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岳庙庙会的演变及发展
老北京庙会沿革

58BEIJING OBSERVATION老北京庙会沿革【背景链接】祁 建提起中国古代的庙会,人们会联想到“庙”,认为庙就是道观寺庙。
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辞海》这样解释:“庙会亦称庙市。
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
唐代已经存在。
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
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
《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
”北京的庙会既多规模又大,据传说北京最早的庙市出现在辽代,明代已很兴盛。
明末刘侗、于正弈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了北京附近庙会情况:“城隍庙市,月朔、望、廿五日,东弼教坛,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
市之日,族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乎庙者一。
”这是说,到庙会上看热闹、游玩观光的人占60%,买卖东西的人占30%,岁时纪胜》中对当时的庙会作了较详细的叙述,书中写道:“至于都门庙市,朔望则东岳庙、北药王庙,逢三则宣武门外之都土地庙,逢四则崇文门外之花市,七、八则西城之大隆善护国寺,九、十则东城之大隆福寺,俱陈设甚多。
人生日用所需,以及金珠宝石、布匹绸缎、皮张冠带、估衣古董,精粗毕备。
”这四个庙会的布局很合理,内城、外城东西各一个。
书中没有提到白塔寺,说明白塔寺庙会形成比较晚一点。
以后,逢四、五为白塔寺。
春节期间,各个庙会都有独特的地方。
在西郊的大钟寺庙会,人们击打永乐大钟,用钟声迎接新岁的来临;在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用娱乐活动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憧憬。
旧时庙会是结合佛、道两教的宗教节日而开放的,人们到庙里去,主要是为了进香,求福祈祥。
有些定期庙会,晚期已无香火,演变成纯贸易性的集市,人们逛庙主要是买些土特产和日用百货,顺便看看小戏和杂耍,进行娱乐。
而真正谒庙烧香磕头的人只占10%,说明这时庙会是在佛寺道观内或其附近形成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
清朝中叶,禁止汉人居住内城的命令稍稍松弛,这里逐渐成为满汉杂居的地方,庙会又兴起,最著名的是东城隆福寺和西城护国寺,称东西两庙。
北京历史上的道教庙会_徐威

2004年第6期39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历史上,北京曾出现过许多道教庙会,它们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认真梳理和分析北京道教庙会的类型和风俗,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和老北京的传统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道教庙会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
金代以来北京所建的宫观如土地庙、白云观、东岳庙、九天宫、都城隍庙、火神庙、财神庙、药王庙、蟠桃宫、吕祖阁、真武庙、北顶、东顶、中顶、南顶、西顶等数十座宫观,这些道教宫观于明代以后都陆续形成了京城定期的庙会。
直到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在京城影响最大的四大庙会(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庙会)中,就有一处属于道教庙会。
一、 北京道教庙会的类型北京道教庙会多是集祭神、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形成的道教庙会在形式和功能上各有侧重。
我们可将北京历史上的道教庙会粗略分为三种类型:(一)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多数北京道教庙会属于这种类型。
每逢道教祭祀日期,宫观的住持人开庙,供信仰道教的民众进香朝拜。
此种庙会是以宗教仪式为庙会中心,游赏、娱乐和商贸等活动均不过是附属行为。
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香火”。
一般农历每月朔、望之日(初一、十五日)开庙的庙会,多为香客三三两两地进入宫观的各殿中进香火敬神,很少有商业、娱乐活动,如吕祖阁、吕祖祠、吕祖观、南药王庙、北药王庙、东药王庙、九天宫、十八狱等庙会即属于“香火”形式。
另一种是“香会”或“香市”。
一般在每年有一至三次节期,为道教或民间信仰的人鬼祭日,信教民众于当日有组织地结队到宫观进香敬神,并举行“赛会”迎神出游,有诸种娱神娱乐及商贸活动,如二月举办的太阳宫、碧霞元君庙、文昌祠、精忠庙等庙会;三月举办的东岳庙、江南城隍庙、天台山等庙会;四月举办的西顶、东顶、北顶、妙峰山、丫髻山、城隍行宫、关帝庙等庙会;六月举办的中顶庙会;八月举办的灶君庙庙会;九月举办的财神庙庙会;十月举办的江南城隍庙庙会等等。
东岳庙

东岳庙东岳庙建于元代延佑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正一教在华北最大的寺庙,占地面积约47400平米,几个世纪以来,香火鼎盛,经久不衰。
自古以来,在北京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要想得福报,先去东岳庙,活着不去东岳庙,终生难得好福报,东岳庙还有一灵、二快、三多、四绝、一灵说的是:在这里许愿求神最有灵验,因为东岳庙的神像独特,是用千年金丝楠木雕刻而成,与众不同,所谓独特灵验,是因为东岳庙的神像都有五脏六腑,肚腹中装有经文和铜镜,历书、五谷及红、黄、青、白、黑五色线,金银珠宝等,五脏六腑,代表神灵附体;五色线以应五行具全;金银珠宝表示保佑人富贵吉祥,装塑之后全国著名高僧云集东岳庙,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
祈祷神灵降临附体,劳宗茂《谒东岳行宫诗》云:绛阙东郊近,神功仰大生,记隆三大典,化洽万方平,肃肃冠裳侍,森森羽卫萦,缅思刘正奉,妙手发精诚。
东岳庙的神像塑制之精美,首冠京城,世人相传,东岳庙的神像出自元代道士刘元之手,刘元学道之后,遍访明师,学穿抟塑之艺曾拜师尼泊尔的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世称一绝,元代,凡京城名刹,塑土范金,凡出自刘元之手,无不神思妙合,天下称绝,有记载说:东岳庙建筑落成之后,主事管冯道颐亲自拜请刘元,请他为东岳庙塑像,刘元婉言拒绝,之后便觉身体有异,竟然神智恍惚,重病两日,请人祷告,方才有所缓,刘元自知其中必有玄机,马上对仆人说:赶快送我去东岳庙,一到东岳庙刘元立刻感到神清气爽,随拜见冯道颐,答应塑造东岳大帝圣像,塑成之后,被皇帝封为二品大员,刘元喜出望外,连说此乃东岳大帝神赐之福也,所有神像塑造完毕后,择吉日,举行装脏仪式,东岳庙的神像背后都留有一胸穴,由此胸穴装入五脏六腑及经卷历书等灵物。
二快,指的是:①在东岳庙通神求福后,实现自己的心愿快。
②为家人祈福迎祥,消灾禳祸,所得福报快。
三多指的是:①神像多,居全国各寺庙数量之最。
②碑刻多,历史上东岳庙就以碑刻数量众多首冠京城,到底有多少块,历史上众说纷纭,很难说清,民间有这样的流传;东岳庙的碑刻数不清,有资料记载多达163通。
北京民俗博物馆 东岳庙介绍

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坐落于朝阳门外大街中段,始建于公元1319年,主祀有奉山神东岳大帝及众神体系,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
原占地6万平方米,由中路正院及东、西跨院组成,共有七进院落,融集廊院式、四合院式布局为一体,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
东岳庙素以“三多”即神像多、楹联多、碑刻多著称。
76尊塑像以其社会化、人格化、戏剧化的造型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信仰的画卷。
东岳庙的庙会在北京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是京东经济、文化中心。
庙内现存的大量碑刻,是研究民间信仰及其群体结构的重要史料。
其中元代大书法家赵孟所书《道教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电话:65514151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票价:10元,学生5元
交通:朝阳门外大街141号;乘110、112、109路车到神路街站下车,或乘地铁到朝阳门站下车向东。
资料参考畅游网。
【老北京】东岳庙《宝训》

【老北京】东岳庙《宝训》【老北京】东岳庙《宝训》2015年3月18日(一)朝阳门外的东岳庙是一座建于元代的古庙,这座东岳庙历经元明清三代的改建、扩建,成为了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
老北京人有在正月里有上庙进香、逛庙会的习俗。
东岳庙在北京名气很大,正月间,庙前的空地办有庙会,所以,正月里东岳庙的香客很多,信男信女到庙里上香,驱灾祈福。
“七十五司信有无,朝阳门外万人趋。
也知善恶终须报,不怕官刑愧鬼诛”。
上香以后,众人再相约逛庙会。
“焚香以后遨游久”,“大家三五喜同游”。
现在的正月里,北京人依旧保留着这种习俗,到东岳庙中驱灾祈福、祈平安。
东岳庙主祀神是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
传说中,这位神仙是盘古氏的十世孙,叫金虹氏。
伏羲氏时被封为“太岁”,神农氏封为“天符都官”。
到了汉朝,被封为了“泰山元帅”。
唐朝时被封为“神岳天中王”,后又尊为“天齐君”,最后又加封为“天齐王”。
宋朝时被封为“天齐仁圣王”,后又尊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帝”。
由于封号已经到了“圣帝”了,所以元明清三朝,便只是在“圣帝”之上,封予了其他至尊至贵的尊号。
泰山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中国的远古就有对泰山神的祭祀。
中国历代帝王都有“封禅”之举,在泰山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为“封”,在泰安梁父山上筑坛祭地“以报地之功”为“禅”。
从秦始皇开始,“封禅”成为了历代有为的帝王追求的祭天地活动。
“封禅”的目的就是“以封泰山而禅梁父,朝诸侯而一天下”,“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通过封禅活动,强调君权神授,向天地汇报君主自己的文治武功,求得天地神灵的庇佑。
(二)应该说,东岳大帝是一位很有宣传教育意识的神仙,大帝有一“宝训”流传于世。
朝阳门外东岳庙的瞻岱门上面就悬挂着刻有“宝训”的匾额。
“东岳大帝宝训”是这样写的:天地无私,神明鉴察。
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
凡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
此三者乃天道循环,周而复始。
老北京的庙会市场

老北京的庙会市场人物小传方继孝名人书信鉴藏家。
笔名由己,籍贯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北京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名人书信收藏,同时发表、出版诸多论著,著有《陈梦家往事》《陈独秀遗稿的下落》《徐志摩和中国的康桥》《书法家沈从文》《清奇诗僧苏曼殊》《爱做“翻案”文章的郭沫若》《创造社主要成员及其故事》等,随笔集《旧墨记——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碎锦零笺》;辑校《陈独秀先生遗稿》,整理溥仪自校本《我的前半生》,学术论文集《字字珍藏——名人信札的收藏与鉴赏》(合著),《方继孝说书信的收藏与鉴赏》。
其中《旧墨记——世纪学人的墨记与往事》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陈独秀先生遗稿》获2007年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提名,《碎锦零笺》被评为三联书店优秀畅销书。
文/方继孝北京的庙会起源很早,最初的形成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庙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附设一些商业活动。
庙会逐渐演变成庙市,成了民间的市场、娱乐园,庙会期间的宗教活动反而是次要的了。
北京的庙会也称“集市”,老北京俗称“赶集”就是到庙会买卖东西。
“集市”在广东叫做“墟”,人们到这个地方去做生意,买卖东西,叫做“趁墟”。
在华北地区的乡下,管这种场合叫做“集”,人们按照当地的习俗,每月都要有一两次聚集到一个多少年都不变的地点去买卖东西,人们去得时候,叫做“赶集”。
旧时的北京城里人,也到乡下去赶集,买些在京城庙会买不到的新鲜的农产品。
北京城里人,管这种与乡下集市相同性质的场合,不叫赶集,叫上庙会。
而对于庙会,有时只说一个“庙”字,就表示当日此庙中有集市。
譬如护国寺庙会,就只说“今儿个护国寺庙”。
于是土地庙,更简单的说“今儿个土地庙”,厂甸也只是说“今儿个厂甸”。
京城里的“集市,多半是在古刹破庙。
北京的庙会发源地,据说就是今天得成方街一带的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中供奉着守护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爷。
在清末一场大火,将庙烧毁。
淮安东岳庙会介绍

淮安东岳庙会介绍*导读:解放前,淮安县城一年当中,有好多次的迎神赛会,形式最隆重影响最大的首推东岳庙会。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日,是东岳庙的固定会期,……解放前,淮安县城一年当中,有好多次的迎神赛会,形式最隆重影响最大的首推东岳庙会。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日,是东岳庙的固定会期,称之为东岳出巡。
会期前一天,从城市到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到庙里来进香,连达官贵人、知识分子也不例外。
农村里的庄户人家,进了香,有的还留在庙里住宿,名为宿庙。
进香的人在跪拜如仪以后,总要掏钱投到神座前的大柜里,名曰香火钱。
进香的人有什么申表、允愿等,有的要庙祝代办手续,比所出的香火钱数字还要大。
在出会时,有一种船,名曰瘟船,其形状与一般木船无异,当中供有收瘟神像,传说它有收瘟免灾的神力。
在出巡时,瘟船穿插在会众大队里缓缓前进,经过街衢,两旁看会群众,争先恐后地把钱投入船内,认为这样做,可以禳灾解难,连平时一毛不拔的吝啬鬼,这时也都慷慨解囊。
这是东岳老爷出巡时庙里的一项主要收入。
在东岳出巡的这一天,各行各业,都有它们自己的会,名曰群会。
群会最盛时,多至三四十班。
会的名称皆用一个安字作标记,另冠以一个与本行业有联系的字。
例如,布业的会叫普安,钱业的会叫文安,杂货业的会叫敬安,粮食业的会叫良安,鞋业的会叫履安,厨业的会叫燧安,每一班的会里,均有彩旗、牌灯、亭台、绸伞、香伞、钱伞、样轿以及乐队组成的仪仗队。
晚会还装上灯彩,五光十色,迤逦前进,整个会队好象一条龙,蔚为壮观。
紧随行业群会后边的是本会,名曰合安胜会。
本会的特色是随从岳驾出巡的侍从,以吏役为最多,大致说来有中书科、清书科、红衣班、青衣班、銮仪卫、内侍班、香会、磕头会、扫帚会。
每一班里面少的数十人,多的数百人。
这些班役,皆是从允愿而来,父死子允,延续不断。
他们也不全属本衙门里的差役,例如,在城的府城隍、县城隍、卫庙、都天庙等,一些比较小的下属衙门里的班役,也要前来当差应值,名曰贴班。
为岳驾前导的班叫挂肉香会,班里人手提一锡炉,炉内焚着好香,炉柄上安有锋利的钩子,钩搭在提炉者手脖子的肉上,一头把柄子撑在腰间,搭钩膀子随柄伸直,锡炉离地不盈尽,排成两路纵队鱼贯前进。
北京东岳庙

旅游信息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 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 门票10元,讲解门票40元,学生票半价 。 08:30-16:30(周一展厅闭馆,庙区正常开放,法定节假日除外) 。 30人以上团体参观,票价八折,需提前预约。免费为团体中小学生提供讲解服务,需提前预约 。 地铁 可乘坐北京地铁2号线朝阳门站下A口出,往东;地铁6号线东大桥站下A口出,往西。 公交 可乘坐北京公交110、109、75、750、420、112、101、202、615路神路街下 。
北京东岳庙共被划分为了7个区域,其中一区为东岳庙广场(大门前入口处);二区为瞻岱门前广场;三区为 岱岳殿前广场;四区为育德殿穿堂东侧;五区为育德殿穿堂西侧;六区为育德殿后部分(展览区);七区为东岳 庙非开放区,主要为东岳庙东路。
北京东岳庙第三区(岱岳殿广场)中为福路,福路两侧各设有一座御碑楼,其中西御碑楼为乾隆御碑,东御 碑楼为康熙御碑;御碑楼前后为碑林。岱岳殿广场四周为七十六司,东西两侧有广嗣殿、阜财殿。福路西侧有玉 马,东侧有铜特。东岳庙第三区、第六区内分别有寿槐 。
楹联多是北京东岳庙的一大特色景观。庙内多数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楹联的内容折映 出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例如,瞻岱门前写有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 放过谁“。北京东岳庙开放后,楹联逐渐恢复,文字由当代国内书法家书写,包含真、草、篆、隶、行五体 。
文化活动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东岳庙屡遭庙内驻军的骚扰。时局跌宕,民生凋敝,香火供给不继,渐趋衰落,仅靠 出租房屋维持日常用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东岳庙内破败不堪,庙里的许多神像推倒砸碎。其后,东岳庙为机关、学校所占 用。
1950年,东岳庙附近火药厂爆炸,庙内部分神像受损;庙两侧木制牌楼被炸毁,后拆除。东岳庙后被北京市 安全局占用,从而宣告关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北京东岳庙庙会的演变及发展
作者:贾娟
来源:《下一代》2019年第04期
摘要:传统庙会是我国民众节日形式之一。
它是由宗教节日的活动衍生的酬神、娱乐、集市等活动的群众集会。
它本质上是一种地方性的民众节日活动,体现了中国民众的心理和社会惯制,是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现象。
北京的庙会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
北京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
雏形于元,形成于明,鼎盛于清。
自元朝以来,以东岳庙为依托,形成了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庙会活动。
北京东岳庙庙会在北京的寺庙体系中,在地方民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
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今天,它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繁荣仍然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北京东岳庙;历史;传统文化;习俗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朝外大街神路街北口。
据《析津志》记载,“在北城齐化门外二里许”。
它是道教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出资兴建的大型道观,主祀东岳大帝。
明清两代屡加修葺。
北京东岳庙呈南北走向,由正院及东院、西院三部分组成。
其中中路正院占地24000平方米,殿宁堂庑多达300余间。
西院主要是些规制不一的小型殿宁。
多由民间善会组织出资修建。
主要殿宇有鲁班殿、关帝马王殿、药王殿、火祖殿、显化殿、仓神殿、海神殿等二十余座殿宁。
东院由六个小院组成,包括御座房、娘娘殿等殿宁。
北京东岳庙庙会元代己初见雏形。
东岳庙建成后,受到元廷的重视,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要派遣官员降香。
届时,大都城内的居民都蜂拥到齐化门外,迎接御香。
因东岳庙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通州城的要道,因此商贾云集,“漕运岁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市场的繁荣更是促进了香火的兴旺。
元《析津志》载,“是日,沿道有诸色妇人,服男子衣,酬步拜,多是年少艳妇。
前有二妇人以手帕相牵阑道,以手捧窑炉或捧茶、酒、渴水之类,男子占煞。
都城北,数日,诸般小买卖,花朵小儿戏剧之物,比次填道。
妇人女子牵挽孩童,以为赛愿之荣。
道傍盲瞽老弱列坐,诸般楫丐不一;沿街又有摊地凳盘卖香纸者,不以数计。
显官与怯薛商人,行香甚众,车马填街,最为盛都。
”由此可见,东岳庙其时的胜景。
明清时期,东岳庙被列入国家祀典,太常寺官员岁时致祭。
其庙也屡经修葺、扩建,庙内供奉的神祗也日渐增多,甚至只要是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的,统统可以到这里请求解决。
故被称作“神像最多,故酬神最易”,民间自发的敬香祈祷活动日甚一日。
因东岳庙庙会与人民生活日益紧密,根据人们的需求,庙会的日期也逐渐增加了每年春节期间和每月朔望之日。
而由庙会信仰活动而生发的商贸、游艺活动也越发兴盛。
民国以来,北京东岳庙庙会依然得以延续。
1937年日军侵占北京,时世动乱,民不聊生,东岳庙庙会也逐渐衰败。
抗战结
束后,庙会虽然恢复,但已是元气大伤。
1949年,北京东岳庙被机关、学校占用,庙会从此
停止。
1995年,东岳庙被有关部门转交朝阳区人民政府,1997年正式成立东岳庙管理处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