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型肥料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沈
新型肥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型肥料国内外研究现状世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历经3次变革。
20世纪60年代之前,生产的化肥多为单质低浓度肥料;60至80年代,发达国家发展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最近20年,发达国家开始重点研究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功能性肥料,成为新型肥料研究与发展的热点。
1、缓/控释肥料缓/控释肥料最大的特点是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简化施肥技术,实现一次性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要,肥料损失少,利用率高,环境友好。
世界各国都逐步认识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是研究新型缓/控释肥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洲、以色列等发达国家都将研究重点有科学施肥技术转向新型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力求从改变化肥自身的特性来大幅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缓/控释肥料被誉为21世纪肥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缓/控释肥料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包膜型缓/控释肥料主要是在肥料颗粒表层包被上控制养分释放的包膜材料,调节养分释放。
1957年,美国首先研究硫包尿素,1961年TVA在1~7k g/h 装置上进行了包硫尿素(SCU)小试,1978年在美建成10t/h SCU的示范生产厂。
此间,又进行了包硫氯化钾(SCK)、包硫磷酸二胺(SCP)的研究。
硫包尿素仍是当前美国主导产品。
美国也是第一个商品化生产树脂包膜肥料的国家。
1967年在加利弗尼亚生产出醇酸树脂包膜肥料Os mo co te,成为当今世界著名控释肥料品牌。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包膜控释肥料,70年代后,以研究热塑料型树脂聚稀烃包膜肥料为重点,简称POCF工艺,通过调节PE与EVA的比例,并以无机填料为开孔剂,可制得40天至360天释放期的薄膜控释肥料。
开发可降解的聚合物包膜材料及研究之具有不同养分释放模式的肥料代表了包膜肥的研究方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色列、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印度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尝试用聚合物、草炭、木质素、石蜡、无机营养材料等包裹尿素等,制成缓/控释肥料。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肥料。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途径、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展望进行综述。
国内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筛选和开发、对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
国内研究则主要包括对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和鉴定、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性研究等。
国内外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筛选、鉴定和应用性研究。
筛选方法主要有传统筛选和分子筛选两种方法。
传统筛选即通过培养基和生理生化指标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而分子筛选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鉴定方法主要有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应用性研究则是对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然后,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主要是以菌剂的形式添加到土壤或种子表面,通过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的结合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微生物肥料具有增强植物抗逆能力、提高植物养分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泛。
未来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展望主要包括菌种研发、应用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三个方面。
菌种研发是未来微生物肥料发展的基础,需要进一步筛选出适合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作物需求的菌种。
应用技术研究则是对微生物肥料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和改进。
市场推广则是将微生物肥料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的发展展望主要是优化菌种研发、提高应用技术、推动市场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将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新型肥料的开发进展及应用前景

新型肥料的开发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近期国内最新研制的生物酶活化磷肥、硝基腐植酸生态肥、多肽尿素、双酶尿素、水溶性肥料等5种新型肥料的开发进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肥料进展前景我国农业已进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各种新型肥料正在迅速发展,正曰益得到市场认可。
从肥料品种到产业格局的角度,发展新型肥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在化肥产业调整大力发展新型肥料的机遇之下,新型肥料有望突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
产业必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以下介绍国内近期生物酶活化磷肥、硝基腐植酸生态肥、多肽尿素、双酶尿素,水溶性肥料等一些最新研制品种的开发及应用情况。
1.生物酶活化磷肥生物酶活化剂是在生物酶解磷菌的基础上,加入了促进磷分解的活性有机物而制取的高效活化剂,生物酶活化剂与磷矿粉均勻混合后,即可生产生物酶活化磷肥,成为一种新型的低碳环保肥料产品。
生物酶活化技术的研制成功顺应了全球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突破了国内外的经典技术框架,在常温常压的温度条件下即可生产活化磷肥,这与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强酸、高温煅烧等激烈反应条件有很大区别。
与钙镁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磷铵相比,生物酶活化磷肥水溶性磷动态释放特性非常明显,靠需求拉动释放,从而大大提高磷的利用率。
是一种长效缓释的肥料。
这种活化态肥料不仅在生产环节具有节碳低能效果,而且在使用环节也有节碳环保效果。
2.硝基腐植酸生态肥21世纪是绿色革命时代,开发及生产绿色生态肥料至关重要,近年来,经过众多的科研机构和腐植酸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利用腐植酸类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化肥肥效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腐植酸在农业上的科学合理应用及腐植酸产品开发与生产,是我国发展有机一无机复混肥料切实可行的途径。
实践表明,腐植酸生产的复合肥在提高化肥利用率,改良土壤,增加作物的抗逆性能和改善农产品质方面的作用逐步受到人们重视,腐植酸绿色生态肥以实现农作物目标产量的同时追求肥料投入的最经济为目的,彻底改变传统肥料配伍观念、施肥应用模式,被称为是第三代化肥。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微生物肥料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通过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加速植物生长,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结构的新型生态农业技术。
本文将介绍近几年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在中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和研究体系,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微生物活性的测定、以及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等方面。
具体研究表现为:1.微生物菌剂的筛选和制备微生物菌剂是微生物肥料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产生、筛选和制备技术直接关系到微生物肥料品质和效果。
目前,国内的微生物肥料研究中,已研发出多种微生物菌剂,如磷酸溶杆菌、吸盘菌和木霉菌等,用于提高植物的吸收能力和提高土壤肥力。
2.微生物活性的测定微生物肥料的活性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国内研究人员主要从微生物数量、代谢指标和生长特征等方面入手,对微生物肥料活性的测定进行了大量研究。
3.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是微生物肥料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实验室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微生物肥料在不同作物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以及微生物肥料在作物生长、抗病能力上的影响等。
在国外,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比国内更为广泛和深入,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微生物菌剂筛选体系,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群落的提取分离技术,筛选出新的微生物菌剂。
同时,一些国家也在研究菌剂加工工艺,以提高微生物菌剂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国外的微生物肥料研究关注微生物菌剂的菌群和菌群功能方面,研究者将重点关注神经系统和代谢产物等因素对微生物肥料活性的影响,以定量评估微生物菌剂的效果。
国外微生物肥料应用研究更为系统和全面,包括不同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效率比较、作物生长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微生物肥料的长效性等方面。
同时,也在研究微生物养分利用的促进因素,以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效果。
国内外新型肥料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教材

中国控释肥料研究--普及阶段及其成果
“九五”、“十五”是我国控释肥料研究普及阶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周建民研究员)
➢中国农业大学
(曹一平等教授)
➢沈阳生态研究所
(武志杰研究员)
➢华南农业大学
(樊小林教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
(赵秉强研究员)
➢山东农业大学
(张 民教授)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徐秋明研究员)
二、新型肥料--包膜控释肥的研究历史
在20世纪30~40年代,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化合成缓释氮素产品,如:CDU、IBDU 、UF)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之后的60、70年代,对颗粒肥料进行包裹 形成包囊肥料(包膜肥料)的技术开始广泛兴起,一般认为1961年美国的TVA研 制成功的硫衣尿素是包膜肥料研究的开端。Boller和Graver在1961年申请了主张 使用环氧/聚酯系统树脂包膜复合肥料的专利,专利申请者是美国的ADM公司, Sierra Chemical Company采用这些专利,注册商标名称为“Osmocote ™”并很快 变为“The Foundation for Plant Nutrition™”的控释肥料,“Osmocote ™”的商标 于1993年被美国The Scotts Miracle-Gro Company购买。Stansbury等人在1964年 申请的专利中描述了使用沥青和微晶石蜡(23wt%)和CaCO3包裹(NH4 )2SO4而 成的缓释肥料。1974年日本窒素公司在美国申请的专利中详细介绍了生产聚烯烃 包衣肥料的方法,并开发了商品名称为“Meister™”的控释肥料,1987年Moor发明 了“耐磨控释肥料”的方法,他们利用水溶性的含氨基的肥料作为核心,利用氨基 的亲核作用和一些含亲电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结合,形成聚合物包膜层。1988年以 色列的Blank使用一些高粘性不饱和油和低粘性不饱和油,用转动盘设备进行反 应交接成膜。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微生物肥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土壤养分和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
国内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进展和展望进行综述。
一、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微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活动,降解有机物质并释放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养分利用率: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氮、磷、钾等养分,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2. 抑制土壤病原菌:一些微生物肥料中的益生菌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降低土壤病害发生的几率。
3. 促进植物生长: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产生植物生长素等植物生长促进物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4. 改善土壤结构: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二、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在国内,微生物肥料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种类的筛选和应用:国内研究人员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筛选出了一些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微生物,并将其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中。
(2)微生物肥料的制备工艺:国内研究人员针对微生物肥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微生物肥料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国内一些农业生产基地已经开始尝试微生物肥料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微生物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国外一些农业生产发达国家已经将微生物肥料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研究。
1. 加强微生物肥料种类和功能的研究: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型微生物肥料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发掘更多的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改善土壤肥力的微生物种类。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展望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生物有机肥料,是一种经过科学发酵制成的高效肥料。
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进展和展望出发,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微生物肥料根据活性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功能,可以分为固氮菌肥、磷酸菌肥、枯草芽孢杆菌肥、硝化细菌肥和枯草芽孢菌肥等。
这些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发挥较好的营养促生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固氮菌肥主要包括根瘤菌肥和自由生活固氮菌肥,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从而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源。
磷酸菌肥则通过溶解土壤中的磷酸盐,提供植物所需的有效磷,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枯草芽孢杆菌肥主要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的产孢囊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作物产量。
硝化细菌肥和枯草芽孢菌肥则可以促进土壤中的硝化过程,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利用效率,从而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氮源。
二、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1.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和应用效果方面。
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者主要从菌种筛选、发酵工艺、添加剂配方、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在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者主要从不同的土壤、气候和作物条件下,对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进行研究,以探索微生物肥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应用方法和用量。
当前,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良、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和配套技术、微生物肥料的市场应用等方面。
在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良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对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资源进行筛选,结合基因工程技术,挖掘和改良高效微生物菌种,以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生产效率和功效。
世界肥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世界肥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简介: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输入因素,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世界肥料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世界肥料产量与消费量现状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对全球粮食供应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据统计,世界肥料产量和消费量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持续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 2019年全球肥料产量约为2.2亿吨,消费量约为2.3亿吨。
二、发展现状1. 主要肥料类型主要肥料类型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
氮肥在全球肥料产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50%。
磷肥和钾肥分别占据约25%和15%的市场份额。
2.主要生产国家中国、美国、印度和巴西是全球最大的肥料生产国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肥料生产和消费国家,其肥料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
3.市场份额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肥料消费趋势不断增长。
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等的肥料消费相对稳定。
4.可持续农业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农业和环境友好农业的关注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逐渐增加。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对肥料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肥料的研发和生产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例如,精确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土壤和植物需求提供精准的肥料供应,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未来趋势分析1. 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肥料的使用将在未来继续增长,以满足粮食需求的增长。
2.可持续肥料的需求人们对可持续农业的关注和对环境友好的要求日益增加,将促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等可持续肥料的需求增加。
这些肥料可以提供养分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肥料施用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将在肥料施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远程传感器和智能化设备将能够帮助农民根据土壤和作物的需求进行精确施肥。
这将节约肥料使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探索阶段及其成果
缓控释肥料的探索阶段处于20世纪60年代至“十 五”计划以前。 主要成果如下:
1)20世纪60~70年代中科院南土所李庆逵院士主持的长 效碳铵。
2)1973年,辽宁盘锦农科所研制的沥青石蜡包膜碳铵 等。
3)1985年郑州大学工学院许秀成等人利用钙镁磷肥包 裹尿素,以氮磷泥浆为粘结剂,制得具有适度缓效的包 裹型复合肥料。
产品
技术特征
Osmocote®
淳酸树脂技术
ESN®
反应层包膜工艺
Plantacote®
树脂包膜
Basecote®
聚烯烃包膜
Multicote®
脂肪酸处理树脂包膜
Nutricote®
聚烯烃包膜
Kingenta, Susagri 聚烯烃包膜
Hanfeng, luxecote 硫包衣、肥包肥
包膜控释肥料生产工艺研究进展评述
高氮 (315kg/ha)
18.84 20.21
赵秉强等,2010
有机物料 (A)
-13.55
9.51
8.18
有机无机复混 (AU)
19.56
32.97
25.14
有机-无机复合(混)肥的生产
中国有机肥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 50、60年代,技术特点是总结农民传统经验,完 善有机肥积、制、保、用技术。研究重点,一是 高温堆肥的发酵条件,二是厩肥的积制方法,三 是沤制和草塘泥制有机肥。70、80年代,研究重 点一是沼气发酵,二是对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施用的肥料效应进行了大量应用基础研究,90年 代之后,研究的重点在有机肥腐熟和有机-无机生 产工艺技术研究。
——等多所大学和科研所的科技工作者 ——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的控释肥料研制课题
中国控释肥的研究突破-十一五期间
标 志:“十一五”国家科技部立项“新型高效肥料 创制”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控释包膜技术研究”
(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 南京土壤所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农科院 施可丰、首创、隆源
“树脂包膜控释肥料关 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中国控释肥料研究--普及阶段及其成果
“九五”、“十五”是我国控释肥料研究普及阶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周建民研究员)
中国农业大学
(曹一平等教授)
沈阳生态研究所
(武志杰研究员)
华南农业大学
(樊小林教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赵秉强研究员)来自东农业大学(张 民教授)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徐秋明研究员)
研究历史:膜材随整个科技进步在演变: 硫磺 树脂 肥包肥 聚乙烯
聚氨酯
乳液
硫包衣尿素
无机包裹肥料
聚合物包膜肥 料
稳定性肥料
有机无机复混肥
无溶剂表面 反应包膜技 术和工艺
特点
聚氨酯 2-4%包膜数量
植物油
固化剂
助剂 表面反应
控释肥料 CRF
原位反应成膜示意图
二、新型肥料之一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料生产消费情况
脲酶抑制剂——延缓尿素的水解
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尿素水解产物)转化成硝态氮
在雨水比较少,淋失损失少和无大水漫灌的条件下能更好的
发挥效果。
NH3
N2O/NO/N
脲酶 抑制剂
硝化 抑制剂
尿素
NH4+
NO3-
尿基复肥
控制水解
控制硝化
减少挥发
减少淋失
硫包衣尿素(SCU/PSCU)技术和工艺
夹层(钾肥、微肥、调节剂、农药)
核芯(尿素、硝铵、磷铵、氯化铵)
包裹层(钙镁磷肥、磷矿部分酸化、 二阶金属磷酸铵钾盐)FCMP
研究机构-郑州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乐喜施
二、新型肥料之一有机-无机复合肥
50--60年代,技术特点是总结农民传统经验,完善有机肥积、 制、保、用技术。研究重点,一是高温堆肥的发酵条件, 二是厩肥的积制方法,三是沤制和草塘泥制有机肥。70— 80年代,研究重点一是沼气发酵,二是对有机肥与无机肥 相结合施用的肥料效应进行了大量应用基础研究。80年代 末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形势和方式发生料很大的变化。研 究的重点,一是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二是工厂化处理畜禽 粪便和农业加工企业生产的废弃物生产商品化有机无机复 合肥技术。 特别是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对有机 肥的理论和应用起到了积极 的推进作用。
二、新型肥料--包膜控释肥的研究历史
随后日本的Fujita在1991年以聚乙烯基醋酸纤维素为主要材料的可降解膜; 1992年美国的Thompson等人使用氯化聚偏二乙烯橡胶 作为主要包膜 材料, 并开发为现在的“Osmocate™”的控释肥料。Detrick于1993年、 1994年和1999年在开发了使用聚合二甘醇3,4-三乙酸胺多元等聚合物 或化合物包裹硫衣尿素的方法和设备 ,使用这些技术生产的控释肥料 包括“Polyon™”和“TriKote™”等品牌 。Goertz等人2000年的专利 中描述了二环戊二烯同一些醇酸树脂(比如亚麻油、大豆油)聚合成 膜生产树脂包膜肥料的方法 。2001年日本Hirano等人通过在聚乙烯材 料中添加填充剂的办法,发明了具有“S”型释放特性的热塑性聚烯烃 包膜尿素的生产方法,该研究成果标志聚合物包膜肥料技术迈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 .2000年Geiger等人利用多元醇于肥料氮素中的氨基结合, 然后用异氰酸盐与多元醇反应成膜,之后包裹有机蜡,这样的方法使 包膜肥料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包膜肥料的大量应用成为可能, 该专利由Agrium所有,该公司开发的“ESN™”是使用这项技术生产 的。
缓/控释肥在国内的应用
缓释肥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今天经历了探索起 步(20世纪80年代)、初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和 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三个阶段。
脲醛类肥料, 20
酶抑制稳定性 肥料, 60
肥料包裹肥 料, 35
脲醛类肥料, 10
树脂包衣肥 料, 55
酶抑制稳定 性肥料, 20
089339-005
新型肥料的发展进程
089339-005
新型肥料的界定
1. 是否能够提高传统化肥的性能、功能和效率 2. 肥料的理化性质是否改变,提高了产品的商品性 3. 生产工艺水平是否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4. 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5. 是否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6.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特征,对土壤不会造成伤害
亚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亚硝态氮(NO2-)
由于脲甲醛不溶于水,所以在土壤中不易淋失,而被贮备 在土壤中,当条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和有利于植物生长时
,脲甲醛即可进入微生物分解和氮素释放过程。
主要企业—住商
稳定性肥料养分释放机理
稳定性肥料指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或同时添加者两
种抑制剂的尿素或复混肥料。
Region
1983
1995
2000 2004
2006
2010
United states*
202,000 356,000 414,300 569,000 590,000 600,000
Western Europ**
Japan*** China Canada Total
7,600 44,000
253,600
国内外新型肥料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沈兵
2011-3-15
089339-005
汇报提纲
一、新型肥料的定义 二、主要新型肥料研究应用现状 三、新型肥料研究方向 四、新型肥料的几点思考
089339-005
一、新型肥料的定义:
为了与传统化肥相区别,把改性化肥、含微生物菌 剂的有机肥、添加功能制剂的有机或无机复混肥称 为新型肥料。因此可以这样定义:以能提供植物矿 质养分的物质为基础,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转化 作用,使其土壤和作物的营养功能得到增强的物质 叫新型肥料(新型肥料是指那些以提高养分利用效 率或改善养分利用条件为主要功效,而作为商品肥 料出售的物质)。新型肥料的含义超出了传统肥料 的范畴,是肥料家族中不断出现的新成员、新类型、 新品种,其内涵是动态发展的,它是肥料产业创新 发展的原动力。
有机-无机复合(混)肥的生产
对于有机无机肥的生产,难度要比单纯的有机 肥或无机肥难度大,两者的物性结合是难点,有机 物的添加如果超过30%,产品的强度下降,水分容 易超标,造成存储过程中无机肥料溶出,产品易结 块和粉化。
TVA 法 改良TVA 法 CIL 法 凝结包裹工艺 喷动床工艺 PCSCU 法 • 技术关键:将硫磺熔融后,在高压下喷涂在预热处理的
尿素表面,然后再在其表面喷涂蜡质或聚合物,密封硫 磺包裹产生的孔隙或裂隙。
• 典型企业—汉枫肥业
肥料包裹技术和工艺
肥料包裹技术,主要是利用有机的或无机的粘结剂等将具有巨 大表面积、内表面积无机矿物(如钙镁磷肥、膨润土、蛭石、 腐植酸、凹凸棒等)或碳粉(如竹炭粉)包裹在肥料表面, 形成一层包裹层以阻碍肥料的溶解,并吸附溶出的养分。
山东农业大学 金正大肥业
二、新型肥料之一缓/控释肥
缓/控释技术和已研发的缓/控释肥料种类
类型
产品
尿素和脲醛的缩合产物:
UF、IBDU、CDU
硝化和脲酶抑制剂:
DCD、HQ
包膜和包囊肥料(控释肥料):
PCF、SCU
主要的开发商及其生产的产品和采用的技术
公司 Scotts Agrium Aglukon Spezialdünge BASF Haifa Chisso-Asahi 金正大、首创 汉枫、乐喜施
肥料包裹肥 料, 5
树脂包衣肥 料, 5
硫包衣肥料, 80
2009年我国缓释肥料产能(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