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合集下载

生物工程技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生物工程技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生物工程技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摘要]为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专业综合素质,以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从调整实验内容入手,开设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对生物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尝试。

[关键词]生物工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4-0049-03一、引言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实验教学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学校教学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学校教学的亮点。

这就取决于学校对实验教学大胆改革和创新,已取得了一些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并将进一步推进,为培养具有宽口径、重基础、重技能、高素质综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努力[1]。

二、传统实验教学状况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课成绩附属在理论课成绩当中,没有独立的地位,弱化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2,3,4];实验课程门类多,实验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实验课程多,每门实验课程一个实验室,造成了表面上实验场地少、实验设备短缺的假象;验证性实验项目较多,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较少,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呆板、单一、落后,教师“照单抓药”、学生“依葫芦画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实验内容陈旧、分散,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学生难以受到本专业系统的、完整的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7];实验室开放时间短,彼此独立,难以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三、实验教学改革状况(一)管理体制实验室实行教学实验中心管理体制,教学实验中心实行校、系(中心)两级管理,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实验中心主任对中心的全部实验教学工作、全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并建立以实验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实验中心领导小组,对于实验教学的重大事情,在中心主任领导下进行集体决策。

区域性应用型工科大学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区域性应用型工科大学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决定 了教学理念 、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元素必须 与 时 俱 进 ,顺 应 时代 的需 求 。作 为 食 品科 学 与 工 程 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食品微生物实验在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上举 足 轻 重 ,它 既 是 一 门 以理 论 为 前 提 的课 程 ,更 是 一 门应 用 性 极 强 的课 程 ,所 以选 择 其 进行 教学 改革 很有 代表 性 。
e gn e . D i n a ae a v na e r a o n e n oi , t e t a h n f c n l e w t h c o lp st n n f n ier a r a d me t r d a tg d a e fI n r Mo g l y a h e c i g ef ti i i t e s h o o i o i g o e n h i p mo n l t i i g s r i g f r lc l e o o c c n t ci n ta h n o c p n e c i g meh d f e p rme t o o d e n e r n n - e vn o o a c n mi o sr t , e c i g c n e t a d ta h n t o s o x e a u o i n f fo
・5 ・ 11
专 业 知识 和雄 厚 应 用 技 能理 论 ,能 够 从 事 食 品与 生 课 程 的结 合 ,强 化 了学 生 在 乳 品微 生 物 及 肉品 微 生 物技 术相关研究 、开发和实际生产 ,并具有较强实 物 相 关 知 识 的融 会 贯通 ,同时 避 免 与 食 品 安 全 与 毒 际动 手 操 作 能 力 和 实 践创 新 能 力 的应 用 型 人 才 ,逐 理 学 、生 物 化 学 等关 联 学 科 的重 复 性授 课 。实 际教 步完成 由学 习者到实 践 者 的转 ” 。

应用型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311 形 成 了二 阶段 三 模 块 的 实验 教 学体 系 ..
生物技术专业 实验课分二个阶段, 整合生物学基 础、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 遗传学实验 为生命科学基础实验课阶段 , 整合基因工程 、 发酵 工程 、 工程 、 胞工 程 、 物 工程 下 游 技 术 等 专 酶 细 生 业课实验为生命科学专业实验课 阶段 ; 建立了教 学实验 、 生产技 能、 社会实践 三模块 相辅 相承, 四 年教学不问断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体
器 总值 超 过 29 27 元 。其 中 , 元 以上 仪 器 6 .26万 万 4 , 充分满足教学与部分教 师科研 的需求。 6台 能
同时, 本专业已建立多个校 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 校 内实习地点有食用菌栽培大棚; 校外基地如 : 吉林 燃料乙醇、 吉林沱牌酒精、 吉林 生物制 品厂等 , 基 本满足了实 习实训需求 , 使学生能有很好 的实 习
u e ,fr d te e p r na u r u u s se a d te e p r na e c ig maeil sse p rl ld w t e ls ome h x e i tl r c lm y tm n x ei tlta h n tr s y tm aal e i t me c i h me a e h h
力 的提 升 。
关键词 : 应用型; 生物技 术 ; 实验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8 — Q1 4 文献标识码 : A
Ex e i e t lT a h n f r a a tc fBit dmo o y p rm n a e c i g Reo m nd Pr ci e o o e lg Pr f s in li p id d r r du t o e so a n Ap le Un e g a a e

基于“OBE+ADDIE”的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应用

基于“OBE+ADDIE”的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应用

基于“OBE+ADDIE”的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
学改革的探索与应用
王晴;吴珺;马伯宁;王旭丹;郝钰;彭桂英
【期刊名称】《工业微生物》
【年(卷),期】2024(54)2
【摘要】文章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从理论出发,梳理了课程主导思想及其知识框架;同时,围绕ADDIE教学模型中分析(Analyze)、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实施(Implement)和评价(Evaluate)五个环节,具体设计了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并形成了由基础模块和高阶模块构成的双模块实验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既强调基础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注重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实践操作积极性,同时引入网络视频资源和虚拟仿真平台,以满足线上线下不同场景的学习要求。

经过两轮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科研创新等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页数】5页(P69-73)
【作者】王晴;吴珺;马伯宁;王旭丹;郝钰;彭桂英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3.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4.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5.基于生物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探索——以微生物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学从 实验 室研 究成 果通 向工业生 产的 桥 梁生
学模 式的 基 础 上作 了稍许 调 整 , 大 多重 视 理 发 展 , 鼓 励 学 生 多带 着 问题 学 习, 多 带 着 探 程实 例充 实 到 课 堂 上 来 , 没 有 真 正体 现 “ 面 习 中遇 到 的 问 题 。 通 过 教 师 与 学 生 的 双 结 引导 学 生 尽 早 接 触 科研 活 动 , 参 与专 业 向工 程 ” 的 办 学 理 念 和 培 养 目标 。 ( 4 ) 本 专 对 , 业未永州地方相关 企业形成互相依存、 互 文 献 查 阅 、 科研论文写作、 科 研 实验 、工 程
中图分类号 :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2 0 1 3 ) O 1 ( c ) - 0 2 0 0 - 0 2
生物 工程是 以细 胞工程 、 基因工程 、 生物 分离 工程 、 蛋 白质工程 、 微 生物 工程 为核 心, 借 助干 现代 工程 技 术 , 以先 进 生物 技 术研 究
来 的毕 业 生 倾 向于 “ 工 程科 学 家 ” 而 不 是 适 导 师 , 导 师 的 遴选 除 了本 专业 的 老 师 外 , 还 应 现 代企 业 发 展需 要 的工 程 师 。 ( 3 ) 本 专 业 积极 遴 选 一 些 企业 资 深 工程 师 作为 校 外 导
部 分 教 师 自身 缺 乏 工 程 背景 和 有 效 系 统 的 师 , 导 师对 学 生 从 学 习 、 思想 、 生 活各 个 方 要 求导 师在 课 堂教 学 成果为对象, 以 产 业化 为 目标 , 进 行 科 学 研 专 门训 练 , 大 部分 教 师 没有实 际 的工程 学 习 面进 行 全方 位 的指导 。 教 师的 教学 手 段只 在传 统 教 内 外 都 与 学 生 密切 联 系 , 鼓 励 学 生 创 造 性 究 开发 为 其 基本 任务 的 工学 学科 , 是 生命 科 或者工作 经 验 ,

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潘小翠,阮奇城,管铭()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台州,318000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中存在的多种不适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适合生物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方案,并创建了一套综合性的实验体系,涉及生物工程专业一整套工艺流程,将微生物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了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通过3届学生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进一步提高地方性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并有效实现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of Bioengineering in Local Colleges——Taking Ta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PAN Xiao -cui,RUAN Qi -cheng,GUAN M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318000,China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1年2月,11(1):55-59ISSN 2095-1574 CN 11-9307/R DOI 10.3868/j.issn 2095-1574.2021.01.012实践教学收稿日期:2020-07-24;修回日期:2020-12-18基金项目:台州学院培育基金项目(2018PY016);台州学院2018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20C030004)通讯作者:管铭,E -mail:*******************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极为密切的学科。

《生物工艺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生物工艺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生物工艺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摘要:《生物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

本文叙述了本人在讲授该课程时逐渐探索出的双线教学法和所选取的实验教学内容。

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生物工艺学;教学质量;双线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23-02生物技术是21世纪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的生物技术产品不断出现,其产品涵盖医药、食品、化工、轻工、农业、能源、环保等诸多行业和领域,为工农业生产、社会进步带来明显的影响和效益,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瓶颈。

适应这一形势,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纷纷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生物技术进一步高速发展的关键。

本文就如何提高《生物工艺学》教学质量做了初步总结。

一、生物工程专业概况生物工程是上世纪80年代后在国内各高校开始普遍设置的一个新兴专业,由于生物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国内各高校迅速开设。

到目前为止,国内开设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多达几百所。

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有很大差别,大部分高校把生物工程专业设置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也有部分高校称作生命科学系),这些高校设置的有关生物类的课程较多;也有很多高校把生物工程专业设置在化工学院(也有部分高校称作化学化工学院),这些高校设置的有关化学工程类的课程较多。

总之,目前国内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设置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千差万别。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基本都设置了《生物工艺学》。

《生物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必修核心专业课,该课程是联系理论和生产实际的一个重要纽带,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应用型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来生产各种工业产品。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作者:王燕,刘振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0期摘要:生物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目录第三次调整之后的新增专业,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趋势相呼应,涵盖了1993年本科目录中的发酵工程、生物化工(部分)、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部分)等专业[1]。

该专业在高等院校经过10余年的建设,一方面为农业、医药、工业、军事等应用领域提供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本科毕业生只会“纸上谈兵”所引发的就业难的局面。

在这种形势下,思考生物工程专业如何适应生物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保证该产业领域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对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的重视,则是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调的途径之一。

《应用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拓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

它涵盖面广,基础理论涉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农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该课程重点强调了微生物资源在工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合理开发利用[2]。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制品生产的工艺过程和操作要求,具有初步解决微生物制品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将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

但由于《应用微生物学》课程为生物工程专业的拓展课程,所以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

另外,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毕业班学生,他们多数忙于考研和找工作而无心听课,怎样抓住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独立动手能力和活跃创新思维的人才,从而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满足培养大工程观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工程;微生物;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40-02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应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 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ꎮ 微生物育种学是 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ꎬ开设实验教学特别重要ꎬ因 此我们把教学学时进行调整ꎬ由原先的 30 学时理论
收稿日期:2018 - 11 - 2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食用菌工厂 化栽培技术实践教育基地” (2017sjjd024) ꎻ安徽省高校质量 工程项目 “ 园艺特色专业” (2016tszy028) . 作者简介:马忠友(1971 - ) ꎬ男ꎬ安徽阜阳人ꎬ副教授ꎬ博士. 研究方向:资源微生物开发利用研究.
教学和 24 学时实验教学调整为 24 学时理论教学和 30 学时实验教学ꎬ增加了 6 个学时的实验教学ꎮ 实 验内容修改为“高产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 和“ 大肠 杆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2 个综合性实验项目ꎬ并通 过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实验技能的机 会ꎮ
2 改进教学方法ꎬ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 填鸭式” 教学ꎬ教师在讲 台上口若悬河的讲授ꎬ一些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沉沉 的听讲ꎮ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懒于思考ꎬ缺乏主观能 动性ꎮ 而采用启发式教学ꎬ并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ꎬ 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ꎬ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ꎬ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ꎬ有利于学生 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ꎮ 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参 与课题讨论ꎬ我们提前 4 周将“ 脂肪酶产生菌高产 菌株的选育”、“ 蛋白酶产生菌高产菌株的选育”、 “植酸酶产生菌高产菌株的选育”、“ 纤维素酶产生 菌高产菌株的选育”、“ 耐高温脂肪酶产生菌高产菌 株的选育” 等多个题目布置给学生ꎬ每个学生实验 小组自由选择题目ꎮ 要求学生通过文献的查阅ꎬ自 己设计实验方案ꎬ制作成 PPT 课件ꎬ派出代表在课 堂上进行阐述ꎬ对班级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 辩ꎮ 最后ꎬ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问 题及时补充、完善ꎮ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ꎬ将自己设计 的实验和小组进行对比ꎬ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ꎬ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1 -2〕 ꎮ
3 实行过程性考核方式ꎬ科学评价学生
考核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ꎬ必须有利于学 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的能力ꎬ有利于学 生的全面发展ꎮ 传统的期终考试决定成绩的考核模 式ꎬ往往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临考忙突击的学习状 况ꎬ很难真正掌握课程内容ꎬ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
第 21 卷 2019 年
第1 2 月
1 优化教学内容ꎬ突出实用特色
1. 1 精简理论知识内容ꎬ增加实用性强的内容 微生物育种学专用教材较少ꎬ目前我们以施巧
琴、吴松刚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工业微生物育 种学»和盛祖嘉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微生物遗 传学» 为基础ꎬ精选教学内容ꎬ删除在生物化学、遗 传学等基础课程中包含的相同内容ꎮ 主要讲述微生 物的基因突变ꎬ细菌和真菌的基因重组ꎬ诱变剂ꎬ微 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ꎬ微生物菌种的诱变育种和代 谢控制育种技术等基础内容ꎮ 在课堂上讲授微生物 育种的基本理论ꎬ并通过一些微生物育种实例介绍 育种的技术路线和选育的具体方法ꎬ适应培养应用 型人才的目标要求ꎮ 1. 2 增加实验课时ꎬ开设综合性实验
66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第 21 卷 ������������������������������������������������������������������������������������������������������������������������������������������������������������������������������������������������������������������������������������������������������������������������������������������
(1.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ꎬ安徽 凤阳 233100ꎻ 2.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ꎬ安徽 凤阳 233100)
摘要:文章围绕应用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微生物育种学” 课程建设ꎬ结合教学实践体会ꎬ从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 课时、开设综合性实验、转变教学方式、实行过程性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ꎬ以期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ꎬ提高 课程的教学质量ꎮ
文章编号:1008 - 3723(2019)01 - 066 - 02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3723. 2019. 01. 025
应用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马忠友1 ꎬ周成1 ꎬ钱立生1 ꎬ徐荣华1 ꎬ陆晓民2 ꎬ高清海2 ꎬ何华奇2
关键词:微生物育种学ꎻ教学改革ꎻ过程性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工业大规模高效生产 的基础ꎬ而工业生产中所应用的优良菌种只有通过 不断的微生物菌种选育来获得〔1〕 ꎮ 微生物育种学 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ꎬ为适应应用型大 学培养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 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的办学目标ꎬ更好地体 现课程专业特色ꎬ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 了改革与探索ꎬ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ꎬ培养应用型 高素质人才ꎮ 现将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期LIAONING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1 No. 1 Feb. 201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