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2.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3.知道气候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4.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如流对气候资源的利用5.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危害6.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
1.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人类活动雨洪水;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一、我国东部季风气候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度季风气候。
3.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4.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1.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各半干旱气候区。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
(形成原因的分析: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干旱气候的利弊: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4.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如仙人掌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的做法。
三、寒潮、台风和洪水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3.洪水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引发的原因:持续性的暴雨、台风,人类活动。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教案浙教版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并提高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2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本节是在分析了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对气候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气候的一般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纬度有高有低,距海有近有远,加上地形高低错落,山脉重叠阻挡,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
我国季风气候类型多、分布广、特征典型、季节性强,干旱地区广,因此本节提出了怎样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的问题。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大气环境观和气候资源观,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点难点重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各种气候的特点,难点是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及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并提高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4.1.2学时重点重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各种气候的特点4.1.3学时难点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及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4.1.4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课题[幻灯片1]一、复习提问季风的概念及季风的形成原因引入[幻灯片3]根据季风能不能到达,我们将我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7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 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理解。
(2)学生可结合课程内容,针对拓展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也可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问题。
(5)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气象站、灾害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气象灾害的影响,提高实实际操作能力。
(6)组织学生参加气象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7)创设气象灾害应对模拟场景,如干旱、洪涝、台风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8)开展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围绕气象灾害主题展开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社会责任:通过了解气象灾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事务的责任感。学生将认识到气象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学会关注天气预报,增强防范意识,并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 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影响。
3. 气候灾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作业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的结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和测试,我发现学生对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在课堂上,我尽力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程度不高,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等。
2.7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新疆地区
新知讲解
2、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 水量少,降水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这种气候特点
是西部干旱地区的一项重要资源。 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就和该地日照时间特别长且昼夜温差大有关。
新知讲解
水稻:大约5月初 小麦:大约冬小麦11月份
读图:
1)在图 2-59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 找出年降水量小于 400毫米(干
旱、半干旱)的地区。
西北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以到达,气候受。大陆的影响很大。
2)根据图 2-60中乌鲁木齐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分析我国西部干旱气
新知讲解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 以东以南地区: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其余地区:非季风气候区,主要为
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
(点击图片播放)
读图:
根据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我国 季风气候的特点。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了解我国东部的 季风气候特征;了解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科学思维: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 探究实践:通过倾听、查阅、分析图表等方式了解我国气候的
多样性特点,掌握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基本特征; 态度责任:正确认识国情,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
西部干旱区气候: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第二章 2.6 2.7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九讲——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知识梳理:一、气候1、气候的概念和特点(1)气候指的是某一地区___________的天气特征。
它包括天气的____________和极端状况。
(2)气候的要素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
不同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如青藏高原: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云南:山腰百花山上雪,河谷炎热穿单衣庐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是盛开二、影响气候的因素①纬度位置(太阳)对气候的影响1、太阳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主要对_______造成较大的影响。
2、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收太阳辐射的热量_______,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也不同。
3、纬度越低,气温________;纬度_______,气温越低。
如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__________,属于热带,长夏无冬;而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__________,属于寒温带,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说明:人们根据地球上各纬度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出了5个温度带,分别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②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1、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夏季陆地气温_____,海洋气温___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
这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水的比热容和砂石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
2、海洋上空水汽充足,空气湿润,所以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比内陆地区要丰富。
③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1)地势高低不同,气温有明显的________,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m,气温会下降约______℃。
(2)向阳坡气温_____,背阳坡气温______。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得迎风坡__________,背风坡降水少。
《第二章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认识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预防措施,从而提升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了解气象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气象图表、分析气象数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感,培养防范气象灾害的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气象灾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过程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完成气象图表分析报告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和课后反思,评价学生对防范气象灾害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和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气候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讲解:介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气候类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讲解气象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严重性和防范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析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如台风、暴雨等,让学生观察气象图表,分析灾害成因、影响范围及防范措施;分组进行气象灾害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自我保护能力。
4. 总结归纳:回顾本课重点内容,强调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的关系及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气象灾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气象图表分析报告,分析一个典型的气候特征或气象灾害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3. 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内容,准备相关问题和思考。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我国的气候与主要的气象灾害【知识点分析】1.我国的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3.季风气候的影响(1)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2)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
在牧区,冬季的“雪暴”可能会冻死大量的牲畜,但北方作物生长时期长。
能够积累更多的营养。
冬季的大雪不但会冻死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且会像地毯一样保护庄家不受冻害。
因此有瑞雪兆丰年的农谚。
(3)我国南方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较短。
海南省就是利用其“暖冬”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丰富了人们冬季的菜篮子1.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大多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气候影响:(1)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这种气候特点是西部干旱地区的一项重要资源。
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就和该地日照时间特别长且昼夜温差大有关。
(2)干旱地区的生物有许多适应干燥、少雨环境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你知道仙人球的茎为什么那么粗、叶子为什么会演变成刺?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你能猜测它这样做的原因吗?三.寒潮、台风和洪水1.寒潮:大范围的强烈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的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
台风中心叫做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
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3.洪水: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第二章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1. 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包括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 掌握主要气象灾害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其对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提升学生对气候变化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类型及分布:学生需查阅资料,整理并总结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分析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2. 气象灾害认知:学生需了解并分析至少三种主要气象灾害(如暴雨、台风、沙尘暴等)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3. 案例分析:选择一次历史上的气象灾害事件,分析其成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在应对过程中所采取的举措。
4. 思考与感悟:学生需就我国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现状,以及其对未来的影响,进行思考并撰写感悟。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资料收集:学生应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气候类型和气象灾害的资料。
2. 整理归纳:学生需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清晰、有条理的笔记或报告。
3. 思考深度:在撰写感悟时,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深入思考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格式规范:作业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和提交,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内容的准确性:所写内容是否准确反映了我国的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的实际情况。
2. 资料的丰富性: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丰富,是否涵盖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多种气象灾害。
3. 思考的深度:学生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思考是否深入,是否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4. 格式的规范性:作业的排版、字迹等是否符合学校要求。
五、作业反馈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根据批改情况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对于优秀的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将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便其在下一次作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并提高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本节是在分析了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对气候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气候的一般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纬度有高有低,距海有近有远,加上地形高低错落,山脉重叠阻挡,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
我国季风气候类型多、分布广、特征典型、季节性强,干旱地区广,因此本节提出了怎样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的问题。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大气环境观和气候资源观,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各种气候的特点,难点是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及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并提高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4.1.2学时重点
重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各种气候的特点
4.1.3学时难点
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及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课题
一、复习提问季风的概念及季风的形成原因引入
根据季风能不能到达,我们将我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界线如何划分?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季风区范围太大,不便于研究,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划分。
怎么分?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选取几个城市来研究一下。
(选取广州、上海、哈尔滨)
这三个地方的共同点?区别?都在季风区,但纬度不同。
1、从气温和年降水量逐个分析三地的特点。
2、归纳共同点,分析不同点。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干燥) ;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3、得出结论:
季风气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提示:夏、冬季风的发源地)
季风气候这样的特点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利弊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四、学以致用
1、深圳和哈尔滨两城市相同的气候特点是()
A. 夏季高温,降水丰富
B.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C. 全年气温的季节变化都比较小
D. 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都很均匀
解答: A
2、海南岛“反季节蔬菜”的生产规模很大,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了这里的()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源条件
D.土壤条件.
解答: A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第七节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一、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2、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冬季:低温少雨
南方冬季气温比北方高,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