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梅兰芳与昆曲《游园惊梦》研究

2021-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梅兰芳与昆曲《游园惊梦》研究周婧(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梅兰芳是一位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形成的表演艺术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观念、艺术理论、艺术实践,是对中国戏曲的优秀承载。
本文基于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深入分析梅兰芳对昆曲《游园惊梦》的解读,然后从昆曲《游园惊梦》角度反观梅兰芳的戏曲电影探索,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全方位的、科学的学艺帮助。
关键词:梅兰芳;《游园惊梦》;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8-013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8.066一、前言昆曲与电影作为两种艺术体系与美学风格不同的艺术门类,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逐渐交叉相融的背景下,昆曲与电影融合进程在逐渐加快。
梅兰芳作为《游园惊梦》戏曲电影的主角之一,真正将艺术规律高度电影化。
因此,深入研究梅兰芳与昆曲《游园惊梦》,对今后戏曲电影美学形式与创作规律的探索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体系梅兰芳居于“四大名旦”之首,饰演过贵妃天女、小家碧玉、巾帼英雄等诸多类型的角色,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可以说“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是其中的一个符号,其中的昆曲最具代表性。
昆曲是中国丰厚文化的积淀,在一段历史时期内被称为“百戏之祖”。
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昆曲虽面向大众,但更多为文人士大夫服务,晦涩难懂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昆曲的传播。
梅兰芳自认为没有“体系”,但梅兰芳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所说的“梅兰芳表演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戏曲美学思想、艺术实践的描述与总结,自然能够成为国民偶像、京剧旦角的代表,在中戏曲现代化探索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昆曲发展提供更多先进的思想与理论。
三、梅兰芳对昆曲《游园惊梦》的解读(一)案头与场上的间离昆曲贯穿梅兰芳的生命历程,自梅兰芳登台演出以来,出演的昆曲有《西厢记》《玉簪记》《风筝误》《牡丹亭》等,其中《牡丹亭》的《游园》与《惊梦》最能彰显梅兰芳的昆曲唱功,被誉为东西方戏剧创作的双璧。
互文参照与意境表达——电影《游园惊梦》的昆曲美学体现

电影《游园惊梦》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没落的大户人家的故事。
得月楼的名角翠花嫁入荣府做了第五房后备受冷落,荣老爷终日沉醉于鸦片,家族日渐败落,百无聊赖的翠花与荣老爷的表妹荣兰相知相许,发展出一段暧昧的感情。
影片借与昆曲《牡丹亭·惊梦》的互文,表达了翠花和荣兰两人绵延的情感体验,也借一个现代爱情故事表达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美学意境。
一、互文关系与影像表达影片《游园惊梦》与昆曲《牡丹亭·惊梦》有着多处呼应和暗合,女主角翠花嫁入荣家之前是一位昆曲歌妓名角儿,荣兰是一位戏迷,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一个爱听戏的大户人家。
影片一开头便讲述了贯穿全篇的核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可以说,昆曲《牡丹亭·惊梦》贯穿在影片的整个叙事之中。
贯穿影片的便是这不知源起却一往而深的情,杨凡的《游园惊梦》与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相互勾连,彼此暗合,影片弥漫在一片颓废又暧昧的情绪之中,故事平缓推进,伴随着荣兰断断续续意识流的回忆。
电影与昆曲的互文弥合在影片的意象表达、情绪渲染和故事推动之中。
虽然电影《游园惊梦》是一个与《牡丹亭》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影片中与《牡丹亭》特别是《惊梦》一折的呼应,使电影《游园惊梦》与昆曲《牡丹亭·惊梦》之间形成一种整体上的互文关系,这种互文使电影《游园惊梦》笼罩在昆曲的美学魅力之中。
与此同时,这种互文的关照丰富了影片的层次感,也可以说,与昆曲之间相互缠绕的关系赋予了影片某种独特的魅力与灵韵。
这种互文首先体现在人物的架构上。
翠花和荣兰对应杜丽娘和柳梦梅,同时昆曲《牡丹亭》在翠花与荣兰的关系发展中也起着推动作用:翠花互文参照与意境表达———电影《游园惊梦》的昆曲美学体现丁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1)摘要:《游园惊梦》是一部昆曲电影,与《牡丹亭》中《惊梦》一折构成互文映照关系。
昆曲在电影《游园惊梦》中承担着故事结构,人物映照和情绪推进的作用,与此同时,昆曲的美学在电影中渗透,电影《游园惊梦》以一个颇具现代性的故事表达了意境幽深的昆曲美学。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sǐ, sǐ可以生。
生而不可舆sǐ, sǐ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
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
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
”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
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昆曲游园惊梦故事梗概

昆曲游园惊梦故事梗概
《昆曲游园惊梦》故事梗概
《昆曲游园惊梦》是一部昆曲剧目,以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形式,描绘了一位
女子在游园时的错综情感和陷入梦境的迷幻经历。
以下是故事的梗概:故事发生在明代的江南花园,女主角是一位姑娘名叫玉环。
她身世寒微却聪明
美丽,被人们誉为“昆曲小蝶”。
一天,玉环偷偷地溜出家门,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
在花园中,玉环遇见了一个家族清贫的书生张生。
两人一见钟情,在花园中度
过了美好的时光。
然而,世事无常,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挑战。
在梦境中,玉环被迷住了,进入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
她在梦中见到了各种
形形色色的人物,感受到了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
然而,她渐渐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幻觉,她还是迷恋上了花园中的张生。
当玉环醒来时,她对自己的情感感到困惑。
她不知道亲身经历的一切是梦境还
是现实。
她筹划了一个计划,希望能够与张生见面并确认她们之间的感情。
在花园的一次相遇中,玉环与张生再次相见。
她们的感情经历了考验,最终两
人决定相守。
他们摆脱了外界的干扰,放下了世俗的纷扰,选择了真挚的爱情。
《昆曲游园惊梦》通过精妙的剧情安排和流畅的昆曲表演,塑造了一个情感纠
葛的故事。
这部作品融合了昆曲艺术的华丽和细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和情感,给观众带来了真实而触动人心的体验。
游园惊梦影评

情不知从所起,一往而深。
————《游园惊梦》影评【摘要】三十年代的苏州名妓翠花,集万千宠爱嫁入豪门荣府。
一入豪门深似海,到头来也只不过是豢养的一只金丝雀。
翠花有爱、想爱却不敢爱,能得以慰藉的也只有荣府的亲戚荣兰。
一个是想要冲出鸟笼的金丝雀,一个是空有满腔豪情却不得不屈服在现世的时代女性。
在时代洪流的摧残下,翠花和荣兰惺惺相惜,感情发展的微妙,互相关怀又互相伤害。
兜兜转转,辗转的情感纠葛沉淀过后,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怀念。
【关键词】时代枷锁畸形的情感宣泄欲望压抑情感慰藉现代电影与古典艺术的完美融合影片讲述了三十年代的苏州,得月楼的歌妓翠花以其超凡脱俗的容貌和绝佳的昆曲造诣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
嫁入当地豪门荣府后,翠花却备受荣家冷落。
荣兰是荣家的亲戚,身为女儿身的她却有男儿之志,虽家道中落但一心要做时代女性,摆脱封建束缚。
虽然都是女性,但二人在舞台上却是天生绝配,在演唱昆曲《牡丹亭》时,一饰杜丽娘一饰柳梦梅,配合得天衣无缝!戏里的杜丽娘和柳生相互倾慕,在戏外也隐约之中有了一份同性的爱慕情谊。
在一次夜宴之后翠花为离开荣府与小戏子做出越轨之举,翠花因此被逐出家门。
被逐出荣府后,翠花暂时住到了荣兰的家中。
荣兰对来小学考察,英俊潇洒的邢志刚一见倾心,决堤的情感一发不可收。
翠花在知道后,对荣兰的背弃感到伤心,又害怕自己与荣兰从此会分开。
结果邢志刚还是离开了荣兰,荣兰在经历了欢愉和伤痛之后对翠花有了更深的相惜之感。
两人回忆起过往种种,沉醉当年。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纸醉金迷下的人生悲剧影片开篇,是容府老爷的寿辰,五姨太翠花众星供月般地献技《牡丹亭》。
出身得月楼的翠花,原是得月楼的名妓,生得骨骼剔透,丰姿绰约千娇百媚。
举手投足间仿佛与生俱来的优雅从容,便于不经意间引来了无数狂蜂浪蝶,在吸引了荣老爷的同时,也媚惑住了荣兰,让她心甘情愿地为她沉沦。
翠花被容老爷以三千大洋买入了这深似海的侯门,只是进了荣府的翠花并不幸福,子嗣一出便渐渐失了宠,成日守着偌大的院落。
昆曲游园惊梦观后感

昆曲游园惊梦观后感昆曲游园惊梦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元素,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美学风格,吸引了广大观众。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昆曲游园惊梦,深受其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所感染,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昆曲游园惊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排名颇高的作品之一,它描绘了一个发生在梦境中的故事。
剧中的主人公梅津心系梦境,他来到游园之地,在那里经历了一连串的梦幻冒险。
整个剧情架构虚幻而富有诗意,巧妙地展现了人们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在舞台上,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装,娴熟地演绎着剧中的各个角色。
他们的动作优雅精准,脸谱化妆让他们更加神秘和夸张。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动作特点,通过细腻而复杂的表演,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变化。
尤其是剧中的女性形象,她们柔美细致的动作和婉转娇柔的唱腔,让人为之倾倒。
昆曲游园惊梦的音乐配乐也是其成功之处。
由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演奏,奏出的旋律悠扬优美,与演员的表演完美融合。
音乐作为剧情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烘托气氛,又能够传递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不同的音乐曲调和乐器演奏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感官体验,使观剧过程更加愉悦。
此外,昆曲游园惊梦中的台词也是其独特之处。
台词精练而有张力,通过对白的传达,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剧情发展。
即使是观众对昆曲不太熟悉,通过仔细倾听台词,也能够领略到其中的韵味和哲理。
昆曲的台词可以说是情感和思想的传导器,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观看昆曲游园惊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困扰。
在梦境中,主人公梅津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荣辱起伏、爱情的喜怒哀乐。
这些经历使得他搞不清楚梦与现实的界限,迷失了自我。
这种反思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我们也经常被物质的追求和外界的诱惑所左右,我们需要时刻警醒并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真实和理想。
昆曲游园惊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昆曲游园惊梦故事梗概

昆曲游园惊梦故事梗概
【实用版】
目录
1.昆曲游园惊梦的故事背景
2.游园惊梦的主要角色
3.游园惊梦的故事梗概
4.游园惊梦的艺术价值
正文
昆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它集唱、做、念、打于一体,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游园惊梦是昆曲中的一个经典剧目,它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南宋时期,主要讲述了青年男女在游园中相识相爱的故事。
游园惊梦的主要角色有杜丽娘、柳梦梅和春香。
杜丽娘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富家女子,她因为一次游园偶然遇到了书生柳梦梅,两人一见钟情。
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她帮助杜丽娘和柳梦梅传递情书,促成了两人的爱情。
游园惊梦的故事梗概如下:杜丽娘因为一次游园偶然遇到了柳梦梅,两人一见钟情。
但是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两人无法自由相爱,杜丽娘因此病倒。
在她病重的时候,柳梦梅扮成道士前来为她治病,并最终打动了杜丽娘的父母,两人得以成婚。
游园惊梦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唱腔、表演和剧情上。
游园惊梦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细腻入微,剧情感人至深。
它不仅展现了昆曲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和生活方式。
第1页共1页。
【赏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赏析】白先勇《游园惊梦》白先勇:《游园惊梦》1简析《游园惊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游园惊梦》发表于1966年。
作品通过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塑造了蓝田玉等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物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
艺术特色: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挺,将古典戏剧的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
另外还通过性格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强化了艺术氛围和悲剧主题。
在叙述和表现的手法上,作者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与一炉。
动用戏剧穿挺,突出人物特色: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挺,将古典戏剧的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
戏剧中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将戏剧的舞台和人生的舞台,戏剧化的人生和人生的戏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主题不仅深沉而且富有韵味。
2简析蓝田玉的形象钱夫人蓝田玉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而被钱将军看中,一夜之间成了将军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
她一方面感激年老的钱将军对自己的忠爱,一方面又与郑参谋幽会,内心陷于矛盾和痛苦之中。
在一次演唱中,她无意间发现自己的情人另有别恋,急怒之下竟失去了嗓音。
钱将军一死,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
蓝田玉她代表了国民党上层阶级中的懦弱典型,作者对她寄于了深切的同情和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深沉的悲凉。
作者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一、昆曲有关昆曲的最早记载,大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旧周寿宜,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
昆山紧邻苏州,南宋以来这一地区就以福庶名满全国。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多存的繁华所在。
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轶事出现在这个昌盛、富贵的风流之地。
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
后来渐渐得到一些社会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视。
这些歌唱家们声腔丰富,讲究唱法,善于吸收和改革。
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是当时的“四大声腔”。
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存菁去芜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
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大大的。
比魏良辅稍晚,而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作者,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
《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
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抗鼎之作,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二、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抚州俯人。
我国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
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一五五零年旧历八月十四日。
玉茗是指极品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
他的堂前就有一株山茶亭亭玉立,所以就叫“玉茗堂”。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是当年汤显祖写成《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
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的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
当日《牡丹亭》一出,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这个被金圣叹赞为“第六才子书”的《西厢记》可以说是元剧的风月班首。
而《牡丹亭》的评价甚至凌驾于《西厢记》之上!那么,究竟为什么《牡丹亭》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这与它的时代背景有关。
明朝的思想和道德体系保守而拘谨,长于纪律而短于创造,恪守规范,尊崇法理。
而汤显祖却说“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
师讲性,某讲情。
”“吾不能与无情之人作有情语也。
”他一生为情所使,通观他的思想脉络确实与“情”字相始终,这当然与社会理法格格不入。
《牡丹亭》就是以“情”演绎全局的作品,而杜丽娘则是他达成理想的托体。
汤显祖的“情”,涵盖广泛,并不只是指情感或男女之情。
它是一种执著、一片深意,一种浪漫的理想。
一方面,他相信理想能够达成,他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另一方面,在现实环境中,他明了此爱情故事无法突破理法的隘口,所以以托之以梦的方式使之实现。
因此,杜丽娘在全剧终了说了一句:“则普天下做鬼的有谁情似咱!”人间无法实现的理想,只好求诸鬼趣中方的圆满。
汤显祖曾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三、《游园惊梦》与《牡丹亭》《牡丹亭》共有戏五十五出,《惊梦》是第十出。
在舞台上演出将其(指《惊梦》)分成《游园》和《惊梦》两折。
《游园》折中有曲牌[绕池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隔尾]。
《惊梦》折中有曲牌[山坡羊]、[山桃红]、[鲍老催]、[山桃红]、[绵搭絮]。
一次演出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舞台演出通称《游园惊梦》。
四、《游园惊梦》之《游园》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牡丹亭》的剧中人物:杜丽娘--女主角。
她除了是一个绝色女子之外,还兼具蔡文姬的才学、卫茂漪端丽的书法;有崔莺莺的勇气和浪漫,还有霍小玉的果决和明锐;更加重要的是在她的性格中,有一种独特的“反抗”气质。
柳梦梅--男主角。
是一个欲取功名的书生,他痴心、多情、风流倜倘。
半月前,他做了个奇异的梦,梦见自己到一个花园里,在一棵梅花树下,有一个美人告诉他,他们二人将有姻缘之份,而他在遇到她后才会有发迹之期,因此他改名梦梅,字春卿。
春香--杜丽娘的丫环。
是个有灵气又善解人意的活泼可爱女孩子。
杜宝--杜丽娘的父亲,太守老爷。
他一心想将女儿培养成女流的典范,要女儿待价而沽,寻一位门当户对的“神仙美眷”。
杜夫人--杜丽娘的母亲。
陈最良--杜丽娘的老师。
一个活到六十来岁从不晓得伤个什么春,也从不曾游过什么花园的老学究。
《游园》[绕池游]:杜丽娘:“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院。
”春香应:“炷尽陈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杜丽娘被啼莺惊醒,处处是缭乱的春光,而她却一个人寂寞地在深闺内院。
烧完了沉水香,针线女红也做得差不多了,一年一年地过去,今年难道又跟去年一样吗?杜丽娘令春香命人清扫花园小路,取来放于梳妆镜边的衣服准备游园。
接下来就是脍炙人口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本来春天这园子里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可到现在只剩下这颓落的断井和残破的墙壁。
良辰美景要靠天意的安排,又有几家真的能够赏心乐事呢?丫环、小姐在园子里大开眼界,她们合唱道:“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那雕梁画栋,朝看,好象云飞南浦;暮观,则如要尽收西山云雨。
那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如此美丽。
可是,平常深闺里的女眷们却把春光看得平凡而不知珍惜。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漫山遍野开满了血红的杜鹃花,荼蘼花盛开,藤丝如烟缭绕;不过,荼蘼一开,花事便了。
春香啊!那姚黄魏紫的牡丹,虽说是百花之王,可也凋谢得早啊。
春香:“看!这里有成对的莺燕呀。
”于是主仆二人合唱:“闲凝眄,声声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悠闲地看着春光,燕子呢喃声声,如初生鸟儿羽毛那么柔软;黄莺歌唱,清脆婉转。
虽然这园子是如此地吸引人,鸟儿成对,可我杜丽娘却是影形单调。
“我们还是回去吧”,可春香有点不想这么快就回去,说“这个园子实在是看不厌啊”。
“还提她做什么”杜丽娘伤感地回闺房了。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谴。
”---这园子虽然看不厌,但就任由他人去留恋吧,我就是看遍了所有的亭台楼阁也是枉费工夫,还不如回闺房排遣时间。
杜丽娘的春愁,并非玉茗新创。
那是从《诗经》以来就有的传统,一如三千年前的那位忧心女子,她说:“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兮,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兮,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墼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呜呼!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而玉茗更翻新一筹: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也尽生生付与断井颓垣。
舞台上的《游园》到此就是一折戏结束。
接着就是舞台上的《惊梦》。
《惊梦》[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谴。
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捡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没来由地春愁心烦意乱,叫人如何排谴呢!感春伤春叫人徒增幽怨。
我生就形娇貌美,说什么名门佳配,有一列一列的神仙美眷由我挑,其实不就是白白地耽误我的青春吗!我的春困谁又知道呢?这实在叫人难为情。
谁能和我共织春梦、共度美好光阴呢?无非是煎熬度日、虚度年华吧!此情无计可问天,除却梦中见。
杜丽娘唱至此处,吞吐幽咽,不能遏抑。
杜丽娘自叹自怨,身子困乏,靠着桌子沉沉睡去。
在梦中,她遇见手拿柳枝的柳梦梅。
多情的柳梦梅看到自伤自怜的杜丽娘,不禁怜惜地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事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你美貌如花似玉,正是我到处寻找的意中人,却在深闺里自怨自艾。
小姐,我们那边说说话去吧。
杜丽娘含羞不跟他走,柳梦梅拉着她的衣裳唱道:“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芽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转过芍药栏杆,靠在湖山石边。
我把你的衣领松开,衣服解开,要和你好好地温存一会儿呢!二人合唱:“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我们好象似曾相识,为何这么面熟?难道我们就这样,相逢了连一句体己话都不说吗?柳梦梅抱着杜丽娘下场,这里也就是《惊梦》的高潮戏了。
舞台上,此时众花神上场,以合唱和群舞的形式,带过杜、柳二人的幽会。
曲牌为:[画眉序]、[滴溜子]、[五般宜]。
[画眉序]:“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蔟霞鲜。
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滴溜子]:暗示杜、柳二人的欢会。
“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
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
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及时的,及时的,去游春,莫迟慢。
怕罡风,怕罡风,吹得了花零乱,辜负了好春光,徒唤枉然,徒唤了枉然。
”[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
一边蝶飞舞,往来花丛间。
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
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成线。
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大地上景物多灿烂!”在舞台表演中是以上述曲牌代替了传奇里的[鲍老催]。
杜、柳二人云雨巫山之后,柳梦梅说:“这一霎天留人便,草籍花眠。
小姐可好?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
小姐休忘了啊,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啊!这一时刻天公作美,花草为床,幕天席地成全我们。
小姐你还好吧!你的秀发都乱了,珠翠花簪也歪了。
你可不要忘了,我们曾这样地交欢缠绵。
(把男女的欢情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
) 二人又合唱道:“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现在相逢,何止是说说体己话呢?早已经是巫山云雨楚阳台的欢会了!《惊梦》这一出在此已渐进尾声,柳梦梅对杜丽娘说:“姐姐,你身子乏了,回去歇息吧,我要走了,我会再来看你。
”这时候,杜丽娘醒来,发现那一晌留情、须臾欢畅原来都是美梦一场,便觉失落万分:[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
天啊,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我是要排谴春困才出来游园,现也累了,却不想就此躲进香熏绣被里去睡觉。
天啊,真希望那梦儿还未走远。
《游园》是杜丽娘“梦回莺啭”,让啼莺给惊醒;《惊梦》是“没乱里,春情难谴”,由醒入梦,最后梦醒。
《游园惊梦》全剧结束。
试看《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矣。
求我庶士,迨其吉矣。
摽有梅,其实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