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比喻 暗喻 借喻 借代 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2012-05-23 19:28你好!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例(1)、(2)为借喻。
暗喻和明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的差异?
1、明喻,指本体、喻体和比方词三个要素都呈现。
办法为“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从西边出来一贯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如同是天空着了火。
这个比方句把“云”比作“火”,本体是“云”,喻体是“火”,比方词是“如同”。
比方句的三要素都呈现了。
2、暗喻,指本体和喻体呈现,比方词不呈现,比方词被“是”、“成了”、“变成”等词语所替代。
办法为“甲是乙”。
例如: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个比方句,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本体是“小兴安岭”,喻体是“大花园”和“宝库”,没有比方词,直接把“小兴安岭”说成是什么,而不是像什么。
3、借喻,指本体和比方词都不呈现,只呈现喻体。
借用喻体替代本体。
办法为“甲代乙”。
例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比方句把“大榕树”比作“鸟的天堂”。
本体“大榕树”和比方词都没有呈现,只呈现了喻体“鸟的天堂”。
明喻、暗喻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例】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
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一、区别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2、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3、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二、扩展资料1、明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如:太阳象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
太阳---本体;熊熊燃烧的大火球——喻体;象——比喻词。
拟物:是比拟中的一种,比,,可以把物比做人[拟人];也可以把人比做物[拟物]。
比喻和拟物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借喻和拟物的区别。
2、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是一种隐晦的比喻。
3、借喻:只是直接把喻体借过来当做本体用;而拟物是赋予了比拟对象的人格或事物的属性,即赋予了比拟对象的生命力,使它成为了有生命的人或物。
如:高铁杆在日本人面前简直就是一条哈吧狗!《烈火金钢》——这是暗喻。
哈吧狗跑过来了——这是借喻。
高铁杆哼哼叽叽的啃着日本人扔下的骨头,边啃边朝着老百姓狂吠——这就是比拟。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造句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造句
1. 明喻:她笑起来像朵花儿一样灿烂。
例子:你看她那开心的样子,哎呀,可不是像朵花儿一样嘛,那么美丽动人,让人心情都跟着变好了呢!
2. 暗喻:他是一头永不疲倦的牛。
例子:他呀,每天都那么努力工作,可不就是一头永不疲倦的牛,一直默默耕耘着。
3. 明喻:老师的话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例子:每次我迷茫的时候,老师的话就像明灯一样哇,指引着我该往哪走。
4. 借喻:风卷着落叶在空中飞舞。
例子:瞧哇,那风卷着落叶,可不就是它们在空中跳舞嘛,多有意思呀!
5. 明喻:她的眼睛像星星般闪亮。
例子:哇,她那眼睛,真的就像星星般闪亮呢,好吸引人呀!
6. 暗喻:这里是知识的海洋。
例子:走进图书馆,可不就是走进了知识的海洋嘛,到处都是学问呢。
7. 明喻:他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
例子:一听到他说话,那声音,跟洪钟一样响亮,震得人耳朵嗡嗡的。
8. 借喻:这些困难就是拦路虎。
例子:哎呀,遇到这些困难,就像遇到拦路虎一样,得想办法打败它们呀!
9. 明喻:他跑起来像猎豹一样迅速。
例子:你看他跑步的速度,跟猎豹一样迅速呢,太厉害了吧!
观点结论:比喻的手法能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真的是一种特别棒的修辞手法呀!。
比喻的类型有哪几种

比喻的种类有哪些由于本体、喻体、比喻词的情况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1)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且比喻词——般是“像”、“好像”、“好似”、“仿佛”等。
例如:①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陆定一《老山界》)②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高尔基《海燕》)上面这些例子中,本体分别是“星星”、“海燕”,喻体分别是“宝石”、“闪电”。
比喻词分别是“好像”、“像”。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
例如:①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茅盾《白杨礼赞》)上面这些例子中,本体分别是“夺取全国胜利”、“高原”,比喻词分别是“是”、“是”,喻体分别是“第一步”、“大毡子”。
暗喻还有以下几种变体:第一种是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例如:③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第二种是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④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第三种是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
例如: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亡.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高尔基《海燕》)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例①的“翡翠”是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硬玉,这里用来比喻海浪。
例②的“厚障壁”借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已形成的隔阂。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①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比喻_暗喻_借喻_借代_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例(1)、(2)为借喻。
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

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
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2、隐喻(暗喻)是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构成”等词充当。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本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
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喻
• :1.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 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2.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4.共产党是太阳 5.勤奋是狂风暴雨后开出的海棠 6.你是酷暑里的浓阴 7.你是雾海里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明喻
• 明喻句: 1.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2.那对叶像一片玻璃片一产透明、清亮 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4.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 刀,刺得老检察院缩小了一半 5.他牵着一头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牤牛往回走了 6.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7.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8.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9.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 婴孩手中乳. 10.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 殿堂
成分
类别
形式
明喻 甲像乙
本体 甲
喻词
喻体 乙
出现 像、好像、似、好比、 出现 仿佛、有如、如……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变为、变成、 成为……
出现
借喻 乙代甲 不出现
无
出现
•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 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 体 2、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 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 的山水画”是喻体。 3、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 现。 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借喻
• 1.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幼 苗 = 儿童) 2.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蓬草 = 凌乱的头发 ) 3.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 木家族'中的巨无霸 .(胡子 = 榕树的根) 4.星空中银盘高挂 (银盘 = 月亮) 5.飞跃的羚羊,勇夺奥运铜牌.(飞跃的羚羊 = 田径 好手) 6.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以「厚 障壁」来比喻感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