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_徐红琳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绩效管理的研究

开题报告:绩效管理的研究

开题报告:绩效管理的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绩效管理是组织中的重要管理活动,旨在评估和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

然而,目前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尚不充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绩效管理的关键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

研究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定义、目标与原则、绩效评估方法、绩效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意义绩效管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绩效管理的关键问题,可以为组织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提高员工绩效,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背景和目的的确定: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对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建立研究框架。

3. 数据收集:设计问卷和访谈指南,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数据分析。

4. 结果分析和讨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结论。

5. 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对组织实践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理解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并为组织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0). The importanc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7(8), 1234-1250.- Chen, L., & Liu, M. (2015). A review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10(2), 12-27.- Wang, Q., & Li, Y. (2018).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5(3), 567-589.。

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

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

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更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对绩效管理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绩效管理的概念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接着,文章将回顾和梳理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到现代的以过程和员工发展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和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绩效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等,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评价指标的设定、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员工参与度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总结绩效管理的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为企业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科的理论为绩效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框架和工具,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提升员工绩效,并最终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员工在组织内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员工行为分析的基础。

该学科的理论指出,员工的行为受到个人、团队和组织等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绩效管理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员工行为,提高工作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激发员工的潜力。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目标设定、过程监控和结果反馈等环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水平。

心理学:心理学理论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员工动机、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深入洞察。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综述作者:王立朴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20期[摘要]相比国外日渐完善与成熟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

通过阅读与整理大量的相关文献,笔者对国外以及国内关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研究状态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绩效考核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35[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1 西方国家绩效管理理论发展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1.1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背景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最初的绩效管理普遍注重绩效评估,甚至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评估。

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为了提高政府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迎接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掀起了政府改革浪潮,开始着手进行政府形象重塑,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造。

在这期间,绩效管理得到迅速的发展。

毕争和邢传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西方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写道“绩效评估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为适应日渐复杂多变的行政环境,政府需要重新分析其职能结构,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测量;二是公众对政府治理的信任危机要求政府必须提高行政能力,并通过改进绩效测量的技术和展示测量结果增加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性”。

1.2 西方国家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了政府改革浪潮,开始应用市场的手段,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改造政府的组织结构、治理模式和管理技术。

我国关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而国外日渐完善与成熟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中也带 来了许 多 问题 , 使管理 走入 误 区:如何解 决这 些 问
题. 使绩 效管 理 真 正 成 为 管 理 利 器 , 需 要 对 于 绩 效 管 理 体 就
系有 一 个 全 面 的 认 识 。
分数可能很高 . 但私下里却想解雇他们注霞评估 的过程 和形
式 . 注重 评 估 的价 值 , 组 织 和 员 工 的作 用 不 大 等 。 不 对
色的 绩效 管理 理 论 , 关键词 绩效管理 绩效评估 综 述
中 图分 类 号
G 0 3 4
文 献标 识 码

文章编号
10 — 9 5 2 1 )0 6 0 0 2 16 (0 0 0 1— 4
当前 , 内外 有 关 绩 效 管 理 理论 成 果 繁 多 . 多 理 论 在 许
所 环 境 的 变 化 : 工 应 该 把 管 理 者 不 仅 仅 当作 评 价 者 , 员 同时 还是指导者 , 助他们获得成功 l 。 帮 3 汤 姆 ・ 恩 ( o on 和 玛 丽 . 肯 斯 ( r Jnis 科 Tm Ce) 金 Ma ekn ) y 在 总 结 许 多 管 理 实 践 案 例后 , m应 当废 止 绩 效评 估 。 范德 指 瑞 ( ada ) 出 应 该 用 绩 效 管 理 系 统 代 替 每 年 的 绩 效 评 Fnr 指 y
绩 效 管 理 日益 受 到 各 个 领 域 管理 人 员 的 重视 。我 们 从 绩 效 管 理 思 想 的起 源 、 念 与 原 理 形 成 历 程 可 以 看 概
出, 绩效管理 经历 了由单一 的评估制度 , 逐步 向系统性 、 综合性 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 并逐步在各个领域 形成 了具有特
对 独 立 的 系统 , 常 与 组 织 中 的 其 他 背 景 因 素 相 脱 离 , 组 通 如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学号2011228134成绩等级本科生学年论文1题目: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院(系)经济与管理系专业班级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姓名胡婷婷指导教师(职称)麻凤梅(讲师)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综述胡婷婷(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陕西安康,72500)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

本文对国内、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理论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理论体系。

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文献综述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Hu Tingting(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kang University Ankang,Shaanxi,72500)Abstract:In the economic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management.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From which it can be seen tha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has experienced by single evaluation system,and gradually developed to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comprehensive process,finally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Key words:performance;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review目录引言 (1)1研究绩效管理理论的原因 (1)1.1国外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 (1)1.2国内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 (2)2绩效管理在政府中应用的原因 (3)2.1西方政府的绩效管理 (3)2.2我国政府的绩效管理 (4)结束语 (4)参考文献 (5)致谢 (7)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政府部门引入市场化思维和管理方法,对政府部门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的一种管理方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公共政策学,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学的绩效管理理论。

绩效管理是一种针对员工、组织和工作结果进行管理的方法,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则是根据政府部门的性质和目标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绩效评估系统的研究:绩效评估系统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实施会对绩效管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针对绩效评估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何确定绩效评价指标、如何测量绩效和如何进行绩效评估等方面。

2. 绩效激励机制的研究:激励机制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为工作绩效较好的员工提供奖励和晋升机会,从而引导员工积极工作。

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如何制定激励机制、如何确定奖励标准以及如何避免激励机制带来的负面效应等问题。

3. 绩效管理文化的研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

为了实现绩效管理的长期有效性,公共部门需要倡导绩效管理文化,使绩效管理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

因此,如何塑造绩效管理文化和如何推进绩效管理的文化转型也成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实践研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研究是对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政策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政策效果评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针对政府部门的管理方式,其实施效果对于政府工作的改善和人民生活的提升至关重要。

因此,针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策效果评估主要关注政策目标是否达成、政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政策是否带来侧面影响等问题。

2. 案例分析: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认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现实应用和困难。

可持续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可持续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企 业 管 理
中国市场 21 00年第2 6期 ( 总第55期) 8
可 持 续 绩 效 管 理 基 本 理 论研 究
张 洁
( 首都经济贸 易大学,北京 107 ) 0 0 0
[ 摘 要 ]绩 效 管理 作 为企业 管理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在 企 业管理 中发挥 着 重要 的作 用 ,其发 展 已经形 成 了比较 完整 的

预先 设定 的标 准值进行 比较 和评估并分 析其原 因 , 出解决 找
6 优 秀师 资 匮乏 ,对 教师 的培 训不够
师 资 已经逐 渐成 为阻 碍培 训 水 平 提 升 的 主 要 因 素 之


的培训 ,完成上 述 两项工作 的前 提是必 须借助 一套科 学 而
系统 的流程 、工具 与方 法 。企 业 培 训全 面 推行 IO 10 5 S 0 1
足 、优 良 、合理 的企业 系统 内的师 资 队伍 。
对 策 :首 先 ,进 行 课 程 开 发 的 规 划 ,确 定 课 程 体 系 的 基本 结 构 与 体 系 的 组 成 ;其 次 ,选 择 合 适 的 课 程 开发 流程 与 方 法 ,确 保 课 程 质 量 ;再 次 ,建 立 课 程 开
发 与修订 的评估机 制 ,贯彻 在实践 中修订 、在修 订 中
实践 ;最 后 ,强 化 课 程 素 材 的 积 累 ,关 注 生 产 经 营 过 程 中个 性 化 的人 、 事 、经 验 、案 例 等 补 充 材 料 ,加 速
总之 , 企业 培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改进 培训工作, 除以上对策外还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关注和指导 ,真正把
企业培训 作为提升 企业 的核 心竞 争能 力 、凝 聚人 心 、共享 知识管理 的重要 的支撑 ,才能更好地 改进和加强 培训工作 。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研究:回顾与展望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研究:回顾与展望
方式 该 书从对 组 织 出发分 析绩 效 管理所 要 解决 的核 心 问 问题 和基本 任务 , 而 以 目标 管 理 、 衡 记 分 卡和 关 键绩 进 平 效指 标 为基础 构 建 了“ , 三层 四 维关 键绩 效 整合 战略管 理 框
论、 目标 管 理理 论 。如 , u h e(0 7 从 目标 和 反馈 作 为 决 因为 到那 时 我们 已经 知道 我 们在 寻 找什 么 、 么是合 B c n r2 0 ) 什
A pi ef ma c ng . e o 理论 基 础也是 绩效 管理 教 材存 在 的一 个普遍 特 点 但绩 效 题 之一 是 :绩 效 管 理 实 践 ( p l dP r r n eMaa e
度 和社会 组织 维度 对绩 效 管理 领 域 的研究 特 征进 行 分析 有 的绩效 管 理相 关文 献 中有 所 显现 和论 及 . 仍需 要进行 但 其 中 。1 ()学科 的认 知维 度方 面 一是 按 照 学科 范式 存在 的 深入 、 系统 地探 索 。 从 当前 的有关 探 讨 来看 . 绩效 管理 的 理论 基础被 认 为 程度分为软科学研究和硬科学研究 . 二是按照学科领域的 内容 在实 际 问题 中的 应用 性 分 为 纯 理论 式 研 究 和 应用 式 主要 存在 于两 个方 面 :1管 理控 制理 论 。 效管理 和管理 () 绩
义。
关键 词 : 绩效管 理 ; 理论 基础 ; 究 研
绩效 是组 织 一 切 管理 实 践 的 指 向所 在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义的 “ 效管 理 ” 广 绩 即管理 。从 狭 义 的特别 是 从人 力 资
与研究 问题 之 间的 比率 高低 分为 城镇 型和 乡村 型。 个维 每
度 内部 的两个 标准 互 相交 叉 . 成 四个 象 限。研究 者 在分 构 析后认 为 , 效 管理 研 究从 认 知维 度 上来 看属 于硬性一 应 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8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6卷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徐红琳(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员工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关系到员工个人利益,同时又涉及整个组织及社会的经济发展。

本文着重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目标设置和目标管理理论五个方面来探讨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中图分类号:F 20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2)0158)03收稿日期:2004-11-25作者简介:徐红琳,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师。

员工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利益,更牵涉到整个组织、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所以,绩效管理也是国内外经济学和管理学学者研究的重点。

一、系统论是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同时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一个组织的管理系统当作一级系统,它由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等组成,那么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则是一个二级系统,它由招聘与安置、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等子系统组成。

一个组织的绩效管理系统则可以看作是一个三级系统,它由各个子系统组成,包括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绩效的沟通、绩效评估和反馈以及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等。

1.绩效管理的整体性绩效管理系统的整体性体现在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的,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没有评估的指标体系不行,有了指标体系而没有过程的控制不行,绩效的结果如何必须通过绩效评估来确定,确定的绩效评估结果必须用于绩效的改进,这样才能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可以说,绩效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构成绩效管理系统,都无法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2.绩效管理的集合性绩效管理系统的集合性是指绩效管理的各个组成要素彼此关联且相互区别,这些组成部分既无多余也无不足,构成了绩效管理系统的整体。

3.绩效管理的相关性绩效管理系统的相关性体现在绩效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

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为绩效评估提供评估标准,绩效沟通为绩效评估提供依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则是绩效改进的依据,绩效反馈是绩效改进的前提,绩效管理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改变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

4.绩效管理的目的性绩效管理系统的总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绩效因果链中员工绩效的控制来实现部门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绩效,即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此,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通过三方面目的的实现来实现组织绩效。

第一,向员工提供工作绩效评估的反馈信息,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员工能够发现需要培训的方向,改进工作绩效,有利于员工个人的事业发展。

第二,绩效评估为组织的奖惩系统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奖金在员工个人之间的分配。

第三,建立一个员工绩效的档案材料,以便于将来帮助组织进行人事决策,包括提升优秀员工、剔除不合格的员工、为工资调整提供理由、为员工培训确定内容、为员工的调动确定方向、并确定再招聘员工时应该重点考察的知识、能力、技能和其他品质。

5.绩效管理的环境适应性绩效管理系统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这些环境因素首先指企业内部的客观条件,如工作场所的布局与物理条件(室温、通风、粉尘、噪声音、照明等)、任务的特点、目标的特点、工作对身体伤害的危险、工作职责的特点、主管的领导作风与监控方式、公司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宗旨等。

环境因素还包括企业之外的客观环境,如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市场竞第2期徐红琳 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159争强度等,但绩效管理系统与这些因素之间只发生较间接的联系。

事实上绩效管理系统所处的环境就是绩效管理系统工作的限制条件,也可以说是约束条件。

绩效管理系统只有与外部环境保持最佳的适应状态才具有生命力。

因此,可以说,绩效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努力增强企业内部的活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达到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的综合平衡,最终实现企业预期目标。

二、绩效管理是一个控制系统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绩效管理是一个控制系统。

这一控制系统首先表现为员工、部门、组织绩效因果链中前一环节对后环节的控制。

就员工绩效管理而言也是一个因果链控制系统。

绩效管理首先有预期的果)))绩效管理的目的,要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就必须有绩效评估,进行绩效评估的前提是必须对绩效进行沟通,绩效沟通的基础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这样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绩效沟通的因,绩效沟通是绩效评估的因,绩效评估是绩效反馈的因,绩效反馈是下一轮绩效指标体系的因,于是不断循环往复直至达到提高员工绩效的目的。

绩效管理体系的因果链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1 绩效管理体系因果链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反馈和前馈存在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是对员工绩效的前馈控制。

绩效沟通中既包括前馈控制又包括反馈控制,绩效沟通通过分阶段检查员工的工作绩效,提供反馈意见,同时将总结的意见用于下一阶段的前馈控制。

绩效评估反馈的信息则用于下一轮的绩效改进。

绩效管理系统的控制作用体现在评估者为了使被评估者达到提高绩效水平的目的而展开的活动中。

评估者作为施控主体,被评估者作为受控客体,评估者通过与被评估者共同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保持绩效沟通、进行绩效评估与反馈来控制被评估者的工作行为或工作结果,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由于一个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所处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因此绩效管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可以说绩效管理的控制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绩效管理系统是一种动态系统,当绩效管理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某种稳态时,这种稳态在本质上是一种动态平衡。

三、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现代化的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在整个系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贯穿着两种/流动0:一种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另一种是随之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等信息的流动。

前一种流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流程,这种流动是否畅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好坏。

为了使企业经营达到最优效果,就必须对人流、物流、财流加以科学地计划、组织和调节,使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而人流、物流、财流畅通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流的畅通。

信息流的任何阻塞都会使人流、物流、财流造成混乱,有损于企业生产的经济效果。

因此,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必须具有信息系统的功能,要能够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完整地收集、正确地加工、迅速地传递,以及有效地使用等等,以保证信息流的畅通。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庞杂的信息流,如果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无法迅速、有效地得到必要的信息,那么,评估者就无法对被评估者的绩效进行合理的控制,绩效管理职能就无法发挥。

绩效管理对信息的要求,可以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

绩效管理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

所以,管理过程实质是信息过程,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企业就无法对自己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

企业为了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管理人员必须对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产量、质量、材料、消耗、机械维修、成本核算等等规定一定的标准。

如果实际执行的结果偏离了原定的标准,那就要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进行有效地控制。

为此,企业必须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在管理工作中信息反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图2 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框图160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6卷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信息反馈。

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通过各种报表、数据、指令等信息关系发生联系。

评估者的任务就是通过信息系统了解信息、处理信息,然后做出正确决策,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绩效管理系统的各种活动。

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反馈循环过程包括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绩效沟通、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将绩效改进计划用于下一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每经过一轮循环,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就提高一步。

因此,信息反馈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组织提高员工绩效的重要保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借助计算机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给全体员工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为绩效管理系统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四、目标设置与目标管理理论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 n g theory)是当代重要的激励理论之一,目标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它探讨了目标具体性、挑战性和绩效反馈的激励作用。

目标设置理论指出明确的目标能提高绩效,一旦我们接受了困难的目标,会比接受容易的目标带来更高的绩效,反馈比无反馈带来更高的绩效。

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因为它提供了绩效标准,提供了与组织活动相关的计划和管理控制的基础,有助于确定所使用技术的性质,表明组织到底是什么样的,因此,具体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效果更好。

目标越容易似乎越可能被接受,但是,目标设置理论假定在员工能力不变、目标的可接受性不变的条件下,目标越困难,绩效水平越高。

因为一旦员工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在降低该目标的难度、实现该目标、直至放弃该目标以前,他或她都会投入较多的努力。

当人们获得了在朝向目标的过程中做得如何的反馈时,人们会做得更好,因为反馈能证明所采取的行动是否合理,能帮助人们认清已做的和要做的之间的差距,它还可以作为评估变革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为决策提供指导。

目标管理强调参与式的目标设置,这些目标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和可衡量的。

目标管理强调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员工个人的具体目标,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组织的总体目标是逐层分解的,由组织总体目标先转化为分公司目标,再转化为部门目标,最后到员工个体目标。

而且低层次单位的管理者共同参与自己目标的设置。

所以目标管理体制不只是自上而下,也自下而上,结果是形成一个各层次目标相衔接的目标层次。

对个体员工来说,目标管理提出明确的个体绩效目标。

如果所有人都实现了他们的目标,那么他们单位的目标就能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也就成为现实。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为他所在单位的绩效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贡献。

将目标设置理论与目标管理理论作对比,我们发现目标管理和目标设置理论都提倡具体的目标和绩效反馈,当目标足够困难时,目标的设置能带来更高的个体绩效,目标管理也更加有效。

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是关于参与问题:目标管理极力主张参与,运用参与的主要好处在于,它引导员工建立更困难的目标,而目标设置理论表示给下属指定目标效果一样好。

参考文献:[1]王雨田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列尔涅尔.控制论基础[M].科学出版社,1980.[3](美)加里#德斯勒,刘昕,吴雯芳等译.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6]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7]J ohn M.Ivan cevich,H u m an Resou rce M anage m ent-7t h ed., TheM c G ra w-H illC o m pan i es,I n c.1998.10.[8]Stephen P.R obb i ns,O rganizati onal Beh avi or:con cepts,con-trovers i es and app licati ons(7t h ed.),Prenti ceH a ll I n tern ati on a,l I n c. 1997.3.(责任编辑吴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