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变化
月亮变化规律

此人称上弦月。
这张弓一天天拉满,就叫凸月了。
凸月到每月十五就变成了满月。
初八、初九以后,月亮升起的高度也在向东天边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是15°左右。
月落的时间也继续向后半夜推迟。
到农历每月十五,月亮降低从东方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后,一弯孤形新月就开始在天西边出现了。
那新月活像是飞蛾的眉,所以人称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黄的光线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
它在天边逗留不到一个小时就渐渐消失了。
如果是小月,那就是等到初三晚上,才能看到那纤细的蛾眉新月升落。
农谚说:“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
”就是讲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现的时间。
从蛾眉月出现头一天算起,每过一天,月亮升起的弧度较前一天大约增加1 5°,而它落下的时间也就随之推迟一个小时左右。
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时月亮就会升高到中天,落下时间也就推迟到深夜零点左右了。
就是说,这时候仅前半夜有月光,后半夜就是月黑天了。
农谚说:“初八、初九照半夜。
”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月亮活像一张弓,因天边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两天你会看到:太阳还未落下,东方的圆月已经显现了。
所以农谚又说:“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
”这期间,通夜都会有月光朗照。
第二天早晨,太阳也从东方升起了。
西边还挂着一银盘似的圆月。
“月亮、太阳两头露”,也有这个含义。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
”这句农谚是说,过了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以后,天黑时就不见月亮了,月亮到什么时候才出来呢?农谚说:“二十整整,月出一更。
”十五日以后,每推进一天,月亮晚出来又约一小时,到每月的二十月,月亮要等到晚上一更才能出来(古时没有钟表,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概是晚上八九点)。
每月下旬,月亮出来的时间越来越晚,以至前半夜不见月亮,只有后半夜才能见到月亮,到二十三日那天,月亮到天亮时才能升到中天。
因此又有“二十二三,天亮月正南”的农谚。
这时的月亮又像一张弓了,因为正是下旬,所以人称下弦,十五以后的月亮由圆到缺,人们又称它为残月。
月亮形状变化规律

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由其位置相对于太阳和地球的角度决定的。
月亮本身没有光源,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线。
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观察者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形状会有所变化。
月亮的形状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新月:当月亮位于太阳一侧,观察者无法从地球上看到月亮。
此时,月亮的背面照向地球,被太阳完全阴影覆盖。
2. 上弦月:在新月后约一周时间,月球逐渐绕地球公转,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右侧部分。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半圆形的月亮,右侧明亮、左侧暗淡。
3. 满月:当月亮与太阳和地球成一条直线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圆形月亮。
这是因为太阳照射到月球的正面,月球上所有可见的部分都被照亮。
4. 下弦月:满月后约一周时间,月球继续公转,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左侧部分。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半圆形的月亮,左侧明亮、右侧暗淡。
上述四个阶段中的新月和满月是月相变化的极端情况,而上弦月
和下弦月则代表了月亮的四分之一形状。
在这些阶段之间,月亮形状的变化程度会有所不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弯曲。
需要注意的是,月亮的形状变化只是因为我们从地球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月亮光线的不同。
这种变化与月球自身并没有直接关系,月球始终保持着大致相同的形状。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以下是月亮的主要变化规律:
1. 月相变化:月亮的表面只有一部分受到阳光照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月亮的形状会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被称为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不同阶段。
2. 月食:月食是地球的影子落在月亮上时发生的现象。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太阳光被地球的大气层散射并照亮月亮,形成满月。
但有时地球会正好挡住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这时会发生月食。
3. 月亮的运行轨道: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但由于月球的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相同,所以我们只看到月亮的同一面。
这意味着月亮的不同部分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地球的视野中。
4. 月风车效应: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亮位置每天都会稍微改变,这被称为月风车效应。
这意味着月亮每天在地平线上升的位置都会有所偏移。
总的来说,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的自转、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包括月相变化、月食、月亮的运行轨道和月风车效应等。
月亮的变化规律

月亮的变化规律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月亮的位置变化规律(一个月的)月亮的运行/变化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月球的运行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最浓缩的说法,一个月刚好是月亮饶地球一个周期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为什么月亮会有不同的形状?

为什么月亮会有不同的形状?
1. 月相变化:月亮的不同形状是由于月相的变化所导致的。
当我们从地球上观察月亮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的不同部分被太阳照亮的程度不同。
这导致了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即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不同的相位。
2. 月球运动:月亮围绕地球运动,同时也受到太阳的引力影响。
由于月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月亮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接收到的太阳光也不同,导致了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3. 观察角度: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也会影响月亮的形状。
例如,当月亮处于地平线附近时,由于大气折射的影响,月亮看起来会显得更大更圆。
综上所述,月亮的不同形状是由月相变化、月球运动和观察角度等因素共同影响所导致的。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月亮形状的变化。
月亮变化作文(通用17篇)

月亮变化作文月亮变化作文(通用17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变化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变化作文篇1“小小的月亮弯弯的船,弯弯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船上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展开了对那轮皎洁的圆月的无限遐想。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喧闹了一天的世界静了下来。
只见月亮穿着红装,慢慢地拱出了地平线。
那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穿着紫红色的舞裙,慢慢地升到了广阔的天幕上。
只见她又脱去了红装,围上了玉色的丝巾,用纯洁的笑脸迎着芸芸众生。
这时,一切都变得神圣起来,纯洁起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时唐代诗人李白对月亮的想象。
的确,月亮婀娜的姿态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圆圆的月亮就像一面亮堂堂的镜子,挂在王母娘娘瑶池里的梳妆台上。
瞧!里面还映着王母娘娘梳妆打扮的美丽身影呢!圆圆的月亮像瑶台镜。
弯弯的月亮像小木船,小小的船儿在银河里遨游。
我坐在船上,划动双桨,在银河上游荡。
划呀划,划呀划。
我要划到王母娘娘的天宫上,一览天宫的风采。
圆圆的月亮又像一把锋利的弯刀,挂在天上,等待着天神来用它割下天上草原的鲜草,把天马喂得肥膘体壮。
看着皎洁的月亮,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得到了一种长生不老的仙药,他让嫦娥把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跟着后羿学艺的逄蒙知道了。
一天,他趁后羿出门打猎时找到嫦娥,威逼嫦娥把药交出来,嫦娥非常机智地与他周旋。
后来,嫦娥见软的不行,就拿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然后嫦娥轻飘飘地飞到了广寒宫,成了月神。
传说临走前嫦娥怕孤独,还抱了一只小白兔飞上去。
这只白兔就是月宫中的玉兔。
嗨!月亮,你美丽的姿态让人遐想,你婀娜的舞姿令人陶醉。
我爱你,月亮!月亮变化作文篇2俗话说:日新又新我我常新。
中秋节的月亮变化过程

中秋节的月亮变化过程
中秋节的月亮变化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月亮升起:中秋节的晚上,明亮的月亮会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初升的月亮通常较为朦胧,并且可能被云层所遮挡。
2. 月亮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逐渐升高,从初升的位置移动到更高的天空中。
此时,月亮会逐渐变得明亮,月光也会渐渐洒满大地。
3. 月亮圆满:在中秋节这一天,月亮通常是完全圆满的。
这是因为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农历一个月中的满月时刻。
此时,满月的亮度最高,月亮呈现出完美的圆形。
4. 月亮下落:当月亮达到最高点后,它会慢慢向西方的地平线下降。
此时,月亮的亮度会逐渐减弱,因为月亮的阳光照射面变小。
5. 月亮落下:最后,月亮会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
月亮落下后,夜晚的天空逐渐变得黑暗。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月亮变化过程包括升起、升高、圆满、下落和落下等阶段。
这些变化使得中秋节的晚上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氛围,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和赞美。
月亮的8个变化过程

月亮的8个变化过程
月亮是夜晚光秃秃的天空最耀眼的星,月份的变换以及节气正是靠它轮换做为依据。
那么,月亮又能改变成什么样子呢?
月亮可分为8种形态,即新月、上弦、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末弦、残月和几乎消失的月。
它四处来去,亦如游走世间,显示着八个不同的新衣服,头戴新月的宝冠,来来去去,历时29.5天的变换周期,它宛如“游走的贤神”。
首先是新月,月亮从大圆月到无影小圆月,月光寥寥,它有如美丽的王后,被衣衫浓妆艳抹,展现着完美无瑕,深层次的宁静。
接着是上弦月,呈弧形,月光低洼晦暗,暗色不断变化,呈现出半山腰般的曲线,望过去,它凝望着夜空中太阳的余晖。
紧接着是满月,它像是一轮灿烂的日全食,金黄色桃花头饰令它无边洌洌,犹如一颗极亮的丸子,照耀着世间万籁俱寂的夜晚。
然后是下弦月,它既代表醉客微醺的心境,像一杯芳心醉酒一般,流淌的月光把它错综复杂的形状照亮,安抚着田园里夜晚的低吟。
接着是末弦,又开始收起它的容颜,月光渐受减少,这把月亮像是被遗弃的少女,虚弱失落,流着伤心的眼泪,落入深情的夜晚。
接下来是残月,这时,月亮已只剩下一个弯弯的小筋,仿佛是个繁忙而勤奋的蜜蜂,在快要消失时,又代表着新生。
再之后是几乎消失的月,就像是流水在夜晚的沙漠里,渐入无形,它的月光涣散得几乎不可见,这时的月亮又像是一位小仙子,正在夜空里做梦。
最后,月亮又完成了它的一轮旅程,又重新披上它新月的宝冠,紧贴着夜空中太阳的余晖,呈现出耀眼的新月,四处来去,回到熟悉的起点。
月亮以其自我变换的美丽示人,饮尽人间苦涩,安慰着每一个在夜晚孤独寂寞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文萍
•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 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 的眉毛。
• 凉风吹的她有点凉,她就撕 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请裁缝 做衣服吧。 •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 她过几天来取衣裳。
几天以后,月亮姑娘胖了一点,弯 弯的象小船。她来取衣服了,衣服做的 真漂亮,可惜太小穿不上。
请你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画出来。
• 裁缝师 傅又给 她量了 尺寸, 让她过 几天再 来取衣 服。
是做她 太的又 小更来 穿漂取 不亮衣 上了服 。,了 可, 惜衣 还服
胖 了又 一过 点了 ,几 圆天 圆, 的月 像亮 皮姑 球娘 。又
•
• 月亮姑娘望着两件漂亮的衣服, 伤心极了……
月亮姑娘为什么穿不上新衣服?
她还能穿上新衣服吗?
• 新月以后两三天,月亮沿着轨道慢慢 地转到地球一面的边缘部分,逐渐被 太阳光照亮,于是我们在天空中就看 到一钩弯弯的月牙了。
• 等到七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 有一半照到了太阳光,于是我们在晚上 就看到半个月亮,这就是上弦月。
• 上弦月以后,月亮越来越多地照到了太 阳光,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也就一天 比一天圆起来。我们就看到一个滚圆的 月亮,这就是满月,叫做“望”。
月亮什么?
有 时 像 一 把 弯 弯 的 镰 刀
有 时 会 缺 了 一 半 ,
有 时 像 个 圆 盘 ,
里 天 天 发 生 变 化 ,
它 的 形 状 在 一 个 月
我 们 看 到 的 月 亮 ,
• 月亮是围着地球转的,当它转到地球 和太阳中间的时候月亮正对着地球的 那一面,一点也照不到太阳光,这时 我们就看不见它,这就是新月,叫做 “朔”。
• 满月以后,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又 有一部分慢慢地照不到太阳光了,于是 我们看到月亮又开始渐渐地变“瘦”。 满月以后七八天,在天空中又只能看到 半个月亮了,这就是下弦月。
• 下弦月以后,月亮继续“瘦”下去。 到了四五天,又只剩下弯弯的一钩了 。之后,月亮慢慢地变得完全看不见 ,新月时期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