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

合集下载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作者:————————————————————————————————日期: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ﻫ英文缩写 AL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 AST正常参考值 0-40I/L ﻫ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 GGT ﻫ正常参考值0-40IU/Lﻫ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4、检验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ﻫ项目碱性磷酸酶ﻫ英文缩写ALPﻫ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ﻫ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 LDH ﻫ正常参考值 90-245U/L ﻫ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ﻫ英文缩写 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ﻫ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9、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 TP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ﻫ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肝功能检查指标

肝功能检查指标

肝功能检查一、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及临床意义: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肝功能检查结果对照表

肝功能检查结果对照表

肝功能检查结果对照表很多人一看到肝功能化验单上那满满的体检项目及数据,总是觉得非常地头痛。

你想了解肝功能化验单对照表怎么看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对照表。

肝功能检查结果对照表胆红素总量(STB)正常情况:脐血<34μmol/L 0~1天<103μmol/L 3~5天<205μmol/L 其后<34μmol/L 成人:1.7~17.1μmol/L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直接胆红素(SDB)正常情况: 0~3.4μmol/L临床意义同上间接胆红素(SIB)正常情况:1.7~13.7μmol/L临床意义同上总蛋白(TP)正常情况: 60~80g/L增加: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阿狄森病,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

减少:慢性肝病,肝硬变,慢性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腹泻,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

白蛋白(Alb)正常情况:40~55g/L增加: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减低:肝病,肾病,营养不良等。

球蛋白(G)正常情况:20~29g/L增高:失水,结核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SLE,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骨髓瘤,淋巴瘤等。

减少: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出生后至3岁,球蛋白呈生理性降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正常情况:改良穆氏法<500nmol.s-1/L Reitman法 2~30U增高:急慢性肝病,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衰,肺梗塞,流脑,SLE等。

儿童,寒冷,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溶血反应亦可升高。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正常情况:改良穆氏法<667nmol.s-1/ LReitman法 3~30U增加:心肌梗塞(发病后6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3~5天后恢复正常),各种肝病、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引起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常见疾病

引起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常见疾病

引起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常见疾病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最常见的,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明显使得谷草转氨酶升高,但其上升幅度与肝脏病变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同时,胆红素、锌浊度和谷氨酰转肽酶亦可是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2、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胆红素和谷草转氨酶升高,对于胆红素和谷草转氨酶升高应该积极治疗。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转氨酶大多正常或轻度谷草转氨酶升高。

但碱性磷酸酶和甲胎蛋白水平增高,B型超声波或CT检查有助于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的诊断。

3、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也是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之一。

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

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4、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如红霉素、四环素、异烟肼、保泰松、氨甲喋呤、避孕药等都能引起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但慢性指标变化较少,并常伴有其他过敏反应。

停药后,谷草转氨酶升高可恢复正常。

5、酒精性肝病近年来,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

大量或长期饮酒者可发生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

患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临床表现与肝炎相似。

患脂肪肝时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多增高。

这也是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之一。

6、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升高。

炎症控制后,这种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解除,谷草转氨酶升现象消失,可做B超或X线检查。

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是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但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此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妊娠期,亦可出现一过性谷草转氨酶升高。

谷草转氨酶高吃什么食物第一:转氨酶高,可以吃一些菌类的食物,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例如木耳、香菇、蘑菇等等。

第二:转氨酶高,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加强肝细胞的修复,例如:可以吃一些瘦牛肉、瘦猪肉、鸡肉、兔肉、蛇肉、泥鳅、虾等等。

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

1、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 0-40IU/L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 0-40I/L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转肽酶(GGT)正常参考值 0-40IU/L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 30-115IU/L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 90-245U/L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 12-48 小时开始升高,2-4 天可达高峰,8-9 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 增高6、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7、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游离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9、总蛋白(TP)正常参考值 -85.00gL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 -55.00gL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11、球蛋白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前言本标准得第5。

1条为推荐性得,其余为强制性得。

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6379—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得,以本标准为准。

各种职业活动中,短时间内接触较大量得化学物质可引起中毒性肝病。

为保护接触者得身体健康,有效防治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根据近年临床与实验室研究进展,制定本标准。

ﻫ本标准得附录A就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E、F、G、H就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ﻫ本标准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起草,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市劳动卫生研究所、吉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大同市职业病防治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职业病组、安徽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淮南市职业病防治所、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

ﻫ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ﻫ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ToxicHepatopathyGBZ59-2002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就是在职业性接触中吸收化学毒物所引起得中毒性肝脏疾病。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ﻫ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化学毒物所引起得职业性急性、慢性中毒性肝病得诊断。

ﻫ2诊断原则ﻫ根据职业接触史,确切得肝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合现场卫生学与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动态观察资料等,综合分析,做好鉴别诊断,判明肝脏疾病确由所接触得化学毒物引起,方可诊断。

如同时出现致病毒物所引起其她系统损害得表现,对病因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ﻫ3观察对象肝脏毒物作业者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或肝区胀痛等症状;肝脏肿大、质软或柔韧、4诊断及有压痛;初筛肝功能试验(见附录D5。

毒蕈中毒性肝炎型16例临床分析

毒蕈中毒性肝炎型16例临床分析
者使 用二巯 基丙 磺 酸钠解 毒 :对 于发 生其 他脏 器 功 能损 害患 者给 予相 应 营养心 肌 、 护 胃肠 黏膜 、 善 保 改
白细胞 升 高 8例 (06 2 .x 0 L : 1.~ 24 l 9 1 小性粒 细胞 比例 /
升高 1 0例 (1 %~ 1 %1尿常 规 异 常 9例 现为 8. 9. ; 7 6 表 尿 胆红 素 、 尿蛋 白 、 隐血 阳性 ; 大便 潜血 阳性 2例 ; 心 肌 酶升 高 8例 : 肾功 能异 常 3例 。
1 观察 指 标 观察 患 者 临床 表 现 、实验 室 检 查 结 . 3 果 、血 液净 化 治疗疗 效 以及 肝功 能 、凝 血酶原 时 间 ( T 与预后 关 系 。 P)
家庭 为 单位 的集体 中毒 潜 伏 期 为 3 m n 1 . 0 i~ 4 h 平 均 ( . ̄ .) : 院 时 中毒 天数 l 7 。 均 ( .+ .) 96 41 h 入 ~d平 35 1 7
d。
肝 炎血 清标 志物 均 为 阴性 .其 中丙 氨 酸氨 基转 移 酶
f L )2 0 .± 7 01 uI A T (4 54 l l .)/ 、天 冬 氨 酸 转 氨 酶 ( S J A T) (0 20 17 .)/ 总 胆 红 素 ( B I (0 . ̄ 66 2 8 . ̄ 6 43 uL、 T I ) 160 8 .) I o L 直 接胆 红素 ( B L (95 4 .) m l 、 x l 、 m / D I )4 . 8 t o L 白蛋  ̄ 7 x /
[ 键 词]毒 革 中毒 ; 功 能 ; 血 酶 原 时 间 ; 关 肝 凝 治疗 ; 后 预 【 图分 类号 】R 9 . 中 558
毒蕈 俗称 毒磨 菇 . 1 外观 与可食 蕈 相似 . 被 【其 天 易 误采 食而 引起 巾毒 蕈 I 毒 多发生 春 夏季 毒 f 1 根据 毒 素对 人体 造成 的损 害 , 临床 上常 分为 胃肠 炎 型 、 经 神 精 神型 、 血 型及 中毒 性肝 炎 型 4种 , 溶 以后者 最为 严

肝功能检验指标

肝功能检验指标

肝功能检验指标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非结合胆红素(SIB或IBIL)正常范围:小于11.1微摩/升(<0.65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总胆红素是由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组成,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结合胆红素(SDB或DBIL)正常范围:小于6.0微摩/升(<0.35毫克/分升)。

检查介绍: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又称为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

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加,为阻塞性黄疽;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20%为溶血性黄疸。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总胆红素(TBIL或STB)正常范围:3.4~17.1μmol/L。

检查介绍: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

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

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疽;34~170pmol/L为轻度黄疽;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
文章目录
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
1、中毒性肝炎检查指标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诊断依据为:有密切接触肝脏毒物史,有肝损害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异常。

血清酶学已成为测定肝损伤的标准方法,转氨酶水平是反映急性肝脏损伤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指标,如AST、ALT及两者比值,ALP、LDH、GGT等均是肝损害早期的敏感指标;后来又发现鸟氨酸氨基
甲酰转移酶(OCT)、山梨醇脱氢酶(SDH)更具有肝脏特异性;
血吲哚氰氯滞留试验(ICG)、静脉色氨酸耐量试验(ITTT)也是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肝功能试验,可作为复筛指标。

肝功能要进行多次复检,分析各种酶的异常变化趋势,以为病情判断、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提供准确信息。

其他辅助检查,如腹部B超检查可对肝脏的大小、质地改变提供较敏感、客观的资料;进一步检查可选择腹部CT或MRI,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指标;必要时还可做肝脏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如同时出现致病毒物所引起的其他系统损害表现,对病因诊断常有重要参考意义。

2、什么是中毒性肝炎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化
学物的直接肝脏毒性,大多数工业化学物引起的肝损伤是毒物的直接肝毒性所致,有剂量一反应关系,即有剂量依赖性,当超过一定接触剂量时必然引起相应程度的肝损伤;二是接触者的个体易感性,此又取决于个人的遗传特性、代谢水平、免疫机制等差异,这种特殊敏感性称为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

患者的饮食、服药情况,以及患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均可影响中毒性肝病的发生与否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3、中毒性肝炎有什么症状
3.1、疲乏无力
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患者经常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
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

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3.2、食欲减退
这是大多数肝炎患者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患
者身上表现得更严重。

3.3、发热
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

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3.4、肝区疼痛
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肝炎患者还会出现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
时加剧,且时间不一。

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

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其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

中毒性肝炎会传染吗
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

主要是细胞毒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中毒性肝炎的了解,很明显,与病毒性肝炎不同,中毒性肝炎不是因为感染病毒而致病的。

既然中毒性肝炎并不携带病毒。

当然也就不会传染给他人了,不可与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相混淆。

中毒性肝炎虽不会传染,但是中毒性肝炎需积极治疗,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了解病情和肝脏损伤情况后,给予保肝、利胆、调免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饮食(如高蛋白、高热量)。

当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引起中毒性肝炎的诱发因素,如果工作需要,尽量减少化学毒物的吸入等,从而保护自己的肝脏和健康。

中毒性肝炎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早期选择适宜的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灌流、持续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手段,尽早清除体内毒物及活性炎性因子。

2、药物治疗:临床上治疗肝中毒性肝炎常用药物保肝治疗,如肌苷片、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但药物治疗通常治疗时间长,疗效差,长期服用副作用比较大。

因此,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治疗效果,用药不当反而会适得其
反,导致病情恶化。

由于每个中毒性肝炎患者的情况都存在差别,建议患者先在专业的肝病医院进行全面检测,一律了解中毒性肝炎病情后,再制定适合自身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