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前言

一、导语

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首都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总蓝图。依据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及建设原则。为了进一步实施深化总体规划,更具体地控制城市的建设,有必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体现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对本区的城市用地范围内的建设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其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用地功能进行再细划,对各类的建筑及道路、市政、绿化等各种用地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符合本区特点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保护和弘扬古都风貌,为本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充分、合理的条件。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报告

一、朝阳区基本概况

1.历史沿革

朝阳区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秦至隋唐,该地区隶属于广阳郡,后属于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属南京(即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明清属京师顺天府,仍为大兴县辖。民国14年(1925)设东西南北四个郊区,此为设区之始,时称北京市东郊区。民国17年(1928)改称北平市东郊区。1945年将东郊区划分为两个区:以朝阳路为界,以北为郊一区,以南为郊二区。同年分别更名为第十三区和第十四区,将原通县所辖的驹子房村划归该区。1950年8月易名第十区,1952年恢复东郊区名,并将原八区所辖的德胜门至清河公路以东地区划入管辖。1954年将安定门外公路以东、转角楼以西、土城以南地区划出,归入东四区。翌年6月,将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划归东单区;广渠门关厢、福州义园北墙外土道以北地区划归崇文区。直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郊区正式更名为朝阳区。后又经过多次调整,1962年形成现今区域规模。

2.城市区位

朝阳区为北京市近郊区,位于近郊东部和东北部。东与通县毗连,西与海淀、东城、崇文、丰台四区接壤,北隔北小河、温榆河与昌平、顺义两县交界,南邻大兴县。区政府机关驻地神路街。

3.行政区划

朝阳区辖21个城市街道办事处──潘家园、劲松、双井、呼家楼、八里庄、三里屯、麦子店、六里屯、朝外、建外、团结湖、左家庄、香河园、和平街、安贞、小关、亚运村、垡头、管庄、酒仙桥、机场。

辖24个乡──小红门、十八里店、南磨房、王四营、高碑店、平房、东风、将台、太阳宫、大屯、洼里、来广营、黄港、南皋、崔各庄、孙河乡、东坝、楼梓庄、金盏、豆各庄、长营、三间房、管庄、黑庄户。

4.城市人口

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截止到9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3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3万人,占总人口的84.3%。

居住人口──截止到95年,全区常住人口147.5万人,其中中心大团113万人。

流动人口──94年11月统计,全区流动人口约51.1万人,其中来自本市远郊区县的3.8

万人,来自外省市的44.2万人,来自港澳台及国外的1.4万人。

工作人口:全区工作人口782247人,其中:中心大团541717人。

5.城市用地

全区470.8平方公里范围内,中心大团用地94.26平方公里,另外隔离带用地54.81平方公里,边缘集团用地88.48平方公里(北苑6.9平方公里、酒仙桥18.07平方公里、东坝18.86平方公里、定福庄29.05平方公里、垡头15.6平方公里),农村隔离地区用地233.25平方公里。

97年将要完成的中心大团94.26平方公里,除垡头、管庄、酒仙桥、机场四个街道办事处外,其余17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在规划范围内,还有十八里店、小红门、南磨房、王四营、高碑店、平房、东风、将台、太阳宫、大屯、洼里11个乡的部分土地也包括在此次规划的中心大团内。

6.城市经济

社会商品零售额:(95年)

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5.9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商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二、现状用地性质与城市定位

1.现状用地性质分类

朝阳区的总用地470.8平方公里,其中在大团以内为94.26平方公里。现状主要用地以居住、工业以及公共设施用地为主(见下表)。

现状各类用地平衡表(中心大团)

备注:农村各项用地(居住、企业等)均计入其它用地内,其中农村居住用地452.7公顷,人口约56588人,将农村居住与城市居住统一计算,整个中心大团人均居住用地为(2102.78ha/1183677人)17.8平方米/人。

现状用地特点及问题

特点:

●朝阳区是北京最大的区。它南北最长处2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7公里,总面积为470.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用地(1040平方公里)的45.3%。其中朝阳区中心大团94.26平方公里,占整个中心大团(324平方公里)29.1%。

●朝阳区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京包铁路纵贯区域中部斜穿区域西北部,京承铁路横贯区域中部偏南,京秦电气化铁路和双丰、京坨铁路并线通过区域。另外,还有数条企事业单位的专用铁路线。辖域内有双桥、东郊、百子湾、星火、望京、小红门、和平里7个火车站,其中双桥为仅次于丰台的北京地区第二大编组站。

──公路交通具有悠久历史,素有京城东大门之称。

辽时,自析津府向东北经孙侯屯(今孙河)、顺义、密云,为出古北口的要道。清代,自东直门外向东北经顺义、或出安定门经小汤山,再经怀柔、密云、均为出古北口直达热河(今承德)的御路。出朝阳门向东至通州(今通县)的道路,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筑为石铺路面后,即为漕粮、百货自通州陆运进京的大道。如今,国门第一路,京、津、塘高速路南北相夹。

●朝阳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该区历代为京畿要地的一部分,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其中已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6处──建于元至元四四年(1267年)元大都北土城,现存的遗址长约4173米,基宽20~26米不等,中有大小豁口9处,现已辟为土城遗址公园;始建于元延祜六年(1319年)的“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大街路北侧,系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后裔、元道教大师张留孙所建,是主祀东岳大帝的华北地区第一大道观;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位于朝外地区日坛路东侧的“日坛”(又名“朝日坛”),是著名的京城五坛之一,为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春分”节祭祀大明(太阳)神之地,1954年12月辟为公园;位于黄寺大街路北的“西黄寺”,原为清世祖福临于顺治九年(1652年)为西藏黄教领袖达赖五世所建的驻锡之所,又称“达赖庙”(1958年已拆毁),现存的“清净化城塔院”,为清高宗敕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内葬有班禅六世衣冠经咒,故又称“班禅塔”;位于区域东部与通县交界处,纵跨通惠河东段的“永通桥”,俗称“八里桥”,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为三孔联拱券形石桥,该桥亦是古战场遗址,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在此遭到清军的抵抗,1900年义和团曾在此大战八国联军,使该桥闻名中外;位于王四营乡马房寺村东北的“十方诸佛宝塔”,因塔前原有一座“延寿寺”,故又称“延寿寺塔”,寺和塔均系明代僧人翠峰禅师所建,寺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毁于清末八国联军入侵之时,塔建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现存基本完好。列为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暂保单位的有99处(区文物局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