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一、奶牛的健康优先
1、围产期的管理目标 健康的新产母牛是牧场的根本 围产期饲养管理不好造成: 1).母牛的发病率增高 2).母牛的淘汰数增加 3).母牛的奶产量下降 4).母牛的受胎率降低 5).牧场的经济效益差
2、围产期管理目标 1).复原乳腺,避免新的乳腺炎感染,并在产犊前使乳房再生 2).提供未出生犊牛的营养需要。 3).调整母牛的体况。 4).促进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发生。 5).促进瘤胃细菌和乳头状突起的生长 6).减少代谢疾病。
□多喂优质干草,最好在运动场中自由采食。青贮水分 不要过高,否则应限量。 □多喂精料,提高饲料能量浓度,必要时可在精料中加 入保护性脂肪。日粮精粗比例可达50∶50-60∶40。 □为防止高精料日粮可能造成的瘤胃pH下降,可在日粮 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和氧化镁。
□增加饲喂次数,由一般的每日3次增加到 每日4-5次。
五、围产期疾病的防治
1、发生在围产期的主要疾病: 1) 、妊娠浮肿 2) 、难产 3) 、子宫脱 4)、胎衣不下与子宫疾病 5 )、产后败血症 6)、生产瘫痪 7) 、瘤胃酸中毒 8)、真胃移位 9)、酮病 10)、肢蹄病 11)、乳腺炎
六.奶牛产后子宫护理
• • • • 1 2 3 4 产后20天 产后40天 产后60天 产后第一次发情
谢谢大家
• 上医治未病 • 中医治欲病 • 下医治已病 • <<皇帝内经>>
4、围产期各阶段小结: 阶段一:干好奶 乳腺炎治疗 体况评分 驱虫
阶段二:保胎护胎 提膘 试喂高能料 提高食欲 做好产犊准备
阶段三:安全产犊 子宫复旧 饲养得当 精粗搭配 阶段四:不过早催奶 降低能量负平衡影响 准备开配
三、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接产准备
接产的准备包括:
➢ 母牛分娩应在专门的产房进行,产房应环境安静,便于消毒和接产操 作 ,地面应防滑。
➢ 准备好接产、助产用具及药品,包括消毒液、助产绳、医用剪刀,开 膣 器、调滑液等,用具要充分消毒。
出现,做好接产准备。 ➢ 2.母牛临产前一周会发生乳房膨胀、水肿,如果情况严重应减少糟粕料的供
给; ➢ 3.临产前2~3d日粮中适量添加麦麸以增加饲料的轻泻性,防止便秘。 ➢ 4.日粮中适当补充维生素A、D、E和微量元素,对产后子宫 的恢复,提高
产后配种受胎率,降低乳房炎发病率,提高产奶量具有良好作用。 ➢ 5.低钙饲养。
5.如果母子安全受到威胁,仅在不得已时才舍子保母。
二、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 1.母牛产后应立即挤初乳饲喂犊牛,但由于母牛乳房水肿尚未恢复,体力较弱,第 一 天只挤出够犊牛吃的奶量即可,第二天挤出乳房内奶的1/3,第三天挤出1/2, 从第 四天起可全部挤完。每次挤奶前应对乳房进行热敷和轻度按摩。
➢ 2.注意母牛外阴部的消毒和环境的清洁干燥,防止产褥疾病的发生。 ➢ 3.加强母牛产后的监护,尤为注意胎衣的排出与否及完整程度,以便及时处理。 ➢ 4.夏季注意产房的通风与降温,冬季注意产房的保温与换气。 ➢ 5.对母牛的接产与助产十分重要,如果此工作做得好,胎儿可顺利产出,母子平安,
➢ 接产人员应昼夜值班,并与兽医取得联系。
(二)分娩预兆:
母牛产犊的过程叫分娩,分娩前母牛的生理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称之为分娩预兆。
行为变化:表现极为不安,频频排尿,但尿量不多,食欲减弱或停止采食。 乳房变化:体积膨大,乳腺充实,乳头膨胀。产前几天可以从乳头内挤出粘稠、 淡黄的液体。如能挤出白色的初乳时,母牛将1—2天内分娩。 外阴部变化:产前一周,阴唇开始肿大,充实。当有蛋清样透明粘液呈线性流 出时将在一周内产犊或1—2日内产犊。 骨盆变化:骨盆韧带软化,臀部塌陷,分娩前1—2天骨盆韧带已充分软化,尾 根两侧明显塌陷。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的方法

瘤 胃脂 肪 的添 加 , 建议 添加 太 多 , 不 围产前 期 限 制 在 8 ~0 5 1 0克/ 日( 产后期 限 制 2 0克/ t, 头/ 围 0 头/ 调 3
离 产 房后 逐 渐 添 加 到 4 0克/ 以上牧 场 ) 围产 前期 日粮 中还 可添 加 甜 ;
菜 粕 05千克/ 日、 豆皮 05 1 . 头/ 大 .~ . 克/ 1 全 O千 头/ 3、
几 乎 所 有 奶 牛在 产 后 最初 几 天 内都 会 有 经 历 血 钙 浓 度 降低 过程 . 低血 钙是 多 种代 谢 疾病 发病 的直接 原 因或诱 因 , 易诱 发酮 病 、 胎衣 不下 、 乳房 炎等 疾 病
主 要 生理 变 化 , 胃微 生 物 菌 群 变化 ; 量 负 瘤 能
和免疫 功 能抑制 。 低血 钙和 能量 负平 衡都 会加 剧 而 免疫力 继 续下 降 ,包括 降低 嗜 中性 粒 细胞 功能 , 降 低 淋 巴细胞 增殖 的数 量 , 少抗 体数 量 和浆 细胞 的 减 产生 。能 量 负平 衡 是 降低 免 疫 功能 的主要 因素 之
胃乳头 状 突起生 长 的主 要 物质 , 以导 致瘤 胃乳头 所
状 突 起 的 萎缩 和 瘤 胃黏膜 吸收 挥 发性 脂 肪 酸 能力
的长 期缺 乏对 免疫 功能 都会 产生影 响 。 这几种 相互 关联 的发 病诱 因 . 终往 往会 给奶 牛产 后生 产性 能 最
下 降 。 牛在 干奶 期前 7周 瘤 胃要减 少 5 %的吸 收 奶 0 面 积 ( i sn等 ,9 5 , 重 新 饲 喂 精 料 后 乳 头 状 Dr e k 1 8 )而
一
平衡 、 血钙 、 疫力 下 降 。 低 免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围产期是指奶牛产犊前后的各15天之内的一段时间。
由于奶牛这一个月的特殊生理状况,使这一时期成了奶牛饲养管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
因此,加强该阶段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的发病率和死淘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显著地增加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合理配制日粮,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增加粗饲料进食量是围产期降低真胃移位、瘤胃酸中毒和前胃迟缓等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选择适口性好的粗饲料如优质长干草等,采用少量勤添的饲喂方法全天给饲,夜间的补饲能够明显地增加母牛的粗饲料进食量,而这一点又往往易被养牛场所忽视。
每次饲喂后饲槽中应有10%以上的粗饲料剩余,这样有利于奶牛达到最大粗饲料进食量。
另外温度适宜的充足饮水能够有效地增加奶牛采食量,保证奶牛在此时期随时都能喝到新鲜清洁的饮水,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不出现乳房水肿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食盐给量,能够增加奶牛的水料进食量。
有资料表明,饲料中添加糖、铬、酵母培养物,能增加奶牛干物质进食量。
产前一周将日粮钙水平由占日粮干物质的0.6%降为0.2%,产后立即将其恢复为0.6%,有利于降低奶牛产后瘫痪病的发生。
产后初乳不能较早挤干,也是预防母牛产后瘫痪的一项重要内容。
饲喂维生素A或胡萝卜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胎衣滞留的发病率。
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应降低或者撤销其日粮中的食盐,直到水肿消失。
产犊后马上给母牛饮盐钙水或红糖麸皮水,有利于母牛的体力恢复和胎衣的排出。
在日粮配制上要注意提高饲料浓度,如添加过瘤胃蛋白和脂肪。
这样可以减缓母牛大量动用体脂,从而降低酮病的发病率。
2.用引导法饲喂,减缓营养负平衡。
引导法是美国较为流行的奶牛饲喂方法,尤其适用于高产奶牛。
该法能够在母牛最需要营养时刻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减缓营养负平衡,从而引导母牛较早地达到产奶高峰并使其得以较长时期地维持。
引导饲养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母牛酮病的发生,而且还会使奶牛在泌乳后期能够较快地恢复体况,这要比干奶期时恢复体况经济有效。
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 奶牛养殖

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奶牛养殖围产期一般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4天,其中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也称为干奶后期,后两周为围产后期也叫泌乳初期。
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懂围产期奶牛的需要,与产奶时喂法相同,缺乏必要的调整和变化,造成了一系列疾病和经济损失。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1、围产后期奶牛的生理变化奶牛进入围产后期,随着分娩产犊到泌乳,生理状态以及内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奶牛从妊娠末期进入泌乳早期,血浆胰岛素的水平下降,而生长激素的水平升高,奶牛在分娩时这两种激素的水平发生着急剧的波动。
奶牛妊娠末期,血浆中甲状腺素的浓度逐渐的升高,在分娩时则下降50%左右,分娩结束后又开始上升,而血浆中雌激素的水平在妊娠末期有所提高,但是在分娩结束后则会立即下降。
并且,奶牛在妊娠末期采食量减少,这些都会对奶牛的代谢造成影响,使得奶牛不得不动用体脂来维持泌乳的需求,从而发生能量负平衡。
2、围产后期奶牛的饲养奶牛在产后以饲喂粗饲料为主,但是要提供优质且易于消化的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精料也要换成泌乳期饲料,并且要根据奶牛的采食量、泌乳水平、乳房的状况来调整饲喂量。
奶牛在围产期日粮的变化较大,在分娩后先以粗饲料为主,然后冉逐渐的过渡到精饲料,凶围产后期奶牛的食欲较差,并且瘤胃微生物和瘤胃乳头生长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来适应饲料的变化,凶此阶段饲养奶牛要注意提供营养浓度高、适口性好的优质日粮,注意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应少于18%,以确保奶牛瘤胃的健康。
随着奶牛食欲恢复,采食量增加,产奶量提高,也要逐渐的增加饲喂量。
围产后期奶牛日粮中营养要均衡,尽量做到氮平衡及精粗比例适宜,同时也要注意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供应,一般要求该阶段每千克日粮中干物质含钙0.6%,磷为0. 3%,粗、精饲料比为60:40,粗蛋白为17%,粗纤维含量不应少于18%。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奶牛现在在我国的养殖面积是比较大的,在养殖奶牛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来合理的调整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不同的生长时期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其中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奶牛围产期该怎么管理呢?下面专业人士就为大家带来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1、调整饲喂方法奶牛在进入围产期之后,要注意控制好精饲与粗饲的平衡。
精饲的饲喂量要控制在4kg/天左右,不过也还是要根据奶牛的实际生长情况而定。
不可饲喂过多,思维过多不仅会提高养殖成本,还会导致奶牛出现难产等各种不良现象。
然后在奶牛产前半个月左右时,要降低食盐的投喂量,保证尽快恢复奶牛产后的食欲。
并且我们还要注意降低钙元素的含量,促进奶牛的血液循环,避免出现产后麻痹现象。
2、加强管理在围产期,有条件的养殖户要做好产房的建设工作,保证有一个干燥不潮湿、通透性强且安静的产房帮助奶牛生产。
在奶牛生产前要注意让奶牛适当运动,尽量让奶牛自然分娩,如果需要人工助产的话,那么在助产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
在产后要对奶牛饲喂一些温热的红糖水,然后让奶牛多站立,排出奶牛产后出现的恶露。
3、产后饲喂奶牛在产后的两天时间内,要适当改变饲料,以玉米面等容易消化的精饲为主,配合适量的青草。
如果奶牛出现胎衣不下现象的话,那么要对奶牛进行全身治疗,处理子宫,防止出现并发症,影响奶牛的生长。
然后我们要做好产后观察工作,避免奶牛出现消化道疾病,影响奶牛产奶。
并且要为奶牛在产后两个月的配种工作做好准备,提高繁殖率。
4、控制挤奶在奶牛产后的挤奶工作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体质恢复与产奶量。
因此一定要科学控制好挤奶量,通常在奶牛产仔后的第一天,挤奶量应在平常的1/3左右。
然后在第二天开始便可适当提高挤奶量,当奶牛的泌乳量与消化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后,便可恢复到正产挤奶量。
一般奶牛在产后4天左右,便可恢复正常。
控制好挤奶量能够减少乳热症的发病率,提高奶量与质量。
以上就是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方法的简单介绍了。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方法

也 要 降 低 与 脂 肪 代 谢 有 关 的代 谢 紊 乱 的 出 现 。N R C建 议 围产 前期 青 年 母 牛
与 成 年 奶 牛 日 粮 能 量 浓 度 为 1 . 6 2 Mc a l N E L / k g D M。 为 了 一致 , 尤 其 是 可 能 发 生 适 口性 问 题 的 饲 料 。如 过 瘤 胃脂肪 等一些 添加 剂 的渐 渐增 加 , 来 降 低 产 后 日粮 结 构 变 化 对 奶 牛 出 现 的 应 激。 1 . 2蛋 白 水 平 粗 蛋 白 水 平 调 整 为 1 2 %一 1 5 % .并 提 高 瘤 胃 非 降 解 蛋 白
性 阳 离 子 ,一 方 面 可 增 加 日粮 D C A D 值, 极易引发低血 钙 , 另 一 方 面 也 将 极 大 提 高 产 后 乳 房 水 肿 的 发病 率 。 1 . 5围 产 前 期 管 理 控 制 饲 料 突 变
涤 纤 维( N D F ) 含量为 2 8 %一 3 3 %, 并 确 保 有足 够 的有效 长纤 维 f 大于 2 . 6厘 米) 。要 每 日饲 喂 2 ~ 4公 斤 优 质 长 干 草 f 苜蓿为佳) , 以保 证 瘤 胃健 康 功 能 和 充 盈状态 。 添 加 缓 冲剂 , 以稳定瘤 胃 P H, 提高 D M I 。 通 常 氧 化 镁 与 小 苏 打 放 一 起 使 用 , 比例 为 2 ~ 3份 小 苏 打 对 1 份 氧 化镁 , 小苏打添加量 为 0 . 7 5 %D MI
加。 添加量为 1 2 0 ~ 2 2 5克 。丙 二 醇 : 血 糖来源 , 推动胰岛素反 应 , 减 少 脂 肪 代 谢。 用 来 治 疗 与预 防酮 病 。 通 常 在 分娩 前后一周添加 . 添加 量为 2 3 0 ~ 4 5 0克 。 烟酸 : 提 升能 量平衡 , 控制 酮病 , 推 动 瘤 胃微 生 物 生 长 。 通 常 围产 前 期 添 加 6克 , 围产 后 期 添 加 1 2克 , 体 况 评 分 低 于 1 . 5 ~ 2的 瘦 牛 通 常 不 推 荐 使 用 烟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王永进(临沂市兰山区畜牧兽医技术中心 276002)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后1个月的时间,此期是奶牛饲养中的关键时刻,也是奶牛最容易发病的时期,约有80%的奶牛病发生在此期。
所以奶牛围产期的管理十分重要。
1 产前驱虫,补硒怀孕后期胎儿发育成形,选用安全性较高的驱虫药——肝虫净,在产前60 d颈部肌肉注射,可有效驱杀肝片吸虫、绦虫、线虫等。
另外由于我省是个土壤贫硒地区,饲料中的硒元素远远不能满足奶牛需要。
特别是妊娠奶牛的营养需要,故在平时日粮中要添加亚硒酸钠维E粉。
产前40 d和20 d 肌注2次亚硒酸钠Ve,40 ml/次,可有效预防产后胎衣不下和繁殖机能障碍等。
另外,为了弥补奶牛微量元素缺乏,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满足生理生长需要,可在运动场放置“舔砖”让牛舔食。
2 合理搭配日粮精料组成最好选用专门生产的奶牛预混料、浓缩料,并注意保证质量。
产前精料喂量应限制,掌握在2~3 kg为宜,视粗饲料质量及奶牛膘情灵活掌握。
此期日粮组成采用低钙低盐饲养,防止产后缺钙及乳房水肿的发生。
产后要迅速增加钙的含量,可肌注葡萄糖酸钙或口服钙制剂。
奶牛产后喂多少的问题一直是我们不断在摸索的事情,有“挑战饲养法”和“双轨饲养法”等。
不管什么法,粗饲料的充足供应是大前提,所以产后一定要供给优质易消化的粗饲料。
精饲料在产后5 d内最好保持产前水平,以后增加0.5~1 kg/d,直至奶料比达到2.7∶1。
但精料最好不要超过10 kg,粗饲料干物质不能低于精饲料的量,以防瘤胃酸中毒,诱发蹄叶炎。
3 强化母体保健奶牛产后机体较弱,立即肌注缩宫素100 U。
采用补糖补钙疗法,防止酮病发后(20%葡萄糖酸钙500 ml、50%糖500 ml、小苏打500 ml、五行针剂20 ml、连用3 d)。
母牛产后立即饮热麦皮汤(麦皮2 kg,盐100 g、骨粉或磷酸氢钙100 g、温热水15 kg)。
严禁饮冷水,每天定时饮温热水,坚持夏季3 d,冬季5 d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摘要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分别介绍了奶牛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饲养与管理,以期为奶牛饲养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
奶牛临产前的3周(围产前期)和产后2~3周(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称为围产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犊前15d至产犊后15d。
奶牛在这30d中要经历干奶期、分娩期、泌乳期。
因此,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
1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1.1围产前期的饲养
①能量。
围产前期采食量下降,为防止能量负平衡,应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但最主要还是保持采食量。
②蛋白质。
提高产前母牛氨基酸营养水平会影响内分泌和产奶性能。
蛋白质水平应调整为12%~15%,并增加瘤胃非降角蛋白的含量。
提高围产前期日粮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乳蛋白产量和百分比,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的发生。
③精料。
提高日粮水平,分娩前21d开始逐渐增加精料,在原干奶期的基础上按日增加0.4~0.5kg的精料水平,但最高饲喂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0%~1.2%,直至临产前精料饲喂量达到5.5~6.5kg。
精料的饲喂,不仅要根据母牛膘情和食欲来调整喂量,不同时期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勿使催奶过急过快。
④阴离子盐。
对产前15d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喂养,奶牛日粮中的钙含量减至平时的1/3~1/2,精粗饲料比控制在30∶70,钙磷比为1∶1。
临产前2~3d日粮中应适当增加麸皮,防止便秘。
补充硫酸美、氯化铵、氯化钙等阴离子盐,可降低血液pH值,提高钙利用率,也可降低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能提高高产奶牛高峰期产奶量和乳脂率。
⑤纤维素。
应多喂优质干草以促进瘤胃及其微生物区系功能的发挥,防止真胃移位,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⑥维生素。
粗饲料的品质要新鲜、质好,可选易消化的干草和青贮饲草等,并适当补充V A、VD、VE及微量元素。
VE和硒有利于提高动物的免疫性能,也能减少乳腺炎的发病率。
⑦食盐。
食盐饲喂量应当由原来的1.5%降至0.5%以下,利于母牛产后食欲恢复。
1.2围产前期的管理
①提供舒适环境,保持牛床清洁,减少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②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及冷冻饲料,提供足量的清洁饮水。
③母牛临产前1周左右会发生乳房
水肿以及乳房炎。
若水肿严重,可适当减少糟粕料、多汁料,一般情况下只要乳房不过硬仍可照喂。
④适当增加奶牛产前运动,防止产后瘫痪,为分娩做好准备。
⑤注意观察分娩牛只,如需助产,一定要严格消毒,遵循助产原则。
2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2.1围产后期的饲养
①产后的母牛要有安静的休息环境,补充水分,必要时喂饮温热红糖水等,促进体质恢复和胎衣排出。
②在产后1~2d时间内,让牛以自由采食为主,提供足够的优质干草,粗饲料要新鲜,以促进牛多吃粗饲料,饲喂玉米面、麸皮等易消化的精料。
精料的饲喂量可按干奶期的标准饲喂,以3~5kg/d为宜,但具体用量还应按奶牛实际情况而定,最大饲喂量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
③分娩后7~15d内开始恢复正常,奶牛产后2~3周如食欲正常,乳房水肿消失,日粮可达到泌乳牛的给料标准。
一般前2周精料添加速度为0.5kg/d左右。
④初产奶牛由于采食量不高,且体内蛋白质的能力有限,因此提高日粮蛋白质浓度很重要,含量应达18%~19%;应采用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7%左右,钙∶磷为1.5∶1.0。
⑤能量摄入最大化,可减小体重损失,防止酮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2.2围产后期的管理
①及时观察子宫排出物的气味与物理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检测粪便,如果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不正常现象,则说明瘤胃功能不正常,应适当减少精料,增加粗纤维的采食量。
②加强监护,观察胎衣的排出与否以及其完整程度,以便于及时处置和治疗。
对胎衣不下的奶牛,可结合奶牛全身治疗进行子宫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尽量减少消化道代谢疾病的发生几率,做到多产奶、少生病,为产后60d配种做好充足的准备。
注意通风和防暑防寒。
③由于母牛分娩后体力消耗很大,因此前2d不应急于大量挤奶,第1天挤够犊牛2~3次的用量(2kg/次),第2天挤1/3,第3天挤1/2,第4天可以完全挤干净。
在挤奶前应热敷和轻度按摩乳房,有利于乳房的血液循环。
能够有效防止奶牛乳热症的发生,促进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的提高。
④应加强外阴部的消毒和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产后感染。
⑤增加运动量,减少奶牛乳房水肿的发生。
3参考文献
[1] 李明江.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新理念[J].北方牧业(奶牛),2006(2):
30-31.
[2] 王德香,王德淑,王洪宝,等.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07,3(12):79-80.
[3] 王永进.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J].山东畜牧兽医,2005(5):6.
[4] 余祝南,李泽锋.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J].四川畜牧兽医,2006,33(9):37-38.
[5] 洪学.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J].四川畜牧兽医,2002,29(11):51.
[6] 张善芝,苏洪刚,韩金玉,等.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