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煤质分析y值、G值、岩相分析制样粒度要求

煤质分析y值、G值、岩相分析制样粒度要求

煤质分析特殊样品(y值、G值、岩相分析)粒度制样要求一.胶质层(y值)1.胶质层煤样必须是精煤,如果原煤需要检测胶质层,则煤样必须经1.40级浮沉减灰。

2.精煤或减灰后样品破碎至≤3mm后,在<50度烘干箱内烘干1h,破碎至全部通过1.5mm圆孔筛。

3.全部通过1.5mm圆孔筛样品称重,记录总重M。

然后用0.2mm编织筛再次筛掉<0.2mm部分煤样称重,记录<0.2mm部分煤样重m。

如果m/M*100%<28%,则将全部<0.2mm部分掺回至原煤样,若m/M*100%>28%,在其中选取一部分掺回煤样,掺回比例要求控制在20%~28%之间。

4.<0.2mm部分煤样掺回筛上部分后,按规定掺合三次,保证样品掺合均匀后装瓶。

5.样品总重不少于250g。

6.经过重液上浮煤样保存期限为:浮沉日后15内。

如果样品需要长时间存查,则需要保留原煤样。

二.粘结指数(G值)1.样品破碎至≤3mm后,在<50度烘干箱内烘干1h。

2.将样品破碎至<0.2mm,全部通过0.2mm标准编织筛,记录总重M。

3.将上述样品用0.1mm编织筛再次筛分,将<0.1mm部分全部筛掉,记录筛上物重量为m。

筛上物部分为0.1~0.2mm之间样品。

4.要求m/M*100%在20%~35%之间,如果计算数值<20%,则此样品作废,重新制样。

数值>35%,需要将筛上物再次破碎筛分,重新计算,使之达到标准。

要保证全部选定样品制成合格样品,不得随意弃去部分煤样。

5.达标后样品将筛上、筛下两部分掺合在一起,按规定掺合三次,保证样品掺合均匀后装瓶。

6.制样完成后,装瓶样品总重不少于30g。

7.粘结指数样品制样完成后,保存期限为5日。

若为浮沉后样品,此5日包含在浮沉后15日内。

三.岩相分析1.煤岩分析煤样必须是精煤,如果原煤需要检测,则煤样必须经1.40级浮沉减灰。

2.精煤或减灰后的样品,在≤50℃烘干。

原则上煤样可以不烘干,但破碎后必须可以过1.0mm标准编织筛。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煤质检测项目:包括总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硫分、粘结、抗压强度等。

标准:GB/T 212-2008《煤的分析试验方法》等。

2. 煤炭热值检测项目:主要是测定煤的发热量,以判断其能源价值。

标准:GB/T 213-2008《煤的发热量试验方法》等。

3. 煤化验检测项目:主要是对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碳、氢、氧、氮、硫等。

标准:GB/T 212-2008《煤的分析试验方法》等。

4. 煤炭物理性质检测项目:主要是测定煤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度、透气性、耐磨性等。

标准:GB/T 23835-2009《煤的物理试验方法》等。

5. 煤炭环境检测项目:主要是对煤中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如重金属、苯并芘等。

标准:GB/T 212-2008《煤的分析试验方法》等。

总之,煤炭检测涉及的项目和标准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和要求来进行选择。

煤质分析简介(Q、一般规定)

煤质分析简介(Q、一般规定)

三、溶液及其浓度
以水作溶剂的,称为水溶液(溶液)
溶液
以其他液体作溶剂的,如乙醇溶液
溶液的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物质的量。 单位mol/L。 如c(½ Ca2+)=1mol/L 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体积)之比。 一般用%表示 质量浓度,如g/L或mg/L 体积比或质量比,如(V1+V2)或(m1+m2)
空气干燥基 ad 收到基 ar 干燥基 d 干燥无灰基 daf
各种基准的组成关系图
Mt(外水内水) V
FC
A
daf d
ad
ar
注意事项
数值大小排列 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基准的统一。 例:已知一煤样Mad=1.16%,Aad=22.64%,Mt=6.5%, Vdaf=38.25%,求Var、Vd、FCad。 解: Var= Vdaf *(100- Mt- Aar)/100 =38.25%*(100-6.5-21.42)/100=27.57%
重复性限:在重复条件下,即在同一试验室由同一操作者 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试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 结果间差值(在95%概率下)的临界值。 再现性临界差:在不同试验室中,对从试样缩制最后阶段 的同一试样分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复测 定,所得结果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在特定概率下)的临界 值。
全硫: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的总和。 无机硫分为硫铁矿硫和硫酸盐硫、少量单质硫。 有机硫:与煤中有机质相结合的硫。 硫铁矿硫:煤的矿物质中以黄铁矿或白铁矿形态存在的硫。 硫酸盐硫:煤的矿物质中以硫酸盐形态存在的硫。 真相对密度:在20℃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 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视相对密度(ARD):在20℃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 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煤质部化验指标备查允许误差标准

煤质部化验指标备查允许误差标准

煤质部化验指标备查允许误差标准
一、灰分
灰分测定的精密度
分析水分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限
全水分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限
三、硫分
硫分测定的精密度
挥发分测定的精密度
胶质层指数重复性限
备注:(1)、重复性限:在重复条件下(即同一实验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间的差值的临界值。

(2)、再现性临界差:在再现条件下(即不同实验室中,对从试样缩制最后阶段的同一试样中分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的平均值间的差值的临界值。

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及检验标准

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及检验标准

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及检验标准1.一、水分(M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

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1.二、灰分(A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1.三、挥发分(V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1.四、固定碳含量(FC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煤质指标分级详细标准

煤质指标分级详细标准

一、灰分产率级别:1、动力用煤灰分分级2、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分级二、全硫含量级别:1、无烟煤和烟煤硫分分级2、炼焦用炼焦精煤硫分硫分分级及炼焦原料用煤三、发热量级别四、磷含量级别五、砷含量级别(煤中砷含量分级MT/T803-1999)六、氟含量级别(煤中氟含量分级MT/T966-2005)七、煤灰熔融性级别1、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分级(MT/T 853.1)2、煤灰熔融性流动温度(FT)分级(MT/T 853.2)八、煤的焦油产率级别九、煤的抗碎强度级别十、褐煤及风化煤腐植酸含量级别十一、理论精煤回收率级别十二、可选性等级划分标准十三、煤炭粒度分级(GB189—63)十四、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分级(GB MT/T825—2000)十五、煤层瓦斯成分分带十六、挥发份分级表(GB MT/T849—2000)十七、烟煤粘结指数分级(GB MT/T 596—1996)十八、煤全水分分级(GB MT/T850—2000)煤质化验指标一、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二、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三、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煤炭质量检测常用标准汇编

煤炭质量检测常用标准汇编

煤炭质量检测常用标准汇编煤炭质量检测是煤炭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结果直接关系到煤炭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为了保证煤炭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煤炭质量检测标准。

本文将对煤炭质量检测常用的标准进行汇编,以便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进行煤炭质量检测。

1. GB/T 5751-2006《煤质分析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煤质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分析项目,包括了煤的基本性质、元素分析、物理性质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煤炭质量检测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煤炭的热值、灰分、挥发分等指标,为煤炭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 GB/T 212-2008《煤质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煤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了煤样的采集、制备、保存等内容。

在进行煤炭质量检测时,样品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经过严格的样品制备,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GB/T 474-2008《煤的分类》。

该标准对煤的分类进行了规定,包括了煤的类型、品种、名称等内容。

在进行煤炭质量检测时,需要根据煤的分类来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 GB/T 212-2008《煤质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煤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了煤样的采集、制备、保存等内容。

在进行煤炭质量检测时,样品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经过严格的样品制备,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 GB/T 5752-2006《煤的质量分级》。

该标准规定了煤的质量分级方法,包括了煤的质量分级标准、分级依据等内容。

通过对煤炭进行质量分级,可以更好地指导煤炭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6. GB/T 212-2008《煤质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煤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了煤样的采集、制备、保存等内容。

在进行煤炭质量检测时,样品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经过严格的样品制备,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煤质化验分析国家标准大全

煤质化验分析国家标准大全

煤质化验分析国家标准大全煤炭、焦炭、铁精矿铁精粉、球团、铁矿石采、制、化操作规程目录《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1-20页《煤样的制备方法》……………………………………………… 20-42页《煤炭浮沉试验方法(一)》…………………………………… 42-48页《煤炭浮沉试验方法(二)》…………………………………… 48-50页《煤中全水分测定方法的操作规程》…………………………… 50-53页《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的操作规程》……………………………… 53-63页《煤和焦炭全硫测定方法的操作规程》………………………… 63-66页《发热量测定的操作步骤》……………………………………… 67-76页《粘结指数测定方法的操作步骤》……………………………… 76-79页《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的操作步骤》…………………………… 80-89页《自动胶质层指数测定操作规程》………………………………90-90页《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的操作规程》……………………… 91-100页《冶金焦炭的焦末含量及筛分组成的测定方法》…………… 100-101页《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的操作步骤》………………………101-109页《焦炭机械强度的测定方法的操作步骤》…………………… 109-112页《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的操作步骤》………… 112-116页《焦化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117-122页《焦化产品水分测定方法的操作步骤》……………………… 122-126页《铁精粉、球团、铁矿石的采样方法》……………………… 127-130页《铁精粉、球团、铁矿石的制样方法》……………………… 131-133页《细磨铁精矿粒度手工取样筛分操作规程(试行)》……… 133-135页《全铁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操作规程》………………………… 135-138页《亚铁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操作规程》………………………… 139-142页《二氧化钛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操作规程(高钛含量的测定)》142-146页《二氧化钛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操作规程(低钛含量的测定)》146-150页《五氧化二钒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150-153页《磷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操作规程》…………………………… 154-157页《磷、砷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操作规程》……………………… 157-161页《砷的测定―― 碘吸收砷化氢钼蓝吸光光度法》………… 162-166页《硅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操作规程》…………………………… 167-170页《碳、硫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操作规程》……………………… 170-173页《水分测定的操作规程》……………………………………… 173-176页《药品配置的管理制度(试行)》…………………………… 176-177页《危化品的管理制度(试行)》……………………………… 177-178页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1 目的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求,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