例如,精神卫生法的制定、精神卫生院的建设和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等。

7. 精神病的预防和促进精神健康预防精神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教育、心理支持、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等。

此外,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提高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和知识,也对促进精神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名词解说1、被害妄图: (delusionof persecution)是最常有的一种妄图。

病人深信某人或某个公司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诬陷,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恶运或死地。

如被追踪、被监督、被诋毁、被隔绝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图:(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涉观点)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没关的事物都以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图陪伴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想被洞悉感( 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以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他人知道了,可是经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必定能描绘清楚。

该症状对诊疗精神分裂症拥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 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忽然发生的激烈而短暂的感情迸发状态,经常伴有激动和损坏行为,过后不可以完好回想。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阻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阻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响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阻碍、精神分裂症等。

5、默然症 (mutism) :因为语言运动区处于克制状态,病人默然不语,也不回答以下问题,可用手表示。

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 withdrawal state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有受体后所出现的特别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久用药后,忽然停药惹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图症(primary delusion ):是忽然发生,内容不行理解,与既往经历、目前处境没关,也不是根源于其余异样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行逆,临床上以智能伤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阻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缓性心因性反响,是因为遇到异乎平常的威迫性、灾害性内心创伤,致使延缓出现和长久连续的精神阻碍。

(完整word版)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完整word版)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绪论第一节概述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4.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5.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0 器质性精神障碍;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 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 情感性精神障碍;4 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5 心理因素相关心理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一节概述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精神病学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

概念:1、感觉: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并且借助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印象。

3、幻觉: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而产生的异常知觉体验。

4、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用无关的、不被大家所理解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5、妄想:与事实、社会背景和患者的文化水平不符,但患者坚信并且难以纠正的一种病理信念。

6、影响妄想(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行为言语都受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因而不能自主,如电波、仪器、光等,常伴有与妄想内容相应的行为。

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7、强迫思维:反复出现的思维,尽管患者明知不正确、没必要,但也难以克服。

抵抗是强迫思维的特征。

8、心境: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9、焦虑: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刺激,内心极度不安,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

10、木僵:患者动作明显减少,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等。

11、记忆:是储藏在脑中的信息或经历再现的功能。

包括识记、保存、再认、回忆四个过程12、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对发病以前一段时间的事情不能回忆,多见于脑外伤。

13、顺行性遗忘:指患者对发病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事情不能回忆,常见于急性器质性脑病。

14、智能: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抽象智能、机械智能、社会智能。

15、紧张综合症:以全身肌张力增高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

16、Ganser综合征:指患者能理解问题,但只能做出近似的回答,常伴有定向障碍。

表现为假性痴呆(能理解问题但回答错误)或童样痴呆(患者言语与表情似儿童)。

17、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18、痴呆:指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而没有意识障碍。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精神疾病总论1.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包括两个方面:心和身,.心是心理的疾病,它起主导地位;明显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叫心身疾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

治疗原则包括:心身同治和心理干预目标3.精神障碍:包括认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智能障碍、意识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八种。

个论:1. 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包括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感觉过渡:受到刺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感受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觉异常:没有刺激,自发感觉;内感性不适:难以表达的异常感觉,无定位;感觉减退:对刺激感受性减低。

2)知觉障碍:对客观事物全面属性的反应,包括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有东西看错了;幻觉:没有刺激,感观出现知觉体验,无中生有,最常见的是幻听。

又分为内脏性幻觉:有定位的无中生有;功能性幻觉:同一感官发生;反射性幻觉:不同感官发生。

前面有,但后面无中生有;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幻觉产生于另外一个感官3)感知觉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整体正确,个别有误。

2 思维障碍:思维障碍主要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内容障碍两大类。

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表现为语流增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多见于躁狂症2).思维迟缓反应慢,话少,患者自觉脑子变笨,思考问题困难。

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症;3)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症):知道没有必要,但却无法摆脱。

强迫症最核心的是强迫观念。

4)***思维、思维***:除思维奔逸和思维迟缓外均为精神分裂症。

5)思维散漫:答非所问,但能听懂。

6)思维破裂:答非所问,听不懂。

7)思维贫乏:缺乏进一步联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

6).病理性赘述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

前面的回答文不对题,最后一句才是答案。

7).强制性思维:外力强行加入,不痛苦;受外界被动影响;别人让他想的;见于精神分裂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知识点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ICD-10:国际疾病分类DSM-Ⅳ: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7类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10类DSM-Ⅳ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精神检查面谈检查的目的: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5、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3、结束病史采集重点:现病史(5)1、发病条件和原因:2、起病急缓及早期症状:3、疾病发展及演变过程:4、病时的一般情况:5、既往与之有关的诊断、治疗用药及疗效详情。

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2、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是精神病学的一个传统分支,它以心理学为基础,主要是对异常心理体验,思维行为等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并研究。

如何区别精神活动属正常与异常?1、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

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精神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精神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1、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存在哪些症状?2、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评定其严重性3、应善于分析症状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哪些是继发的。

4、应重视各症状间的鉴别减少疾病的误诊,5、分析症状产生的可能诱因、原因及影响因素。

判断精神活动正常与否的原则,1是否符合当地的习俗规范,2是否符合客观现实,3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4心理活动是否与环境协调统一,5心理活动是否与自身协调统一,6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完整如何区别正常人的错误反映与病人的精神症状:1是否具有特异性错误的判断是否具有特殊意义,2是否具有荒缪性错误的判断是否具有客观原因与现实基础,3是否可以用事实来纠正,是否坚信不疑精神症综合症:又称精神病症状群,是指某些疾病过程中,几个症状有规律的同时或相继出现,同时或相继消失,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而组成的特别的临床相,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症比单个症状更具有诊断意义。

继发性精神症状,是指继发于其它心理过程的精神症状障碍是原发障碍的解释与说明,或是原发症状的泛化。

原发性精神症状,是指症状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既找不到心里学上的解释,又具有特发性的特点,是一开始就形成的症状。

具有特别重要的诊断意义。

一,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高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2、感觉减退:对一般刺激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服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4,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的异常感觉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分为生理性错觉,病理性错觉和幻想性错觉。

2、幻觉:指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幻觉分类:按所涉及的感官分为;1)幻听,最常见,有非言语幻听,言语幻听具有诊断意义,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评论性,命令性,议论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2)幻视为最常间的幻觉形式常具有恐怖色彩3)幻味4】幻嗅5)幻触5)内脏幻觉按幻觉体验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假性幻觉来源部位外部客观空间内部主观空间形象形象鲜明不够鲜明生动感觉器官通过感觉器官获得无感觉器官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和心因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多见于癫痫、癔症等。

包括1)视物变形症2)空间知觉障碍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4)非真实感:二、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由感知所获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个过程称为思维。

正常思维的特点:1、目的性:思维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

2、连贯性:指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前后衔接,相互联系。

3、逻辑性:指思维过程符合思维逻辑规律,有一定的道理。

4、实践性:真确的思维过程能通过客观实践检验。

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内容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增加,反应增快等多见于躁狂2、思维迟缓:多见于抑郁3、思维贫乏:4、思维散漫:回答问题不切题5、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6、病理性赘述7、思维中断8、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9、思维化声10、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12、语词新作13、逻辑倒错性思维(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概念,是在病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推理判断,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但病人对此坚定不移无法说服,也不能被客观现实所纠正妄想的特点:1)病理性坚信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2)自我卷入性、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本人利害有关;3)个人独特性、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背景。

妄想的分类:1)原发性妄想:是指直接产生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其特点: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包括: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妄想气氛。

2】继发性妄想,指先有其他心理过程障碍,而妄想的产生是对于原发症状的解释和说明。

临床上包括1,被害妄想2,关系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4,夸大妄想5,罪恶妄想6,疑病妄想7,钟情妄想,坚信自己被异性中情8,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的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9,被洞悉感三)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站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基础。

三、注意障碍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的特点。

注意分为:1,主动注意指随意注意,有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反射为既定目标的注意。

2,被动注意为不随意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

(一)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适当的2、注意的稳定性:有相应的稳定性3、注意的紧张性:有与现实相应的紧张度4、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自觉的二)注意障碍分类:1、注意增强:主动注意增强,见于偏执狂。

2、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3、注意涣散:主动注意的稳定性降低4、注意转移:被动注意的兴奋性明显增强注意对象不断变化很难稳定5、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明显缩小四,记忆障碍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记忆是在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

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近事记忆,远事记忆记忆障碍的常见类型:1、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回忆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2、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3、遗忘: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

(1)完全性遗忘: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

(2)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3)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4)界线性遗忘:(又称心因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5)进行性遗忘,记忆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5、虚构:由于遗忘,患者由想象来填补自己的记忆缺损6、柯萨可夫综合征:当虚构+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

又称遗忘综合征。

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等。

五、智能障碍智能:是一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功能。

智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应用。

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能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它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

智能障碍包括:1,精神发育迟滞:大脑发育成熟以前,各种致病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

随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2,痴呆: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损害,但没有意识障碍。

可分为1,全面性痴呆2部分性痴呆。

鉴别:1,老年期谵妄2,抑郁症3,失语症4,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是痴呆的症状,而没有大脑组织结构的损害。

1、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

即对简单问题给与错误地回答。

2、童样痴呆:行为幼稚。

3、抑郁性假性痴呆:严重的抑郁患者在精神运动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

六、定向力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称为周围环境定向力。

对自身状态的额定向力称为自我定向力。

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

包括1、地点或空间定向力:2、时间定向力:3、自我定向力:定向障碍: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即称为定向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