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
灾难影片《惊天动地》观后感范文5篇

灾难影片《惊天动地》观后感范文5篇《惊天动地》观后感范文一《惊天动地》这部电影反映了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过后解放军们奋勇救援灾区人民的感动场景。
其中最艰难的救援部队是由唐新生旅长带领的摩步旅,他们在演习途中突遇特大地震。
在通讯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景,以灾情为最高命令,毅然带领部队。
他们在没有汽车飞机等机械工具的恶劣条件下,徒步前行,翻山越岭,飞崖走壁,突破重重险阻,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生死救援,还成功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又与随后赶来的大部队一齐奋力营救映川中学师生。
最令我敬佩的是那些从天而降的空降兵叔叔们。
因为地上有部分道路、桥梁被震塌,救援部队过不去,所以由空降兵战士们进入灾群的被困区域。
可是四川地形险峻,山川多,天气恶劣。
而空降兵战士们却在没有地面引导和雷达定位的帮忙下,跳伞的话很容易撞上悬崖撞死。
可空降兵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五千米的高空不顾一切地跳伞援救,创造了跳伞世上的一次奇迹。
《惊天动地》让我难忘,解放军战士们更让我难忘。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了人民而死去的解放军叔叔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永远。
《惊天动地》观后感范文二公园2008年5月12日午时2点28分,这一刻,被泪水定格成永恒。
楼房像一只只废旧的纸盒,一触既碎,尘土混着哭喊声漫天飞扬,瓦砾、钢筋、预制板,那些我们以往引以为豪的高楼大厦,就这样迅速的在我们眼前消失。
应对大片的废墟,最终意识到,在咆哮的大地面前,我们的生命脆弱如蝼蚁一般。
努力,奋斗。
那些叫军人的队伍,为了从自然手中,夺回我们苦难的同胞,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
我看到银幕里,那个义无反顾的解放军,用自我的鲜血换回了三个孩子,在白色的担架上,他走的如此从容!废墟里是无穷的黑暗,回荡着那个老奶奶的呢喃:“玥儿、玥儿……”她在房子坍塌之前的最终一刻,把婴儿抛了出去。
轰然倒塌的巨响中,那些洒落的樱桃,也许已经注定了一个生命的消逝。
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作文5篇

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作文(1) 星期五下午,我们全校师生在学校观看了电影《惊天动地》。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公元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3级特大地震。
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刹那间,这个和谐美丽的地方成为一片废墟,变成了人间地狱。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废墟下可都是受伤的生命,大自然随时都有可能夺去这些年轻的生命。
地震过后,灾区阴雨连连,哀鸿遍野,在最无望的时候,唐新生的部队赶到了;张向川带着自救队来了;大部队也来了。
但是,救灾工作依然困苦艰难,每个人、每分钟、每秒钟都在和大自然斗争。
余震中战士田野为了救中学生牺牲了;堰塞湖抢险中,一个母亲为了让救援人员尽快撤离牺牲了。
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人性中最美,最善良,最坚韧的一面。
他们珍惜生命,不轻言放弃,为了别人的安危却不惜牺牲自己。
地震导致危机不断发生,唐新生带着部队冲进了毒气弥漫的化工厂,张向川再次跟随部队行动,魏霁虹也在队伍中,为了救出受伤的工人,唐新生和魏霁虹险些双双牺牲,张向川在最后的关头救出了他们。
废墟上,灾区的人民在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援助下,开始重拾信心,重建家园。
《惊天动地》这部电影也教会了我们要坚强,要勇敢,要有爱心。
我以后要做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更要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让地球母亲为我们造福。
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作文(2)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惊天动地》!看完《惊天动地》这部片感触很深,以解放军抗震救灾事迹为主线,再现了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勇抢险的感人事迹,观看时我们班的同学都几次落泪,悬崖边夫妻生死与共,感人至深,年轻战士为了救三个中学生而牺牲了自己的年轻生命,影片中的演员不只是在演戏而是在真情流露,真实强烈的自然灾害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影片中的情节真实感人,我感觉这部电影应该看值得看。
部队来自于人民,忠诚于人民,战争时期解放军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中国,和平时期解放军保卫祖国,在灾难面前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前是最可爱的人,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电影惊天动地的中学生观后感5篇

电影惊天动地的中学生观后感5篇《惊天动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故事片《惊天动地》,真实再现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场景,深情展示了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和焕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给观众带来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激励。
影片讲述的是我军某集团军摩托化步兵旅在进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演习中,突遇地震灾害,在通讯、交通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景下,旅长唐新生毅然带领部队,视地震灾害为第一命令,视抢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奋不顾身的生死救援。
在战区和前线指挥部领导下,与后续赶来的各军兵种部队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齐奋战,舍生忘死地营救映川中学师生和羌寨沟受围群众,成功地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的动人故事。
影片以纪实的风格、平实的手法,从一个摩步旅官兵进取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为切入点,宽正面、大视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给人世间最宝贵的生命造成的摧毁打击。
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难时刻,人们的生命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严和人情的温暖。
刹那间房倒屋塌,一位母亲不顾自我安危,把一辆婴儿车抛出屋外,自我却被压倒在废墟里。
一位教师把惊恐的学生塞进讲台下,自我用身体掩护着同学的安全。
一位县委书记不顾自我家中受难,亲人失散,组织群众团结自救互救。
一对青年恋人为救灾奔忙,几次相遇却失之交臂。
在人民群众遭受危难之际,作为视人民利益重于自我生命、视人民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当然地冲锋在前,挽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
当孤立无助的灾区群众在凄风冷雨中看到远处漫过山冈的红旗,泣不成声地呼喊着:“解放军来了!”时,任何一个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影片注重把宏大叙事与细腻感人的细节有机结合,既表现了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场景,如我军陆、海、空三军快速开进,长途奔袭驰援灾区,其中许多镜头都是在第一现场拍摄的真实宝贵的纪录片资料,示了我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惊天动地》观后感

《惊天动地》观后感《惊天动地》观后感范文篇一: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惊天动地》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
山塌了,落石轰隆隆滚了下来,把公路都给堵住了,房子倒塌了,汶川转眼变成了一片废墟。
幸运的是,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在村干部的领导和解放军叔叔的帮助下,一个崭新的、美丽的汶川终于重建起来了。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男孩,他在特别危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解放军叔叔的安危,这种精神让我十分敬佩。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灾难无情人有情,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篇二:观《惊天动地》有感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汶川地震的电影,片名叫做《惊天动地》。
这部电影生动地刻画了地震时悲惨的场景,凄风苦雨,让人看后十分难过,揪心。
在一个安静的校园中,大地开始剧烈的摇动。
顿时,山崩地裂,楼房开始倒塌,学生拼命的撤出教室。
汶川大地震,8级的大地震使许多人丧生。
县主任任玥开始拼命救援,安慰伤员及亲属,而自己的母亲还被埋在废墟中终于,解放军来了,所有人都仿佛看到了希望,许多家长纷纷央求解放军救救他们的孩子。
中央要求紧急救援。
解放军奋战可几天几夜,为许多被再地震中丧生的人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葬礼。
终于,汶川开始恢复重建,孩子们又在教室里学习读书,但在他们心里,一定想着长大以后报报效国家。
在影片中给我印象很深的便是那个叫田野的十八岁的战士。
他还那么年轻并且还是独生子女,当旅长不让独生子女参加救援时,他却坚持说自己不是,终于,他如愿以偿的参加了抢救伤员的这个“非同一般”的战士。
在他发现一名小女孩在楼板下时,奋不顾身的钻进了缝隙,陪在小女孩婷婷的身边,鼓励她坚持,但在这时,余震开始了,楼板又开始剧烈的晃动,田野知道是逃不出去了,他为了不让下面的三个孩子受伤,自己却英勇的牺牲了。
当小女孩被救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终于,她醒了,被抢救了过来。
惊天动地观后感_心得体会

惊天动地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惊天动地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篇一:惊天动地观后感今天看了一下电影《惊天动地》,影片讲述的是我军某集团军摩托化步兵旅在进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演习中,突遇地震灾害,在通讯、交通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旅长唐新生毅然带领部队,视地震灾害为第一命令,视抢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奋不顾身的生死救援。
在战区和前线指挥部领导下,与后续赶来的各军兵种部队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奋战,舍生忘死地营救映川中学师生和羌寨沟受困群众,成功地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的动人故事。
从一个摩步旅官兵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为切入点,宽正面、大视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给人世间最宝贵的生命造成的摧毁打击。
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难时刻,人们的生命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严和人情的温暖。
刹那间房倒屋塌,一位母亲不顾自己安危,把一辆婴儿车抛出屋外,自己却被压倒在废墟里。
一位教师把惊恐的学生塞进讲台下,自己用身体掩护着同学的安全。
一位县委书记不顾自己家中受难,亲人失散,组织群众团结自救互救。
一对青年恋人为救灾奔忙,几次相遇却失之交臂。
在人民群众遭受危难之际,作为视人民利益重于自己生命、视人民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当然地冲锋在前,挽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
当孤立无助的灾区群众在凄风冷雨中看到远处漫过山冈的红旗,泣不成声地呼喊着:“解放军来了!”时,任何一个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影片注重把宏大叙事与细腻感人的细节有机结合,既表现了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场景,如我军陆、海、空三军快速开进,长途奔袭驰援灾区,其中许多镜头都是在第一现场拍摄的真实宝贵的纪录片资料,展示了我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影片又生动刻画抗震救灾官兵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唐新生旅长当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的孤儿,如今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名指挥员,他与妻子海军医疗队的医生魏霁虹战地相遇时,正是紧张救助一位性急冲动的灾民动手打他的时候。
《惊天动地》观后感(通用10篇)

《惊天动地》观后感(通用10篇)《惊天动地》观后感1观看了《惊天动地》这部影片之后,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为什么人的死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呢?我想,这大概与个人的人生价值有关吧。
在那些撕心裂肺的呼救中,我真正体会到生命其实不只是自己的,更是所有关心自己的人的;布置时父母、亲戚的,还有那些最知心的朋友,有时候对于他们来说,你就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你,或许他们就像是失去了自己的左手右臂。
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很重要的。
在影片中,老师为孩子挡住了楼板;老人为了孩子被压在冰冷的楼板之下;解放军为孩子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一幕幕,是那样的感人,而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思考些什么呢?除了感动,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感激。
使他们的付出,才有了孩子的明天,才有了祖国的明天,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或许在最后危险的那一刻,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简单的责任,或者只是简单的爱心,甚至,他们只想让孩子能有机会去经历这个大千世界,但是,往往这些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内心在想:人究竟该怎么活,一辈子才算有意义?人又旦夕祸福,这谁也不能否认,但是没人的一声真的就好比是一条路,不管你走的有多远,只要走得很充实,这条路才算是有意义。
人生或许不能说是完美,但是至少要做到问心无愧。
多去帮助一些人,你才会感觉到充实,快乐。
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或许还要我们继续摸索,去思考。
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至少知道,好好去帮助你身边每一个你需要帮助的人,至少这辈子会活的比别人有意义,等到双鬓斑白时候,还有许多回忆值得回味。
《惊天动地》观后感2今天爸爸让我看了一部电影,《惊天动地》。
100多分钟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被其中的情节感动得啜泣不停,流泪不止。
影片重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幕幕景象,主要讲述了解放军某摩步旅在演习途中,突然发现地壳活动异常活跃,山体塌方,通讯中断。
在与上级无法取得联系的关键时刻,唐旅长视地震重灾区,视全力解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果断的下达了徒步赶往重灾区的命令。
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5篇

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5篇电影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是传承精神礼貌的重要载体。
用电影艺术再现抗震救灾伟大斗争,用影像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军队电影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
能够说,《惊天动地》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惊天动地观后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故事片《惊天动地》(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真实再现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场景,深情展示了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和焕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给观众带来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激励。
影片讲述的是我军某集团军摩托化步兵旅在进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演习中,突遇地震灾害,在通讯、交通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状况下,旅长唐新生毅然带领部队,视地震灾害为第一命令,视抢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光赶赴灾区,进行奋不顾身的生死救援。
在战区和前线指挥部领导下,与后续赶来的各军兵种部队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齐奋战,舍生忘死地营救映川中学师生和羌寨沟受围群众,成功地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的动人故事。
影片以纪实的风格、平实的手法,从一个摩步旅官兵用心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为切入点,宽正面、大视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给人世间最宝贵的生命造成的摧毁打击。
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难时刻,人们的生命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严和人情的温暖。
刹那间房倒屋塌,一位母亲不顾自我安危,把一辆婴儿车抛出屋外,自我却被压倒在废墟里。
一位教师把惊恐的学生塞进讲台下,自我用身体掩护着同学的安全。
一位县委书记不顾自我家中受难,亲人失散,组织群众团结自救互救。
一对青年恋人为救灾奔忙,几次相遇却失之交臂。
在人民群众遭受危难之际,作为视人民利益重于自我生命、视人民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当然地冲锋在前,挽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
惊天动地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

惊天动地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惊天动地》是建国六十周年重点推荐影片中是唯一的一部现实题材影片。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惊天动地观后感星期五的晚自修里,学校让我们全体同学呆在各班的教室里,观看《惊天动地》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讲诉的是五年前5·12大地震的故事,故事讲地震发生呢个的前后、经过、结果都叙述的比较清楚、详细。
我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非常入迷、认真。
我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进了这部影片中。
在地震前,我看见了一些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玩开始,接着,地就开始震动起来了。
不久,地震得越来越厉害,造成了房屋倒塌、山崩地裂的,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一片废墟,那场景可真有点吓人的。
在地震中有幸存者,当然,也有很多的受难者。
我看到这里明白了,遇到自然灾害、困境时,不要害怕,也不要垂头丧气,更不要悲观失望。
要冷静对待,在灾难面前要沉着,要学会勇敢和坚强。
更要镇定下来对待。
就如在我们的成长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这些困境很多都是不能躲避的,但是只有面对。
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要选择坚强。
将强势一种积极的精神。
困境来临时,我们都要以积极乐观的陶都去勇敢地战胜它。
在地震中,我还看到许多的伤亡者、落难者。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不少的幸运的人活了下来。
看到一张张的画面了,一个个的场景,我看着看着,那真的如这部影片一样惊天动地。
我心想着,如果我身处在那大地震中。
我会怎样呢?我会怎样选择?我会选择坚强的面对现实,还是选择儒弱而害怕。
我想,如果自己也遇到了那种情况下,一定多多少少都会慌张的不得了,还会非常的悲哀。
看到这里,我就连想到了自己在从成长中身处困境的时候,已运到困境,我就会产生消极的陶都,从来都是向困境屈服的、低头的,从来很少会打败它的,迎来美好。
我总是会想:既然来了就让它来吧!遇到困境和危难,有时候,无论是大小,都应该去试着去向它挑战,相信吧!只要去努力,去尝试!都会有可能成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王佳佳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追求史诗风格的影片。
一年前那次大地深处的无序涌动,给人类赞成了惨烈的自然灾害,中华民族蒙受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完成了一次抗击灾难,拯救生命,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
这一过程,惊心动魄,悲壮英勇,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它造就了一部当代版的英雄史诗。
再现史诗,成了艺术家的责任。
一年后,八一厂的电影工作者们将这部史诗呈现于银幕。
《惊天动地》这部影片的第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史诗性。
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微妙的,大自然提供人类生存繁衍的土地,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抚育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岁月。
然而大自然有时又是充满暴虐的,洪峰、烈火、海啸、飓风,还有不知何时会突然降临的地震,时常给人类造成灭顶之灾。
从终极意义上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眇小的,面对大自然的任何一次发威,人类都可能付出众多生命的代价。
正如这次汶川大地震,灾难是在瞬间突然降临的,没有给人类一丝的准备。
几乎所以看过影片的人,都谈到对影片中再现的地震景观感到震撼:山崩地裂、群山移位、江河改道、房屋坍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毁灭,亲人阴阳两隔……在影片前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幅人间惨剧,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面对这样的场面,人类是那的眇小、无助,我们从岳红扮演的女县委书记那一双泪眼中读出了人类全部的委曲。
然而人类的伟大就在于他面对灾难时的顽强和不屈。
在这次大地震制造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人人尽职、尽责,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拯救生命、重建家园的抗争。
接下来的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屈和从容。
让我们看一个民族的精神、意志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影片虽然以一支小部队的救援为主线,但它折射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那种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对每一个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努力。
那种置个人生命于他人生命之度外的选择。
我十分欣赏影片中表现地震爆发的瞬间,人们那些本能的反映:女县委书记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第一时间发出了党的声音:“我是县委书记任玥,大家听我指挥!”回乡结婚的武警军官,没有寻找自己的爱人,而是向部队报到,尽一名军人的责任;超市里大妈本能推出的婴儿车,包括有地震孤儿身份的摩步旅长“擅自”(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指挥员做出的决断)下达的救人命令。
灾难有时是难免的,当灾难过去,我们回首时,我们想得到什么?不是重复灾难景像,不是讲述救灾过程,而是探寻能引人思考回味的东西,《惊天动地》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崇高、信心、力量。
而这正是建构史诗的基石。
英雄英雄与史诗是分不开的。
史诗必然是由英雄创造的。
任何一次灾难,任何一场灾难,都会造就英雄,5?6?112大地震的英雄是全体中国人民,在这场斗争中,上至主席、总理,下到平民百姓,军民商学、男女老幼、亿万富豪、贫民乞丐,人人都在为抗击地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都还记得,抗震救灾时,胡总书记站在废墟上讲“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那是对英雄概念一种最贴切的诠释。
我们的电影该如何承载这份英雄情怀?我们的银幕该怎样呈现这个英雄壮举?对创作者而言,是考验,也是智慧的体现。
该片采取点与面的结合、典型与群体的结合、熟悉与陌生的结合,100多分钟的时间里,立体化地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抗震救灾的英雄谱。
这里有省长、有司令、有党政官员、有三军将士、有专家学者、有志愿者,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他们每个人尽管出场不多,但是各领风骚,各据一点,共同撑起《惊天动地》这片天空。
在群英谱中,有两个人物特别值得注意。
一个是侯勇扮演的摩步旅长唐新生,一个是岳红扮演的县委书记任玥。
假如硬要给这部影片的演员分个主次,唐新生应该是影片中的男一号。
“唐山地震的孤儿”——这是影片赋予他的特殊身分符号。
注定了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感情,也注定了这个人物要承担勾通历史与现实,表现传统与新锐的职责。
作者把唐新生作为新生代的军事指挥员来塑造的。
赋予他忠诚、坚韧、果敢、智慧的品格。
地震发生时,唐新生正在率领摩步旅参加演习。
对地震,他本能地比别的人敏感,五岁时经历的唐山大地震,曾给他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
他明白时间对于生命的重要,更知道作为一名军人,救护百姓是自己的使命。
所以他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前(因为地震破坏了电磁波,连电台也无法使用了),就敢于率领部队直赴灾区。
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员敢于担当,正确判断的表现。
在而后的抗震救灾过程中,这把尖刀总是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承担起最艰难的任务。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智慧”两字。
这是当代军人品质的标志。
对一个军人来说勇敢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一名指挥员布言,如果没有智慧,便无法有效履行军人的使命。
在当时抗震救灾的现场,官兵们曾经多少次表现了自己的智慧,而影片《惊天动地》更是把展现指挥员的智慧,作为重要的段落来表现:道路被毁,部队无法按计划到达救援地点时。
唐新生,基本对地形的正确判断,及时指挥部队开辟了水上通道,成为第一支到达震中的部队。
给老百姓带去了希望和勇气。
当化工厂出现险情,大火无法扑灭,可能会造成更大灾难时,唐新生提出了对灰渣山定向爆破,用灰渣灭火的方案,并且成功实施,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个人物的深层含义,并不仅仅在于唐新生在完成抗震救灾的任务中,怎样出色,而在于通过这个人物,展现了人民军队新生代军事指挥员应对危机、处理险情的能力与智慧。
等于是让一代军人接受了人民的检验。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检验是合格的。
另一个人物是岳红扮演的女县委书记。
我认为这是影片中最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影片开始,她是作为一个女儿的形象出现的,她像任何一个普通的女儿,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接母亲的电话,听着妈妈的唠叨,用撒娇的口吻,享受着母亲的关爱。
樱桃一条线贯穿始终,是非常成功的设计。
当地震来临之际,任玥身上共产党员、政府领导的身分立即复员。
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她满脸泥水,一双泪眼、心疼、着急、无助。
但她的反映几乎是本能的,她向着一片混乱的人们呼喊:“我是县委书记任玥,大家不要慌,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我没有去过地震现场,但我能想象当时的人们在听到这个声音时,那种感受:心踏实了,有了主心骨。
这种场面,我们在当时的电视直播中曾经看到过多次。
这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有的声音。
联想到近些年,因为腐败、因为种种不良的行为,我们的干部形象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如何坍塌,这样的艺术形象有重要。
让我感动是还不止这些,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影片还着力表现出了女县委书记的另一面:任玥在废墟中奔跑,在泥泞中呼号,有条不紊地布置各项救灾工作,安抚爱到惊吓的群众……这个时候,她显得那么坚强,那么干练,直到天边出现那面红旗,直到天兵天将站到她的身边。
这时候,她抱住一位军人,不管不顾地失声痛哭,仿佛一个受了委曲的孩子,在见到亲人后,打开情感的闸门,肆意的倾诉。
这种真情的流露,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人物具有了崇高的美学意义。
其他电影是综合艺术,一部影片的成功,不仅要有“主要”的精彩,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到位。
《惊天动地》影片中就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其他”。
比如战争意识,就题目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来说,放在“其他”来谈论这个话题也许不十分合适。
但我还是想说说这个话题。
有人说,这次地震是对军队的一次“临战”考验。
的确,除了作战的对象是大自然以外,几乎所有关乎战争的元素都具备了:事件的突发性、过程的不确定性、进程的惨烈性、完成任务的艰巨性等,这些在战争状态下常遇到的情况,在地震中一下子全出现了。
我们的军队能否应对好这种“战时状态”,不少人的心中是划了问号的。
但看了影片之后,我们释然了。
影片中的联合指挥部,实际上就是军队中最高统帅部的一个缩影。
事件发生后,迅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里组织起高效率的指挥机构,打破平日的工作程序,实现跨军兵种、超常规的兵员调动与指挥,形成最大的战斗力……这一切都是在不动声色中完成的。
从影片中军人的身分看,唐新生——陆军,魏霁虹——海军,张向川——武警特警,金鑫扮演的空军少将,还有被隐去了名字的陆航飞行员(这应该是空军英雄邱光华的化身),这些人物的身分构成显然是有用心的,他们代表了参加救援部队的方方面面。
只有李幼斌扮演的联合指挥部中将总指挥却是一个虚拟的官。
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并没有这样一个职务,但他却在影片中统帅三军。
从战争年代,单一陆军,小米加步枪,到今天的三军、多兵种,陆海空军协同作战,人民军队扎扎实实走向了现代化,这样的一支现代化军队,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能够发挥更强的战斗力。
这一点我们欣慰地从影片中看到了,更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这支部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没有变。
比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我们已耳熟能详,在电影中这个关节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管什么样的鸿篇巨制,如果没有一些感人的情节、细节,观众也不会感到满意。
《惊天动地》在兼顾全局的情况下,精心设计了一些小的细节,这些细节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看过影片的人,一致谈到他们难忘的一个细节,当部队要招待危险的任务时,旅长在队前要求是独生子女的战士把手举起来。
下面没有任何反应,当旅长问到谁不是独生子女时,队列里如同长出了一片森林。
旅长走到一个战士面前,放下他的手,说你怎么不是独生子女,他固执地把手又举起来,坚定地说:我就不是独生子女!这个细节让人潸然泪下。
一段时期里,我们的社会对出生于80后的年轻人忧心忡忡,对80后的士兵能否承担得起历史的责任不放心,但是在地震中,我们却看到了让人充满敬意的80后、90后。
他们稚嫩的肩膀不仅承担起了军人的责任,而且跨入了英雄的行列。
那名不肯放下手臂的小战士,最后牺牲在余震中。
同样是80后的,还有一个青年,梁志东中将的儿子,这个被世俗观念认定为“问题青年”的小伙子,地震后,悄然来到灾区,当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
他与父亲在灾区相见的场面是本片最令人感动的场景之一。
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樱桃,还有为了救出孩子,不得以对烈士遗体实施截肢手术的决定……有了这些细节,我们的人物变得丰满,影片变得好看。
最后还是要说一说场面。
当下的电影,早已进入了大片时代,宏大制作,宏观叙事,壮丽的场面、眩目的奇观已经成了大片的标配。
随着中国电影中电脑制作技术逐日上升,欣赏影像奇观已经成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目的之一。
在这方面,《惊天动地》没有让观众失望。
影片中再现的地震灾害场面,让人看得有如身临其境,甚至有的观影者说“有恐怖感”。
这也是影片的成果。
还有很多的“其他”。
不能一一来说了。
或许,我们该等待观众来补充?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内数十个摄制组奔赴灾区取材。
今天,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惊天动地》正式公映。
该片以500个特效镜头创国产电影之最,真实再现了在那场惊天动地的灾难中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在之前的媒体看片会和观众试映场中,该片受到一致好评,观者几乎个个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