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认知实习报告之欧阳家百创编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2篇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地貌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质构造以及地表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貌研究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在XX省的一座山区进行,实习时间为X月X日至X月X日。
2. 实习内容(1)地形测量:通过使用全站仪和GPS等仪器设备,对实习地点的地形进行测量和记录。
(2)地貌分析:根据地形测量数据,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分析,包括地貌类型、地貌特征等。
(3)地貌演变研究: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观察和研究,尝试推断地貌的演变过程,并将结果与实地观察相结合,提出地貌演变的可能机制。
(4)报告撰写:根据实习结果和分析,撰写地貌研究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过程、实习结果和结论等。
三、实习结果和结论1. 实地观察结果:(1)实习地点为一座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脊和山谷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地貌景观。
(2)山区地表被河流侵蚀形成了河谷地貌,河流在地表形成了峡谷、瀑布等地貌特征。
(3)山区还存在多处崩塌地和滑坡地貌,表明在过去的地质历史中存在过较强的地震和地质活动。
(4)山脚下形成了冲积扇地貌,表明山区在过去存在过多次冲积过程。
2. 实习结果分析:(1)山区地貌多样性较高,地貌类型复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河谷地貌的形成与河流长期的侵蚀作用有关,水流冲刷岩石形成了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
(3)崩塌和滑坡地貌的形成与地震和地质活动有关,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山区的震动和变形,使得山坡上的岩石发生崩塌和滑坡。
(4)冲积扇地貌的形成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的输送能力减小有关,当水流从陡坡流到平坦的山麓地带时,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沉积物得以沉积,形成冲积扇。
3. 实习结论: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观察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山区地貌多样性较高,地貌类型复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之欧阳科创编

欧阳科创编2021.02.05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意义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概括第三节:工作区前人工作情况及文献第四节:实习组队人员情况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地层第三章:区域地质构造第一节:变质核杂岩构造第二节:褶皱第三节:节理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一节:基地演化阶段第二节:盖层发展阶段第三节:板块造山阶段第五章:矿产第六章: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目录创作:欧阳科第一节: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第二节:质量评述第七章:结束语第一章绪论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此次周口店地质填图实习是在学过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完成地质填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二、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一张坊、天桥一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附《周口店地区交通图》)。
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周口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一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 o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
三、以往地质工作包括实习区在内的北京西山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颇丰。
地貌个人实习报告

地貌个人实习报告(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xx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主要任务有:(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2)、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3)、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时间与地点xx年7月2日至xx年7月11日,为期九天,xx省xx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三)、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xx省xx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xx市北部,其中心距xx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 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xx省xx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xx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
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可根据统一岩层的高度对比来判断断层的类型。
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
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貌学实习报告
我于今年暑假参加了一次地貌学实习,实习地点是在中国的某个地质公园。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观测和记录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以及收集样品进行分析。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公园内的一处河谷地貌区域,这里有着许多壮观的峡谷和河流。
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合作,利用测量工具和地质锤等设备,对河流的流速、河床的颗粒大小等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记录。
同时,我们还利用航拍无人机对整个地貌区域进行了航拍,以获得更全面的地貌特征数据。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前往了公园内的一个火山地貌区域,这里有着大片的火山岩和熔岩地貌。
我和同事们穿着防护装备,深入到火山口和熔岩流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貌特征观测和样品采集。
在观测和采集的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安全,确保没有发生意外。
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公园内的一个水下泉地貌区域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地调查。
这里有着许多水下泉眼和水下溶洞,非常神秘而壮观。
我们利用潜水装备和水下相机对这些地貌进行了拍摄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和图片。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貌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实地调查和测量的技能。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地质学实习的严谨性和艰辛度,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努力,为地质学的研究和保护做出更多的贡献。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一、: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共五天:5月9号——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先容了我们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及实习时应留意的事项,并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月10号——我们在莲花洞实习,在这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
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5月11号——我们来到了京娘湖,熟悉并鉴别沉积岩的层理、层面结构,老师并先容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和河谷的形成。
5月12号——到达古武当山,我们了解了片麻岩等岩石的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
5月13号——回到学校,把自己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完。
三、实习内容:1、实习前的预备:5月9号,老师告诉我们要往武安实习,实习地点有三个:莲花洞、京娘湖、古武当山。
要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已让我们有目的的实习。
实习时留意安全,不能掉队,一切活动应集体行动。
接着老师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河流社会实践报告

河流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们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并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旨在对我参与的河流社会实践进行报告,分享我所见所闻以及对该活动的感悟与反思。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河流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水资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源,还是众多生态系统的家园。
然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河流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加深对河流环境问题的认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河流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了解河流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2. 观察和记录河流的状况,包括水质、生物多样性、植被等;3. 分析导致河流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践活动过程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附近的一条小河作为考察点。
首先,我们观察了河流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了水流的速度、水位、水色和气味等指标。
随后,我们进行了水质测试,采集了河水样本,并使用专业测试仪器检测了水中的重金属、溶解氧和pH值等指标。
同时,我们还调查了河流周围的植被和鸟类等生物多样性。
2. 数据分析回到实验室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水质测试结果显示,河水中的重金属超标,溶解氧含量较低,pH值属于酸性范围,这表明这条河流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同时,我们发现河流周围的植被和鸟类数量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威胁。
3. 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我们确定了造成河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废水排放、工业污染和乱倒垃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强化废水处理措施,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严禁非法排放;- 提倡环保意识,增加公众对河流环境的重视,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对河流周边环境的保护,禁止乱倒垃圾行为。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河流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河流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看到了河流环境遭受到的破坏和污染。
2020年6月河流地貌实习报告例文

2020年6月河流地貌实习报告例文Example of river geomorphology practice report in June 2020汇报人:JinTai College2020年6月河流地貌实习报告例文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二、实习时间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注意事项;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20xx年6月21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早上八点半乘车出的出发,于中午12点左右返校;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成果3.1猫儿山简介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
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
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
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涵养林。
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
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周低,向东南倾斜。
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
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报告

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报告第一篇: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报告河流地貌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通过对漓江上游猫儿山和会仙湿地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周围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概况。
二、实习的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时间共为期两天,2012年7月20号前往桂林猫儿山进行漓江源头的土壤、植被的调查。
7月21号前往桂林会仙湿地进行岩溶湿地的调查。
三、实习的内容1、猫儿山漓江源头土壤、植被调查基本地貌概况: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北纬25度48分至25度58分,东经110度20分至110度35分。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成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山体相对高度1862米,境内山峦重迭,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是通过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来体现。
而猫儿山的纬度地带性是由于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繁茂,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讯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因此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
山脚为常绿阔叶林、竹林但随着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部位,由于温度低,风力强,立地条件差,以致森林和灌木生长困难,而草本植物繁茂,有山地灌丛草甸的零星分布。
所以,猫儿山主峰的土壤垂直分布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
河流水系概况: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丰富,其地表水系十分发育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水库。
发源于猫儿山的主要河流有39条年平均径流量3.14亿吨,是桂林母亲河漓江的源头,也是资江、浔江的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实习过程:7月20号早上8点半我们乘车至猫儿山山脚下,然后指导老师们带队带我们从山门徒步沿山路向上爬约500米,我们沿途可以看到乌龟江在奔腾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理工年夜学欧阳家百(2021.03.07)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河流地貌认知实习陈述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标的目的):水利类班级:学生:指导教师:06月30日一、实习目的:通过漓江上游猫儿山和湿地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实习内容:桂林猫儿山漓江源头土壤、植被调查;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调查。
三、实习时间:周二:会仙湿地调查,9:00在1号食堂前集合上车,前往时间年夜约13:00;周三:猫儿山调查,8:00在1号食堂前集合上车,前往时间年夜约15:00;周四、周五:撰写实习陈述并提交。
四、实习功效(一)、猫儿山基本情况:6月28日我们驱车三个小时来到了猫儿山。
我们徒步爬上猫儿山海拔将近700米的处所然后前往,在上下山的途中我们在老师的率领之下对猫儿山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学习。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查阅的资料可以得知,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北纬25°48'~25°58',东经110°20'~110°35'。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为华南第一高峰,山体相对高度1862m,境内山峦重迭,原始森林密布,保管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米,为华南第一峰,且起源于猫儿山的河流有39条之多,漓江就是其中之一。
(图一)1、猫儿山土壤猫儿山区地处北纬25°48′~25°58′,南北跨度10′,同属中亚热带。
由于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加之常绿阔叶林生长茂盛,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迅速,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作用下形成红壤。
因此,从纬度地带性来看,本区属于中亚热季风常绿阔叶林红壤,也即猫儿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如图2)。
猫儿山区土壤垂直带谱的基带由红壤开始,随着海拔的升高以及水热条件的差别而呈现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以及山地黄棕壤,海拔2000m 以上的山顶部位,由于温度低,风力强,立地条件差,以致森林和灌木生长困难,而草本植物茂密,有山地灌丛草甸的零星散布。
所以,猫儿山主峰的土壤垂直散布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如图3)——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角田海拔1800m 左右一带,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局部平坦成低洼渍水处,存在山地沼泽泥炭土。
2、 猫儿山地质构造猫儿山地质构造属桂北台隆,是志留纪至泥盆纪之间的广西运动,形成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的北东向隆起带(图三) (图二)的一部分。
山体因受屡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产生不合水平的区域蜕变,主要蜕变为花岗 片麻岩(如图四)。
由于高温多雨,受风化作用严重,部分岩石受球状风化(如图五)猫儿山的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山麓地带有洪积物和冲积物。
猫儿山岩体西缘局部形成混合岩带,边沿混合岩由条带状混合岩、混合质黑云变粒岩、局部混合质黑云变粒岩所组成。
与前震旦系丹州群为交代过渡关系,反应了交代型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东缘则为突变浸入于震旦系中,形成角岩带标明了侵入花岗岩的接触特点。
3、猫儿山植被猫儿山的植被共有202科,691属,1720种。
其中木本维管束植物784种,草本植物707种,藤本植物229种。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图四)(图五) (图六)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其垂直散布规律为:山顶灌丛,山顶矮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如图七)。
由于天气和时间原因,我们只爬到了海拔750米的位置,中途看到了年夜片的毛竹林和少量乔木。
但从路边茂密的植被和各类昆虫鸟类来看猫儿山的生态系统还是比较原始健康的。
3、猫儿山山区河流猫儿山自然呵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森林笼盖率高,涵养水源丰富,其地表水系十分发育。
起源于猫儿山的主要河流有39条,其中从兴安流入漓江的有乌龟江、南湾江、砂木江、杨雀江、黑洞江、龙塘江、界板江、中洞江、年夜坪江、白岩江、漕江、岩子江、川江、产江、白竹江、年夜乌石江、上松江、杨柳江、小溶江等19条,从资源流入资江的有桐木江、弄塘江、雷家河、破门垭河等4条,从资源、龙胜流入浔江的有小地河、正清河、滚水塘河、古牛河、杨梅河、吊洞河、社水河、百合冲河、年夜竹坪河、清水江、塘洞河、毛岩河、温水江等16条。
猫儿山是漓江、浔江和资江的主要起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年夜水系,其河流均呈树枝状散布,特点是流程短,落差年夜,河床陡,流域面积小。
由于下雨后雨水沿斜坡流动对山坡产生冲刷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洪或泥石流,山洪对沟谷的强烈冲刷的作用常形成冲沟。
在冲沟发育过程中,岩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勾股水流获得地下水不竭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成经常性的流水,冲沟就演变成河谷。
而泥石流又很年夜的冲击力,将巨型岩石从山上搬运到山底并聚积在河床上,形成如图八图九的山区河流地貌(二)、会仙湿地基本情况:桂林会仙岩溶湿位置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 km2。
区内交通发财,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
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图八 图九文全、竹园、年夜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年夜部分地区,交通便当(见图十)。
其地区规模内有相思江、良丰河、唐代开凿的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运河)及睦洞湖等河流湖泊,是中国最年夜的岩溶湿地,时至今日,湿地现存面积已缺乏6平方公里。
1、成因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笼盖的土地。
桂林地区具有典范的喀斯特地貌,会仙地势偏低、土壤偏多的处所,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地下水渗漏,形成湿地。
2、土壤进入湿地后,广泛可见的是稻田和鱼塘,稻田和鱼塘里的土壤年夜大都呈黑色,上层是淤积物,船桨划过后淤积物随着水飘起,水也因此变得更浑浊如图十一3、地型图十一会仙水系散布图及岩溶湿地总体规划图会仙岩溶湿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沿,南部为架桥岭背斜北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
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空中标高147.0~544.3 m。
4、地貌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
各地貌类型主要特征如下:(1)峰丛谷地主要散布于湿地北部的年夜长山文全黄插塘一带,面积约3.30 km2,空中标高在151.0~544.3 m之间,年夜长山为本区最高点,标高544.3m。
该地貌类型受控于地质构造,属于桂林弧形构造带的二级构造黄村马面背斜的枢纽隆起带与毛家向斜的过渡带。
该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岩溶发育。
(2)孤峰平原主要散布于湿地东、西部,面积约3.70 km2,空中标高在146.2~157.8m之间。
该区东部以狮子岩为核心,山峰标高176.8~292.0 m;西部以九头山凤凰山为核心,山峰标高172.6~407.4 m。
该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岩溶发育相对较弱。
其中,东部狮子岩一带发育有一条规模较年夜伏流。
(3)残丘平原贯穿于凤凰山督龙睦洞斗门一带,面积约28.2 km2,空中标高在149.2~155.5 m之间。
会仙岩溶湿地的主体就位于其中,该区上覆第四系红黄色粘土层,厚度1~5 m,下伏石炭系岩关组泥质、炭泥质灰岩,为燕山构造运动期形成的岩溶蓄水构造盆地,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天然的相对隔水底板。
3、物种(1)、水葫芦在坐船去观看荷花塘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的水葫芦,我们都知水葫芦对水质有很年夜的影响,根据老师上课时说的知识可以知道,水葫图十二芦长得这么好,说明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能消耗水中年夜部分的营养,会给其他水中生物造成影响。
水葫芦是从国外引进的为饲养、猪,兔、等家禽,可是因为它生长速度过快,众多成灾,阻碍了其他生物的生长,现在他已经成了绿色天生杀手,而会仙湿地的水质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如图十二)。
会仙湿地水葫芦灾害如今受灾害的区域部分为,睦洞湖属村落、后门头、三义、七星村,铁匠的寸边湖、每年迸发水葫芦时七星村、三义城市组织清理河道能够让船只行走。
(2)、小龙虾进入湿地后,岸边多得是各种形态的小洞(如图十三),据了解,中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不需要人工孵化,一旦水池投放了原种,可实现自我维持,收获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种。
逃逸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下来,这也说明了会仙湿地岸边小洞的来由。
(3)、福寿螺与水葫芦跟小龙虾一样,福寿螺是引进的外来物种,达到龙山之前的路上,处处都是福寿螺产下的卵,颜色为粉红色(如图十四),年夜部分是黏在图十四灌木枝上的,应该是在水位上升时产下,后因天气转热,水位下降就一直黏着。
据了解,福寿螺虽然可食用,都是味道却不克不及赢得人们的喜爱,可是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完全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聪慧,甚至死亡,因这人们就减少对其的食用,招致现在福寿螺生长繁衍快,某些处所也产生众多成灾的迹象。
(4)、荷花进入荷花塘,满目的荷叶,寥寥几朵荷花,别有风味。
可是垂头一看,荷塘上飘的基本都是枯黄的荷叶,枯死的水草(如图十五),味道其实欠好闻,虽然说这些有助于荷的生长,可是过多的这些工具会招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的多样性被破坏。
4、龙山 登上龙山,将湿地全景一览无余(如图十六),山上有很多古迹,一段山路铺有清代的石碑.山顶是龙王庙遗址,曾是太平天国将领冯云山的指挥部。
在龙山山顶可以很清晰的看见有一些村民将湿地圈成的人工鱼塘,显然这对湿地的生态也是有破坏的。
据史料记载,宋朝以前,会仙湿空中积约65平方公里,渺无人烟,水草丰富。
而目前会仙湿空中积已减少到6平方公里左右,预计未来还会逐渐减小,人工鱼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四、总结与建议在这一次短短两天的实习中,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里,无论是从老师的教学还是从自己的实践中都学到了很多。
感谢老师在上山过程中尽心尽力的为我们讲解。
爬了一座山,欣赏到美景,感受颇多。
在看到现实中的工具与自己所聚积在脑海中的知识图十五图十六匹配胜利,使我们对自然地理更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