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册考点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1、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语法单位的分类: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

句法成分:主语是谓语述的对象,谓语是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成分。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概说

词类: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

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形态标准:分为构形形态,例如重叠和构词形态,例如词缀。

1.句法功能标准: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

和短语的能力。

(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依据句法功能标准,首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能够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只语法意义的词是虚词。

二、实词:名、动、形、数、量、代、副、拟声

(一)名词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的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多数能做定语和带定语,不做补语。

(2)前面一般可加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不能用重叠式表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单复数同形。表模糊复数时,部分人名词和代词可加“们”。(二)动词

1.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实词。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常做谓语和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心理活动和一些能愿动词可以加。

(3)多数动词后可以带“着、了、过”等表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可以重叠,表短暂、轻微。限于课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节重叠式AA式.双音节重叠式ABAB式.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AAB 式

特殊动词

⑴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表示事物的存在。

(2)能愿动词(助动词):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的动词。(3)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趋势和方向的动词。

趋向动词的语法特征:

1)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功能,即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2)经常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趋向,做趋向补语。

3)用在动词前,应看作一般动词,构成连谓结构。

(三)形容词

1.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2.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常做谓语、定语、少数性质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可以作补语。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即不能做动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部分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彤彤。(四)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⑴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⑵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作主语、宾语。

⑶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例如“非正式的”。

注意区别词与形容词的不同:

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而区别词则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补语等。

形容词能前加副词“不”,区别词不能前加“不”。

五、数词

(一)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二)数词的种类:数词包括: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

1、基数:表示数目的多少。

2、序数:表示事物在计算或排列时的顺序。常用:第、初、老、小

3、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切分成几份,从中取出若干份。常用“几分之几”。口语中还用:成、分、股、折。

4、倍数:表示数目的增加。

数词的语法特征;

⑴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⑵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桌子、一脚踢

开⑶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六、量词

(一)量词:表示计量单位

(二)量词的分类:量词可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1、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量词。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例如:

物量词与动量词的鉴别:

(1)看数量短语同宾语在语义上是否搭配。与宾语在语义上能够搭配的物量词,不能搭配的是动量词。

(2)用语素“有”鉴别物量词和动量词。物量词前边可以加上表示存在的动词“有”,如“有一本书”。动量词不具备这个特点。

(三)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一般不能单用,要用在数词和指示代词之后,组成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可以统称为量词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例如:本本、个个,次次。物量词重叠后常做主语或定语,动量词重叠后常做状语。

七、副词

(一)副词: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围、时间等的词。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

1. 副词在句子里只能做状语。“很”“极”还可做补语。

2.副词不能重叠,副词也不能修饰副词。

3.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单说单用。例如:不、当然、的确、马上、没有、也许、有点儿

4.少数副词可以起关联作用。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常常作状语,因此就容易和副词相混淆。区别的办法就是看这个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能不能再作别的成分。只能作状语的是副词,既能作状语又能作定语的是形容词。

2.同形同音但意义完全不同的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区别办法:出现在名词前是形容词,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

区别词和副词的区别:

区别词和副词的共同点是只能够作修饰语:区别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有的词既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当它们修饰名词时是区别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是副词,也就是说,是区别词和副词的兼类词。

八、代词

(一)代词:代词是有指示或代替作用的词。

(二)代词的种类:(1)按句法功能分: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2)按作用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九)叹词:是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的词。

(十)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

拟声词可以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一、虚词概说: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介、连、助、语气

1.虚词的共同特点:

(1)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能依附于实词或语句,(2)依附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3)不能重叠。

(一)介词:介词是放在名词性词语前,与之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方法等意义的虚词。

介词短语的功能:经常作状语;还能作补语;有时也可以做定语。介词短语作定语表对象,作定语时在介词短语后要加“的”

3、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1)简单方法:看句中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如果有,它是介词,如果没有则是动词。

(2)具体的区分办法:能换成介词“被”的是介词,不能是动词。

(二)连词

1、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虚词。

2、连词的语法特点:

(1)连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在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时,表示各种关系,起语法作用。

(2)某些连词经常与副词配合成为一对关联词语,表示连接关系。

注意: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三)助词

(1)助词:助词是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的前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虚词。

(2)助词的种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

注意:作为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动态助词:了、着、过

2、作用:“了”表示完成态。“着”表示进行态。作为动态助词的“过”,只表示经历态。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作用:构成比况短语,对事物或性状进行描写。

其他助词:所、被、给、连、们

(1)所构成“所”字短语“所”字短语= 所+ 动词= 名词性短语

B.与介词“被”配合表示被动。名词前的“被”是介词,动词前的“被”是助词。

(2)被:“被”作助词时,只表被动。

(3)给:作为助词的“给”,主要作用是加强句子的口语色彩。

(四)语气词

1、语气词:语气词是放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的虚词。

2、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1.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2.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第四节短语

1、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义搭配关系组成的没有一个语调的一组词。也叫做“词组”。

2、短语的类型:一种是结构类,主要看他部结构类型。一种时功能类,凭他在更大的短语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语法成分的能力。

结构类:主谓短语动宾偏正中补联合连谓兼语同位方位量词介

词助词

功能类:短语有两方面功能,一是作句法成分;一是成句。分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加词性短语

第五节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动、独立

句子的定义:句子是具有一个特定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句子作为一个语法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能够单用; (2)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语义;(3)具有特定的语调,前后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表示。

一、主语和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含主谓短语)

谓词性词语作主语谓语应当是形容词或非动作动词。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动词性词语经常作谓语。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作谓语。主谓短语作谓语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名词性词语做谓语比较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名词也可以作谓语。做谓语的名词通常是表示日期、天气、节气、节日和籍贯等的。

名词性偏正短语做谓语,整体上重在对主语加以描写,所以,结合得非常紧密,用简略符号标记法分析,要一条横线画到底。

施事主语:主语是谓语所表动作的发出者。

受事主语:主语是谓语所表动作的承受者。

当事主语(中性主语):主语与谓语间没有发出动作和承受动作的关系。请注意:句中主语的意义类型与句子的宾语没有关系。一个句子里,即使没有宾语,依然可以判断主语的意义类型。

二、动语和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兼属动词的词就能带宾语。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跟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

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词后边。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受事宾语:宾语是动语所表动作的承受者。

施事宾语:宾语是动语所表动作的发出者。

当事宾语(中性宾语):宾语与动语间没有发出动作和承受动作的关

系。当事宾语的意义类型比较复杂,细分起来,其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宾语是动词分类的主要依据。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把动词分成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这是就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的分类。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不及物动词。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三、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

描写性定语一般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限制性定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充当。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是表同一性的。

三、状语:状语是动词形容词性偏正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附加成分。(一)状语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

状语经常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时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

四、补语

补语是中补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附加成分。

(一)补语的类型

(1)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

(2)状态补语和结果补语

辨别方法:看谓语中心语的词性。

结果补语:动词<形容词(少量动词);程度补语:形容词<极、很量词短语等;状态补语:动词+得(得个)<形容词(名词性短语)

(3)数量补语和时间、处所补语

数量补语:动词+数量短语;时间、处所补语:动词+介词短语

(4)趋向补语:动词+趋向动词

(5)可能补语:动词+得、不得

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肯定形式相同,有时难于区分。

(二)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1.动+补+宾

2.动+宾+补

3.动+补+宾+补

六、中心语: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的中心成分。(一)定语中心语:是与定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

(二)状语中心语

(三)补语中心语

七、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他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一)插入语(二)称呼语(三)感叹语(四)拟声语

第六节单句

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一、句型:按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一)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1.动词谓语句: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2.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

3.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4.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成。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

3.名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名词或定中短语形成。

4.叹语句:由叹词形成。

5.拟声词句:由拟声词形成。

四、常用句型

(一)“把”字句: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把”字句的特点:

(1)谓语动词的非光杆性。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2)把字介引对象的有定性。“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3)语义上的处置性。谓语动词一般都带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二)“被”字句: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1)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三)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四)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五)双宾句

双宾句:谓语中心之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

1.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

句型。存在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

2.是字句:由动词“是”构成的表示判断或肯定的句型。

3.主谓谓语句

五、变式句和省略句

(一)倒装句:1.主谓倒置2.定语、状语后置

(二)省略句:1.对话省2.因上下文省

六、句子的变换:按照一定规则,把一种句式转换为另外一种句式,叫

转换。变换的规则

1.移位:是移动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

2.添加:是在句子中增加某些词

语。

3.删除:是删减句子中的某个或某些词语。

4.复写:是重复句中的某个

词或某些词。5.替换:是用某个词代替句中的一个词。

七句类:述句、疑问、其实、感叹

第八节复句

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复句里各个单句形式叫做分句。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

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时有关联词语来表达,叫关联法;有时不用或不能有关联词语表示,叫意合法。

二、复句的类型

从复句间的语义关系上,可分为

(一)联合复句:1.并列关系2.顺承关系3.解说关系4.选择关系5.递进关系

1.并列关系: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并列关系的复句里,分句间的关系或者是平列的,或者是对举的,顺序一般可以调换。

2.顺承关系: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顺承关系又叫做承接关系、连贯关系。顺承关系的复句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

3.解说关系: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解说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语,也有少数在后一分句单用“即、就是说”等关联词语。后面分句解释前面分句。先分述,后总说。

4.选择关系:有的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叫未定选择;部又分数者选一(又称任选)和二者选一(又称限选)两类;有的说出选定其中一种,舍弃另一种,这叫已定选择,又称决选。

5.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反之亦可。部可区分为一般递进关系和衬托递进关系两类。

(二)偏正复句:1.转折关系2.条件关系3.假设关系4.因果关系5.目的关系

1.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突然转成同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后面分句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

2.条件关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从条件和结果间的关系,可以将之分为两种情况:

有条件: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无条件

3.假设关系: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具体又分两种情况,相应的关联词语也不完全相同:

4.因果关系:偏句说出原因或理由,正句表示结果。根据述说的先后顺序,可以将因果关系的复句分为两类:一.先因后果,二.先果后因。根据因果间的关系,可分为:一.说明因果,二.推论因果。

5.目的关系: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关联词语都单用。

三、多重复句

1.重复句:多重复句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

四、紧缩复句

紧缩复句由复句紧缩而成。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紧缩复句的特点:

(1)有的紧缩句只使用单个关联词语。

(2)紧缩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全出现,也可以全不出现,还可以部分出现。

第九节句群

句群: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句群的类型:(一)并列句群(二)顺承句群(三)解说句群(四)递进句群(五)选择句群(六)转折句群(七)因果句群(八)目的句群(九)假设句群(十)条件句群

多重句群: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句群叫多重句群

第一节修辞概说

修辞: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对语言要素进行的选择、加工和调整。“修辞”术语的三个含义: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意义的锤炼(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二)力求准确、妥(三)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四)力求色彩鲜明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声音的锤炼:㈠注意音节整齐匀称㈡注意声调平仄相间㈢力求韵脚和谐㈣讲求叠音自然㈤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长句化短的办法:(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二、整句和散句

整句形式整齐,语气贯通,声音和谐,意义分明。散句在形式上与整句相对,它形式多变,表达灵活,散而不乱,力避单调呆板,富于参差美。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如果以施事作为述对象,宜用主动句。如果以受事作为述对象,宜用被动句。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两种句式的区别:(1)口语句式要求简炼,关联词语用得少或不用;

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2)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3)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严谨,较多使用长句。

1.辞格

(一)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辞格的特征:

1.从形式上看,辞格是语言运用的形式,它具有某种模式性。

2.从使用上看,辞格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就没有辞格。单独一个“梦”不能成为辞格,但以“绿色”为语境,组成“绿色的梦”就成为移就辞格。

3.从效果上看,辞格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优化性,它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之在准确顺畅的基础上生动感人。

4.从畴上看,辞格是使用语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修辞现象,而不是其他现象。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第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构成比喻。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比喻的作用:(1)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2)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3)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印象。

比喻的基本类型:

1.明喻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3-模块一-现代汉语(一)

模块一-现代汉语(一)语文学科知识 考点精讲 二、汉字 1.形近字——以音辨形 适用于一些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的形近字。例如: 2.同音字——以义辨形 ①适用于音同音近形异字。 例如:各行其是——各行其事 不计其数——不记其数 ②适用于音同音近形近字。 例如:报仇——抱怨 飞驰——松弛 烦躁——干燥

3.成语——根据结构、来源、含义辨析字形。 对于并列结构或者互文手法的词语,可根据词的结构辨析 字形。 例如:惹是生非——惹事生非 名门望族——名门旺族 真题精讲 【例2018年上-真题】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以下题目。 读书·实践·收获 ①我曾为一段曼妙的钢琴曲所触动。那优雅的旋律深深地吸引重源普我,让我下决心投入了钢琴的学习。可未尝试多久我便发现,自己所演奏出的不过只是一个个拼凑而成的断音,尽管旋律可谓说耳,却始终无法打动人心。 ②抱着这样的烦恼,我翻开了《贝多芬传》。在书中,我仿佛看见了那个身影一贝多芬,身患重病却堅强地在琴前创作的身影。他的命运无疑是多舛的,可他却没有曲服,坚决而肯定地说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失聪并未阻止他在音乐路上的前行,他坚强地战胜病魔,作出了一篇又一篇經典的乐章。读到这儿,我的耳畔又一次响起了《命运交响曲》的旋律。此刻,这旋律是多么振撼激荡,比我之前所听过的每一次都要更加猛烈,每一个音符都重重地捶击在我的心头。我看到了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与这旋律所结合,于我而言更加震动。不觉间,我早已泪流满面。 ③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要实现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我不仅学习了乐理,还懂得了要使音符充满情感,音乐才能更加饱满。 ④在书中,我得到了这样的收获。音乐不仅是音律的结合,更包含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每一个演奏者对音乐的看法都不同,奏出的旋律的内涵也不同,是演奏者赋子了旋律第二次新生,让音乐有了灵魂。正因人对旋律的表达与理解产生了共鸣,旋律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音乐,才能够触动人的内心。这便是书所教给我的道理。 问题: 17.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处病句, 分别改正。(8分)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是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网校答案: 17.错别字:“曲服”改为“屈服”;”振撼"改为“震撼"。 病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要实现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 改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想要学会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 【例2018年下-真题】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以下题目。 阅读,真好 ①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网游,有人喜欢吃吃喝喝。而我喜欢阅读。 ②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坐在书房里静静地看书,看天南海北的故事,和书中人物尽情交流。 ③阅读,它有一种吸引力,让我放松,让我快乐,让我坚强。

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黄伯荣廖序东教材

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 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 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 (一)语音特点 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 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 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4,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 (二)词汇特点 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 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 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 (三)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 2,复合词为主 3,量词丰富 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 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 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 (四)语用不同 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 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五)修辞特点 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 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 (六)信息处理特点 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 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 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 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 二语音 一、汉语语音概说 (一)基本概念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如“老”可以划分出l, a ,o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 2,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人的听觉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肌肉都明显的紧张一下,每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也有例外,:“天儿” tianr) 三词汇 一、汉语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的总汇。 (二)词汇单位: 1,语素 1.1 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2 语素类型: (1)按音节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2)按构词能力分: A :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 (特例有:了、吗、吧不能语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B: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位置不固定如伟大、宏伟 C: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如阿姨、第一、人们、记者 2,词 2.1 定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2 语素、字与词的关系: (1)一个字代表一个词,同时代表一个语素,如山、水 (2)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词,其中的字各代表一个语素,如人民、建设、建设者等 (3)词由2个以上字表示,但各个字没意思,只表示一个音节,各自不代表语素,如:巧克力、玻璃 (4)一个字代表不同词,如:米饭厘米中的米,这样的字代表不同语素。(有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如:重,不同的读法也代表不同语素) (5)不同的字表示同一词,如展转——辗转 3,固定词组 3.1 专名 (1)专门词语,如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关名北京大学 ; (2)术语,如法律术语:地方性法规医学术语:病理切片行业语; (3)行业语,如摄影用语曝光量, 防红眼. 3.2 熟语: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短语或句子结构,但格式和构成成分比较固定,意义往往有整体性,一般也作语言建筑材料使用。 二、汉语词的构造 (一)单音词和复音词(按音节划分)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第五章:语法 1.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P1)※ 2.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P1) 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P3) 5.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P3) 6.短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P3) 7.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P3) 8.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P4) 9.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P4) 10.主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P4) 11.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P4) 12.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P4)※ 13.宾语: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P4) 14.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P4) 15.状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P4)※ 16.补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P4) 17.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P6) 18.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P8) 19.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P9) 能愿动词(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 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P12) 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的词叫趋向动词(P11) 20.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P11) 21.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的词。(P13) 22.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P14) 23.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P15) 24.副词:副词是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P17) 25.代词:代词是有替代,指示作用的词。(P20) 26.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P22)※ 27.叹词: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P23)※ 28.虚词:意义比较空灵,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叫虚词。(P27) 29.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的词叫做介词。(P28) 30.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的词叫连词。(P29) 31.助词:依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词叫助词。(P30) 32.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词叫结构助词。(P30) 33.动态助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

全国-现代汉语m试卷(优质)

现代汉语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根据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语言地图集》所做的归类,现代汉语的大方言区有()(1分)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2、下列汉字,属于合体字的是()(1分) A:秉 B:曼 C:十 D:二 3、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在意义上代表()(1分) A:语素 B:音素 C:字母 D:音节 4、在汉字字形的结构系统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1分) A:部件 B:偏旁 C:笔画 D:部首 5、下列各词,“老”属于词根的是()(1分) A:老板 B:老鼠 C:老婆 D:老人 6、下列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只能和辅音声母构成音节的是()(1分) A:ong B:er C:ueng D:a 7、下列各词属于合成词的是()(1分) A:猩猩 B:星星 C:漫漫 D:姗姗

8、“冷板凳”是()(1分) A:惯用语 B:谚语 C:成语 D:歇后语 9、下列各词属予体词的是()(1分) A:区别词 B:连词 C:数词 D:动词 10、下列各短语属于偏正短语的是()(1分) A:学懂 B:积极参与 C:中国的首都北京 D:伟大而质朴 11、下列音节,调值为35的是()(1分) A:欢 B:去 C:里 D:羊 12、下列各句包含结果补语的是()(1分) A:快把水端进去! B: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C:你听明白了吗? D:今天冷死了。 13、下列音节,韵母是前元音的是()(1分) A:特 B:寄 C:五 D:墨 14、下列各句属于是非问句的是()(1分) A:小李考上了大学? B:火车站在哪儿? C:你认识不认识他呢? D:坐火车还是飞机? 15、下列各词,两个音节声母都是舌尖中音的是()(1分) A:大闹 B:子弟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 (1)

1.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 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2.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复 句;偏正复句: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折复句。 3.复句结构类型:多重复句紧缩句 4.句型:是根据结构分出来的类。 5.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6.句型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主谓句:动词形容词名词主谓谓语句。非主 谓句: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7.句式:分为“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在句比较句。 8.“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 种主动句。特点: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②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③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④“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 词只能至于“把”字前。 9.“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 的被动句。 10.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分的句子。 11.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分的句子。分为: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 “有”字式 12.现存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 的一种特定句式。分为:存在句出现句消失句 13.变式句:省略句(对话省因上下文而省)和倒装句(主谓倒置定语、状语后置)

14.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说话时往往会省去句中某个句 法成分,即省去已知信息。 15.倒装句:调换原句的成分位置的变式句。 16.句类:陈述句疑问句(正反问特指问选择问是非问)祈使句感叹句 17.主语、宾语分为:施事受事中性主语\宾语。 18.主语、宾语分为:名词性谓词性主语\宾语 19.名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 20.谓宾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21.分辨动词后的成分是补语或是宾语,主要:看标记、关系和词性。 22.独立语分类: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23.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 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24.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语序和虚词。 25.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从意义上分:单义短语和 多义短语;按成句能力分:自由短语和不自由短语;按短语层次分:一层短语和 多层短语 26.五种基本类型:主谓动宾偏正(定中状中)联合中补短语 27.其他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 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所字短语) 28.虚词特点:①依附于实词和语句,表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 成分③不能重叠④无词汇意义 29.连词与介词区别:①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 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②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出

现代汉语考点

现代汉语 1.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 喻”。 a.功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印象。 b.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c.比喻的灵活用法:没有喻词的比喻;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d.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喻体必须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要区 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运用比喻不一定拘泥于三种基本类型,要灵活多样使 用(倒喻、互喻、博喻、曲喻等)。 2. 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a.基本类型:拟人和拟物。 b.运用比拟注意的问题: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 气氛;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和相近之点。【以上两者有某些相似点,都是两事物相比。比喻重在“喻”,一主一从;比拟重在“拟”,甲乙两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3. 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密切相关的名称去替代。 【借喻和借代有相似之处。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4. 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又叫“顺拈”。 拈连要注意的问题:要贴切自然;要注意甲乙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 5. 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目的:深刻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感情态度,从而引起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6. 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 彼。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 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 幽默风趣的效果。】 7.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分音仿和 义仿。 8.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 9. 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 出来,也叫“婉转”。 【婉曲注重在故意回避某种说法,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双关着重有意影射某人某事,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婉曲是闪烁其词,用委婉的方式暗示出来,表现为意在言外, 需要人们从言语的外面去理解;双关把话都说完,同时关顾表里两层意思,言在 此而意在彼。】 辞格的综合运用(连用、兼用、套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考点

1.现代汉语:(一)定义: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共同语(普通话)和不同的方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性质——体系性、全民性、社会性什么是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在基础方言上形成,其形成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不开的。 2.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完整定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 十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晋语徽语平话方言 (1)北方方言代表:北京话 分布: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的镇江到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除外)、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和湖南省的西北部,以及广西北部一带。 次类: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等使用范围:67%以上(2)吴方言代表:以苏州话为代表。(上海话) 分布: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镇江不在内)地区和浙江的大部分。使用人口:7.2%左右。 3)湘方言代表:长沙话分布:湖南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使用人口:3.2% 左右 (4)赣方言代表:南昌话分布:在江西(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湖北东南一带。 使用人口:3.2%左右。 (5)客家方言代表:广东梅县话分布: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西部,湖南、四川也有一些客家方言点使用人口:3.6%左右 (6)闽方言分布: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 使用人数:5.7%。 (7)粤方言代表:广州话分布: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南部 使用人口:4.2%左右 (8)晋语方言代表:太原话分布: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及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四省区毗邻山西省的地区。使用人口:4.7% (9)徽语方言代表:安徽话分布:安徽大部分地区 10)平话方言分布:广西中部地区,西部的百色、田林等县和北部的融水、临桂等县。次类:桂南平话桂北平话使用人口:0.21%。 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1、音节整齐,界限分明,没有复辅音 2、韵多声少,响亮悦耳,元音占优势 3、声调抑扬,优美动听,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1、语素单音节化2、词的结构双音节化3、构词手段多样,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4、词义精细形象5、熟语丰富多彩 (三)语法方面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含例)(1)

第五章语法语法是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成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但其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如“心情舒畅/服装整齐/步调一致/前途光明”这些句子意义各异,但结构相同,都是名词+形容词,加上句调就可以构成主谓句;(2)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就显得缓慢得多,如:主语位于谓语之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语法习惯;(3)民族性:比如“两本书”在汉语里有量词的习惯,“two books”在英语中却没有量词,这就是语法的民族性。 句法成分表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类划分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词类划分的依据:①词的语法功能(主要)。②词的意义标准(参考)。③词的形态标准(参考)。 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名词谓词比较表(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虚词的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句。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④不能重叠。

简答:“的”的词类并举例分析。 1.作结构助词,定语后用“的”,如“美丽的女孩”。“的”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如“找点吃的”,只能做主语或宾语。 2.作时间助词,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我昨天写的作业”。 3.作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完成一个句子。 44页七、八题。 ※举例说明短语结构类型有哪些?(12个) (一)、基本短语 1、主谓短语: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陈述关系用语序 而不用虚词表示。 例:粮食//丰收(名//动) 2、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支配关系用语 序而不是用虚词表示。 例:盖/被子(动/名)(盖/什么?) 3、偏正短语: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面,叫做修饰语,被修饰 部分在后面,叫中心语。 ①定中短语: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的”作定语的 标记。 例:(昨天)的事(名·名)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一 一.汉语学里的和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此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种客观的语法体系。但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小异,各有所长,因此,学习是要细心观察,拿它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的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部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现代汉语上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上知识点总结 导读:1、古代中国人写诗歌都要求押韵。“韵”包括一个字音的主要元音和韵尾。凡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就是同韵的字。把同韵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就叫押韵。 2、汉字字音有四声,这四声是:平、上、去、入。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不尽相同。 3、中国最早的字典是《尔雅》。《尔雅》的字是按意义分类的,全书共十九章。 4、中国按字的形体及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学的主要参考书。后代研究此书的人很多,最著名有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5、《方言》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作者是西汉的杨雄。全书将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共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 6、汉字由繁变简的四个主要途径:“代”、“换”、“省”、“承”。 7、汉语的书面形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取得了正式书面语资格。 8、中国的共同语,在中国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三种称说,名称不同,实质相同。 9、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它包括字母表、

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个部分。 10、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要素。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一个。如zhuāng(庄);ā(阿)。 11、成语是一种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意义具有稳定性, 结构具有凝固性。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如:废寝忘食、愚公移山、亡羊补牢、一干二净。 12、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如:走后门、天晓得、巴不得、三七二十一。 1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有完整意义和一定语调的句子叫复句,它所包含的单句叫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和关联词)来表示的。如: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14、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如: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正句是全句的主要意义所在,偏句 从种种关系上去说明、限制正句。如:风太大,所以比赛改期了。 15、在联合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四种。如: 阿里汉字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得很工整。(递进关系) 这是卧

《现代汉语》课后答案_下册完整版(黄廖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 思考和练习一答案 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

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1、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语法单位的分类: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

句法成分:主语是谓语述的对象,谓语是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成分。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概说 词类: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 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形态标准:分为构形形态,例如重叠和构词形态,例如词缀。 1.句法功能标准: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 和短语的能力。 (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依据句法功能标准,首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能够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只语法意义的词是虚词。 二、实词:名、动、形、数、量、代、副、拟声 (一)名词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的词。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

1.语法的定义:1.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2.语法学是研究语法的学科,指 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包括词法和句法。 2.语法研究什么:语法分为词法、句法。词法学研究词的分类、词的构成(构 词法)和形态变化(构形法);句法学研究句子中的句法结构(短语)和句子分类(复句、句群、句类、句型)。 3.语法研究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句法方面包括传统语法的句法以及 词法;语义方面研究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语用研究语境和句子的语调、语气、口气以及句法结构的变化。 4.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语法就是对语言中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功能关系等抽象概括。 稳固性即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的要缓慢的多,语法很难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语法的稳固性与抽象性密切相关。 民族性即不同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 5.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短语是有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6.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P4-5) 内容;主语——谓语 动语——宾语 中心语——补语 定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

句子成分符号表: 7.画句子成分: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P6) 8.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9.分类依据:语法功能、形态、意义 10.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词的形态分两种,一是构型形态,二是构词形态。词的意义是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11.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虚词是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包括介词、语气词等。 12.判断动词“是”: ①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如: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生产。 ②表示事物特征、质料、情况。如:这孩子是双眼皮。 ③表示事物的存在。如:遍地是牛羊。 13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

最新现代汉语下册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试题及答案(彩笔标注为多考题) 一、填空题(总共20分,每空1分。)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另一个是。 2、语法有三个性质,分别是、和。 3、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4、“同意参加”是属于(短语类型);“用笔写字”是属于(短语类型);"愿意他进来"是属于(短语类型)。 5、按宾语与动语的语义关系来分,宾语可划分为三种:、 、。 6、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分为和。 7、语法研究应包含、和三方面的内容。 8、联合复句可分为并列、顺承、、和 五小类。 二、选择题。(总共20分,每个2分) 1、()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A.区别词 B.名词 C.量词 D.代词 2、下列形容词中,属于状态形容词的是()。 A.软 B.大方 C.伟大 D.雪白 3、“发现意外”和“意外发现”这两个短语是()。 A.述宾短语;兼语短语 B.偏正短语;述宾短语 C.兼语短语;述宾短语 D.述宾短语;状中短语 4、下列句子中主语是受事主语的是()。 A.我们跑丢了一只猫 B.狼把羊吃掉了 C.这孩子我也疼她 D.小妹只掉了几滴眼泪 5、“新中国的青年谁都感到幸福!”其中代词“谁”是()。 A.表示疑问 B.表示虚指 C.表示任指 D.表示确指 6、“他们两个去很适合”中主语是()。 A.他们两个去 B.他们两个

C.他们 D.他们俩 7、“大师傅,白天的事您千万不要见怪!”其中“大师傅”是()。 A.主语 B.称呼语 C.与“您”是同位语 D.宾语 8、带有拟声语的句子是()。 A.啊呀,老陈,想不到是你做的。 B.砰,砰,响起了敲门声。 C.哈哈,太神奇了! D.嗯,我这就来。 9、“禁止吸烟!”是() A.动词性非谓语句 B.省略句 C.动宾短语 D.兼语短语 10、“一家得出多少钱呢?”是()。 A.是非句 B.选择句 C.正反句 D.特指句 三、分析题。(30分) 1、指出下列划线词语所属词类。(共6分,每个1分。) (1)这棵树很笔直 (2)古塔在城市以西 (3)踢了一脚 (4)格外显眼 (5)啊!真好哇! (6)一台彩色电视机 2、指出下列短语类型。(共8分,每个1分) (1)觉得高兴 (2)粮食丰收 (3)昨天的事 (4)花园里谈 (5)玩得高兴 (6)有人不赞成 (7)南昌九江

(黄版)现代汉语上下册考点梳理

(黄版)现代汉语上下册考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现代汉语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汉语的地位 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国家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二、现代汉语规范 三、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三、现代汉语方言 1.方言分布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音节内辅音不连用,如没有gl,qf等,因而噪音少; (2)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复元音比例高,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乐音成分大; (3)音节整齐整洁。多数音节一个辅音在前,一个或多个元音在后。音节简洁而整齐,音节的数目较少; (4)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几个固定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义,而且增强了汉语的音乐性。(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古汉语单音节词很多,发展到现代汉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比如“目——眼睛”。有的多音节也缩为双音节词,比如“彩色电视机——彩电”。(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构词法。汉语运用复合法,使用词根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特别多,如“江河,山峰”。使用附加法,用词缀加上词根构词也很多,如“袜子,梨子”。 (3)同音语素多。一个音节有多个汉字。例省。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汉语里面的“我爱他”和“他爱我”里面的两个代词“他”和“我”,不管作主语还是宾语,词的形态都不变。(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梧州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如“地震”,“地面震动”和“地面震动了”都是主谓结构。

全国-现代汉语s试卷(最新)

0607-全国-现代汉语 总分:96 一、单选题(共18题,共18分) 1、下列划线词在句中表示比喻义的是()(1分) A:比赛已经进入尾声 B:文章揭开了犯罪团伙的黑幕 C:潺潺的水声犹如美妙的音乐 D:秦岭是四川盆地北面的一道屏障 2、下列合成词跟“冰凉”结构方式相同的是()(1分) A:地震 B:笔直 C:花朵 D:冰雪 3、全是成词语素的一组字是()(1分) A:美、真、梦、言 B:缘、圆、阿、苹 C:机、语、写、憾 D:水、又、不、吗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1分) A:所有方言 B:北京话 C:北方方言 D:普通话 5、加粗的词属于介词的是()(1分) A:大路朝天,一人半边 B: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C:和他聊天,我没兴趣 D:谁说我跟错人了 6、下列短语中,有错别字的是()(1分) A:偃旗息鼓 B:贻笑大方 C:举世振惊 D:嘘寒问暖 7、下列各组词中,属于反义词的一组是()(1分) A:有权——无权 B:白色——漆黑 C:庞大——弱小 D:积累——消费

8、与“即将”词性相同的是()(1分) A:过去 B:现在 C:正在 D:将来 9、“苹果”这个词可以指称大小、色泽、味道各不相同的任何一个苹果,是因为词义具有()(1分) A:概括性 B:民族性 C:模糊性 D:客观性 10、两个音节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是()(1分) A:纯粹 B:船舱 C:誓词 D:杉树 11、最后一个音节不念轻声的是()(1分) A:面子 B:莲子 C:叶子 D:爪子 12、下列疑问句中属于特指问的是()(1分) A:明天他来不? B:是光我一个人呢,还是另有别人? C:你真要带我走? D:你在这儿做什么? 13、下列形声字中,形旁相同的一组是()(1分) A:闻、阔 B:臂、脏 C:贼、赌 D:誓、唁 14、跟“鲁迅骨头最硬。”句型相同的是()(1分) A:峨眉山的风景很秀丽。 B:张老师学术水平非常高。 C:张老师,您好! D:我们公司最棒。 15、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属于受事的是()(1分) A:我写钢笔 B:他修钢笔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解析

《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简版) 一、语法的性质(详情见P3) 语法具有抽象性、固定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语法是一个有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废弃一条规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跟随着变化,这样就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事也表现在语法上。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共性忽略了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不要拿别的语言的语法硬套汉语的语法。 二、词类的分类标准(详情见P7) 分类的语句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三者合称为词性)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征(详情见P9,便于记忆见P13、P14表)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经常用在借此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民词单、复数同形。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位于或谓语中心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够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它词缀(便于理解请见P13)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 4.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5.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能修辞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