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肝炎常见吗

合集下载

31例中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31例中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l e n t n a d ci ia n fsai n f 3 ain s da o e i o i e ai s . R s l :Dr g h p t i a c u td fr i rf ci n l c l ma i t t s o p t t ig s d w t tx c h p t i v u o n e o 1 e n h t eut s u e ai s c o n e o t
Cl ia n lss o 1 p t n s t o i e a t i c la a y i f3 a i t h t x c h p ti n e i s L i g ,Hu g o ig ip n u l  ̄ n
(. ini ifco s i ae opt ,i j 0 12 2 Ifco ea m n f i gaHop a i hnnnU i rtI hn 1Taj et u s ss si lTa i 30 9 ;.netnD p r et a y si lnZ oga nv syC a- nn i de h a nn i t oX n t ei
KEY ORDStxch p ti,l ia rg oi,t lg , vrfn to W o i e ai sci c l o ss ei o l e u cin t n p n o y i
中毒性肝炎是临床 常见病症 , 因复杂 , 发症 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病 并 多, 值得认真讨论 。现将本院收治 的 3 例中毒性肝炎 1 临床资料 1
项链接触 。另有毒蕈中毒和酒精中毒。具体见表 1 。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皮肤巩膜黄染、 . 乏力、 食 欲下降为明显 。严重并发症有意识 障碍 3例 , 中毒性 脑病 2例 , 昏迷 1 , 肝 例 上消化道出血 2例 , 中毒性心 肌病 2 , 例 其他的并发症有支气管炎 1 , 例 浅表性 胃炎 l 。 见表 2 例 。

药物中毒性肝炎怎么处理[001]

药物中毒性肝炎怎么处理[001]

药物中毒性肝炎怎么处理药物中毒性肝炎是由于人体内摄入有毒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脏病变。

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中毒性肝炎有对乙酰氨基酚、氨茶碱、醋酸盐、四环素、苯妥英钠等药物所致。

药物中毒性肝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防治,继续使用有毒药物,打破中毒平衡,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肝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处理方法:1.停药和禁食;2.肝保护治疗;3.中医辨证施治;4.治疗并发症。

1. 停药和禁食药物中毒性肝炎的首要处理方法是停药和禁食。

停止接触有毒药物,避免继续中毒,对恢复肝功能非常重要。

同时,患者应适当控制饮食,切忌油腻、燥热、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帮助肝脏修复。

2.肝保护治疗肝保护治疗是药物中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甘草酸二钾、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以通过抑制氧自由基、清除自由基等机制发挥保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缓解肝炎症状。

另外,支持性治疗也非常重要,如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酸碱平衡等。

3.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认为,药物中毒性肝炎也是由于体内失去平衡导致的。

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调理,帮助恢复人体机能,促进肝细胞修复。

常用中药包括黄连、黄芩、枸杞、柴胡等。

4.治疗并发症药物中毒性肝炎严重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衰竭、肝昏迷以及出血等。

需要对症治疗,控制病情,维持生命。

对于肝衰竭患者,可以选择肝移植等手段。

注意事项:1.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有毒药物,遵循用药原则,按时、规律使用药物。

2.不随意更改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不擅自停药,如果需要停药,可以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依从度。

3.对于中毒性肝炎患者,注意饮食及日常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焦虑及情感激动等。

4.药物中毒性肝炎患者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遵医嘱治疗。

总之,药物中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

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

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文章目录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1、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诊断依据为:有密切接触肝脏毒物史,有肝损害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异常。

血清酶学已成为测定肝损伤的标准方法,转氨酶水平是反映急性肝脏损伤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指标,如AST、ALT及两者比值,ALP、LDH、GGT等均是肝损害早期的敏感指标;后来又发现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山梨醇脱氢酶(SDH)更具有肝脏特异性;血吲哚氰氯滞留试验(ICG)、静脉色氨酸耐量试验(ITTT)也是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肝功能试验,可作为复筛指标。

肝功能要进行多次复检,分析各种酶的异常变化趋势,以为病情判断、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提供准确信息。

其他辅助检查,如腹部B超检查可对肝脏的大小、质地改变提供较敏感、客观的资料;进一步检查可选择腹部CT或MRI,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指标;必要时还可做肝脏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如同时出现致病毒物所引起的其他系统损害表现,对病因诊断常有重要参考意义。

2、什么是中毒性肝炎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化学物的直接肝脏毒性,大多数工业化学物引起的肝损伤是毒物的直接肝毒性所致,有剂量一反应关系,即有剂量依赖性,当超过一定接触剂量时必然引起相应程度的肝损伤;二是接触者的个体易感性,此又取决于个人的遗传特性、代谢水平、免疫机制等差异,这种特殊敏感性称为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

患者的饮食、服药情况,以及患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均可影响中毒性肝病的发生与否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3、中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3.1、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患者经常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

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3.2、食欲减退这是大多数肝炎患者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患者身上表现得更严重。

黄独引起中毒性肝炎16例报告

黄独引起中毒性肝炎16例报告

黄独引起中毒性肝炎16例报告
缪正秋;陈爱月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1994(004)001
【摘要】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别名黄药子。

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入药。

味苦,性平,有小毒,有解毒散结功能,广泛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疾患。

本院近十三年来共收治黄独引起中毒性肝炎16例,2例死亡。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例,女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7岁,平均38岁;农民10例,干部、工
人各2例,医生、教师各1例;原发病为甲亢12例,甲状腺瘤3例,多发性纤维瘤1例。

二.临床表现本组16例均因服用黄独后出现黄疸而就诊,从开始服用黄独至出现黄
疸的时间,最短10天,最长4个月,多数在30~60天之间。

多数病人每天服药量为10克,最大剂量为1天30克。

所有病例均无病毒性肝炎接触史。

【总页数】1页(P55)
【作者】缪正秋;陈爱月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1
【相关文献】
1.黄独致中毒性肝炎8例报告 [J], 程芳
2.中药苍耳子引起中毒性肝炎1例报告 [J], 胡志华
3.黄药子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中毒性肝炎3例报告 [J], 周惠民;王久春
4.三氯乙烯引起过敏性皮炎合并中毒性肝炎一例报告 [J], 徐和平
5.黄药子引起中毒性肝炎2例报告 [J], 冯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职业病及其防护

常见职业病及其防护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及苯所致职业性白血病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尘肺病 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危害源
传播 途径
劳动者
危害源控制: ✓ 替代——低危害替代高危害,无危害替代有危害; ✓ 工艺改革——自动化,消除危害源(物理因素); 传播途径控制: 根据传播途径不一样,选择有效的防护措施 ✓ 密闭化(屏蔽)——隔绝危害源的传播; ✓ 局部控制——减少、降低危害源的扩散; 暴露人群的保护: ✓ 个体防护用品——根据进入人体的途径不一样及浓度/强度,选择有
使用苯溶剂的过油岗位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及苯所致职业性白血病
化工厂生产/使用含苯原料/油漆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及苯所致职业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人体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 造血系统血象异常为主要特征,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晚期可出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甚至白血病; 苯所致职业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与非苯所致白血病类似,以发热、出
✓ 2006年7月21日,3名患者被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为职业性慢 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
✓ 经调查,3名员工均在该公司过磨车间从事过油磨光工作,工作中 接触“302-D”天那水、磨光油、磨吸油等化学品;
✓ 现场检查发现过油机出入口及磨光入口上方设有局部抽风排毒设 施,但已不能正常运转;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临床表现以全身剥脱性皮炎和中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起病类似“感冒”、“麻疹”或“过敏性皮炎”,易被误诊、延误
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需引起警惕。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流行病学特点 有明确的三氯乙烯暴露史,但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 同工种、同样环境下仅个别发病; 有一定的潜伏期。

毒蕈中毒所致中毒性肝炎6例临床分析

毒蕈中毒所致中毒性肝炎6例临床分析

毒 蕈 俗 称 毒 蘑 菇 , 因其 外 观 与 可 食 的无 毒 野 生 蕈 相 似 , 易 被 误 采 食 用 而 引 起 中毒 。 由 于 毒 蕈 所 含 毒 素 不 同 , 中毒 后 I 表 现 多 样 , 给 临 床 诊 断 和 治 疗 带 来 一 定 困难 , 死 率 临床 故 病 较 高 。我 们 对 2 0 0 6年 6月 我 院 收 治 的 6例 以 肝 损 害 为 主 要 表 现 的 急 性 毒 蕈 中毒 ( 白毒 伞 ) 的诊 治 经 过 进 行 了分 析 , 旨在 提 高 广 大 医 师 对 该 类 疾 病 的认 识 .及 时 采 取 有 效 的 防 治 措
1 实验 室检 查 . 3
入院查 白细胞计数 >1 个 几2例 ,中性粒 细胞分 O×1 类 >0 0 . 6例 , 7 心肌酶谱升高 1 , 例 肝胆超声示肝 肿大 1 , 例 6 例 患 者 肝 功 能 检 查 转 氨 酶 及 黄 疸 指 数 均 明显 升 高 , L AT fO — 37uL A T ( 6 ~ 9 7 uL 总 胆 红 素 (5 185) 5 1 2 2 1/ ; s 2 8 14 )/ ; 3—O . m 儿 ; 接胆红 素 ( 1 ~ 1 ) m 儿 ; 凝血 功能异 常 o 直 1 . 6 - o 均有 5 2 及血氨不 同程度升高 , 血浆凝血 酶原时间 ( ) 2~ 2 ), 为( O 10 s 凝血酶原活动度( 1 ( 8%; (4 29 m0 L 心电 P )0 5 ) 血氨 9 — 4 ) l; , 图示窦性 心动过缓 1 , 例 窦性心动过速 2例 , 肾功能均正常。
毒蕈 中毒所 致 中毒性肝 炎 6 临床分析 例
樊 霞
( 遵义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Iu, C 贵州 53o ) 6 0 3

肝脏弥漫性病变

肝脏弥漫性病变

第六节肝脏弥漫性性病变一、脂肪肝一、临床病理学特点(一)病因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主要系因过量饮酒、蛋白质缺妊娠以及慢性肝病、糖尿病、心里衰竭和药物毒性作用等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二)病理改变以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在脂肪肝时其含量可增高近10倍,肝内的脂肪堆积大多为甘油三酯以小滴状形式分散在肝细胞浆的无结构部分,继而相互融合成大脂肪泡。

当细胞膜被胀破时,由两个或更多的细胞可形成脂肪囊肿。

镜下观察这种受侵的肝细胞可分布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或者在汇管区周围。

在严重的病例中,其肝实质成网眼状,几乎看不到肝细胞。

经治疗若病情好转,肝细胞内的脂质可很快消失。

(三)临床特点脂肪肝以成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且大多为弥漫性的脂肪浸润,少数累及范围可不超出肝脏解剖分叶的某一叶或某一段。

还有部分病例肝内脂肪堆积区域呈团块状分布,或者在弥漫性脂肪浸润区域内残留大小不等的正常肝组织,与此有关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

一些作者认为与门静脉血流量有关,当肝某一叶断的门静脉血流量降低时,导致该叶段肝组织局部缺血造成肝实质内糖原减少和脂肪堆积增多。

另外,弥漫性脂肪肝内残留局限性正常肝组织,还被认为该区域门静脉与胆囊静脉或副胆囊静脉之间存在直接吻合支有关。

脂肪肝起病隐匿,发病缓慢,轻度时常无症状,主要在超声健康体检中发现。

重度者可见乏力、肝大、肝区痛及压痛,少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恶心、黄疸和肝功能异常,脾肿大,偶见男性阳痿和女性月经过多或闭经等,严重的脂肪肝最后将演变为肝硬化。

二、超声特征与诊断(一)二维声像图特征1.肝脏形态及实质回声改变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体积可出现均匀性增大。

肝包膜亦因实质回声增强而有不同程度的显示不清,轮廓变模糊边缘处可较圆钝。

脂肪肝的肝实质因被脂肪浸润回声增强,且脂肪堆积越多,回声越强。

且伴有明显的声衰减,肝脏前半部回声密而较强,后半常有轻度衰弱而呈现较低回声。

食用毒蕈致中毒性肝炎1例

食用毒蕈致中毒性肝炎1例
见乙 型肝 炎病 毒 感 染 ,病 因 考 虑 药 物性 肝损 害或 中毒 性 肝
损 害 可 能 性 大 。 电 镜 检 查 提 示 :轻 度 慢 性 肝 炎 。 未 见 遗 传
性 、代谢 性 改 变 。诊 断 中 毒 性 肝 炎 ,予 复 方 甘 草 酸 苷 、还 原 型 谷 胱 甘肽 、多 烯 磷 脂 酰 胆 碱 、苦参 碱 、茵 胆 平 肝 片 、托 尼 萘 酸 、熊 去 氧 胆 酸 保 肝 治 疗 5 6 d后 ,肝 功 能 正 常 出 院 。随
1 通 信 作 者
上伸 入 扩 大 的外 环 ,嘱 患 儿 咳 嗽 ,则指 尖 有 冲击 感 。用 手 指
紧压腹股沟管 内环 ,然后 嘱患儿用力 咳嗽 、斜疝肿块并不 出
现 ,尚 若 移 开 手 指 ,则 可 见 肿 块 从 腹 股 沟 中 点 自外 上 方 向 内 下鼓 出 。术 中发 现 双 侧 卵 巢 和 输 卵 管 位 于双 侧 疝 囊 的后 壁
2 马 志宏 ,徐 杨 ,郑 训 珍 ,等 . 肝 损 害 型 毒 蕈 中毒 患 者 肝 脏 功 能
的 变化 特 征 [ ] 中 国现 代 医 学杂 志 ,2 0 ,1 ( 0 :8 . J. 02 2 1) 9 3 任成 山 ,高 全 杰 , 陆 海 华 ,等 . 毒 蕈 中 毒 l 类 型 及 特 征 分 析 临床
毒 蕈 即为 毒 蘑 菇 ,国 内外 因误 食 毒 蕈 中毒 者 较 多 ,重 者 可 致死 亡 。因 毒 蕈所 含 的毒 素 不 同 ,引 起 中毒 的 临 床 表现 和 累及 的脏 器 损 害 也 不 尽 相 同 。 现 将 我 院 2 0 0 9年 7月 收 住 的 1 因 食 用 毒蕈 致 中毒 性 肝 炎 的 病 例 报 告 如 下 。 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毒性肝炎常见吗
一、中毒性肝炎常见吗二、中毒性肝炎的食疗三、中毒性肝炎会传染吗
中毒性肝炎常见吗1、中毒性肝炎常见吗
主要是细胞毒作用的结果。

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本病日渐增多,越来越常见了。

动物实验证明,工业性中毒性肝炎有如下共同点:有类似肝炎的明确病理改变;病变严重程度与接受剂量有关;人群普遍易感,所发生的病变类似;容易复制动物模型。

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如黄疸、肝肿大、压痛及胃肠道症状等,同时结合个人所接触的自然环境。

尽早避免所接触的毒物并予以对症处理,预后良好,仅少数导致慢性肝病,死亡率很低。

有的短期内死于肝衰竭。

2、中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
超声对中毒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出现二种完全不同的回声图型,虽然严重中毒急性期也出现近似病毒性波型,但一般在30-40小时内消失,而转为水肿波型,对联创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反复多次探查尚能进一步了解肝脏恢复的过程。

3、中毒性肝炎的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肝大、血清转氨酶增高,严重者出现急性肝坏死。

慢性中毒性肝炎,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表现慢性病毒性肝炎。

3.1、感染中毒性肝炎
继发于细菌性感染的肝脏中毒性病变。

重症感染如败血症、伤寒及暴发性流脑等都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发病以年龄较小的婴儿较为多见,大多有明显的前期感染或并发感染,TTT试验轻度阳性,SGPT值一般不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