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同步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鱼一、单选题1.鱼类能够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特点是()A. 鱼类能够在水中游泳B. 鱼类能够在水中获得食物C. 鱼类能够在水中呼吸,同时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D. 鱼游泳很快,可以躲避敌害【答案】C【考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水中的氧气含量较少,而鱼可以在水中自由生活,原因是鲫鱼的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鳃能进行气体交换;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具有鳍,能在水中游泳,自由运动,据此可以看出鱼类能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尾部的摆动和运动器官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用鳃呼吸。

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动物的结构和身体的功能是相适应的性,做对此题的关键是猫理解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即: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2.炎热的夏天,非凡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

这是由于()A. 水中缺二氧化碳B. 水中缺氧 C. 缺乏饵料 D. 池塘缺水【答案】B【考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鱼出现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B【分析】鱼在水中生活,借助鳃吸收水中的氧气,然而氧气在水中本身就溶解较少,如果数量过多,就会造成氧气不足出现鱼频频浮头,甚至导致死亡。

3.下列都属于鱼类的一组动物是()A. 金鱼、比目鱼B. 鲳鱼、鲍鱼 C. 带鱼、扬子鳄 D. 鲢鱼、墨鱼【答案】A【考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解:A、金鱼、比目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来游泳,都属于鱼类;B、鲍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属于软体动物;C、扬子鳄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卵生,是爬行动物;D、墨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故选:A.【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4.下列哪一项不是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A. 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阻力B. 有肝、胰脏C. 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D. 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答案】B【考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然而肝胰脏是鱼类消化系统特有的,与水中生活并无多大联系。

人教版八下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下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下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共16题)一、选择题(共12题)1.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A.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B.变异所造成的C.条件反射D.自然选择的结果2.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是A.达尔文B.林奈C.米勒D.法布尔3.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

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

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林取代。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竞争来实现的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的进化水平高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的结构复杂4.在经常刮大风的克尔格伦岛上有许多无翅和残翅的昆虫,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长期不使用翅膀B.昆虫获得的食物太少C.大风使昆虫产生变异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5.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A.角马代代使用的结果B.发生了定向变异的结果C.为在斗争中取得胜利而发生了有利变异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使该变异积累6.生活在沙漠里的骆驼刺,茎高25∼40cm,地下的根系长达20m,叶退化成刺状。

这些结构特点的形成是A.遗传的结果B.阳光照射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7.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及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总是有利于生物的生存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8.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A.遗传变异B.生存斗争C.过度繁殖D.自然选择9.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根系发达,茎肥大,这些结构特点的形成是A.遗传的结果B.阳光照射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10.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英国科学家达尔文B.中国科学家屠呦呦C.法国科学家巴斯德D.瑞典科学家林奈11.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消灭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 细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 细菌

大成中学2019—29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59999细菌一、选择题1.假设小明手上此刻有2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他的手上的细菌数目是()A、51200ﻩB。

1600C。

3200D、25600【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一个细菌的分裂生殖的计算方法为:2n(n代表繁殖次数)。

假设手上有200个细菌,每30分钟繁殖一次,4小时就繁殖8次,即计算结果为:200×28=51200、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一个细菌分裂N次后细菌的个数是1×2N。

故选A。

2.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被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A、巴斯德B、达尔文C、列文·虎克ﻩD、孟德尔【答案】A【解析】ﻫ试题分析: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ﻫ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历史,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常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ﻫ3.巴斯德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原有的细菌繁殖的。

()A。

TﻩB、F【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菌的发现,以此为切入点。

巴斯德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

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然后放平复置,结果瓶中不产生微生物。

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截了当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故选A。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生物苏教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生物苏教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八年级上生物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生物兴趣小组对“蚂蚁的通讯”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探究,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做实验的蚂蚁先要饥饿几天B.实验用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C.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D.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香水,蚂蚁仍能找到食物2. 蚂蚁搬家时分工明确,工蚁负责搬运物品、兵蚁负责来回巡视。

这种行为属于( )A.社会行为B.学习行为C.防御行为D.取食行为3.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鸟类的筑巢B.小猴走钢丝C.公鸡报晓D.小羊呼吸4. 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点,其中可以写在阴影部分的内容是( )A.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C.生来就有D.能伴随动物一生5. 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的步骤是( )A.步骤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B.步骤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C.步骤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D.步骤 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后,发现蚂蚁爱吃甜的食物6. 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A.组织B.首领C.分工D.等级7. 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从植株上落到地面装死,待危险解除后伺机逃脱。

这种行为属于( )A.争斗行为B.觅食行为C.防御行为8.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B.伸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就能完成各种运动D.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卷II (非选择题)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1234(1)在实验中,选取的种子数量不能太少,原因是________。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生物济南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生物济南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八年级上生物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以下有关人类生殖与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男性、女性的性腺分别是睾丸和卵巢B.子宫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C.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D.受精卵是人类个体发育的起点2. 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是()A.阴茎和阴道B.输精管和输卵管C.睾丸和卵巢D.阴囊和子宫3. 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负担明显加重.她要为胎儿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排出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通过哪些结构获得养料和氧气( )A.胎盘和脐带B.子宫内膜C.输卵管D.卵黄4. 青春期男孩、女孩面临第一次遗精或月经初潮,你认为不恰当的做法是( )A.与父母交流、沟通B.用适当的方式向老师请教C.焦虑不安、苦闷,不让人知道D.到阅览室查阅相关的资料5. 人体的精子与卵细胞一般相遇在( )A.输精管B.输卵管C.子宫D.卵巢6. 下列对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形成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卵巢和子宫B.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C.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D.怀孕又称着床,是指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7.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开始于胎儿B.母乳中不仅含有婴儿所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抵抗传染病的多种抗体C.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D.男、女第二性征的出现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8. 下列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B.“遗精”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C.自行处理心理矛盾,不打扰他人D.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卷II(非选择题)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9. 请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类营养物质,其中能给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人体内含量最多,并参与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是________;既不是细胞构成成分,又不能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在青少年发育过程中或身体受伤恢复过程中都需要补充较多的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能力提升1.下列扁形动物中,能自由生活的是()A.华枝睾吸虫B.血吸虫C.绦虫D.涡虫2.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D.由消化腔排出3.下列属于辐射对称的动物是()A.珊瑚虫B.血吸虫C.绦虫D.涡虫4.下列动物可在淡水中生活的是()A.水母B.海葵C.珊瑚虫D.水螅5.涡虫排出食物残渣的结构是()A.口B.咽C.肠D.眼点6.下列动物中,经加工可食用的是()A.海蜇B.珊瑚虫C.涡虫D.水螅7.下列动物中,可寄生在人体内的是()A.涡虫B.血吸虫C.水母D.海葵8.日本血吸虫的成虫交配、产卵的场所是()A.人体内B.水中C.钉螺内D.无法确定9.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A.沼螺B.钉螺C.蜗牛D.鱼10.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营群体生活的是()A.水螅B.海蜇C.海葵D.珊瑚虫探究创新★11.下图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捕食作用的是[]。

(2)刺细胞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其内大多藏着和。

(3)在营养条件好,水温适宜时,体壁向外突起,形成[],其逐渐长大后与母体脱离,独立生活。

(4)消化腔是由[]围成的空腔,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被[]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排出。

参考答案1.D2.B3.A4.D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5.A涡虫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6.A7.B涡虫是能自由活动的扁形动物,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水母和海葵生活在海洋中。

8.A日本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完成交配、产卵后,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钻入钉螺体内,并进一步发育,之后从钉螺体内逸出,进入水中,钻入人体皮肤,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9.B10.D11.答案:(1)①触手(2)③外胚层刺丝毒液(3)⑥芽体(4)④内胚层④内胚层②口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能力提升1.蛔虫区别于绦虫的重要特点之一是()A.寄生B.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C.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D.繁殖能力强2.下列动物不是营寄生生活的是()A.蛔虫B.绦虫C.血吸虫D.涡虫3.下列动物对人类有益的是()A.蛔虫B.血吸虫C.绦虫D.蚯蚓4.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A.运动B.呼吸C.御敌D.生殖5.蚯蚓的身体分节,它的体节的作用是()A.传递营养B.运动灵活,转向方便C.排泄方便D.保持体温恒定6.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条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哺乳动物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哺乳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哺乳动物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编辑老师整理了这篇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哺乳动物,希望大家练习!1. 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A.鲸B.娃娃鱼C.甲鱼D.鱿鱼【考察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A【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牙齿分化等。

选项 A 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选项 B 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选项C甲鱼体表有背甲覆盖属于爬行动物。

选项D鱿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A。

2.(2019 •百色)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A.心脏四腔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用肺呼吸【考察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C【解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熟后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

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称为哺乳。

A选项鸟类、哺乳类都是心脏四腔,故不符合题意。

B选项鸟类、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C 选项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其他类群的动物没有,符合题意。

D 选项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都用肺呼吸。

故选C。

3.(2019 •十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A. 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B.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C. 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D.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考察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牙齿分化等。

其中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胎生、哺乳等。

选项A 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为鱼类的特征。

选项C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为节肢动物的特征。

选项D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为鸟类的特征。

故选B。

4.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A.胎生哺乳B.体内受精C.不完全变态D.牙齿分化【考察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上生物同步学练测答案人教版

八上生物同步学练测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堂同步学练测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1. 火蚁具有社会行为,当洪水来临时,它们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

下列动物群体中也具有社会行为的是()A.土壤中的一群蚯蚓B.果盘上的一群苍蝇C.池塘中的一群蝌蚪D.树林中的一群大象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首领”雄狒狒的优势的是 ( )A.指挥和支配整个社群的活动B.优先选择栖息场所C.终生享有“首领”的特权D.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3.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社会行为重要特征的是 ( )A.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成员之间没有合作4.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A、B、C,AB、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B.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C.木条的粗细、长短应一致D.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桥”5. 当蚂蚁发现新食源地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如图所示)。

蚂蚁的这种通讯依靠的是 ( )A.声音B.动作C.气味D.激素6. 人们为了让某只哺乳期的母猪喂养几只其他母猪生养的小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的身上涂抹一些该哺乳期母猪的尿液,请你判断母猪是靠下列哪项来识别自己的孩子的( )A.叫声B.毛色C.粪便D.气味7. 下列现象中不涉及信息交流的是 ( )A.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B.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C.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D.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8. 2020年2月,一场70多年未见的蝗灾从东非开始迅速蔓延,大群的蝗虫乌云蔽日般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的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被啃食殆尽。

有人提出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此方法影响了 ( )A.蝗虫的取食行为B.蝗虫之间的通讯C.蝗虫的学习行为D.蝗虫的迁徙行为9.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