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合集下载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进行泌乳和确保良好健康、繁殖状况的关键锲机。

那么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1 围产前期产前阶段仍然以粗饲料为主,干草12-13千克,青贮不超过6千克,以后逐渐减少到粗料10千克。

精料在每日3千克的基础上每隔2天增加0.5千克,至产前第4天达到5千克。

另外,围产前期要适量补给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乳热症和胎衣不下,产前一周要减少食盐和钙的饲喂量,预防乳房水肿和高钙诱发乳热症。

2 围产后期母牛分娩前3天进入分娩舍,分娩舍要清洁干燥,地面铺好褥草。

当母牛出现临产征兆时,先用温水把母牛后躯部分清洗干净,再用高锰酸钾清洗消毒、擦干。

一旦发现难产要及时请专业兽医处理。

母牛分娩后要尽快给它饮用水温30-37摄氏度的温热、足量的麸皮盐水。

麸皮盐水的配制方法如下:麸皮1-2千克、盐100-150克,温水10千克左右,充分稀释、溶解。

分娩后1-3天,投给大量优质干草,让奶牛自由采食,没有条件的可以按青贮10-15千克、干草2-3千克投喂,并且适量添加块根和糟渣。

精料每天喂3-4千克,以后逐渐增加,要注意按比例补足钙、磷等矿物质饲料。

分娩4天后根据奶牛食欲情况适当增加精、粗饲料的喂量,分娩后要加强对乳房的热敷和按摩,促进消肿。

3 围产期的注意事项围产前期的日粮干物质应该占奶牛体重的2.5%-3%,每千克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占13%,钙0.2%,磷0.3%。

分娩后立即改为钙0.6%,磷0.3%,精料和粗料比为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3%。

奶牛围产期必须精心饲养,分娩前2周可以逐渐增加精料,但最大饲喂量不能超过奶牛体重的1%。

分娩后第1-2天应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如玉米、麸皮等,并适当增加钙在日粮中的水平,自由采食优质饲草,适当控制食盐喂量,特别不能用凉水饮牛。

分娩后第3-4天起,可以逐渐增喂精料,每天增喂量为0.5-0.8千克,青贮、块根喂量必须控制。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对母牛以后的泌乳和繁殖性能均无不良影响。如果此工作做得不好,胎儿和母牛 均 会有生命危险,造成产道、子宫炎症或损伤,影响产奶和以后的繁殖性能,应 予充 分重视。
(一)接产准备
接产的准备包括:
➢ 母牛分娩应在专门的产房进行,产房应环境安静,便于消毒和接产操 作 ,地面应防滑。
➢ 准备好接产、助产用具及药品,包括消毒液、助产绳、医用剪刀,开 膣 器、调滑液等,用具要充分消毒。
出现,做好接产准备。 ➢ 2.母牛临产前一周会发生乳房膨胀、水肿,如果情况严重应减少糟粕料的供
给; ➢ 3.临产前2~3d日粮中适量添加麦麸以增加饲料的轻泻性,防止便秘。 ➢ 4.日粮中适当补充维生素A、D、E和微量元素,对产后子宫 的恢复,提高
产后配种受胎率,降低乳房炎发病率,提高产奶量具有良好作用。 ➢ 5.低钙饲养。
5.如果母子安全受到威胁,仅在不得已时才舍子保母。
二、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 1.母牛产后应立即挤初乳饲喂犊牛,但由于母牛乳房水肿尚未恢复,体力较弱,第 一 天只挤出够犊牛吃的奶量即可,第二天挤出乳房内奶的1/3,第三天挤出1/2, 从第 四天起可全部挤完。每次挤奶前应对乳房进行热敷和轻度按摩。
➢ 2.注意母牛外阴部的消毒和环境的清洁干燥,防止产褥疾病的发生。 ➢ 3.加强母牛产后的监护,尤为注意胎衣的排出与否及完整程度,以便及时处理。 ➢ 4.夏季注意产房的通风与降温,冬季注意产房的保温与换气。 ➢ 5.对母牛的接产与助产十分重要,如果此工作做得好,胎儿可顺利产出,母子平安,
➢ 接产人员应昼夜值班,并与兽医取得联系。
(二)分娩预兆:
母牛产犊的过程叫分娩,分娩前母牛的生理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称之为分娩预兆。
行为变化:表现极为不安,频频排尿,但尿量不多,食欲减弱或停止采食。 乳房变化:体积膨大,乳腺充实,乳头膨胀。产前几天可以从乳头内挤出粘稠、 淡黄的液体。如能挤出白色的初乳时,母牛将1—2天内分娩。 外阴部变化:产前一周,阴唇开始肿大,充实。当有蛋清样透明粘液呈线性流 出时将在一周内产犊或1—2日内产犊。 骨盆变化:骨盆韧带软化,臀部塌陷,分娩前1—2天骨盆韧带已充分软化,尾 根两侧明显塌陷。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的方法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的方法
奶 牛产 后 的泌乳 和繁殖 性 能 ;另一 个 明显 特征 是 ,
瘤 胃脂 肪 的添 加 , 建议 添加 太 多 , 不 围产前 期 限 制 在 8 ~0 5 1 0克/ 日( 产后期 限 制 2 0克/ t, 头/ 围 0 头/ 调 3
离 产 房后 逐 渐 添 加 到 4 0克/ 以上牧 场 ) 围产 前期 日粮 中还 可添 加 甜 ;
菜 粕 05千克/ 日、 豆皮 05 1 . 头/ 大 .~ . 克/ 1 全 O千 头/ 3、
几 乎 所 有 奶 牛在 产 后 最初 几 天 内都 会 有 经 历 血 钙 浓 度 降低 过程 . 低血 钙是 多 种代 谢 疾病 发病 的直接 原 因或诱 因 , 易诱 发酮 病 、 胎衣 不下 、 乳房 炎等 疾 病
主 要 生理 变 化 , 胃微 生 物 菌 群 变化 ; 量 负 瘤 能
和免疫 功 能抑制 。 低血 钙和 能量 负平 衡都 会加 剧 而 免疫力 继 续下 降 ,包括 降低 嗜 中性 粒 细胞 功能 , 降 低 淋 巴细胞 增殖 的数 量 , 少抗 体数 量 和浆 细胞 的 减 产生 。能 量 负平 衡 是 降低 免 疫 功能 的主要 因素 之
胃乳头 状 突起生 长 的主 要 物质 , 以导 致瘤 胃乳头 所
状 突 起 的 萎缩 和 瘤 胃黏膜 吸收 挥 发性 脂 肪 酸 能力
的长 期缺 乏对 免疫 功能 都会 产生影 响 。 这几种 相互 关联 的发 病诱 因 . 终往 往会 给奶 牛产 后生 产性 能 最
下 降 。 牛在 干奶 期前 7周 瘤 胃要减 少 5 %的吸 收 奶 0 面 积 ( i sn等 ,9 5 , 重 新 饲 喂 精 料 后 乳 头 状 Dr e k 1 8 )而

平衡 、 血钙 、 疫力 下 降 。 低 免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1关于奶牛产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产期是它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饲养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奶牛的发育和生产能力,以及未来的乳制品质量。

因此,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1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是确保安全和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每天对孕奶牛体表做详细检查,注意及早发现异常状况,以防止处理不及时而诱发各种疾病,导致早产或甚至死亡。

观察体外发病症状,感染及早治疗,及时清理和维护牛舍,维护牛舍的环境清洁,有助于孕牛的健康生长发育。

1.2膳食管理
膳食是孕奶牛的健康发育的重要支柱,为了保证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奶牛在产期前期,要摄入充足的食物和水以补充营养,可以考虑每日额外添加饲料并选择合理的饲料,如玉米、麦类及精加工的饲料等。

1.3体育管理
良好的体育习惯是一种饲养管理的重要方式,例如每天带孕奶牛活动。

定时定量的身体活动,能够增强肌肉、骨骼以及细胞矿物质等
重要物质的组织,对未来的乳品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孕牛的平衡营养,提高饲养效果。

1.4養殖管理
孕期乳牛应于配种当天投足以上抗病,瑞替洛,以防止细菌性胃肠炎,注射抗常见病毒。

孕期大乳牛要及时补充维生素,滴灌牛乳生锈素,及时注射除虫药;确保牛只的安全健康,同时也确保牛只内脏健康,促进未来牛乳的优良品质。

1.5其他管理
在孕期的饲养管理中,三分由饲养管理员把控,七分由奶牛自身促进。

孕期乳牛应给予高营养价值的膳食、体育管理、体外状态等全方位管理,以确保孕牛生长发育良好,表现出高效乳产能。

此外,牧民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调整,以确保孕期每一头牛都能够摄取最佳营养服务。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围产期是指奶牛产犊前后的各15天之内的一段时间。

由于奶牛这一个月的特殊生理状况,使这一时期成了奶牛饲养管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

因此,加强该阶段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的发病率和死淘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显著地增加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合理配制日粮,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增加粗饲料进食量是围产期降低真胃移位、瘤胃酸中毒和前胃迟缓等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选择适口性好的粗饲料如优质长干草等,采用少量勤添的饲喂方法全天给饲,夜间的补饲能够明显地增加母牛的粗饲料进食量,而这一点又往往易被养牛场所忽视。

每次饲喂后饲槽中应有10%以上的粗饲料剩余,这样有利于奶牛达到最大粗饲料进食量。

另外温度适宜的充足饮水能够有效地增加奶牛采食量,保证奶牛在此时期随时都能喝到新鲜清洁的饮水,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不出现乳房水肿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食盐给量,能够增加奶牛的水料进食量。

有资料表明,饲料中添加糖、铬、酵母培养物,能增加奶牛干物质进食量。

产前一周将日粮钙水平由占日粮干物质的0.6%降为0.2%,产后立即将其恢复为0.6%,有利于降低奶牛产后瘫痪病的发生。

产后初乳不能较早挤干,也是预防母牛产后瘫痪的一项重要内容。

饲喂维生素A或胡萝卜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胎衣滞留的发病率。

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应降低或者撤销其日粮中的食盐,直到水肿消失。

产犊后马上给母牛饮盐钙水或红糖麸皮水,有利于母牛的体力恢复和胎衣的排出。

在日粮配制上要注意提高饲料浓度,如添加过瘤胃蛋白和脂肪。

这样可以减缓母牛大量动用体脂,从而降低酮病的发病率。

2.用引导法饲喂,减缓营养负平衡。

引导法是美国较为流行的奶牛饲喂方法,尤其适用于高产奶牛。

该法能够在母牛最需要营养时刻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减缓营养负平衡,从而引导母牛较早地达到产奶高峰并使其得以较长时期地维持。

引导饲养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母牛酮病的发生,而且还会使奶牛在泌乳后期能够较快地恢复体况,这要比干奶期时恢复体况经济有效。

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 奶牛养殖

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 奶牛养殖

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奶牛养殖围产期一般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4天,其中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也称为干奶后期,后两周为围产后期也叫泌乳初期。

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懂围产期奶牛的需要,与产奶时喂法相同,缺乏必要的调整和变化,造成了一系列疾病和经济损失。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1、围产后期奶牛的生理变化奶牛进入围产后期,随着分娩产犊到泌乳,生理状态以及内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奶牛从妊娠末期进入泌乳早期,血浆胰岛素的水平下降,而生长激素的水平升高,奶牛在分娩时这两种激素的水平发生着急剧的波动。

奶牛妊娠末期,血浆中甲状腺素的浓度逐渐的升高,在分娩时则下降50%左右,分娩结束后又开始上升,而血浆中雌激素的水平在妊娠末期有所提高,但是在分娩结束后则会立即下降。

并且,奶牛在妊娠末期采食量减少,这些都会对奶牛的代谢造成影响,使得奶牛不得不动用体脂来维持泌乳的需求,从而发生能量负平衡。

2、围产后期奶牛的饲养奶牛在产后以饲喂粗饲料为主,但是要提供优质且易于消化的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精料也要换成泌乳期饲料,并且要根据奶牛的采食量、泌乳水平、乳房的状况来调整饲喂量。

奶牛在围产期日粮的变化较大,在分娩后先以粗饲料为主,然后冉逐渐的过渡到精饲料,凶围产后期奶牛的食欲较差,并且瘤胃微生物和瘤胃乳头生长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来适应饲料的变化,凶此阶段饲养奶牛要注意提供营养浓度高、适口性好的优质日粮,注意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应少于18%,以确保奶牛瘤胃的健康。

随着奶牛食欲恢复,采食量增加,产奶量提高,也要逐渐的增加饲喂量。

围产后期奶牛日粮中营养要均衡,尽量做到氮平衡及精粗比例适宜,同时也要注意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供应,一般要求该阶段每千克日粮中干物质含钙0.6%,磷为0. 3%,粗、精饲料比为60:40,粗蛋白为17%,粗纤维含量不应少于18%。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是指在母牛怀孕期间,从怀孕到分娩前的饲养管理。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因为它不仅影响到母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它的产奶量和质量。

因此,饲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母牛健康,产奶量和质量高。

首先,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应根据母牛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产奶量等因素来定制。

这些因素将影响母牛的营养需求,以确保它们能够满足营养需求。

其次,母牛的饲料应以质量优良的饲料为主,并且应根据它们的营养需求适当调整,以确保它们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此外,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还应注重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确保它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饲养。

此外,还应注意母牛的疫苗接种,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此外,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还应注重母牛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母牛的新陈代谢,维持母牛的健康。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母牛的健康状况,以及定期进行牛奶质量检测,以确保牛奶的质量达标。

总之,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影响到母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它们的产奶量和质量。

因此,应根据母牛的营养需求,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以确保母牛能够健康、高产。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奶牛现在在我国的养殖面积是比较大的,在养殖奶牛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来合理的调整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不同的生长时期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其中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奶牛围产期该怎么管理呢?下面专业人士就为大家带来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1、调整饲喂方法奶牛在进入围产期之后,要注意控制好精饲与粗饲的平衡。

精饲的饲喂量要控制在4kg/天左右,不过也还是要根据奶牛的实际生长情况而定。

不可饲喂过多,思维过多不仅会提高养殖成本,还会导致奶牛出现难产等各种不良现象。

然后在奶牛产前半个月左右时,要降低食盐的投喂量,保证尽快恢复奶牛产后的食欲。

并且我们还要注意降低钙元素的含量,促进奶牛的血液循环,避免出现产后麻痹现象。

2、加强管理在围产期,有条件的养殖户要做好产房的建设工作,保证有一个干燥不潮湿、通透性强且安静的产房帮助奶牛生产。

在奶牛生产前要注意让奶牛适当运动,尽量让奶牛自然分娩,如果需要人工助产的话,那么在助产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

在产后要对奶牛饲喂一些温热的红糖水,然后让奶牛多站立,排出奶牛产后出现的恶露。

3、产后饲喂奶牛在产后的两天时间内,要适当改变饲料,以玉米面等容易消化的精饲为主,配合适量的青草。

如果奶牛出现胎衣不下现象的话,那么要对奶牛进行全身治疗,处理子宫,防止出现并发症,影响奶牛的生长。

然后我们要做好产后观察工作,避免奶牛出现消化道疾病,影响奶牛产奶。

并且要为奶牛在产后两个月的配种工作做好准备,提高繁殖率。

4、控制挤奶在奶牛产后的挤奶工作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体质恢复与产奶量。

因此一定要科学控制好挤奶量,通常在奶牛产仔后的第一天,挤奶量应在平常的1/3左右。

然后在第二天开始便可适当提高挤奶量,当奶牛的泌乳量与消化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后,便可恢复到正产挤奶量。

一般奶牛在产后4天左右,便可恢复正常。

控制好挤奶量能够减少乳热症的发病率,提高奶量与质量。

以上就是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方法的简单介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作者:王从展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5期
王从展
(黑龙江省龙江县奶业发展中心161100)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奶牛生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易引发各
种疾病,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新生牛犊的健康。

围产期是指奶牛临产前3周
(围产前期)和产后2~3周(围产后期)的这段时间,奶牛在此期间要经历干奶、分娩、泌乳三个不同生理阶段,虽然奶牛的围产期时间很短,但是如果饲养管理方法不得当,将会大大降
低奶牛生产性能及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

因此,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特别重要,必须引起奶
牛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1围产期生理特点
围产期,奶牛机体的内分泌调节系统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都在经历着急剧的变化,以便使
自身避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并成功过渡到泌乳阶段。

处于围产期的奶牛,由于泌乳性能被激发,导致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引起母牛的内分泌和代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这些代谢变化互相
关联,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容易造成代谢失衡,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另外,产后母牛
子宫复位驰缓,子宫颈未完全关闭,恶露滞留,为细菌的侵入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分娩
过程中,母牛消耗了大量体力,造成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发病的机率。

2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围产前期是母牛生产的重点环节,该期主要目标是调整日粮结构,促进瘤胃微生物与乳头
状突起恢复与生长,激发免疫系统,防止产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由于分娩期的临近,胎儿的
体积不断增大,造成对瘤胃压迫,使母牛分娩前采食量有所降低。

另外,围产期奶牛的糖脂代
谢和内分泌激素发生急剧变化也会导致采食量降低。

为了防止能量负平衡,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因此,此阶段奶牛的饲喂模式应逐渐向高精料日粮模式过渡,精料可以刺激瘤胃乳头的发育,
为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打下基础。

一般情况每天增加精料0.45kg,但最高量不得超过体重的
1.2%。

同时,合理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专家认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影响健康,并影响母
牛的内分泌水平和产奶性能。

要注意降低日粮中钙和食盐的含量。

降低食盐的含量可以避免奶
牛产前乳房水肿。

有利于奶牛产后食欲的恢复,产前食盐的喂量可以由原来的每天75~100g降
低到30~50g。

重视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产前对母牛补给适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以降
低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后瘫痪的发病率,能有效提高母牛的繁殖率。

根据母牛身体状况,增加适量运动和光照,为母牛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加强管理,防止
难产、流产的发生。

加强乳房护理,促进血液循环,切忌擦拭乳头而引发乳头龟裂。

分娩前7
天时,应将母牛转至产房内饲养,转入前用2%的氢氧化钠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并在牛床上铺
垫清洁干燥的垫草,为母牛分娩创造干燥、通风、安静的分娩环境。

3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围产后期由于母牛分娩过程对体能的消耗很大,导致产后体质虚弱。

所以,围产后期的饲
养原则就是尽快促进奶牛体质的恢复,为接下来的泌乳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娩后2~3天,让
母牛自由采食,饲料应以优质干草为主。

有报道,日粮干物质含量为50%~75%时.其能量利用
率最高。

采用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7%左右,钙、磷比为0.5∶1。

分娩后第四天,逐
渐增加各种饲料的量,特别是精饲料,以不超过体重的1%为宜。

产后10天喂量应达到体重1% ,产后15天达到体重的1.5%,并增加青贮和块根类饲料。

产后2~3周,母牛食欲正常,乳房水
肿消失,可按照泌乳牛的饲喂标准进行给料。

奶牛分娩后,注意观察母牛是否有乳房水肿、胎衣不下等情况,对胎衣不下的母牛,要进
行及时的处置和治疗,可肌肉注射子宫收缩药物促进恶露排除,促使子宫快速复旧。

产后
0.5~1.0h即开始挤奶。

首先要对乳房用温水清洗、热敷和按摩,并用15%碘伏进行乳头消
毒.废弃前4~5把奶,并检查是否有异常,做好记录。

及时清除粪便、杂草等废物。

4小结
围产期是奶牛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时期,加强围产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针对奶牛生理变
化和营养物质需求,进行科学细致的调节,不仅可确保产后的泌乳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与再繁殖,而且为下次泌乳期获得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奶牛围产期的科学饲养和管理对奶牛产业的
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