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段计费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 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

3. 分段计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段计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段计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电费、出租车费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段计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分段计费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消费额度,采用不同的计费标准。

(2)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将消费额度分为若干段,每段采用不同的计费标准,最后将各段的费用相加。

3. 实例分析(1)水电费分段计费实例某市居民用水收费标准如下:1. 基础用水量:每户每月用水量在10立方米及以下,按2元/立方米计费。

2. 超出基础用水量:每户每月用水量超出10立方米的部分,按3元/立方米计费。

小明家上个月用水量为15立方米,求小明家上个月的水费。

解答:基础用水量费用:10立方米× 2元/立方米 = 20元超出基础用水量费用:(15立方米 - 10立方米) × 3元/立方米 = 15元小明家上个月的水费:20元 15元 = 35元(2)出租车费分段计费实例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1. 起步价:3公里内,10元。

2. 超出起步价:3公里以上,每公里2元。

小华乘坐出租车从A地到B地,行驶了8公里,求小华的车费。

解答:起步价费用:10元超出起步价费用:(8公里 - 3公里) × 2元/公里 = 10元小华的车费:10元 10元 = 20元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并计算解答。

(最新)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7课时 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9及练习四。

内容简析例9 借助小数乘加、乘减的知识解决分段计费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行车收费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3.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解决分段计费计算方法时主要是运用分析和推理的教学方法:首先用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出分段计费的标准;其次用推理的方法,找出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分析、理解、推理、计算、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分段计费问题。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回顾有关小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口算形如2.5×4+18.25=28.25的算式。

学习:理解小数乘加、乘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会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延学: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引入:师:小明周末坐出租车去书店买书,你知道出租车是怎样计算车费的吗?(出示主题图例9)预设生:(不知道)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究出租车分段计费的问题,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品析:利用课件与教材情景图设置问题,提出出租车怎样计费的问题,一方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新课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生活实例导入:师:我们的生活中计费的地方有很多,打车费、上网费、水电费、电话费等等。

糊涂的小明看到这些费用单据,犯愁了:该怎么计算呢?(出示PPT课件)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小明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谈话很好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课题中,并通过小明的单据巧妙地设计问题,顺其自然地把想要解决的问题引向解决计费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段计费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段计费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段计费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段计费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实质,学会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分段计费问题时,可能会因为情况复杂而感到困惑,难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实质,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案例资料、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际情境的引入,如打车计费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计算车费。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段计费问题的存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分段计费问题案例,如电话套餐计费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并说明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实质。

3.操练(10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分段计费问题的案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说明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段计费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段计费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段计费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段计费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题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单价和数量进行计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分段计费问题的引入、实例分析、方法总结和练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分段计费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需要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并掌握分段计费的解题方法。

在学情分析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概念,知道分段计费的基本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段计费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段计费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如购物小票、电话费账单等。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小票、电话费账单等,引导学生发现分段计费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段计费问题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10分钟)提供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段计费教案范文

分段计费教案范文

分段计费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分段计费,以及它的应用场景;-掌握分段计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理解分段计费的优点和局限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分段计费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费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分段计费2.分段计费的基本原理3.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4.分段计费的优点和局限性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出分段计费的概念,如电费、水费等。

2.学习分段计费的基本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分段计费的基本原理,即根据不同的消费额度,收取不同的费用。

例如,电费如果消费在100度以下,每度收费1元;如果消费在200度以下,每度收费0.8元;如果消费在500度以下,每度收费0.5元;如果消费在1000度以下,每度收费0.3元;如果超过1000度,每度收费0.2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分段计费?可以通过分段计费可以激励用户节约用电。

3.学习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3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公式和计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分组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费问题(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实际生活中的计费问题,如餐馆的菜单、电信运营商的话费套餐等;-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计费标准,计算出相应的费用,并在小组内讨论,得出最终答案;-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5.总结分段计费的优点和局限性(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段计费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做出评价。

-学生们可以从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角度进行讨论。

6.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分段计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小组合作和交流情况;3.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分段计费 教案

分段计费 教案

分段计费教案教案标题:分段计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应用分段计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费器材、白板、黑板、粉笔、教学PPT等;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分段计费的概念(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分段计费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2. 教师简要介绍分段计费的概念:分段计费是指根据使用量或使用时间的不同,将费用分为不同的段落进行计算的方法。

Step 2: 分段计费的原理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和图表展示分段计费的原理:将使用量或使用时间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对应的费率或价格。

2. 教师解释如何进行分段计费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个段落的界限和对应的费率,然后将各个段落的费用相加得到总费用。

Step 3: 应用分段计费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电力公司的电费分段计费标准如下:0-100度,每度0.5元;101-200度,每度0.6元;201度以上,每度0.7元。

请计算使用300度电的费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首先确定各个段落的界限和费率,然后计算各个段落的费用,最后将各个段落的费用相加得到总费用。

3.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纸上。

Step 4: 分享和讨论解题过程(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展示给全班。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技巧。

Step 5: 拓展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更复杂的分段计费问题,要求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决。

2. 学生在纸上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并与同学互相讨论和交流。

Step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段计费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分段计费)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分段计费)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分段计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掌握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段计费的概念2. 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3. 分段计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将分段计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发现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分段计费的应用。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份水电费缴费通知单,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如:水电费的计算方式、阶梯价格等。

(3)教师总结:在生活中,很多费用都是按照分段计费的方式进行计算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分段计费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如:出租车计费、电话费等。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4. 巩固拓展(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共同讨论解题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拓展思维。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总结分段计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教师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数学教案分段计费

小学数学教案分段计费

小学数学教案分段计费
教学内容:分段计费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段计费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分段计费进行简单实际问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的概念,掌握分段计费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分段计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笔、考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师生互动,导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分段计费的情况。

二、讲解(10分钟)
1.讲解分段计费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讲解分段计费的步骤和技巧。

三、示范(15分钟)
1.教师示范几个简单的分段计费问题,并讲解解题过程。

2.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示范问题的解答。

四、练习(20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段计费的方法和技巧。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五、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段计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分段计费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导入、讲解、示范、练习、总结”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分段计费的方法和技巧。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分段计费的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能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设计有趣的练习情境,学生通过解答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分段计费的解决方法,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爸爸去哪儿》,听过这首歌吗?是的,这是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看过吗?你最喜欢里面的谁?(渲染气氛,让学生会放松,为新课创设情境)等会我们的数学课,要来玩一次“kimi去哪儿”,你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今天,kimi准备去一个实践基地参加活动,得坐动车出行。

已知动车二等座收费标准:大约每千米0.3元,你能快速完成这个表格吗?
票价跟行驶的里程有什么关系呢?票价=行驶里程×0.3
你还有什么发现呢?里程越多车费越多。

kimi到这个城市有400千米,要付多少钱呢?【0.3×400=120元】
Kimi到了这个城市了,但是离这个实践基地还有一段距离,kimi准备再坐出租车。

请看(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可以得到什么数学信息?(从图上我们知道了出租车走了6.3千米,要求需要付多少钱?)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呢?(PPT出示收费标准: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部分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计算)
二、引导研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师:这个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你看懂了吗?你能逐句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从起步到3千米路程要付的车费都是7元;超出部分的价钱是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如题目中的6.3千米要按7千米的路程来计算)【追问,详细理解标准】问:这个收费标准跟之前动车的收费标准一样吗?出租车是不是每千米的收费都一样呢?(不是)那他的收费有什么特点呢?(3千米以内固定收费7元,3千米以外每千米1.5元)引导学生说出出租车的收费是分段的,追问得出行驶的路程也是分段的。

师:是的,动车每千米的收费都一样,而出租车是分段来计费的,3 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 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解决的——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分析与解答
(预设学生只有分段计费的方法,按教案引导)
我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也理解了这个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

选学生分步完成的来板书,在学生解释每个算式在求什么时顺势出示线段图。

能列出综合算式吗?注意综合算式与线段图的对应。

结合线段图再说说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师:是的,这个题目我们把整段路程分成了两部分,3千米和超出3千米的部分;7是3千米的钱,1.5×4是在求超出3千米部分的钱,把这两部分的钱合起来就是要付的钱。

师:思考一下,如果把前面一段3千米也按每千米1.5元收费,车费少算还是多算了呢?这个题目还可以怎么解决呢?
1.5×7=10.5(元)如果学生只这个算式,追问与13元相差了多少?相差在哪里?
7-1.5×3=2.5(元)
10.5+2.5=13(元)
你是怎么想的呢?能具体地说说每个算式都是在解决什么问题吗?(先假设总里程7 km都按每千米1.5元计算,结果是10.5元;而这样前面3 km的费用少算了7-1.5×3=2.5(元);再来调整,用10.5元加上少算的2.5元,所以应付车费13元。

)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能给这两种方法取个名字吗?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现在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如果kimi坐车行驶路程是8.4千米需要多少钱?(只列式不计算)
6×1.5+7=16(元) 1.5×9+2.5=16(元)【板书在上一题对应的下面】如果行驶的路程是10千米要多少钱呢?11千米呢?(式子写在对应的下面)
观察、比较刚才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左:都是分两段计算再合起来;右:先假设再调整。

真善于总结。

(三)制作与运用车价表
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能不能快速完成这个表格呢?
学生汇报表格时,追问8.5元和17.5元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行驶路程跟车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的变化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有了车价表这个法宝,我们就能快速知道车费了,你能快速回答吗?
①kimi坐出租车行驶了7.2 km,应付车费多少钱?
②kimi乘坐出租车,下车后付了16元车费,他至少乘坐了多少千米?至多呢?(保留一位小数)
Kimi还有一个疑问:动车行驶里程越多票价就越贵,出租车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四)小结
通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了坐出租车的问题,这是分段计费的问题,我们知道解决这种问题可以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先分段计算再合起来;一种是先假设再调整。

三、实践运用,内化提升
出租车的问题也解决了,kimi终于到了实践基地了,在这个基地里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在实践基地里,可以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小摄影师、小会计、小司机等,kimi分别都扮演了这些角色。

看,他首先扮演的是
小司机:出租车问题
厦门市的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千米内8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2元,再加燃油附加费2元。

Kimi坐出租车到中山公园走了6.8千米,他要付多少钱?列示错误的是()(这个题目与例题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加2,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分析:错的选项错在哪里,提醒要注意审题,观察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段计费,8+(6.8-3)×2+2=17.6(元)是分几段计算?(3段)8+2+(6.8-3)×2=17.6(元)你知道他是分几段计算的吗?(分两段)起步价和燃油费加为一段,因为只要一上车就要付(8+2)元了。

小会计:水费问题
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来收取水费。

12吨以内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亮亮上个月用水量11吨,要付水费多少钱?小可家上个月用水量17吨,应缴水费多少钱?
11×2.5=27.5(元)这个问题要分段计算吗?为什么?
12×2.5+(17-12)×3.8=30+19=49(元)
师:这个题目里,水费也是分段计费的,是怎么分段的呢?(12吨以内为一段,超过12吨为一段)。

看来咱们班同学和kimi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会计。

扮演完这个角色,你知道kimi接下来选择扮演什么角色吗?
小摄影师:
摄像馆的合影价格表是这样的:定价27.5元(含5张照片),加印一张2.5元。

五年(1)班的同学付了102.5元,他们一共洗了几张照片?
(102.5-27.5)÷2.5=30(张) 30+5=35(张)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的,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很多分段计费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种类型的问题,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发现,你就会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之花处处开。

五、拓展应用
活动结束了,王老师也和kimi成为了好朋友,我给他寄了两次信函,你能帮忙算算,每次要付邮费多少钱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