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蚕姑娘-仲桂平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蚕姑娘》习题(含答案)

《蚕姑娘》分层练习◆基础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ɡū niɑnɡ sānɡ yè jiāo huàn fā pànɡ( ) ( ) ( ) ( )kāi chuānɡɡài fánɡ tuō xià cán luǎn ( ) ( ) ( ) ( )二、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蚕(cán chán)衣裳(sāng shāng)眠(mián mán)卵(luǎn nuǎn)旧(jiù iòu)漂(piāo piào)◆能力题一、照样子,写词语。
1、例:暖洋洋绿________ 白________ 黄________ 红________2、例:又黑又小又_____ 又_____ 又_____ 又_____ 又_____ 又_____二、读课文,写出蚕姑娘变成蛾姑娘的过程。
()的蚕姑娘→()的蚕姑娘→()的蚕姑娘→()的蚕姑娘→茧子→蛾姑娘。
◆提升题一、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在括号内标明序号。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布鲁斯看见一只蜘蛛正在结网。
()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直到第八次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答案和解析◆基础题一、姑娘桑叶交换发胖开窗盖房脱下蚕卵二、蚕(cán chán)衣裳(sāng shāng)眠(mián mán)卵(luǎn nuǎn)旧(jiù iòu)漂(piāo piào)◆能力题一、1、绿油油白乎乎黄澄澄红彤彤(红通通)2、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高又远二、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提升题一、5 、1、4、2、6、3。
(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蚕姑娘是一篇以童话为形式出现的常识性课文。
从蚕身体的大孝肥瘦、颜色的变化,介绍了蚕成长过程的每个特征。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一起来看看吧!蚕姑娘课文原文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
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
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
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胖。
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亮。
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
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茧子里面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
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
蚕姑娘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
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
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
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姑娘,补全课题)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ong〞。
2、蚕姑娘 教案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1、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学习第6段。
4、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1)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2)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请学生看看画了什么?
蚕从卵里出来,用一个什么动词形容?(钻)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读。
5、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第二课时
《蚕姑娘》教案2篇

《蚕姑娘》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silkworm girl《蚕姑娘》教案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蚕姑娘》教案2、篇章2:《蚕姑娘》教学实录篇章1:《蚕姑娘》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多数学生对蚕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这是什么?板书:蚕(强调平舌音)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一条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习检查,读通课文1、按要求练读课文,(1)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2)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3)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3)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蚕姑娘》:说课稿

《蚕姑娘》: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蚕姑娘》说课稿一、说教材《蚕姑娘》这篇课文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课文重点描写了蚕的四次蜕皮过程,而每一部分的变化都经历了“吃——睡——脱——醒——变”的过程。
课文以蚕姑娘为题,以拟人的手法来写蚕,语言活泼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童趣,也有利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春的生机和作者对蚕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个字只识不写。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画,综合比较,合作探究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蕴含的感情,了解文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重点:①掌握9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会认识5个二类识字。
通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
本课的难点:针对课文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大部分学生缺少对蚕的认识,因此了解蚕的一生变化生长过程也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1、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
蚕姑娘-汤芳

初读感知
(一)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2.读不懂、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标出自然段号。
(二)听课文朗读
(二)学习生字词
luǎn
shang
shò u
卵 茧
裳
jiǎn é
瘦 蛾
cán ɡū nianɡ
sānɡ
jiù
蚕姑娘
huàn
桑叶
pànɡ ɡài
新旧
盖房胖 漂亮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学写生字
蚕 胖
蚕茧 春蚕
桑 换
桑叶 桑树
姑 盖
姑父 姑娘
发胖
交换
盖房 盖被子
肥胖
替换
再读理解
暖洋洋 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 钻出蚕姑娘。 钻
照样子,说一说:
暖洋洋
绿油油 亮晶晶
冷冰冰
白茫茫
胖乎乎
笑哈哈
又黑又小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 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 下黑衣裳。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黄姑娘
又黄又瘦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 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又 脱下黄衣裳。醒了,醒了,变成白 姑娘。
尝试背诵
又 又 的蚕姑娘,吃了几天 桑叶, 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脱下 衣裳。醒了,醒了,变成 姑娘。
又香又甜
又冷又饿
尝试背诵
又 又 的蚕姑娘,吃了几天 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 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
睡了 四回 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 蚕山 天的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 要盖新的房 丝儿来,要盖新的房。成了,成 了,茧子真漂亮。
小学二年级语文《蚕姑娘》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字能⼒和知识,⽂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是⼝头和书⾯的语⾔和⾔语的合称,是语⾔规律和运⽤语⾔规律所形成的⾔语作品的⾔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蚕姑娘》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蚕姑娘》原⽂ 春天天⽓暖洋洋,蚕卵⾥钻出蚕姑娘。
⼜⿊⼜⼩的蚕姑娘,吃了⼏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裳。
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黄⼜瘦的蚕姑娘,吃了⼏天桑叶,⼜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裳。
醒了,醒了变成⽩姑娘。
⼜⽩⼜嫩的蚕姑娘,吃了⼏天桑叶,⼜睡在蚕床上,脱下旧⾐裳,换上新⾐裳。
醒了,醒了,从此⼀天⼀天发胖。
⼜⽩⼜胖的蚕姑娘,吃了⼏天桑叶,⼜睡在蚕床上,脱下旧⾐裳,换上新⾐裳。
醒了,醒了,从此⼀天⼀天发亮。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吃了⼏天桑叶,就爬到蚕⼭上,吐出⽩丝,盖间新房。
成了,成了,茧⼦真漂亮。
茧⼦⾥头的蚕姑娘,⼀声也不响。
过了好⼏天,茧⼦开了窗。
变了,变了,变成了蛾姑娘。
【篇⼆】⼩学⼆年级语⽂《蚕姑娘》教案 教学⽬标: 1、了解蚕⽣长的整个过程及⽣长过程的⼏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字,理解蚕卵、桑叶、⾐裳、⼜⽩⼜嫩、渐渐、⼜⽩⼜胖、新房、茧⼦、⼀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了解蚕的⽣长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
难点:让学⽣了解蚕的整个⽣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字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学会本课13个⽣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
理清层次,了解茧⽣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
教学⽬标: ⼀、启发谈话,揭⽰课题。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蚕姑娘》教案

《蚕姑娘》教学模式介绍讲读课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听、议、评、说、写等学习过程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设计思路说明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和朗读作业,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练习识字,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蚕成长的过程。
通过反复朗读,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到关键词句、记录蚕从蚕卵——>幼虫——>蛹——>蛾变化时,每个阶段的特点。
最后,利用咏蚕的诗句引导学生学习蚕的精神,做一个勤奋上进的孩子,不断地追求完美。
教材分析文章用7个自然段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虽然介绍的科学知识的难度较高,但是课文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很符合儿童的心理。
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写了蚕成长的五个过程:“吃—睡—脱—醒—变”,写了蚕结茧前的四个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背诵。
对于本地的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多数学生都没有养过蚕,蚕在他们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是没有生活经验的,所以教学前老师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平板里推送一些资料,或者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向蚕学生不断上进、为他人做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把字写美观。
通过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互联网上图片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4次蚕眠的情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2、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出示谜语:“一个姑娘真可爱,专把树叶当饭菜,成天劳动纺织线,为了别人好穿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蚕姑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蚕姑娘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习惯。
教法设计:情境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蚕宝宝,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受,读悟教学法,以多种形式读,促进学生自我感悟,获得自我见解。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认识生字,描红。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师: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
师:谁知道"蚕"有什么作用?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
提示注意:"娘"是鼻音。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
1、自读建议。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自己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生字词卡片。
蚕姑娘衣裳床上漂亮又白又胖
暖洋洋桑叶盖房响声又黑又瘦
(2)出示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练读,其余几段与这一段句式相似。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练读,师生共同评价。
(4)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5)交流揭题时质疑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放课文录音,自由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四、自主识记字形,描红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生分小组自由识记,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4、引导小朋友扩词。
5、师生共同复习写字姿势及描红要求。
6、描红,师巡视指导,相机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
7、反馈。
展示部分作业,交流,评价。
8、进行纠正性练习。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尝试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找朋友,比一比谁找的朋友多。
蚕()()()()
换()()()()
2、给下列生字加上偏旁并组词。
木_____( ) 半_____( )
向_____( ) 古_____(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抽读词语卡片。
衣裳蚕姑娘又黑又小又白又嫩
漂亮暖洋洋又黄又瘦又白又胖
2、自选课文段落汇报读。
二、潜心会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想一想,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观感受“蚕卵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4、见过“蚕卵钻出蚕姑娘”实况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5、指导朗读这一段。
6、齐读后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动地演示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
板书:吃睡脱醒变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发亮
(3)自由读课文,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语句是不同的?
(4)比较句子:出示:
A、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
B、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
指名读句子,找出两个句子的不同的地方。
想一想,第二个句子中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呢?(引导学生体会用“又”是因为“睡”这个动作是重复发生的。
)
齐读这两个句子。
(3)交流汇报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
(4)补充板书。
(学生上台补充)
吃睡脱醒变
又黑又小---- ---- ---- ----
3、再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读出对蚕的喜爱。
(三)学习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结合课件理解“蚕山”“茧
子”等词语。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听课文录音,再次感受课文。
四、说说学习课文后,你想对蚕姑娘说什么?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我们把谁比作蚕?
积累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六、作业设计:
1、词语档案。
(你还知道这种形式的词语吗?)
暖洋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又黑又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找反义词。
旧——()黑——()
瘦——()脱——()
3、手牵手。
换新房爬到蚕床上
吃衣裳变成蛾姑娘
盖桑叶睡在蚕山上
板书设计:
2 蚕姑娘
蛾姑娘
蚕卵钻吃睡脱醒变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