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语文高考新课标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含答案)

C.材料二指出,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但倘若方法得当,观察社会现象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D.材料二认为,社会研究者只有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关心被调查者,才不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萝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
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C.“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
材料二:
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参考答案

新课标Ⅱ答案1、B解析:A项二者的目的不同。
材料一是为了“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材料二中谈到深入了解农民的目的是证明“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这一观点。
C项“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错误,原文说的是“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
”D项依据材料二第六段“于是调查者逢着“秘密”和“撒谎”了。
其实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是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的反映”可知,不论社会研究者如何对待被研究者,都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
2、C解析:C项表述不合原文。
材料二第6段指出调查的结果不论是好是坏,都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他们不能不防。
3、B解析:B项材料二第三段,指出观察社会现象的困难因子,分析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者必须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的原因。
4、正确答案:①“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是带有威胁、欺骗、斗争的行为,加引号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类似做法的不认同,并凸显出科学的社会研究应该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尊重对方并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进行调查研究。
承接上文论述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充分合作”,“一同来分析大家的经验”。
②这些词语生动形象,举例生动贴切,与上段中的“秘密”和“撒谎”等字眼风格一致,形象阐明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的关系,便于理解。
语言平易,说理晓畅。
解析:分析文中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先要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然后分析词语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情感)。
此题设计巧妙:借分析词语的含义作用,考查费孝通论述文章的语言特点,与整本书阅读相关联。
5、正确答案:①材料一谈到的“客观”是指“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为论述“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这是侧重于解决问题的行为方法来说的。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原题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原题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正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禄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国答非选拜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一、概述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将包含文言文部分,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本文将对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翻译作出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语文考试。
二、文言文原文下面是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原文:「夫道者,可离也。
人情者,不可离也。
」三、文言文翻译对于上述文言文原文的翻译如下:「道理是可以摒弃的,但人情是无法割舍的。
」四、解读及分析1. 道和人情的关系文言文原文中提到了道和人情两个概念,通过对原文的翻译可以了解到,道可以被离弃,而人情却是不可离弃的。
这句话揭示了道和人情的不同性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道和人情的不同看法。
道在古代通常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人情则指人际关系和感情交流。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道和人情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
2.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用词,同时要使译文通顺易懂。
在这个例句中,翻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选用了恰当的表达方式,保持了原文的语气和意义,使译文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让考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
3. 考生备考建议对于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的文言文部分,考生需要在备考时重点关注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除了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外,还需要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以便顺利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五、结语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翻译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言文原文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高考梦想。
六、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语文素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3年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2.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2023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1试题分析

2023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1试题分析一、总体概述2023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1遵循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能力。
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既体现了基础性,又突出了创新性,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平台。
二、试题结构本次高考语文卷1共分为四个部分:阅读题、语言运用题、文言文阅读题和写作题。
各部分试题数量、分值及难度分布合理,既保证了试题的覆盖面,又突出了重点。
三、试题特点1.阅读题本次阅读题选取了不同文体的文本,包括现代文、古诗文等,既有文学类文本,也有实用类文本。
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如现代文阅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古诗文阅读题则要求学生理解诗句含义,鉴赏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1.语言运用题语言运用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
试题包括词语运用、病句修改、句子排序等类型,既有单项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达题。
这部分试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1.文言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传统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本次试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章,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语句,并回答问题。
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
1.写作题写作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也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题型。
本次写作题要求考生以“追逐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思考,构思新颖、有创意,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四、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根据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能够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意,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完成各个部分的试题。
2023年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语文高考新课标
2023语文高考新课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和更新。
2023年的语文高考新课标将为学生们带来哪些改变呢?本文将从教材内容、考试形式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材内容
新课标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将逐渐减少,而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将成为重点。
教材内容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涵盖更广泛的话题,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文学经典的选取也将更加多样化,既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名篇,也有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二、考试形式
新课标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填空、选择和简答题将逐渐减少,而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将成为重点。
阅读理解将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写作将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口语表达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此外,新课标还将引入听力考试,以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交流能力。
三、评价标准
新课标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传统的单一分数评价将逐渐减少,而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重点。
综合素质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
评价标准将更加灵活多样化,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起来,2023年语文高考新课标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将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我们期待着新课标的实施,相信它将为语文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