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大全

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大全一、引言测绘作为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对于保障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测绘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剖析,从质量管理的内涵、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测绘行业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全。
二、质量管理的内涵1.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制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
2.质量管理的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测绘成果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质量管理应始终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确保测绘成果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
(2)领导作用:领导层应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并通过各级管理人员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不仅是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
(4)过程方法:将测绘活动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实现质量目标。
(5)系统管理:将测绘质量管理体系视为一个整体,关注各过程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6)持续改进:不断寻求改进机会,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7)决策依据:质量管理决策应基于数据分析和事实,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1.质量方针和目标(1)质量方针:测绘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顾客需求,制定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管理的方向和原则。
(2)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可达性和时限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质量组织结构测绘企业应建立质量组织结构,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测绘企业应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明确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操作规程。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新标准)

Q/KH $$$$$$$$$$$$$$$$企业标准Q/ KHG 07.00-2013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依据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发布目录前言 (1)公司概况 (2)颁布令 (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4)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总则 (5)3。
1术语和定义 (5)3。
2职责 (7)3。
3计量法制要求 (7)3。
4技术能力要求 (7)4总要求 (8)5管理职责 (8)6 资源管理 (12)6.1人力资源 (12)6。
2信息资源 (14)6。
3物资资源 (16)6.4外部供方 (17)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17)7。
1计量确认 (17)7。
2测量过程 (18)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20)8体系分析和改进 (20)8.1总则 (20)8。
2审核和监视 (21)8。
3不合格控制 (22)8.4改进 (23)附录1公司行政组织机构图 (24)附录2 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25)附录3测量管理体系技术组织机构图 (26)附录4生产工艺流程图 (27)附录5测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28)附录6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更改记录 (30)前言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加强对测量管理的运作领导,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及CMS04—201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第一层纲领性文件,各项计量工作的管理均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也是对外提供计量保证的承诺性文件.为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的全面贯彻实施和有效运行,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遵守并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并有权利和义务及时提出手册中的不适宜处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手册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手册版本A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手册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手册CMS/M1―20XX年CMS02―20XX年20XX年―11-01发布20XX年―11-01执行20XX年-11-1发布20XX年-11-1执行目录1 适用范围2 参考文件3 定义4 认证依据5 方针和目标 5.1方针 5.2目标6对文件的管理 6.1 批准发布 6.2 手册的分发控制 6.3手册的更改控制7 认证基本条件8认证申请8.1确认认证范围8.2 申请9 审核策划9.1 审核准则9.2 审核的目的、范围和期限9.3 审核特性9.4 审核机构和人员9.5 审核实施10 管理记录11 认证结果评定和批准11.1判定不符合原则11.2批准认证的条件11.3审查和审定11.4认证批准12 颁发证书12.1 认证证书表述12.2证书发放13 保持认证的必要条件14 获得认证后的监督14.1 认证后监督的内容14.2 监督的频次14.3 监督的方式14.4 监督结果评价15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15.1认证标志15.2 认证标志的使用15.3认证证书15.4 认证证书的使用15.5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误用16 扩大认证范围17 认证的暂停、撤销和注销17.1 暂停认证的条件17.2 撤销认证的条件17.3 注销认证的条件18 重新认证19 认证要求更改20 保密21 责任22 纠纷23内部审核24 费用26 认证中心组织机构及其职权26.1 认证中心总部及其职权26.2非法人认证分支机构及其职权26.3审定委员会及其职权27 附则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它对增强顾客满意,实现组织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并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确保具有与组织的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检测能力,并管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产生的、影响组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
施工测量技术管理标准化手册

施工测量技术标准化管理手册目录刖百 (3)第一章体系管理 (5)1测量中心 (5)1.1岗位职责 (5)1.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6)1.3制度体系 (10)2项目部 (13)2.1项目部测量职责 (13)2.2仪器的配置和调配 (15)2.3建立仪器使用档案 (16)2.4仪器的校准和计量检定 (16)2.5仪器的安全操作 (17)第二章控制测量 (20)1总体控制 (20)1.1平面控制 (20)1.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22)2局部控制 (22)2.1钢结构地脚锚栓、预埋件测量 (22)2.2钢柱测量 (24)3.3钢梁测量 (26)第三章施工放样 (27)1内业管理 (27)1.1测量内业工作管理 (27)2外业管理 (28)2.1测量外业工作管理 (28)第四章变形监测管理 (29)1变形监测 (29)2测量成果整理 (32)第五章测量资料 (33)1目的 (33)2适用范围 (33)3编制依据 (33)4测量技术资料管理 (33)5施工测量技术资料的编制 (34)6测量技术资料归档保存 (38)第六章附录 (39)1控制点埋石图及标志 (39)1.1一般控制点 (39)1.2强制对中控制点 (40)1.3配件样式 (41)1.4控制点效果图 (42)2记录 (43)2.1监视和测量设备登记台账(QG/SBCKJ12-2021/F02-1) (43)3.2监视和测量设备周检年计划(QG/SBCKJ12-2021/F02-2) (44)4.3监视和测量设备调拨报告单(QG/SBCKJ12-2021/F02-3) (45)5.4监视和测量设备封存单(QG/SBCKJ12-2021/F02-4) (46)6.5监视和测量设备报废申请单(QG/SBCKJ12-2021/F02-5) (47)7.6监视和测量设备分类管理明细目录(QG/SBCKJ12-2021/F02-6) (48)8.7测量仪器维修登记表 (50)9.8控制点巡查记录表 (51)10 (9)水准仪i角检验记录表 (52)11 (1)0全站仪自检记录表 (53)12 (1)1测量人员台账 (56)13 (1)2测量人员证书台账 (57)14 (1)3仪器操作规程 (58)前百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必要而重要的手段。
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2. 工程测量工作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参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二、组织管理1. 公司设立专门的测量部门,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2. 测量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工程测量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测量结果负责。
3. 测量部门应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测量人员和设备。
三、测量准备1. 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的精度符合要求。
2.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3. 测量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了解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四、测量实施1. 测量工作应在稳定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避免恶劣天气影响测量结果。
2. 严格按照测量方案执行,确保数据采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4.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并由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签字。
五、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原始数据、处理方法和最终结果。
3. 对于异常数据,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重新测量或调整。
六、质量控制1. 测量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
2. 对于重大工程或复杂工程,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测量成果的审核。
3. 发现测量错误或偏差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并分析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七、安全管理1. 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
2. 在高空或其他危险区域进行测量时,应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
3. 测量设备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或丢失。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测量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3. 本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工程测量工作管理制度内容

工程测量工作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测量工作,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保障工程施工进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工程测量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验收等过程,适用于所有工程测量工作人员。
第三条工程测量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精细、严谨”的原则,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公司设立工程测量部,负责组织、指导公司各项目的测量工作。
第五条工程测量部设立测量组,每个项目设立一个测量小组,负责具体测量工作。
第六条测量组应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测量资格证书。
第七条测量组根据项目情况,可配备测量仪器设备及其他必需设备。
第八条测量组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升测量技术水平。
第三章工作要求第九条工程测量工作应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每一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条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测量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一条测量组应做好数据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二条测量组应按照项目要求,及时完成测量工作,确保施工进度的正常推进。
第十三条测量组应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第四章质量保障第十四条测量工作应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定进行,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测量工作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协商解决措施。
第十六条测量工作完成后应进行内部验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七条工程测量数据的归档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工作监督第十八条公司领导对测量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九条项目负责人对测量工作进行监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十条公司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测量工作进行评审,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六章引导措施第二十一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工程测量工作的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提升测量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有限公司ZDB/M-2010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第A/0版分发号:持有者:部门: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发布日期:2010年02月16日实施日期:2010年02月26日本手册依据GB/T19022 —2003 idt £010012:2003 编制****有限公司在强化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对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测量的要求,它对增强顾客满意、实现公司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为此公司决定按照GB/T 19022 —2003 / £0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CMS-20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建立本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简称测量体系)。
2010 年2月公司成立了以管理者代表为组长,由品管部、技术部、设备部、生产部、销售部、经营部、综合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测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测量体系的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职能的策划和资源的配置,组织专门人员编制并形成了《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简称《测量手册》),相关的《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简称《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测量手册》从总体上描述了本公司的测量体系,协调相关程序文件的编制,是公司测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测量人员的行为准则,具有唯一性。
体系所有的文件和记录可作为对本公司员工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依据,以及公司接受顾客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的依据。
本手册所说的测量过程,不是泛指对体系运行结果的测量,而是指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是支持公司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
本手册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相协调、相互兼容,其规定的内容是质量手册中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要求的细化、补充和完善。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全套程序文件ISO10012-2003

程序文件页次Page 21 of 1409目的控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更改等过程,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符合标准要求并得到有效控制。
1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所有文件的控制。
11术语和定义3.1文件(成文信息):指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媒介可以是纸张,磁性的、电子的、光学的计算机盘片,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3.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以下简称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可以起到沟通意图、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作用。
12职责和权限4.1企业管理部负责B层次以上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4.2各有关部门负责各自使用的文件的管理。
13程序要求5.1 文件的分类5.1.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可以分为:A层次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简称《综合管理体系手册》,含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方针、目标);B层次文件:程序文件,具体见《XXXX综合管理体系文件策划表》;C层次文件:为确保对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要的文件,包括记录。
例如:质量计划,其它程序文件和相关规程、规定、制度、作业指导书等,包括策划和运行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
5.2文件的编写与审批5.2.1《管理体系手册》由企业管理部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5.2.2三个标准要求的程序文件由企业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有关部门会签,主管副总审核,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批准。
5.2.3其它程序文件和相关规程、规定、制度等由主管部门编写,部门领导审核,主管副总批准。
5.2.4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按职能分工,由设备部(机械设备、工程、电器、仪表)、生产运行部(生产工艺、余热发电)、技术品质部(过程及产品检验)、安全环保部(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手册更改记录前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对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测量的要求,它对增强顾客满意、实现公司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为此公司按照GB/T 19022—2003 /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CMS-2006《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建立本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简称测量体系)。
2013年公司成立了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测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测量体系的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职能的策划和资源的配置,组织专门人员编制并形成了《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简称《测量手册》),相关的《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简称《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测量手册》从总体上描述了本公司的测量体系,协调相关程序文件的编制,是公司测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测量人员的行为准则,具有唯一性。
体系所有的文件和记录可作为对本公司员工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依据,以及公司接受顾客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的依据.本手册所说的测量过程,不是泛指对体系运行结果的测量,而是指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是支持公司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
本手册和公司管理体系的手册相协调、相互兼容,其规定的内容是体系手册中7。
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要求的细化、补充和完善。
本手册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在建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考虑到在GB/T 19022—2003 /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提出的确认要求涵盖了测量管理体系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确认规范的要求,本手册将按照该规范编写管理手册.公司质保部是本手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手册的编制、修订、发放并监督执行,按《文件控制》程序予以控制。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建立和有效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强化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管理,并通过为公司的生产加工过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提高产品的检测水平和质量层次,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质量、计量和其他管理活动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经最高管理者决定现任命公司质保部部长孙承南为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如下: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计量的法律、法规,主持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使体系真正溶入到ISO9001管理体系中。
2、决定测量管理体系负责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计量职责;3、审核测量管理体系总质量目标和各部门的质量分目标;4、负责审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5、及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负责策划内部审核;6、就有关测量管理体系事项代表公司与顾客、供方、认证机构联络;7、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内部审核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总经理:2013年02月01日公司简介XXXX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压电器组件制造的科技型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占地25万平方米(380亩),总注册资本2。
3亿元,员工500多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100多人。
共有四个厂区,总厂区位于南京市内的迈皋桥创业园.已通过SGS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ISO18001认证和俄罗斯GOST认证及GOST计量认证、美国UL、CSA认证,同时进行了国外ABB、Siemens等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认证。
公司产品有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高压电瓷和铜、铝铸造加工四大类,基本上为国内所有大型变压器和高压开关厂配套,产品也出口到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是ABB、Siemens、Alstom等公司在中国采购同类产品最重要的供应商。
公司有一支专业的高电压技术人员队伍,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改进及专业设备制造能力,拥有二十多项国家专利。
一流的技术,诚信的品质,用心的服务以及有显著竞争力的价格,使得我司没有丢失任何和我们合作过的用户,得到了所有合作伙伴的好评.我们的目标:诚实、勤奋工作,将公司打造成为同类产品中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最具有竞争力的组件供应商。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迈进路6号电话:025—84031518电传:025-********邮编:210028网址:E-mail:njzhida@vip.sina。
com.总经理:虞育号颁布令为了确保具有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相适应的检测能力,给顾客、供方、审核监督部门及本公司员工提供一个从总体描述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按照GB/T 19022—2003 /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CMS-2006《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和测量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编制本《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手册明确规定了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职能、对各过程的控制要求、管理评审及手册的管理。
本手册是XXXX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是公司测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测量人员行为的准则,体现了公司对顾客的承诺。
本手册符合GB/T 19022—2003 / ISO 10012 :2003 标准和CMS-2006规范的要求及公司实际情况,现予以批准颁布,即日起予以实施。
公司全体员工都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手册中的各项规定,确保公司测量目标的实现,并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要求。
总经理:2013年02月01日1.范围1。
1 总则本手册依据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CMS—2006《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和测量法律法规的要求,规定了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和控制的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作为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需要证实其具有能力满足顾客、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法律法规的测量要求时,可应用本手册.顾客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审核可参照本手册。
1。
2 应用a)向顾客及有关方面证实本公司具有已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在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能源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等方面有能力持续稳定地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
b)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生产测量过程的管理和公司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c)本体系所包括的测量设备测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可完全和充分满足ISO 9001:2008标准7。
6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的所有条款规定的要求,并且成为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引用标准在制定本手册时,引用并参考了下列标准或规范的条文内容:GB/T 19022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CMS -2006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JJF 105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71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33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3.术语和定义本手册采用GB/T 19000和VIM:1993中给出的和下述的术语及其定义。
3.1测量管理体系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3.2测量过程measurement process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
3 测量设备measuring equipment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
4 计量特性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3。
5 计量确认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3.6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4。
总要求4.1法制要求4。
1.1 总则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 .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以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4。
1。
2 计量单位本公司从事下列活动时,严格使用国家法定测量单位:a)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国家规定应使用法定测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对必须使用非法定测量单位的由质保部向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并出具法定测量单位——非法定测量单位对照表。
4。
1。
3 计量人员从事测量检定或校准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1。
4 计量标准本公司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 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4.1.5 强制检定本公司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测量器具,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4.1。
6 特定要求4。
1.6.1本公司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4.1.6.2 本公司从事零售商品销售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4。
2 技术能力要求4.2。
1 总则本公司所具备的计量管理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公司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4。
2。
2 检测能力计量管理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a)质量管理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b)环境管理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要求;d)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
4。
2。
3 检测水平计量管理水平应该与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相适应,必要时应:a)采用先进的测量管理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测量管理的要求。
b)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测量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数据。
4.3 质量管理要求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到顾客,特别是顾客的测量要求,遵循国家的测量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公司测量工作的实际,可确保满足顾客规定的测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