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设计与绘画的认识
浅谈艺术绘画与设计表现的异同

浅谈艺术绘画与设计表现的异同【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艺术绘画与设计的异同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着在分别探讨了艺术绘画与设计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以及它们在创作中的异同,传达信息和情感上的异同,以及观赏方式和效果上的异同。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绘画与设计的异同,并展望了它们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绘画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在艺术领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对于学习艺术和设计的人们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艺术绘画、设计、表现、异同、特点、创作、传达信息、观赏方式、效果、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艺术绘画和设计是两种不同的创作形式,但它们都是通过视觉表现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艺术方式。
艺术绘画是以绘画作品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画笔、颜料和画布等工具来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而设计则是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重点,通过布局、色彩、文字等元素来设计出符合特定需求的作品。
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是通过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无论是艺术绘画还是设计,都需要借助视觉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绘画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表现和想法,追求艺术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而设计则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用户需求,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
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也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和对美的理解。
艺术绘画强调艺术家个人对美的追求和表现,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追求情感和思想的抒发;而设计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美感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在于通过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情感,体现了创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审美理解。
虽然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但都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1.2 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艺术绘画与设计表现的异同之处,分析二者在特点,表现方式,以及在创作、传达信息和情感、观赏方式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绘画与平面设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绘画与平面设计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点:
1. 艺术元素:绘画和平面设计都使用艺术元素,如颜色、线条、形状、纹理、空间
和价值,以创造出美学效果。
2. 创造力:在绘画和平面设计中,都需要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以获得艺术产物的
独特性和美感。
3. 表现力:绘画和平面设计都需要通过作品展示作者的思路、主题和情感,以获得
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不同点:
1. 目的不同:绘画主要关注的是美感的表现和移情作用,而平面设计则是为了传达
信息和营造品牌形象等商业和社会目的。
2. 设计要求:平面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实用性的问题,如版式、字体、色彩搭配、品
牌标识等,而在绘画中,则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创造。
关系:
绘画和平面设计的关系是相似而不重复的。
在实践中,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会使用
绘画技术来增强他们的平面设计作品。
例如,使用绘画技术来制作独特的Logo设计或使用手绘素描来设计海报。
此外,设计师也可以从绘画中获得启示和灵感,并将其应用到平面
设计师的工作中。
同时,平面设计师们也经常涉及到绘画的领域,如色彩和形状的选取和
运用,以增强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水准。
综上所述,尽管绘画与平面设计有着一些显著的不同,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并且可以相互借鉴。
无论是个人创作还是商业设计,平面设计师和绘画家都可以通过彼此
的交流和学习,创造出更为出色的艺术作品。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关系绘画与平面设计是艺术与设计领域的两个重要方向,二者虽然有一定的交叉点,但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绘画是以绘画媒介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平面设计则是利用平面设计软件等工具创作出视觉作品的设计过程。
绘画与平面设计在创作目的上存在差异。
绘画更多地强调艺术创作的表意性和审美性,将创作者的视觉及情感体验通过绘画媒介传达给观众。
而平面设计则更注重传递信息和实现特定目标,强调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绘画与平面设计在表现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绘画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媒介,如绘画颜料、炭笔、铅笔等,通过线条、色彩、质感等形式来表现创作者想要传递的主题和情感。
而平面设计则借助于平面设计软件,利用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并通过平面设计的排版、布局等技巧来达到信息传递和视觉效果的目的。
绘画与平面设计对创作空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绘画可以在任何媒介上进行创作,可以是室内或室外,也可以是小型或大型,具有相对的自由度。
而平面设计则更多地应用于平面媒介,如海报、广告、杂志等,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视觉效果、版面设计、印刷等因素,从而更为重视设计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绘画与平面设计对于创作者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绘画强调艺术家的个人创造力和表达方式,强调感性和审美的体验;而平面设计则更注重对需求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设计思维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绘画与平面设计是艺术与设计领域的两个重要方向,二者在创作目的、表现手法、创作空间和对创作者的要求上存在差异。
但随着艺术与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也逐渐增多,艺术家与设计师之间的边界也变得模糊起来。
无论是绘画还是平面设计,都是创作者用来表达观点、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们都在美学和实用性上都有各自的价值与意义。
学习中的绘画与设计创造美的艺术

学习中的绘画与设计创造美的艺术绘画与设计是一门创造美的艺术,通过学习和掌握这门艺术,我们能够创造出美丽而独特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学习中的绘画与设计所涉及的关键概念,并分享一些提升创作技巧的方法。
一、色彩与构图在绘画和设计中,色彩和构图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色彩能够传达情感,引起观者的共鸣。
因此,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调配和搭配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还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构图则决定了作品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
学习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空间来构建画面,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吸引力。
二、观察与表现艺术创作需要对于周围环境和对象的敏锐观察力。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平凡中的美丽,将所见所闻转化为自己的创作灵感。
同时,学习如何用准确的技法将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是提升绘画与设计水平的关键。
绘画技法的熟练掌握,能够使绘画更加真实、生动,并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创意与个性绘画与设计艺术需要有独特的创意和个性。
学习中,我们需要从各种来源中获取灵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
四、批判与反思在学习中,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自己作品的批判性评价,我们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技巧。
同时,通过反思和分析行业内的经典作品和重要艺术潮流,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眼光和审美能力。
五、实践与经验学习绘画与设计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经验。
只有通过实际的创作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局限性。
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比赛,我们可以与其他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获取宝贵的创作经验。
在学习中的绘画与设计创造美的艺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
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绘画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法,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
创作美的艺术需要时间和耐心,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在绘画与设计的道路上取得突破与进步。
绘画与设计

绘画与设计
绘画具有自身的艺术特征,它是绘画者的思维过程。
绘画的含义在于表达。
无论西方国家的绘画还是中国的绘画,都有很多画家喜欢创作很极端的东西,如我们熟知的荷兰画家文森特· 梵高现在已经成为了个性极端画派的代表,他没有循规于后天的绘画知识,摒弃学院的教条,甚至忘记了理性,在这位“个性化”的艺术家眼中,只有大自然的生命才是他最好的表达!尽量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大限度的发挥,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在设计家往往是做不到的。
设计和市场是密不可分的,收益的好坏就在于“包装”和“设计”的美化。
由市场的需求以及强烈的竞争力来实现商品的最终价值,更注重的是以客户的角度需求而定。
画画设计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画画设计以来,我渐渐发现这项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审美的追求。
在画画设计的道路上,我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与喜悦,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画画设计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画画设计是一种情感的抒发画画设计是我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
在画画的过程中,我可以通过手中的画笔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当我面对一幅美丽的风景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当我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我会通过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得到释放。
画画设计让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
在画画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当我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时,我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景象,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这样的发现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也让我在画画设计中找到了无尽的灵感。
二、画画设计是一种审美的追求画画设计是一种审美的追求。
在画画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画画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它要求我们具备独特的审美观,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以下是我对画画设计审美追求的几点感悟:1. 培养审美意识:画画设计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审美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关注周围的美,学会欣赏大自然、艺术作品等。
这样,我们才能在画画设计中找到灵感,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2. 提升审美素养:画画设计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
这包括对色彩、构图、线条等方面的理解和运用。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3. 创新与突破:画画设计要求我们在审美追求中不断创新与突破。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题材等,使作品更具个性。
4. 传承与创新:画画设计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
我们要尊重传统,学习经典,同时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三、画画设计是一种生活态度画画设计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画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细致、坚持。
绘画和设计的不同之处

很多人在接触设计的时候都是以绘画为基础的,设计师们不仅要有高度的审美感觉,而且还要满足基本的绘画造型技能。
其实对于设计和绘画,还是很大的区别的,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能够将设计认为是简单的绘画,它们是不等同的。
1.现代绘画是个性的表露绘画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绘画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无论任中国还是在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
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独特意义上的典型符号。
画家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他们在创作时完全可以不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
在某种意义上,任何画家其作品的生命力都在于极端个性化,通过作者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以达到创造新的形式美。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伟人的画家,在他的身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美的符号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画家不得不把自己个人主观意志的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为此,梵高无疑具有着最典型的代表意义。
梵高在他生前生活的极端艰辛的条件下所创造出的大量作品未曾被拍卖过,就是因为其作品太个性化太超前以致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
而设计师作为商品的美化师,他们的个性公很多场合下必须被泯灭,其作品的意义才能够被实现。
现代绘画个性化的表露还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创新观念上。
当今的世界走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如何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是每一个前卫艺术家思考和创新的课题。
在西方艺术形式复杂多样的今天,绘画似乎处于一种低迷的形态。
艺术家们为了发现具有个性的独创,往往采用一些不同种类艺术间的结合,或是运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以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
我们在展览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幅绘画作品一部分是用超写实绘画的形式表现,而另一部分则是用活人的躯干与画面组合让你真假难以分辨,或是看到绘画作品用电脑形式去播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这些所谓个性化的艺术品在现代派绘画的展览中屡见不鲜,这些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它们独特而富于个性化的形式上,艺术家们完全不必去考虑观众能否接受,而只要考虑自己的艺术如何新,如何具有个性就可以。
浅析绘画与设计的异同

学 术 论 坛23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近百年来,绘画和设计在世人眼中一直维持着错综复杂、无法言明的关系。
大多数设计界人士认为设计的发展史是建立在绘画艺术的繁荣基石之上,设计师们借助绘画的形式在草图上记录、呈现、修改、拼凑、完善他们脑中涌现的灵感碎片(1)。
很多视觉设计师声称绘画是其汲取设计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如以正负图形和错视空间闻名世界的日本海报大师福田繁雄受到了埃舍尔错视艺术的影响,德国的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则从超现实画派的著作中汲取养分(2)。
另一部分设计史研究者则认为自史前人类有意识的摔打碎石制造工具时,人类就已经开始了怀揣目的创造新事物改变世界的设计行为,进而创造了原始艺术(3),因此人类的设计行为早于绘画等艺术活动。
究竟设计是起源于感性主导的艺术,还是萌发自理性至上的科学创造?是偏向艺术性还是科学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至今设计理论界仍纵说纷纭,没有确切答案。
要想解开绘画和设计纠葛混沌的死结,笔者认为需要先明确二者的定义和定位,再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而找出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ⅱⅱ1 历史背景下的绘画与设计1.1 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艺术的英文单词“Art”起源于古拉丁语“Ars”,起初用于描述木工、铁工等专门的技能。
中世纪的西方,艺术等同于技艺。
那时画家、艺术家、设计师统称为手工艺匠人。
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记载着其设计灵感的手稿至今仍受到世人膜拜。
16世纪初,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意大利和德国出现了将商品集合成目录印刷成册,供客户挑选的类似于设计师的工作。
17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AlexanderGottlielBaumgarten)首次提出了美学学科,同时西方架上绘画的兴盛使得艺术开始以纯化形式与手工艺区分开。
(4)西方绘画艺术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五光十色的浩瀚艺术海洋,涌现出了多种绘画流派,掀起了风格各异的艺术潮流,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和绘画是视觉艺术范畴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
设计和绘画虽然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却是用来满足人们不同的多层次的需求而存在的视觉语言。
设计的过程就犹如绘画创作一样,内在含有设计者的情感意识,外在具有物化的视觉艺术形态,即存在着表达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问题。
另外,设计的功能不仅在于表达情感,更为重要的是传达有效地含有商业意味的信息。
而绘画的过程严格地说也是一种图形设计的过程,但是绘画的形式是一种纯艺术性的、纯精神性上的语言形式,而设计更亲近于我们的物质生活。
两者的创作目的更是有着天壤之别,绘画作为一种纯精神层面上的创作,更注重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
绘画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
回顾绘画发展史就会发现,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
画家、设计师们,尤其是现代派大家,他们在创作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通过作者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而存在着。
任何一个伟大的画家、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创作者必须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志潜能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即使是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绘画的创作,虽然当时绘画作品多为宗教服务,但是那也是为了表达统治者或人民大众的信仰而创作。
近现代的绘画艺术更注重个性的宣扬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所以说绘画更注重创作者自我的表现。
在设计中虽然强调创新性,但设计者更注重实用性。
因为设计是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一种视觉语言,特别是工业革命带来机器大生产以后,依附性是现代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反映。
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包装”价值与“使用”价值。
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考验。
设计的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通过美化产品而最终实现促销的目的。
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时,都会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的需要。
一方面,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体验消费者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设计作品得以通过;另一方面,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不得不服从客户提出的要求。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绞尽脑汁去思考、去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自己认为很满意了,但最终的评判者还是客户。
设计对商品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市场”是设计的指挥棒,市场的强劲与疲软将直接影响设计行业的起伏。
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要投入到市场的竞争中,对于产品的外观和图形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美观的产品竞争力势必要比粗陋的产品有市场。
所以客户和商家对作品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
设计者就必须要附和大众(消费者)的审美观点去进行设计。
这势必在设计的创作中要考虑加入消费者的观点来设计,这样就阻碍了设计者个人情感的表达。
所以说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存在上。
对美的追求是绘画艺术的本质体现,绘画与设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个性化”与“依附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形式美规律追求的差异性上。
“混沌”一词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中国人喜欢含蓄,认为“含蓄”就是美。
“混沌”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特征,这和中国的古老哲学及宗教有关。
中国古典绘画所表现的“空灵”“气韵”,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笔墨表现无限的意境等美学思想,都在于这种“混沌”之美。
这些手法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但一般来说仅是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以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而已;但它们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我们从杉浦康平等大师的作品中就可以体会出这一点。
具体来说,杉浦康平为敦煌设计的系列丛书,从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中国画“空灵”“气韵”之境界,而更深刻的内涵是他把敦煌中的图形元素运用现代设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加以组合了。
这种“空灵”美的境界只是作为设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最终能真正反映出这套系列丛书的内涵,这充分表现在大师的独具匠心和对绘画与设计关系的把握上。
绘画对“混沌美”的追求还体现在对材料肌理的选择上。
何种题材、何种效果需要何种肌理,是绘画追求混沌美的表现之一。
尤其是现代绘画,在一幅作品中选择综合材料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多种材料的运用旨在加强画面的“混沌美”的效果,通过扑朔迷离不确定的材质肌理的运用,以达到变化多端的目的。
所以在形式美的追求上两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绘画与图形设计有着巨大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功能区别;是多层次、多社会性的理性思考与情感宣泄的差异;是表现个性才气的与服从社会需求的关系;是体现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水平与个体艺术者之手工技巧的关系。
虽然在此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但并不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性。
如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艺术规律的相似性、图形设计必须具有绘画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等等。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绘画与图形设计的异同,掌握其中的奥秘,理解二者的共性与个性,才算对两者之间有了客观、深刻的科学认识,才能很好地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庄稼编译.现代色彩设计.轻工业出版社,1962.
[2] (瑞士)约翰尼斯·伊顿著.朱国勤译.设计与形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3]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
[4]李廷芝.中国服饰大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