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 京韵2教案 人音版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京韵》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京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掌握《京韵》的曲调和节奏;
3.能够用京剧唱腔演唱《京韵》。
二、教学内容
1.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京韵》的曲调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播放京剧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京剧音乐的独特韵味;
2.展示京剧的服饰和道具,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2.引入《京韵》这首京剧音乐,介绍曲调和节奏。
研究新知
1.播放《京韵》的演唱录音,让学生倾听京剧唱腔,感受曲调
和节奏的特点;
2.分析《京韵》的曲调结构和韵律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跟随录音唱唱看,逐渐掌握《京韵》的演唱技巧。
锻炼技能
1.分组进行合唱练,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协作,共同演唱《京韵》;
2.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提高演唱的质量。
拓展应用
1.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京剧曲目进行演唱,展示
自己的才艺;
2.鼓励学生多听京剧音乐,了解更多的京剧唱段和唱腔。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价他们对《京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合唱演唱和个人展示,评价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
现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合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能够感
受到京剧音乐的独特魅力。
下节课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京剧音乐的技巧。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京韵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京韵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京韵流派;2.感受京韵音乐的独特魅力,认识京韵音乐的艺术特点;3.通过学习、演唱《京城四月》这首京韵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水平;4.培养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京韵流派通过介绍京韵流派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京韵音乐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风格。
2. 感受京韵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欣赏名家演唱的京韵音乐,让学生深刻感受京韵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
3. 学习京韵歌曲《京城四月》通过学习、演唱《京城四月》这首京韵歌曲,让学生体验京韵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水平。
三、教学步骤1. 欣赏京韵音乐在课堂上播放《梅花三弄》、《清河调》等京韵名曲,让学生欣赏京韵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
通过讲解和解读,让学生了解这些名曲的演唱技巧、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
2. 学习《京城四月》歌曲首先,让学生听一遍《京城四月》歌曲,让他们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
然后,逐句教学,让学生重点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采用分组合唱等方式进行练习和表演。
3. 创新表演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编排和表演《京城四月》的舞蹈、动作、小品等创新表演形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京韵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四、课程评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表演,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京韵流派,感受京韵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水平,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对课堂效果的实时评价,以便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京韵》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音乐10册京韵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学习京剧的基础知识,欣赏著名京剧选段。
2. 欣赏戏曲片段,初步了解其产生、发展和现状。
3. 让学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京剧行当的划分和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区别。
(微视频提前学习)学情分析在课前,学生观看学习了微视频,了解了京剧的行当、脸谱等知识。
然而当代学生依然只热衷于流行音乐,知道梅艳芳,却忘了梅兰芳;喜欢音乐剧,不爱听地方戏;知道电声乐队的几十件,说不出京剧的三大件,对戏曲音乐仍然持冷漠态度,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原因是:节奏太慢,“咿咿啊啊”,没有时代感,与平时听的歌曲不同,不习惯;太难学了等等。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多媒体音像设备和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各地的部分民歌和几种不同风格的民族器乐曲,今天我们欣赏几段国粹——京剧。
(视学生反应积极与否给出不同评论,积极则予以肯定,不积极则抓住时机对其教育:从同学们的脸上我终于找到了传统艺术为什么没落的原因。
调侃的语气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反而会勾起学生对京剧的欣赏兴趣。
)师:虽然京剧是国粹,但它却是最年轻的剧种,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
二、新授:京剧的形成演示课件:徽班进京代表人物京剧形成四大徽班(讲故事)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决定举行隆重庆典。
各地官员都纷纷忙着准备礼物进京参加宴会。
有一位叫伍纳拉的闽浙总督选派了在南方久享盛名的安徽徽戏班“三庆班”赴京演出为乾隆祝寿。
“三庆班”新鲜的唱腔、出色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也为之后徽剧在北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庆典过后“三庆班”和后来的“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一起留在北京发展事业,这就是当时“四大徽班”进京的历史。
在北京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以程长庚为代表的徽剧演员在文学剧本、表演和音乐等方面对徽剧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的剧种——京剧。
五年级音乐下册-京韵教案-人音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京韵教案-人音版一、教学内容1.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京韵教案,采用人音版方式进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京韵艺术,并能够唱出京韵曲目。
1.2 教学目标1.了解京韵艺术的由来、流派、演唱风格等基础知识。
2.学习《白蛇传》、《霸王别姬》等京韵曲目,并能够准确地唱出来。
3.培养学生的发音能力、节奏感和音乐修养。
1.3 教学重点1.了解京韵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掌握《白蛇传》、《霸王别姬》等京韵曲目的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对京韵艺术的兴趣与热爱。
1.4 教学难点1.学生的发音不准确。
2.学生对京韵艺术的认知程度不足。
二、教学过程2.1 课前准备1.整理课堂相应教具,包括音响、投影等。
2.准备好《白蛇传》、《霸王别姬》等京韵曲目的歌谱和MP3音频文件。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题1.通过图片、视频介绍京韵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了解京韵的流派、演唱特色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京韵的认知和感受,并自由发言。
第二步:学唱京韵曲目1.播放《白蛇传》、《霸王别姬》等京韵曲目的MP3音频文件,让学生听一遍歌曲,了解歌曲基本情况。
2.分组练习,通过互相合作,学生们共同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发音和韵律等要素。
3.教师逐个分组点评,指出学生在演唱中的不足,并给予相应建议和指导。
第三步:加强练习1.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加强练习,针对优化学生的演唱音量、节奏掌握、适当调整发音等。
2.配合幻灯片、形象图、练习歌声等资源,在学生的参与下制作学生能够轻松掌握、体验到的京韵乐曲。
2.3 作业布置1.练习学生,再次听一遍《白蛇传》、《霸王别姬》等京韵曲目的MP3音频文件,记录歌词和韵律,需体现出歌曲的氛围。
2.下课前选出优异成果,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增强学生斗志。
三、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步骤进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多组点评,及时改善学生演唱表现,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京韵曲目的基本演唱要素,并在完成课后作业中发挥出更高水平。
五年级下册音乐《京韵》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京韵》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京韵》是一首五年级下册的音乐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学习《京韵》,学生可以了解京剧的历史、基本唱腔和表演形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感受京剧音乐的韵味,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2. 能够跟随录音哼唱《京韵》,感受京剧的节奏和旋律。
3. 学会简单的京剧唱腔和表演动作,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学会哼唱《京韵》。
2. 教学难点:京剧唱腔的掌握和表演动作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京剧表演,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音乐韵味。
2. 模仿法:引导学生模仿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动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京剧的历史、基本唱腔和表演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京韵》音频文件。
2. PPT:介绍京剧的历史、基本唱腔和表演形式的相关内容。
3. 京剧道具:如脸谱、戏服等,用于表演环节。
4. 教学视频:精选的京剧表演片段,用于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京剧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京剧的音乐特点。
2. 讲解:通过PPT介绍京剧的历史、基本唱腔和表演形式,让学生了解京剧文化。
3. 欣赏:聆听《京韵》音频,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韵味。
4. 模仿:引导学生模仿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动作,分组进行练习。
5. 实践:学生分组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京剧的艺术价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跟随录音哼唱《京韵》,表现出京剧的韵味。
2.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京剧唱腔和表演动作,表现出京剧的魅力。
3. 学生对京剧的历史、基本唱腔和表演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八、教学反思1. 部分学生对京剧的认知程度不同,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调整。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京调人音版 (2)

《京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乐曲,了解京韵,激发对京剧的学习兴趣,并关注我国的“国粹”艺术,喜欢我们的戏曲文化。
2.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通过熟悉、表现主题旋律来欣赏乐曲并分辨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感受《京调》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京剧元素与民族乐器融合创作呈现的独特音韵。
【教学难点】熟悉主题旋律分辨乐曲结构,并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欣赏《说唱脸谱》导入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乐器(二胡、唢呐、钹、锣、笙)生:京剧师:你怎么这么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来啦?从哪里听出来的呀?师:因为京剧是由地方方言发展演变而来,所以就带有它们独特的京腔京韵,你能试着哼唱一两句吗?生:脸谱(红脸关羽、黑脸包拯、白脸曹操)师:你能学学他们的动作吗?师:这些脸谱属于京剧当中的净角,你们知道在京剧当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称作什么吗?师:老师来模仿两个花旦和小生的动作,你们来说说看有什么特点。
你们也来模仿看吧师:老师很高兴看到我们同学们有这么丰富的京剧知识。
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距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它是中华艺术文化的瑰宝。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聆听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京调》。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熟悉的旋律导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新课教学1、听引子,说乐器师:请同学们先听一小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中都有哪些乐器?情绪是怎样的?生:锣鼓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
你们的耳朵可真灵敏。
(出示图片)师:又有锣又有鼓这么热闹像极了京剧中的开场,我们把这段音乐叫做引子,好像在告诉大家快来看快来看,名角要登场啦。
【设计意图】通过有目的性的设问聆听来了解乐曲,这样的聆听学习更有效果。
2、1听A完整乐段,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接下是谁要登场了。
请听这段主题音乐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伴奏乐器是什么?生:竹笛3、2听师吹奏A主题乐段,感受情绪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漂亮的竹笛,请同学听老师给你们吹吹这段旋律吧,说说竹笛的音色是怎样的,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4、3听用剑指模仿竹板打节奏师:刚才有同学说到伴奏乐器有竹板,老师想请大家用剑指的手势模仿竹板试着跟着旋律一起拍拍看吧。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京韵》教学设计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京韵》教学设计第三节教学内容:1、表演《我是*人》2、编创与活动3、简介京剧小知识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制作脸谱教学过程:一、表演《我是*人》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品格。
京歌《我是*人》表现了当代*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2.聆听范唱。
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3.分句跟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人》。
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人》。
7.召开戏曲演唱会。
二、编创与活动/strong>自制京剧脸谱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见教材分析后的小知识)。
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
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
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
5.展示会。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场。
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
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三、京剧小知识〔行当〕?/p>桑耗行哉?嫘蜗蟆V欣夏昴行猿啤袄仙?保?挚煞治?拔纳?庇搿拔渖?保?/p>年轻男*称“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担号?哉?嫘蜗蟆F渲校?俗?稻驳男蜗螅??ξ?鞯某啤扒嘁隆保换钇谩?/p>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称“老旦”。
净:*格鲜明的男*配角。
丑:换?⒂哪?⒒?簟⒒钤镜娜宋铮?灿小拔摹薄ⅰ拔洹敝?郑?/p>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p>红脸:表示忠勇罩保?绻赜稹?/p>白脸:表示奸蛰毒H绮懿佟?/p>黑脸:表示刚詹话ⅲ?绨/p>蓝脸和绿脸:中*1硎静菝в⑿邸?/p>金脸和伊常罕硎旧衩兀??砩裱?焕嗾摺?/p>四、课后小结。
年级音乐下册-京韵教案-人音版

年级音乐下册-京韵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认识京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京韵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京韵的定义和起源。
2. 京韵的特点和风格。
3. 京韵的代表作品介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京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聆听京韵代表作品,感受其风格。
3.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京韵音乐的欣赏心得。
第二章:京韵演唱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京韵演唱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内容:1. 京韵演唱的呼吸技巧。
2. 京韵演唱的咬字技巧。
3. 京韵演唱的音准和节奏控制。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京韵演唱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演唱心得。
3. 学生进行京韵演唱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章:京韵演奏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京韵演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京韵演奏的弓法技巧。
2. 京韵演奏的指法技巧。
3. 京韵演奏的节奏和音准控制。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京韵演奏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演奏心得。
3. 学生进行京韵演奏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京韵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京韵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京韵音乐的经典作品欣赏。
2. 京韵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3. 京韵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京韵音乐,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京韵音乐的欣赏心得。
3. 教师讲解京韵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加深学生对京韵音乐的理解。
第五章:京韵音乐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尝试创作京韵音乐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京韵音乐的创作要素和结构。
2. 京韵音乐的旋律创作技巧。
3. 京韵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韵
教学内容
1.学习京剧脸谱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京调》
3.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蝈蝈和蛐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2.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教学用具:
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
(略)
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
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
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师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
生、旦角很少用。
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1.[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
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2.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3.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商议解决。
如:水浒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
(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四、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
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五、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观点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