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共3篇

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共3篇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1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绩效评价成为了一项关键的管理活动。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水平、利润能力及未来潜力的科学、系统地评估。
评价结果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全面、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模型等方面综述企业绩效评价文献。
一、评价方法常见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包括财务方法、非财务方法和综合法。
财务方法主要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如ROI、ROE、ROS等。
非财务方法注重对企业的战略和文化等非财务因素进行评价,如平衡计分卡和价值链分析等。
综合法将财务和非财务方法相结合,使用多个维度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数据包络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
二、评价对象企业绩效评价的对象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岗位或者某项业务。
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数据来源。
三、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员工指标、客户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等。
它们可以反映企业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和绩效状况。
四、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是指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数学模型。
评价模型的选择和使用需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等因素。
常见的评价模型包括线性规划、主成分分析、AHP等。
五、启示与建议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充分考虑评价目标、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价指标和方法、评价结果的解读和应用等问题。
在实践中,需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价结果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
此外,还需要关注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误差,以及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等。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
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企业绩效评价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企业绩效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摘要:以《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等10种权威管理期刊为文献来源,CNKI 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得到了2010-2015年期间发表的181篇企业绩效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就文献的研究数量、研究类型、研究主题、研究质量等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近5年来中国企业绩效研究的发展动态,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另外还分析了各期刊刊载文献的特征、文献作者所属的单位和受到基金资助的情况,对企业绩效研究论文的发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企业绩效;研究现状;内容分析法引言:有效提升经营绩效从来都是企业的现实需求。
绩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成就与效果,但是对于如何定义一个企业的成就,如何评价相应的效果,学术界和企业界从来就没有完全一致的论述。
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竞争力以及经营者业绩成果都被认为是企业绩效的体现[1]。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企业绩效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结果,具有数量和效率等属性。
企业绩效评价与管理是管理科学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课题,不仅学术界对此密切关注,企业界也有迫切的实际需求。
由于绩效评价问题与生俱来的发散性和多学科交叉性,长期以来,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背景的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会计学、生产运作学、市场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2]。
分析我国在企业绩效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对今后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数量众多的相关文献,本文克服了过去定性研究和单一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的局限,采用了能够同时体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特征的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管理类重要学术期刊上有关企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分析,揭示企业绩效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学者和组织管理者们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我国企业绩效的现状研究企业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直是战略管理乃至整个管理领域研究关注的重中之重。
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绪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公司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和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当前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公司绩效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1. 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设定、监控和评估绩效目标,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它涉及到员工的绩效评估、奖励机制、绩效改进等方面,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公司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绩效的监控和管理,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绩效管理也是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三、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的现状1. 绩效管理模型研究目前,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BSC(平衡计分卡)、MBO (管理者目标责任法)等模型的应用和研究。
这些模型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指导。
2. 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研究绩效管理涉及到很多关键因素,如员工激励、绩效评价体系、绩效改进机制等。
目前,研究者们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断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3. 多维度研究传统的绩效管理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维度(如财务绩效),而现在的研究趋向于将绩效管理视角拓展到多维度,包括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地评估绩效。
四、公司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1. 弹性绩效管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的弹性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加。
弹性绩效管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在保证绩效的实现员工的弹性化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的研究也将重点放在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上,探索如何通过调整企业文化来提升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企业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企业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动态英国学者尼尔·M·格拉斯(2002)认为,组织不仅要注重丰富员工的生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发展做出规划,只有把对员工的事后评价制度变为发展规划,真正把事后的判断性过程变为事前的建设性过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
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和经济日报工商部共同编著的《新经济革命》一书指出:股票期权奖励是激励核心人才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激励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普遍采用,其特点是通过股票期权的形式,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核心人才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升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这种长期激励手段,是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最常用的举措,切实有利于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斯蒂芬·P·罗宾斯(1979)认为;激励知识工作者,金钱和晋升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们一般有着较高的报酬并且喜欢自己的工作。
对他们的奖励主要应该来自工作的本身,比如给他们提供有挑战性的、不断发展的工作;允许他们以自己认为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给他们实现自己兴趣的自主权;为了使他们了解其专业领域的发展,为其提供各种受教育的机会(会议、培训、专题讨论会等)。
企业核心人才与知识工作者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注重自身的发展,希望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挑战性,希望在工作中满足成就感。
由此可见,对核心人才的激励,不能单纯的使用物质激励,应注重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激励。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激励企业核心人才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金钱财富(7.07% )、业务成就(28.69% )、工作自主(30.51%)和个体成长(33.74%)。
安盛咨询与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对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多个行业的858名员工行调查分析,得出对核心人才的几个重要激励因素,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报酬、工作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影响决策,其中“工作性质”、“影响决策”和“与同事的关系”因素对核心人才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其他员工,“报酬”和“提升”两个因素差别相对不明显。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前言本文毕业设计的论题为XXXX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文本从绩效管理的概述、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综述,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发展趋势和重点。
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套科学的、综合的、整体的管理制度.发挥了绩效管理的激励效果科学完整绩效管理不但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潜在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所以说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发展趋势下,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绩效管理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列举大量国外和国内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而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绩效管理方案、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原则、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以及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等方面的观点,并且对引入本文中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绩效管理制度的文献期刊.国外研究文献:(1)Robert Bakwa 2003 《Performance management: how to appraise employee performance 》提出主要是通过对员工能力的分析,对员工岗位业绩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的比较,识别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甄别高素质和低素质员工,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真实、可靠数据,为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发展提供可塑的空间,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2)Daniel Raquel (2008)《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upport organization innovation》提出组织支持程度无疑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诸多因素中其关键作用的因素。
要使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断成功应从:培育企业家精神、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健全绩效管理制度等方面。
(3)Stephen Pilbeam Marjorie Kobnaki, 2003《The practi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分析到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一切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围绕着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而开展的。
《红叶陶瓷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7100字

平衡计分卡在红叶陶瓷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目录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1)一、引言 (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4)二、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相关理论概述 (5)(一)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及方法 (5)(二)平衡计分卡基本理论 (6)参考文献 (9)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在当前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也是难度很大的挑战,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愈加的快速,在这种竞争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企业想要抓住这个机遇并且在国内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那么应对这次机遇带来的企业竞争就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公司需要的就是集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的创新。
当前国内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制度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发达企业来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部分公司不会去考虑员工的想法,这样就导致了员工对于自己的绩效考核不满意,员工自己的小目标自然也就和公司的战略级目标背道而驰,从而对于公司战略发展有不好的影响(陈思源,林文彦, 张雅,2022)。
还有的公司绩效考察太过单调,导致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平衡,这样公司的长远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企业将战略进行内部解构成为可能。
平衡计分卡能够完成战略递进分解、效益评估以及战略围绕协同,化整为零式的将企业的整体战略分解为相应的组织绩效考核,明确部门、岗位战略职责。
2.研究意义对于当前的人力管理水平而言,很多公司的人事部员工在制定相关管理细则时并没有与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相结合,也没有基于公司发展现状,而是照搬人力管理理论,形成呆板老套的管理制度。
因此平衡计分卡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公司解决了人力管理难题(王泰和,黄雨澄,李宛青,2021)。
当前很多大公司已然将平衡计分卡熟练地运用在组织内部日常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管理水平提升,使组织内部的成长方向与企业战略更好进行吻合。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绩效评估作为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复杂,企业绩效评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还关系到员工的发展和福祉。
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评估企业的绩效,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企业绩效评估涉及多方面的指标和因素,如员工绩效、组织绩效、财务绩效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本文旨在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分析企业绩效评估的定义、指标体系、方法和模型,探讨影响企业绩效评估的因素,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推动企业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二是为企业提供量化的评估工具,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三是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四是为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比较的基准,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工具,帮助企业制定精准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方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企业绩效评估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率。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业绩评价文献综述(1)

企业业绩评价文献综述一、前言企业业绩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目前,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最活跃的两个领域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扩展和评价方法技术的完善与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简单、静态变得更为复杂、动态,随之出现了大量有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思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一化过渡为多元化,企业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也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向更加注重战略机会选择、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与企业治理结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机结合与互动影响评价发展。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也从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发展到经济增加值(EV A)和平衡计分卡(BSC)。
虽然上述经典的绩效评价模式在企业管理的研究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在实际运用也表现出了局限性,针对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国内外学者又开始对现行的绩效评价模式进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新的绩效评价模型。
二、绩效评价的几种模式回顾(一)、财务模式财务评价模式是在杜邦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初期,美国杜邦公司引入了著名的“杜邦公式”,即“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并且在此基础上综合了企业的各种财务指标,通过各个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进行了层层分解,将净资产收益率用企业所熟悉的财务指标表示,构成了著名的杜邦分析模型。
与衡量企业绩效的独立财务指标不同,杜邦分析模式表现出了很强的综合性,将各种财务指标相结合,明确地展现出了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逐层向上共同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每个指标对于公司的整体业绩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杜邦分析模型包括了六层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体系的核心,由企业的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综合性的反应了股东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杜邦分析模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体现出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
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
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一、统计说明(一)统计对象: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以“企业绩效评价”为主题的文献。
(二)统计时间:2001年至2006年。
(三)统计标准:统计标准是指根据选取的文献内容分析归类的依据。
除按年份期刊统计外,我们还按以下主题进行分类统计。
主题一:企业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研究。
主要指对企业绩效进行宽泛的研究,涉及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
主题二:企业绩效评价的创新性研究。
这类主题主要是在分析评述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缺陷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譬如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问题的研究。
主题三:基于特定背景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主要是对特定背景特定行业下的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譬如”空降兵”背景下对企业绩效的研究,转型经济下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
主题四:基于组织行为学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这是比较前沿的问题,是从行为科学角度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研究。
(四)统计结果:见表1-1和表1-2。
表1-1 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按期刊分年度分布状况表单位:篇发表了与企业绩效评价有关的文章22篇,分别分布在《会计研究》3篇,占总数的13.6%;《管理世界》6篇,占总数的27.3%;《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篇,占总数的9.1%;《南开管理评论》11篇,占总数的50%。
可见在《南开管理评论》上发表的此类文献较多。
另外,从年份分布看, 2004年发表的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最多,共有9篇,比例达到了40.9%,其次是2002年和2003年各4篇,分别占总数的18.2%。
表1-2 各类主题在各期刊中的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篇别为7篇,比例为31.8%。
另外从期刊分布上,各主题在《南开管理评论》上的研究比较多,有11篇,比例为50%。
而基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最少,只有1篇,比例为4.5%。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在这四本核心期刊上,主要是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有19篇,比例为86.4%;而采用规范方法进行研究的只有2篇,比例为13.6%。
二、统计描述企业绩效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
人们的研究既有从经济理论角度研究企业绩效,又有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研究企业绩效;既有对传统行业绩效评价的探索,又有结合新行业新环境研究。
下面将从分类统计的四个主题进行统计描述。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研究根据我们的定义,该主题是对企业绩效进行宽泛的研究,涉及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
从统计结果看,此类文章共发表7篇,比例为31.8%。
仲理峰、时勘(2002)认为,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包括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它是全体员工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沟通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对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该结果、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强调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绩效管理是一个强调发展的过程,目标之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氛围。
王化成、刘俊勇(2004)回顾了,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从早期的业绩评价、财务评价,到目前的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在此基础上,将业绩评价划分为三种模式,即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式。
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认为中国企业更应倾向于选择平衡模式。
常健(2003)依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定义了 5 种公司治理类型,并在实证分析的同时论述不同治理类型的公司业绩决定机制。
他认为,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本市场条件下, 没有所有权经营权代理、没有所有权代理有经营权代理治理类型, 要比有所有权代理有经营权代理、有所有权(营权) 代理治理类型有效率。
没有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 其业绩与人力资产提供者报酬显著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 但不显著。
有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其业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相关,与人力资产提供者报酬不相关。
潘镇、鲁明泓(2005)以苏州市426 家企业为样本,对影响中小企业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有形资源,特别是资金的可获得性、生产设施的利用效率、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是目前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基础条件,但企业制度改革对绩效改进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无形资源,如产品的质量水平、注册商标的等级等对中小企业的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灵活性能力、反应性能力的作用则比较微弱。
施东晖、司徒大年(2004)通过构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数,并据此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不高;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政府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最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要高于国有法人控股型公司,而一般法人控股型及股权分散型公司的治理水平介于前两者之间, 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治理水平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市净率却具有负向影响。
胡志勇(2004)以国有股占20 %以上的上市公司为对象, 以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为基础, 对我国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值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报酬率之间存在明显的价值相关性和增量价值相关性, 但与股票市值的价值相关性较低。
对样本按基金持股状况重新分组后发现:基金重仓股评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和增量价值相关性进一步增强。
总体而言,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具有价值相关性, 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改善投资决策。
综合对全部样本和子样本的研究,认为国有资本金效绩体系的评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 有助于投资者的价值评价或投资决策。
具体而言, 第一, 报酬模型表明效绩评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 并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 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股股票的评价值具有更大的价值相关性和增量价值相关性。
第二,由于价格模型可能存在规模效应和异方差等经济计量问题, 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相比, 效绩评价与股票市值的价值相关性相对较低, 难以发现其增量价值相关性, 但考虑个别股票的市场效率后,评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有一定改善。
第三, 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 基金重仓股的市场效率相对较高, 其市场价格反映的信息不同于非重仓股, 难以证实存在“功能锁定”现象。
(二)企业绩效创新性研究这类主题主要是在分析评述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缺陷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问题的研究。
从统计结果看,此类文章共发表7篇,比例为31.8%。
杨宗昌、许波(2003)认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应具有导向性,通过建立企业短期经营目标与长期经营目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他们应用代理理论,根据电信企业运营机制和管理特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应用指标链的方法,构建了价值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余颖、唐宗明、陈琦伟(2004)认为,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他们从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出发,系统比较了三种评价体系的优劣,并在此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新体系,即能力性经济租金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