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微生物.pdf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细胞膜
酵母菌的细胞膜与原核生 物的基本相同。但有的 酵母菌如酿酒酵母中含 有固醇类(甾醇)、麦 角固醇,这在原核生物 是罕见的。
微生物学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是溶胶状物质, 在细胞质中含有各种功能 不同的结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 微体等。
核糖体
酵母菌的核糖体为80S, 由60S和40S大小亚基构 成。它游离在细胞质中或 附着在内质网上。如图
微生物学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一.概述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俗 称,分类学上分属于 :
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 亚门。
特征: 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2.多数营出芽生殖,有的裂殖; 3.能发酵糖类产能; 4.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 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微生物学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特点:
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 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都称为真核微生物(Eucarvotic microbes)
微生物学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 1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以双螺旋 DNA 构成的一条染色体,仅形成一个核区, 没有核膜包围,无核仁,称为原核 (nucleoid) 或拟核,无组蛋白与之相结合。真核生物的遗 传物质以双螺旋 DNA 构成一条或一条以上的 多条染色体群,形成一个真核 (nucleolus) , 有一核膜包围,膜上有孔,有核仁,明显有别 于周围的细胞质,并有组蛋白与之相结合。而 且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携带有自己的 DNA ,可自主复制。
微生物学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二.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
细胞直径比细菌粗10倍左右,如啤酒酵母细胞的 宽度为2.5~10μm,长度为4.5~21μm。因此在光学显 微镜下可以模糊地看到它们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分化。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 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原生动物
补充资料:
4.伸缩泡:原生动物在靠近细胞质膜处可形成充满液体且能膨胀
和收缩的囊状结构。
膨胀伸缩交替进行。 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
第一节 原生动物 二、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
1.全动性营养
吞噬其他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等,也可吞噬有机颗粒
为食物。(异养)
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全动性营养。
2.植物性营养
前三者广泛存在水体中,在污水处理中起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
鞭毛纲、纤毛纲(包括吸管纲)、肉足纲
第一节 原生动物 四、原生动物分类及常见种类简介
1.鞭毛纲 鞭毛纲中的原生动物称为鞭毛虫。具有一根或多根鞭 毛。 营养类型:全动性、植物性和腐生性。有些种类可以 变化营养类型。如:植物性营养绿眼虫在环境突然变 化或失去色素时可改为腐生性营养。当条件恢复时又
原生动物细胞结构
第一节 原生动物
补充资料:
1.胞口:用于吞入活有机物及各种食物小颗粒的特殊开
口。可分为简单胞口和负责胞口。
简单胞口:长期呈张开状态,等着食物落入其中。
复杂胞口:主动吞入食物
3.食物进入胞口后必须经过的通道为胞咽。
第一节 原生动物
补充资料:
有两种。其一:包围较大的食物颗粒和细菌。其二:包围溶解态
两侧有纵肌交替收缩,作蛇行状拱曲运动。
2.线虫
线虫有好氧和兼性厌氧两种,后者在污水处理中缺氧
状态大量繁殖,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性生物。
第二节 微型后生动物 二、微型后生动物部分物种简介
3.浮游甲壳动物 属于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中占重要地位。数量大且 种类繁多,是渔业资源的良好饵料。广泛存在于淡水 及海洋中。其中,以在淡水中居多。常见的有剑水蚤
微生物学:真核微生物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
由菌丝分化形成孢子的过程,所产生的孢
子叫无性孢子。
常见的有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和节孢子,此外还有游动孢子、芽孢子、
掷孢子。
孢子囊孢子(如根霉、毛霉等)
在孢子囊内形成的孢子叫孢子囊孢子。
孢子囊是由菌丝顶端细胞膨大而成,膨大部分
的下方形成隔膜与菌丝隔开,膨大细胞的原生 质分化成许多小块,每小块可发育成一个孢子。 原来膨大的细胞壁就成了孢子囊壁。下方的菌 丝叫孢子囊梗,孢子囊与孢子梗之间的隔膜是 凸起的,使孢子囊梗深入到孢子囊内部。我们 把伸入孢子囊内部的这一膨大部分叫囊轴。孢 子囊孢子成熟后,孢子囊破裂,孢子散出。
霉菌的菌丝有两类:
1、无隔菌丝 整个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 含有多个核。其生长过程只表现为菌丝的 延长和细胞核的裂殖增多以及细胞质的增 加。如根霉属、毛霉属、犁头霉属等低等 真菌所具有。
2、有隔菌丝(多数) 菌丝由横隔膜分隔成成串多细胞,每 个细胞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如:曲 霉属和青霉属等高等真菌所具有。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芽殖(bidding) 无性繁殖 芽裂
裂殖(fission)
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 产子囊孢子
(一)酵母菌的无性繁殖
芽殖 酵母菌最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芽殖。 芽殖发生在细胞壁的预定点上,此点被称 为芽痕,每个酵母细胞有一至多个芽痕。 成熟的酵母细胞长出芽体,母细胞的细胞 核分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的细胞 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母细胞大小时, 自母细胞脱落成为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如果酵母菌生长旺盛,在芽体尚未自母细 胞脱落前,即可在芽体上又长出新的芽体, 最后形成假菌丝状。
3真核微生物

广泛存在的淡水阿米巴 (变形虫)
动态中的食物泡. 食物泡中充满了酶,用来消化猎物.
表壳虫属(Arcella), 这种变形虫叫“tests”, 表面带着一层起保护作 用的透明壳, 他走到哪, 这壳被拖到哪. 在下面有 一个开口,他从里面伸 出叶壮伪足, 伸到底层, 拽着自己走,伪足也可 以用来抓猎物. 在淡水中很常见。
常见的单个个体的钟虫类有小口钟虫、沟钟虫、领钟 虫等。其中以小口钟虫在各类废水处理中出现频率最 大,数量也是最多,小口钟虫的体长为 32~70um, 宽 22~48um , 口 围 12~25um , 柄 长 20~380um 。
2.群体型
固着型纤毛虫中的群体型生物有缩虫、累枝虫、盖虫三 种。
聚 缩 虫 独缩虫
相差显微镜照片展示 的是眼虫分泌的黏液, 有许多细菌被包埋在 黏液里。 X40 相差物镜。
2.肉足纲
称为肉足虫,形体小,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全动性 营养。 分根足亚纲(可改变形状)和辅足亚纲(球形)。 主要有变形虫、太阳虫和辐球虫。 以无性生殖为主。 变形虫喜在—中污带或—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则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出现。
眼虫 形体小,一般呈纺锤形,前 端钝圆,后端尖。有胞咽、 眼点等细胞器。绿眼虫体内 充满放射状绿色色素体。
Dunaliella (this flagellate contains chloroplasts and thus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n alga).
眼虫长着感光的眼点, 因而得名. 在淡水和咸水中皆有分 布,在含有丰富有机物 的地方量尤其丰富.
(一)形态、生理
形 态 : 长 度 约 400~4000um , 多 数 在 500um 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身体为 长形,分头部、躯干和尾部。头部有轮盘, 其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筒 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 质甲膜,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 泌的粘液,借以固着在其他物体上。 生理:适应 pH 范围广,以 pH6.8 左右生活 的种类较多。轮虫以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 粒等为食物,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有一定的 净化作用。 生殖:雌雄异体,雄体比雌体小得多,并退 化,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真菌丝。
(一)、细胞壁 厚约为25nm,坚韧,主要由 “酵母纤维素”组成。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 为葡聚糖,中间为蛋白质。用玛瑙螺的胃液制 得的蜗牛酶(内含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葡 糖酸酶、几丁质酶和脂酶等30余种)可以去除 酵母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也可以水解酵母菌 的子囊壁,分离子囊孢子。
(二)、细胞膜 结构及功能同一般的生物单 位膜。
(1)、产生无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有 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盘。① 分生孢子器是一个球形或瓶形的结构,在器的 内壁或底部长有极短的分生孢子梗,梗上产生 分生孢子。② 另有很多真菌,其分生孢子紧 密成簇 ,分生孢子长在梗的顶端,形成一种 垫状结构叫分生孢子座,这为瘤痤孢科的特性。 ③ 分生孢子盘是一种寄生在寄主角质层或表 皮下,有分生孢子梗簇生在一起而形成的盘状 结构,有时其中还夹杂着刚毛。
其主要过程为 ① 单倍体营养细胞借裂殖进行 无性繁殖 ② 两个营养细胞接触后形成结合管, 质配后、核配、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形成二倍体 ③ 二倍体的核分裂3次,第一次是减数分裂 ④ 形成8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 ⑤ 子囊破裂, 释放子囊孢子。
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2n)形式存在,特 点 ① 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芽殖,此阶段较 长 ② 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 ③ 单倍体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进 行独立生活。
形成
外
成熟是从 掷孢酵母
母细胞射
出
内
厚壁,休 德氏腐霉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丝状真菌—霉菌(mould mold)
霉菌是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的俗称,一般是指 “发霉真菌”,即称菌丝体发达而 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在潮湿条件下长出肉眼可见的菌 丝体、陆生性强,能引起食品,工农 业产品的霉变及植物的病害。 霉菌在保证自然界物质循环上很重 要,另外在工、农业生产、医药生产、 环保和生物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均有作用。
(一)、细胞壁 厚约为25nm,坚韧,主要由 “酵母纤维素”组成。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 为葡聚糖,中间为蛋白质。用玛瑙螺的胃液制 得的蜗牛酶(内含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葡 糖酸酶、几丁质酶和脂酶等30余种)可以去除 酵母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也可以水解酵母菌 的子囊壁,分离子囊孢子。
(二)、细胞膜 结构及功能同一般的生物单 位膜。
(1)、产生无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有 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盘。① 分生孢子器是一个球形或瓶形的结构,在器的 内壁或底部长有极短的分生孢子梗,梗上产生 分生孢子。② 另有很多真菌,其分生孢子紧 密成簇 ,分生孢子长在梗的顶端,形成一种 垫状结构叫分生孢子座,这为瘤痤孢科的特性。 ③ 分生孢子盘是一种寄生在寄主角质层或表 皮下,有分生孢子梗簇生在一起而形成的盘状 结构,有时其中还夹杂着刚毛。
其主要过程为 ① 单倍体营养细胞借裂殖进行 无性繁殖 ② 两个营养细胞接触后形成结合管, 质配后、核配、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形成二倍体 ③ 二倍体的核分裂3次,第一次是减数分裂 ④ 形成8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 ⑤ 子囊破裂, 释放子囊孢子。
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2n)形式存在,特 点 ① 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芽殖,此阶段较 长 ② 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 ③ 单倍体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进 行独立生活。
形成
外
成熟是从 掷孢酵母
母细胞射
出
内
厚壁,休 德氏腐霉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丝状真菌—霉菌(mould mold)
霉菌是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的俗称,一般是指 “发霉真菌”,即称菌丝体发达而 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在潮湿条件下长出肉眼可见的菌 丝体、陆生性强,能引起食品,工农 业产品的霉变及植物的病害。 霉菌在保证自然界物质循环上很重 要,另外在工、农业生产、医药生产、 环保和生物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均有作用。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二、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的营养体类型: 菌丝和菌丝体 菌丝的变态 菌丝的组织体。
1. 菌丝和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呈丝状或管状,叫做 菌丝,是由成熟的孢子在基质上萌发产生芽 管,或由一段菌丝以细胞伸长、增长而来, 并产生分枝和不断生长。多数真菌菌丝有隔 膜叫有隔菌丝;每一根单一的细丝叫菌丝 (Hypha)。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 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微生物学
主讲:张学舒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四章 病毒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学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是指细胞核具有核膜、 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 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1.核
2.细胞分裂 3.有性生殖 4.中体、细胞器 5.核蛋白体
6.细胞壁组成 7.运动器官
8.细胞大小
无真核,拟核,没有核膜, 没有核仁只有一条DNA。 二分裂 通常没有或有 有中体无细胞器 70S(在细胞质中)
肽聚糖或脂多糖 较细鞭毛 (中空管状结构) 较小,1—10um
依附于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有丝 分裂前期消失,后期重新出现。
富含蛋白质和RNA,是真核细胞中 合成和装配rRNA(核糖体RNA)部位。
细胞核——核基质
是充满于细胞核空间由蛋白纤 维组成的网状结构,具有支撑细胞 核和提供染色质附着点的功能。
细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膜 和细胞核间的透明、 粘稠、不断流动并充满各种细胞器 的溶胶。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2、在医药方面:提取核苷酸、辅酶A、细胞色
素C、凝血质等。
3、单细胞蛋白生产(SCP)用以补充食物或 饲料。 4、石油脱蜡、烃类发酵。 5、有害:少数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第三节 丝状真菌 —— 霉菌
霉菌(mould,mold):是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 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
即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的俗
八 孢 裂 殖 酵 母 生 活 史
特点:
营养细胞为单倍体;
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 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时间很短。
3、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路 德 类 酵 母 生 活 史
特点:
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此阶段 较长; 单倍体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 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
胞直径一致,这种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 真菌丝。
(二)酵母菌生活史的三种类型
1、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n)又可以二倍体 (2n)形式存在
酿 酒 酵 母 生 活 史
特点:
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状态进行出芽繁殖; 营养体可以是单倍体形式存在也可以是二 倍体形式存在; 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
2、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
⑷ 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⑸ 陆生性较强。
三、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一)细胞壁
1、成分: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另有少量的
蛋白质和脂类。低等真菌细胞壁以纤维素为 主,酵母菌以葡聚糖为主,而高等真菌以几
丁质为主。
2、功能:固定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界不良因子
的损伤等。
(二)鞭毛与纤毛
某些真核微生物细胞表面具有或长或短的毛 发状、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器,其中形态较长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单核菌丝
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其细胞内含有一个细胞核,在整个生活史中 占据的时间短;
双核菌丝
由性别不同的两初生菌丝只进行质配,不进行核配所形成的双核菌丝。 具有双核的次生菌丝细胞常以锁状联合的方式来增加细胞的个体。次生菌 丝占据生活史的大部分时期。
三生菌丝
•双核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又会相互交接聚合起 来,形成三生菌丝体。三生菌丝体已高度分化,成为特殊的十分致密的菌 丝组织。特化后的三生菌丝形成各种子实体 ;
3.生产单细胞蛋白(SCP, single cell protein) 4.基因工程中用于表达外源蛋白的最好的模 式真核微生物
(一)、酵母细胞的形态构造
形态
大、一般呈圆形、卵圆形、柱形或柠檬形等 酿酒酵母:2.5-10×4.5-21um
• 构造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 弄清几个名词
2、线粒体(Mitochondria)
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重要细胞器, 其功能是把蕴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潜能转化 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ATP)。
3、叶绿体(Chloroplast)
一种有双层膜包裹、能转化光能为化学能 的绿色颗粒状细胞器,只存在于绿色植物(包 括藻类)中,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芽痕(蒂痕); 真酵母和假酵母 真菌丝和假菌丝
芽痕:芽体成熟后,与母细胞分离,在母细胞上留 下的痕迹。
蒂痕:芽体与母细胞分离,在子细胞上留下的痕迹。
假酵母: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 真酵母:具有有性繁殖的酵母菌。 假菌丝: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 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的细胞串。
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
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其细胞内含有一个细胞核,在整个生活史中 占据的时间短;
双核菌丝
由性别不同的两初生菌丝只进行质配,不进行核配所形成的双核菌丝。 具有双核的次生菌丝细胞常以锁状联合的方式来增加细胞的个体。次生菌 丝占据生活史的大部分时期。
三生菌丝
•双核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又会相互交接聚合起 来,形成三生菌丝体。三生菌丝体已高度分化,成为特殊的十分致密的菌 丝组织。特化后的三生菌丝形成各种子实体 ;
3.生产单细胞蛋白(SCP, single cell protein) 4.基因工程中用于表达外源蛋白的最好的模 式真核微生物
(一)、酵母细胞的形态构造
形态
大、一般呈圆形、卵圆形、柱形或柠檬形等 酿酒酵母:2.5-10×4.5-21um
• 构造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1. 弄清几个名词
2、线粒体(Mitochondria)
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重要细胞器, 其功能是把蕴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潜能转化 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ATP)。
3、叶绿体(Chloroplast)
一种有双层膜包裹、能转化光能为化学能 的绿色颗粒状细胞器,只存在于绿色植物(包 括藻类)中,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芽痕(蒂痕); 真酵母和假酵母 真菌丝和假菌丝
芽痕:芽体成熟后,与母细胞分离,在母细胞上留 下的痕迹。
蒂痕:芽体与母细胞分离,在子细胞上留下的痕迹。
假酵母: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 真酵母:具有有性繁殖的酵母菌。 假菌丝: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 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的细胞串。
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Eukaryotes
Chapter 2 形态与构造(Ⅱ):真核微生物
Eukaryotes
真核生物
Prokaryotes 原核生物
Bacteria 细菌
…
…
Bacteria
真细菌
Ar生物
1. Plants 植物 2. Animals 动物 3. Fungi 真菌 4. Algae 藻 5. Protozoa 原生动物
YEAST
• Unicellular • Micr.:
– Oval to round (Dia: 3-15 µm) – Reproduce by budding: Blastospore芽生孢子 – Pseudohyphae 假菌丝
• Macr.:
– Pasty colonies (resemble bacteria)
Plasmodium gametocyte疟原虫 (causes malaria)
What are fungi 真菌?
• Primitive eukaryotic, spore-bearing • Heterotrophic 异养:
– Produce extracelluar enzymes to break down dead plants or animals & absorb nutrition
Athlete's foot fungus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表皮癣菌)
Kitchen sponge with bacteria & fungus
A human eyelash (hair surface) with an unknown fungus infection
Binary fission 二分分裂
Peptidoglycan 肽聚糖
Mitosis 有丝分裂
Cellulose or chitin 纤维素或几丁质
Chromosome 染色体 1 circular
Linear
Protozoa ≠ Prokaryote 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
Clockwise from top: Giardia intestinalis 肠贾第虫 (causes diarrhea), Trypanosoma brucei 布鲁斯氏锥虫 (sleeping sickness),
Features of Yeasts
1.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存在 2. 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3. 能发酵糖类产能 4. 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5. 喜在含糖量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生长
Why Yeast?
• Model organism: S. cerevisiae
1. Have nuclear envelope 具有核被膜 2. Mitosis 有丝分裂 3. Have organells 细胞器
Relative Size of a bacterium, clay particle, virus and fungus
Lily Parenchyma Cell 百合花薄壁组织 (cross-section) (TEM x7,210)
Yeast Cells
Beginning of a daughter bud Budding Candidacell假丝酵母 The numerous bud scars left
False yeast fungus 拟酵母
Brewer's yeast: bud & bud scars
Cell: 4.3 µm × 4 µm Bud scar: ~ 1 µm
What Are Yeasts?
• True & simple fungi of Ascomycetes
子囊菌纲
• Baking or brewing yeast
–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酿酒酵母)
An ancient seal: upper left corner - you can see a representation of Sumarians drinking beer through straws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Fungi
1. Nonphotosynthetic 不能进行光和作用 2. Reproduction by spores 产孢繁殖 3. Developed mycelium 一般具发达菌丝体 4. Heterotrophic & absorptive 营养方式
为异养吸收型
5. Adaptive to land living 陆生性较强
Terminology
• Mykes (Gr.) - cap; mushroom • Fungus (L.) = sphongos (Gr.) -
sponge
• Mycology: the study of fungi
真菌学
Category of Fungi
1. Yeasts (one-celled) 酵母菌 2. Molds (multi-celled) 霉菌 3. Mushrooms 大型真菌,蘑菇
• Forms:
• Unicellular, multinucleate, multicellular
Section 1: Yeast 第一节:酵母
The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Image from Prentice Hall
(P49)
Prokaryotic vs. Eukaryotic
Prokaryotic Eukaryotic
Nucleus 核
No
Yes
Organelles 细胞器
No
Yes
Reproduction Cell Wall 细胞壁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
Structure of a typical plant cell
Structure of an animal cell
Comparison of Animal and Bacteria Cells
3 Characteristics of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Chapter 2 形态与构造(Ⅱ):真核微生物
Eukaryotes
真核生物
Prokaryotes 原核生物
Bacteria 细菌
…
…
Bacteria
真细菌
Ar生物
1. Plants 植物 2. Animals 动物 3. Fungi 真菌 4. Algae 藻 5. Protozoa 原生动物
YEAST
• Unicellular • Micr.:
– Oval to round (Dia: 3-15 µm) – Reproduce by budding: Blastospore芽生孢子 – Pseudohyphae 假菌丝
• Macr.:
– Pasty colonies (resemble bacteria)
Plasmodium gametocyte疟原虫 (causes malaria)
What are fungi 真菌?
• Primitive eukaryotic, spore-bearing • Heterotrophic 异养:
– Produce extracelluar enzymes to break down dead plants or animals & absorb nutrition
Athlete's foot fungus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表皮癣菌)
Kitchen sponge with bacteria & fungus
A human eyelash (hair surface) with an unknown fungus infection
Binary fission 二分分裂
Peptidoglycan 肽聚糖
Mitosis 有丝分裂
Cellulose or chitin 纤维素或几丁质
Chromosome 染色体 1 circular
Linear
Protozoa ≠ Prokaryote 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
Clockwise from top: Giardia intestinalis 肠贾第虫 (causes diarrhea), Trypanosoma brucei 布鲁斯氏锥虫 (sleeping sickness),
Features of Yeasts
1.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存在 2. 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3. 能发酵糖类产能 4. 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5. 喜在含糖量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生长
Why Yeast?
• Model organism: S. cerevisiae
1. Have nuclear envelope 具有核被膜 2. Mitosis 有丝分裂 3. Have organells 细胞器
Relative Size of a bacterium, clay particle, virus and fungus
Lily Parenchyma Cell 百合花薄壁组织 (cross-section) (TEM x7,210)
Yeast Cells
Beginning of a daughter bud Budding Candidacell假丝酵母 The numerous bud scars left
False yeast fungus 拟酵母
Brewer's yeast: bud & bud scars
Cell: 4.3 µm × 4 µm Bud scar: ~ 1 µm
What Are Yeasts?
• True & simple fungi of Ascomycetes
子囊菌纲
• Baking or brewing yeast
–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酿酒酵母)
An ancient seal: upper left corner - you can see a representation of Sumarians drinking beer through straws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Fungi
1. Nonphotosynthetic 不能进行光和作用 2. Reproduction by spores 产孢繁殖 3. Developed mycelium 一般具发达菌丝体 4. Heterotrophic & absorptive 营养方式
为异养吸收型
5. Adaptive to land living 陆生性较强
Terminology
• Mykes (Gr.) - cap; mushroom • Fungus (L.) = sphongos (Gr.) -
sponge
• Mycology: the study of fungi
真菌学
Category of Fungi
1. Yeasts (one-celled) 酵母菌 2. Molds (multi-celled) 霉菌 3. Mushrooms 大型真菌,蘑菇
• Forms:
• Unicellular, multinucleate, multicellular
Section 1: Yeast 第一节:酵母
The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Image from Prentice Hall
(P49)
Prokaryotic vs. Eukaryotic
Prokaryotic Eukaryotic
Nucleus 核
No
Yes
Organelles 细胞器
No
Yes
Reproduction Cell Wall 细胞壁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
Structure of a typical plant cell
Structure of an animal cell
Comparison of Animal and Bacteria Cells
3 Characteristics of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