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患儿腹泻原因分析及护理
小儿腹泻的病因及护理浅析

外还有某些未能分型的腺病毒。一般腺病毒能在普通培养细胞上生 长,粪便中腺病毒仅在选择性细胞上生长,故称之为肠腺病毒。肠道 腺病毒腹泻主要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染,潜伏期较其他病毒性腹泻
稍 长 ,临床症状 亦较轻 。除发热 、呕吐和水样腹泻 外 ,一般没有 腺病 毒 感染 的眼结 膜及呼 吸道症 状 。星状病 星状病毒呈 球形 ,核衣壳 为规  ̄ ] i 2 0 面体 ,无胞 膜 。 自然感 染获得 的病 毒颗粒 直径 为2 8 n m,约 1 O % 的病 毒颗粒 有 特征性 的5 ~6 个角 ,细胞 培养 获得 的病 毒颗 粒直 径为 4 1 n m,包 括 l O n m的刺 突 。毒 性 胃肠炎 属世界 性传染病 ,人类 星状病 毒血清 型1 ( H a s t V 2 1 )是 流行最广泛 的血 清型 。星状病毒 和肠腺病毒
观察 酸 中毒表 现 :注意观察 患儿面色 ,呼吸改变 以免 引起局部组 织坏死 。观察低血钾症 :呕吐与腹泻 可导致丢失过 多的钾 ,一般 血钾 <3 . 5 m mo l / L ,患儿表现为精神萎靡 、腹胀 ,躯干和 四肢肌 肉无力。观
察低血 钙症 :腹泻 患儿进食少 ,吸收不 良,可使体 内钙减少 ,有 脱水
和酸 中毒时 ,可 出现低钙抽搐 ,应给药物治疗 。观察高血钠症 ;患儿
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轮状病毒。嵌杯状病毒腹泻
迄今对嵌杯状病毒认识尚较少。在电镜下可见病毒表面呈杯状凹人或 内陷,形成特殊的形态而得名。
5 5 0 ・临床护理 ・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3
小儿腹泻 的病 因及护理浅析
王 秀丽
新生儿腹泻 ppt课件

临床特点: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精神萎靡不振 骨骼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平滑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衰,心电图 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P-R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ppt课件 37
不同病原腹泻病临床特点
疾病名称 轮状病毒肠炎 发病时间 秋冬季 年龄段 典型症状 6~24月 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 臭,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常伴脱水和酸中毒。 大婴 幼儿 较大儿童 同轮状病毒肠炎 不限 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有明显的水电解质 平衡紊乱。 发热、呕吐、水样便 诺沃克病毒肠炎 产毒性大肠杆菌 肠炎 全年 5~8月多见
病毒侵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粘膜受累,绒毛
破坏
双糖酶活性下降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双糖吸收减少 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
ppt课件
载体减少
糖脂肪吸收
18
减少
感染性腹泻--细菌性肠炎
肠毒素作用
ATP
不耐热 (LT)
激活
腺苷酸 环化酶 CAMP
水、钠、氯 向肠腔转移
GTP
耐热
激活
鸟苷酸
小 肠 液 总 量 增 加
ppt课件 8
病因
1.感染性:多见,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肠道内感染
肠道外感染
2.非感染性:包括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陷及气候 等因素引起的腹泻。
ppt课件 9
肠道内感染:病原经粪—口途径
ppt课件
10
感染因素-肠道内
病毒感染(80%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rotavirus). 肠 道 病 毒 ( 包 括 Coxaki V.,ECHO V. 及 Adenovirus ). 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 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摘要】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
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脆弱、自身的抵抗力差,常会出现腹泻,其严重的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本文中,笔者以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为中心进行研究,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日后小儿腹泻护理给与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出现腹泻的小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
小儿腹泻主要是2 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常见病症,病原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引起的,此外,肠道外感染或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进而导致的肠道真菌紊乱、过敏或是家长喂养不当、气候等都会引起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起因小儿腹泻的起因可以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种。
1.1 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是引发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其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导致的,从临床医学来看,其中由于病毒和细菌而引发的小儿腹泻的比率最高。
①细菌感染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细菌主要是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弯曲菌以及其他细菌。
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涉及到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以及粘附-聚集性的大肠杆菌;与肠炎相关的弯曲菌则包括空肠型、结肠型及胎儿型三种;其他的常见细菌有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糖菌及变形杆菌等等。
受到这些细菌的感染都会是小儿出现腹泻的症状。
②真菌致使小儿腹泻的真菌只要有念珠菌、曲菌以及毛霉菌,而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是白色念球菌。
③寄生虫寄生虫也是引发小儿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常见的寄生虫为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④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是多发于寒冷季节,此时小儿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出现腹泻的症状。
致使小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关键词】小儿腹泻;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82-02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它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目前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药物治疗。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小儿疾病 [1]。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
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为主,其致病菌以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也有部分是因为喂养不当、气温变化等因素引起的[2]。
本人对我院近几年对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小儿腹泻大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其每日大便次数多在10次以下,少数病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
一般无发热或发热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腹泻的频次增多,粪质的改变以及脱水症状等。
根据病情的轻重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1 脱水程度的判断:观察患儿的脱水症状,如面色,意识,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尿液及尿液的色、质、量的变化等。
1.2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如低血钾、低血钙等。
1.3 监测四大生命体征的变化。
1.4 大便次数、性状及量。
1.5 观察是否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如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等。
1.6 如有呕吐者,观察呕吐物的色、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2 合理喂养,调整饮食合理喂养、调整饮食是对因治疗的重要措施,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调整饮食和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但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应该对母亲的饮食实施健康教育,如避免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避免高脂肪,油腻之品,在饮食的过程中注意卫生,鼓励母亲多饮水。
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目的:分析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
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治疗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6.7%;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98.4%,对照组为86.7%;观察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后总体效果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并对症严格治疗,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整体治疗效果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小儿;腹泻;相关因素;护理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发,临床一般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呈现为蛋花汤以及水样,并常伴有腹胀、腹痛、血便、发热、呕吐等症状,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相对更高。
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腹痛剧烈,部分小儿难以耐受,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会出现脱水以及心肌炎等症状,甚至并发肠出血、肺炎以及脑炎等严重的疾病,直接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1]。
如能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同步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作用。
笔者所在医院即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92例秋季腹泻患儿在治疗的同时进行了有效护理,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92例秋季腹泻患儿,均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62例患儿采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男34例,女28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7±0.2)岁。
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男17例,女13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8±0.4)岁。
所有患儿中,70例出现呕吐;31例出现发热;83例出现脱水,7例重度脱水,58例中度脱水,18例轻度脱水。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士护理腹泻患儿应反思的内容包括

护士护理腹泻患儿应反思的内容包括(最新版4篇)目录(篇1)1.腹泻患儿的护理现状2.护士在护理腹泻患儿中存在的问题3.对护士护理腹泻患儿的反思4.改进措施和建议正文(篇1)在医疗行业中,护士作为重要的一环,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对腹泻患儿的护理是护士工作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在护理腹泻患儿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了解腹泻患儿的护理现状。
腹泻患儿的护理包括饮食、液体补充、药物治疗和病情观察等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次,分析护士在护理腹泻患儿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护理知识不足:部分护士对腹泻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疏漏。
2.沟通不畅:护士与患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可能导致家长对护理措施产生疑虑,从而影响护理效果。
3.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部分护士在记录腹泻患儿的护理过程时,可能存在遗漏、错误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护士护理腹泻患儿进行反思。
如何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加强护理质量,是每个医疗机构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改进护士护理腹泻患儿的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培训:组织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她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护士与患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3.完善护理记录:加强对护士护理记录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优化护理流程:根据腹泻患儿的护理需求,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和资源,提高护理效率。
总之,护士在护理腹泻患儿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目录(篇2)1.腹泻患儿的护理现状2.护理腹泻患儿中存在的问题3.反思护理腹泻患儿的方法和策略4.总结正文(篇2)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腹泻患儿的护理一直是个难题。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病毒可在人体外环境稳定存在,并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玩具、衣物等传 播。
婴幼儿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
易感因素
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轮状病毒的抵抗力较 弱,容易感染。同时,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慢性疾病 也会增加婴幼儿的易感性。
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要重视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记 录,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确保患儿安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工
作效率。
下一阶段工作计划部署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轮状病毒性 腹泻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完善护理记录制度,规范护理 人员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行 为。
异常情况处理及上报流程
异常情况处理
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高热、脱水等,应立即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
上报流程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的上报流程,将患者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给主管医生或护士长, 以便及时处理并记录。同时,应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护理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03
姓名、性别、年龄
患者为X岁男性婴幼儿, 具体年龄为X岁X个月。
既往病史
患者无既往重大病史,无 家族遗传疾病史。
生活习惯
患者平时饮食规律,无不 良嗜好,近期无外出旅游 史。
病史采集及诊断过程
发病时间
患者于X天前开始出现腹泻 症状。
症状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水样便、 发热、呕吐等症状。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 室检查结果,如轮状病毒 抗原检测阳性,诊断为轮 状病毒性腹泻。
小儿腹泻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非感染性----各季节
3
【概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5岁以下的儿童每 年 有11亿人发生 腹泻 ,其中死亡者达500~1800万,腹 泻是第三世界国家小儿死亡的第 一原因。
小儿腹泻在中国居第二位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7省市 调查,农村小儿腹泻年发病率占 201%,较第三世界略低, 但在世界范围内 ,仍属高限。
24
补液——血液稀释 酸中毒被纠正----钾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 随尿量增加——钾被排出体外 输入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原需钾参与 腹泻——继续丢失
25
临床特点: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精神萎靡不振 骨骼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 者呼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平滑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 弱或消失 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 现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衰,心电图表 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 PR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碱中毒
49
水样便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当明显中毒症 状不能用脱水解释时尤其是重症患者,小婴儿, 免疫功能低下儿应使用抗生素。
粘液脓血便者:根据临床特点及病因选用抗生素,
50
护理评估: 护理体检 初期听诊肠鸣音活跃, 病情加重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口腔粘膜干燥,哭时无泪 低钾时心音低钝、腹胀,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
小儿腹泻病的护理
1
【概述】
概念:小儿腹泻亦称腹泻病,是指由多种 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及 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概述】
年龄:6月~2岁,<小于1岁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 病毒性----秋末冬初(又称) 细菌性----夏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患儿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临床中对腹泻患儿的预防护理加以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入院治疗的43例腹泻患儿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的相关的预防护理。
结果 43例患儿均康复出院,家长满意率100%。
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与科学的预防护理,对小儿腹泻患者的疗效良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小儿腹泻;原因;护理
在我国儿童中除了呼吸道感染之外,小儿腹泻是第二类常见的多发病,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小儿腹泻属于一种肠道疾病,多发病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其中1岁以内的幼儿大约半数以上。
临床主要明显的表现就是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呈现稀糊状或者呈黏液状。
小儿腹泻发病原因大多是因为细菌病毒的感染而导致的腹泻。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发病率最高是在夏秋两季。
该病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对年龄小,抵抗力低的孩童,伤害很大,甚至会阻碍其生长发育[1]。
因而一旦发病要及时治疗,同时要注意治疗期间的预防护理。
下面就我院科对治疗小儿腹泻过程中的预防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43例腹泻患儿入院治疗。
其中,男孩26例,女孩17例;2岁~3岁7
例;13个月至2岁15例,0~1岁21例;大便有黏液占8%;白细胞占8%,脂肪球占7%,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占37%,低钾血症占37%,前囟凹陷占24%,wbc升高占7%,lym升高占53%,均未感染沙门杆菌。
均符合1992年全国腹泻病协作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之腹泻病诊断标准。
1.2 发病原因
1.2.1 非感染性原因①对孩子喂养不恰当。
如突然换奶或增加奶量,过多的在奶内加糖,日常对辅食增加不当,没有遵循:“从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
②生理性腹泻。
多在6个月内的小婴儿发病。
小儿不能消化所给与的营养成分发生腹泻。
③外在物理因素刺激。
小儿吃了生冷食物或者腹部受凉等。
④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疾病引起。
一些非消化道疾病如:感冒、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会直接影响消化道功能,使食物不易吸收而造成小儿腹泻。
1.2.2 感染性原因①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为主,在夏季多见。
由于夏季炎热,会抑制小儿消化酶的产生,如果此时污染从口而起,小儿饮食不卫生,加之身体抵抗力低,就很容易造成小儿腹泻。
②病毒感染 5月至9月最易发生的是肠道病毒感染,秋冬季节容易发生的是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病毒感染均是由消化道的传染而来,导致小儿腹泻。
2 方法
2.1 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当孩子来医院住院时,护理人员协助父母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尽快
适应病房居住,向患儿家属解释清楚检查过程目的,消除患儿家长的不安和忧虑不良情绪,与医生积极配合进行检查和治疗。
2.2 及时补充体液
一些孩子由于长时间腹泻和呕吐,丧失体液,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开水,缓解脱水,让孩子的身体水电解平衡。
在液体补充时,应当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依尿补钾、见惊补钙,临时调整,因人而异”的原则。
患儿疾病容易重复发作且病情变化快,因为孩子小不能表达正确清晰的表述病情感受,因此,在添加液体过程中,要格外谨慎,对孩子是否有呕吐、四肢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报告给医生,调整治疗。
2.3 加强饮食护理
除了严重的呕吐孩子需要4~5 h禁止进食,其他孩子可以正常饮食。
饮食要是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禁忌吃生冷、油腻的食物。
同时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尿频率和数量及呕吐频率记录清楚,对排出量和性质也要做详细记录,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临床的饮食护理发现,孩子吃东西越早,越有利于恢复体力。
对于免疫力下降,腹泻时间久治不愈的孩子,更要鼓励多进食。
2.4 注意观察大便
详细的记录患儿大便的颜色、形状、次数等,进行标本培养,详细的观察患儿全身的症状,若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5 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病房内的卫生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发生在病房内。
病房应保
持良好的通风,定期消毒,护理人员为孩子换尿布,应清洁消毒手,本着“一次洁净手照顾一个孩子”的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生病的孩子为防止发生鹅口疮,应该喝含有碳酸氢钠的温开水。
一旦出现,可涂抹制霉菌素药膏。
3 结果
经积极妥善的治疗和精心科学的护理,43例患儿均康复出院,家长满意率为100%。
4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不容忽视的一种疾病。
要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在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护理干预既促使患儿的早日康复,又提高了家长的满意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晓丽.小儿腹泻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2,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