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暗喻借代与借喻
突破常见辞格中的五个易混点

突破常见辞格中的五个易混点作者:陆希致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2年第12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但高考试题并不考査辞格的辨别,只考査在具体语段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且往往与“仿句”、“连贯”等语用题和“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理解题结合起来综合考査。
尽管如此,辞格的运用却离不开其准确的辨别,否则,必然会影响其正确的运用和对其作用的恰当分析。
本文仅就常见辞格中的五个易混难点,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突破的技巧,供参考。
一、明喻、暗喻和借喻的联系与区别明喻和暗喻的联系是:本体和喻体均出现,且有相似点,均有比喻词将二者连接起来。
如:①燕山雪花大如席。
(李白《北风行》)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这里,句①是明喻,句②是暗喻;两句中的本体是“燕山”、“水波”和“山峰”;两句中的喻体是“席”、“美人的眼神”和“美人画过的眉毛”;两句的本体和喻体均有相似点,句①突出了雪之大,句②描绘了山水之美;两句的比喻词是“如”和“是”。
明喻和暗喻的区别是:两种比喻的比喻词不同,明喻常用“像……一样(似的)、如同……一般、犹如、恰似、若”等比况动词或比况结构,暗喻则常用“是、成为、变成”等动词。
这自然就形成了明喻的“甲像乙”和暗喻的“甲是乙”两种不同的格式。
如:③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④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像”、“是”,分别为明喻和暗喻的标志。
借喻和明喻、暗喻的联系与区别是:与明、暗二喻一样,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也必须有相似点,只是借喻的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而是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其格式是“乙代甲”。
如: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个借喻,“雪”是喻体,它直接代替本体“浪花”出现,两者之间突出了颜色之白,没有比喻词。
诗歌中的明喻暗喻借喻

诗歌中的明喻暗喻借喻
诗歌中的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明喻是指通过直接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用明确的比喻词将两个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在诗歌中,明喻可以用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感和生动性,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暗喻是指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用比喻词代替明确的比喻词,以更加含蓄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在诗歌中,暗喻可以让诗歌更加含蓄、深刻,让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借喻是指通过借用事物的特征或形象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在诗歌中,借喻可以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比喻的形象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总之,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们在诗歌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含蓄和深刻,让读者通过比喻的形象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在修辞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两种修辞因为存在某种相似性而产生“真假美猴王”的困惑,比如比喻和拟物,借喻和借代等。
一、借喻和借代的共同点借喻和借代,都有一个“借”字,就是说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对象填补本体的缺位。
先来看两个例子:例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例1描写的是碧绿色的海浪,海浪不出现,而用“翡翠”来指海浪了;而例2描写的舟船从日边驶来的情景,不说舟船,而用“帆”来指代。
二、相似性和相关性继续研究例1和例2,我们来比较下面两组对象之间不同的联系:例1:海浪——翡翠例2:舟船——帆例1中的“海浪”与“翡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是二者之间有相似性,属于借喻。
而例2中的“舟船”和“帆”并非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帆是舟船的一部分,二者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属于借代。
结论:①借喻具有“相似性”,而借代具有“相关性”。
②相似,还是相关,是区别借喻与借代的一条准则。
三、百试不爽的“明喻还原法”大家都知道,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明喻是基本形式,也就是说暗喻和借喻都是可以还原为明喻的。
比如:①暗喻:亲情是温暖的太阳。
→明喻:亲情像温暖的太阳。
②借喻:夜空中银盘高悬。
→明喻:夜空中银盘似的月亮高悬。
我们把例1和例2试着还原成明喻:例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像翡翠一样的海浪摔成尘雾和碎末。
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只像帆似的孤独小船从日边驶过来。
很显然,例1没问题,例2讲不通。
结论: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不能还原成明喻。
四、描摹与代指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故乡》,里面一个人物叫杨二嫂,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文字:①正像画图仪器里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我也没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成语积累: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双关

成语积累: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双关(2015-04-03 08:54:31)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成语积累: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双关、回环、顶针、ABCC等作者:橄榄树1.比喻类的成语⑴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恩重如山、呆若木鸡、浩如烟海、轻如鸿毛、对答如流、易如反掌、挥汗如雨、如胶似漆、目光如炬、栩栩如生、水平如镜;⑵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⑶借喻: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成竹在胸风烛残年震耳欲聋声名狼藉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2.比拟类的成语狐朋狗友、鼠目寸光、花枝招展、鸟语花香、风卷残云、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闭月羞花、生龙活虎、莺歌燕舞、抱头鼠窜、肥头大耳、土崩瓦解。
3.夸张类的成语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一字千金、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一日千里、一毛不拔、一尘不染。
4. 对比类的成语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挂羊头卖狗肉。
5.对偶类的成语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口诛笔伐;口蜜腹剑;山珍海味;山重水复;披星戴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借代类的成语目不识丁、披肩执锐、扭转乾坤、拈花惹草、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
7.反复类的成语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8.反问类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塞翁失马,焉之非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明喻、暗喻、借喻例句

明喻、暗喻、借喻例句一、明喻句:1.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2.那对叶像一片玻璃片一产透明、清亮。
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4.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检察院缩小了一半。
5.他牵着一头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牤牛往回走了。
6.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7.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8.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9.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10.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11.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12.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
13.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14.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15.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16.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
17.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18.感叹号像一支催人奋进的鼓槌,等待我们去擂响时代最强音。
1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0.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二、借喻句1.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幼苗= 儿童)2.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
(蓬草= 凌乱的头发)3.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
(胡子= 榕树的根)4.星空中银盘高挂。
(银盘= 月亮)5.飞跃的羚羊,勇夺奥运铜牌。
(飞跃的羚羊= 田径好手)6.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以「厚障壁」来比喻感情距离.)9.明月是圆盘,月光是圆盘里倒出来的银水。
11.一柄弯刀搁在夜空上。
12.荷叶上的明珠晶莹通透,在上面翻滚着。
13.深秋了,丛林里片片枯黄的飘雪,在空中迎风飘荡。
14.天上的银盘。
暗喻、明喻与借喻的区别

像
好 像
犹 如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6/292021/6/29Tuesday, June 29,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6/292021/6/292021/6/296/29/2021 10:09:30 AM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6/292021/6/292021/6/292021/6/296/29/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6月 29日星 期二2021/6/292021/6/292021/6/29
练一练
✓秘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明喻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暗喻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借喻 ✓选出下列语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D )
A.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B.今夏的女生是红桃绿柳,灿烂夺目,点缀了校园,可爱 非凡。
C.王小丫的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
D.她长得像她的妈妈。
再见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6/292021/6/292021/6/292021/6/29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各种修辞作用、实例及对比

修辞及其作用常用的修辞有七种:1.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可缩减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可缩减为:甲(本体)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喻体);例如: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吃饭总是狼吞虎咽的。
他站在同学们中间,有如鹤立鸡群一般。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家,是每个人的避风塘。
纵使外面风风雨雨.回到家里,便觉安然。
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很多,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来用。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比喻的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已事物来写。
把物当人写就是拟人,把人当物来写就是拟物。
主语是人、物,后面的谓语或其它成分直接按物、人来写。
例如:蜡炬成灰泪始干。
做人不可翘尾巴。
具体的例子分析:把动物拟人:(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
古代汉语修辞辞书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譬喻譬喻是指借助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生疏抽象的事物与道理的修辞方法。
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博喻四类。
(1)明喻:明显打比方,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所说的事物叫明喻。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林宗曰:叔度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搅之不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比黄花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旁观者皆惊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隐喻:隐喻又叫暗喻,它比明喻更进一层,把本体和喻体所表示的事物,说成一个东西,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合关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曹公,豺虎也。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3)借喻:是直接借助喻体代替本体,省略本体和喻词的譬喻方式。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两虎共门,其势不俱生。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4)博喻:就是连用两个以上的比喻来譬喻某一种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修辞方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变文:是为避免重复而改变字面的修辞方法。
即于一章之中,上下文之间,为了避免同字相犯,对同一事物或同一句法作用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以取得表达生动,语言富于变化的修辞效果。
(1)虚词变文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 (《多收了三五斗》)
例(1)中“袁世凯”是银元上的标志,用以代替银元, 这是以标志代本体。
例(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例(2)中“干戈”是古代的兵器,在这里代指战 争,两者关系是用工具代本体。
例(3):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鲁迅《药》)
借喻是比喻辞格中的一种类型, 它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在句子 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构成 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 喻体和本体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例(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 同的属性,但诗人取其色白,形美的相似点,比喻形象, 富有诗意。
【巩固练习】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喻体:孤蓬,又叫飞蓬,枯后断根,遇风飞旋。 本体:孤身远行的旅人。 相似性:漂泊 造句检验:孤身远行的旅人就如孤蓬一般四处漂泊。 (比喻句成立) 修辞手法:借喻
【巩固练习】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借体:管弦 本体:音乐 相关性:管,弦均是演奏音乐的工具
一、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分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明喻
出现
像,好像,似、 出现 好似、如,犹如 、 仿佛,像....一样
暗喻 出现
是,变为,变成 、 出现 成为 、成了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明喻: ①她的举动像个小野猫儿,她的思想却像个死牛。
(《二马》)
②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线。
(《微神》)
例(3)是用“花白胡子”这个外貌特征来代替具有此特 征的人物;
例(4):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例(4)是用“雷锋”来代指具有雷锋精神的先进人 物;这是用专名代泛称。
例(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 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例(5)是用具体的事物“小米加步枪”来代替抽象的“军需 装备”和“武器装备”;
③他厌恶冠家像厌恶一群苍蝇似的。
(《四世同堂》)
暗喻:
①张大哥的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平。 (《离婚》)
②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儿深 。
(《我这一辈子》) ③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
(《四世同堂》) ④他不顾廉耻,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
借喻与借代
一、何谓借喻?
小窍门——重新造句
同学们,当你拿不准一句话中的修辞格是 借代还是借喻时,不妨重新造句试一试:
首先找出借体或喻体,明确其所指的本体, 然后重新造句。看看本体和喻体或是本体和借 体之间能否构成合理的比喻句。
比喻句成立的,其修辞格就是借喻;比喻 句不成立的,其修辞格则为借代。
【巩固练习】
试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2)红领巾在车站义务劳动。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例(2):陈涉叹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哉!”
(《陈涉世家》) 例(2)中的“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 有宏大抱负的人,作者取其渺小、宏大两个相似点把本 质不同的两组事物通过联想联系起来,充分显示了农民 起义领袖陈涉志向远大,与众不同的性格。
二、何谓借代?
借代是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 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辞 格,又称为“换个名称”或“换一 个名实在在的联系。
【巩固练习】
(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喻体:三座大山 本体: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 相似性:压迫 造句检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像 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比喻句成立)
修辞手法:借喻
【巩固练习】
(2)红领巾在车站义务劳动。 借体:红领巾 本体:少先队员 相关性: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造句检验:少先队员像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无相似性,比 喻句不成立) 修辞手法:借代
造句检验:音乐像管弦。(比喻句不成立) 修辞手法: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